2.4.2《采薇》课件(3)(新人教版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2.4.2《采薇》课件(3)(新人教版必修2)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3-03 19:0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61张PPT。采薇解 题 《采薇》选自《诗经》中的“小雅”,是宫廷乐歌。“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它是一种正统音乐。主要用于统治者的朝会宴飨,以歌功颂德为主;多为贵族所作,表现当时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思想。“薇”即野豌豆。 薇,现在又称野豌豆苗学习目标
1、疏通课文,整体感知这首古诗的思想内容。
2、反复诵读课文,深入理解诗歌中反映的社会生活。
3、学习《诗经》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采薇岁亦莫 止猃狁 之故载 饥载渴王事靡盬我行不来彼路 斯何四牡騤騤小人所腓象弭 鱼服雨 雪霏霏词语注音(mù)(zài)(lài)(kuí)(mǐ)(xiǎn yǔn )(gǔ)(lù)(féi)
(yù)字词点击 莫(mù)止:莫,同暮。
 玁狁(xiǎn yǔn ):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名。
 载(zài)饥载渴:又饥又渴。
 王事靡盬(gǔ):没有止尽。
 不来(lài):无人慰问。雨(yù)雪:下雪。
 彼路(lù):路,通辂。
 骙骙(kuí):马强壮的样子。
 所腓(féi):隐蔽,掩护。
 象弭(mǐ)鱼服:用象牙装饰的弓。 第一章至第三章:
第四、五章:第六章:结构梳理直接写战事。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追忆思归之情,叙述难归原因和军旅生活的劳苦。 写士兵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首四句,以薇菜渐次生长和时间的推移来起兴,来表达士兵久役于外不得归家的怨恨、思家与盼归的心情。“靡室靡家”和“不遑启居”是这一心情产生的主要原因。朱熹引用程子的话说:“古者戍役,两朞而还。今年春莫(暮)行,明年夏代者至,复留备秋,至过十一月而归。又明年中春至,春暮遣次戍者皆在疆圉。如今之防秋也。”(《诗集传》)这段话告诉我们,当时的兵役制度是二年为期限,可是本诗中的战士的服役看上去没有期限,士兵归家变得遥遥无期,这自然要引起征卒的不满和对家乡更强烈的思念。以下几章都是围绕着这个基调叙写的。文本分析第一章
第二、三章 写军旅生活之劳苦。朱熹在《诗集传》中说“言戍人念归期之远,而忧劳之甚,然戍事未已,则无人可使归而问其室家之安否也。”诗仍以薇菜逐渐长得柔嫩、粗硬起兴,暗示时间流逝,易年更岁,可是役期却无止境,军旅生活又异常痛苦,转战不止,饥渴劳顿。而“靡使归聘”和“我行不来”,则表达了边关和故乡相隔万里,关山阻断,音讯全无,由此而引发的强烈的思归之情。 第四、五章 直接写战事。这两章是在前面基础上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通过对马、车、象弭、鱼服、将帅和士兵生动而形象的刻画,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忧心烈烈”、“忧心孔疚”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实处。从而进一步强调了正是因为战争频繁,居无定所,作为兵营中最底层的士兵才归家无望,思乡心切。第六章 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有了前面的一系列铺垫,经过出生入死的战斗之后,战争的幸存者终于踏上了归家的路途。但作品并没有写士卒胜利后的喜悦,而是营造了昔日杨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场景,写的是历经磨难之后内心深处的凄凉和悲苦,而且“行道迟迟,载饥载渴”,归乡的路依然那么艰难。 诗歌欣赏 以采薇起兴,再现行役之苦。
薇菜从发芽长到柔嫩又长到粗壮刚健的过程,是一个时间流逝的过程,然而戍役军士从“莫”、“阳”中盼回家呀盼回家,却始终没有回家,这漫长的戍役刚好与薇菜的生长过程相应,一起喻示时间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长。本诗前三章写采薇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猃狁入侵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戍期未定,又有谁替他们带回家,“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王事没完,还没法闲暇,“王事靡盬,不遑启处”戍卒将士长年在外,一年又一年,他们顾不上家室,甚至连一封家书都不能带到家,这是为何呢? 战事频繁,连年奔波,戍期未定 ,乡音阻隔,在这种情况下戍卒的士气如何?阵容又如何呢?周家军队军威盛大,纪律严正,卒伍精强,日日加强戒备。 周家军队军威盛大,纪律严正,卒伍精强,日日加强戒备。战事频繁,连年奔波,戍期未定 ,乡音阻隔,在这种情况下戍卒的士气如何?阵容又如何呢?这三章表达的情感层层递进。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流露出怨嗟之情。
心亦忧止。忧心烈烈——感情波澜更大,痛苦更为强烈。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虽说为王事而奔走,义不容辞,但久而不归,痛苦更甚。四、五两章追述从军作战的紧张战斗生活。
四牡业业:以驾车马匹的高大,烘托士卒雄赳赳气昂昂的精神。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写军容之盛和军械的精良。4、5两章在描写车马服饰和武器装备时,流露了什么样的情感?这两章写军士军威及军械精良的同时,还透露出对苦乐不均的怨恨情绪。如描写了将帅车骑的威武、服饰的华美,但语气间已带讥讽之意。 悲和哀,可见戍卒归家途中是百感交集的。

长久的戍边生活

昔日上路时的依依不惜之情

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 在一个雨雪纷飞的日子,戍卒终于踏上了归途。这本来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然而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不是这样呢?为什么?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岭外音书断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查阅有关资料,找出古人对这两句诗的评价并谈谈你的看法。
合作探究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风吹柳绵垂,一枝连一枝 —— 孟郊为报行人休尽折
半留相送半迎归 —— 李商隐 征人离家之时,正是桃红柳绿的丽春,面对美景,征人却不得不与亲人分别,杨柳依依,正含着不忍与亲人分别的依依之情。春色愈美,愈能惹起生死离别的哀愁。(以乐衬哀)
苦尽甘来,能活着踏上归途,不久将和家人团聚,但偏偏遇上坏天气,还要忍受途中的饥寒,以哀景写乐,增强乐哀乐的鲜明对比度。今人评价一:描写戍边战士归乡途中,雨雪阻隔,饥渴交加,以及痛定思痛的心情。该诗语调低沉,低回往复,多以叠字加重气氛,读起来令人潸然泪下。古人评价二:清人王夫之在论《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两句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首先,诗歌十分注重用具体生动的细节来展现生活图景,比如,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并不是直接写刀光剑影和厮打拼杀,而是写战车、战马,写象弭、鱼服,写劳累奔波,写饥渴难当,但我们通过这些描写可以想见战争的残酷。 从艺术上讲这首诗有何特点?艺术特点 其次,是情景交融,诗末章首四句,历代传诵不已,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王夫之在《薑斋诗话》里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再次,是它的旋律协调,音节和谐,一唱三叹,诗的前三章开头句式相似,反复吟唱,一方面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另一方面也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之美。 1.比兴手法审美感悟 以“薇”的从“作”到“柔”到“刚”的生长过程,暗示时间的流逝和戍边的漫长。2.注重细节 通过对战车、战马,象弭、鱼 服,劳累奔波,饥渴难当的描写表现战争的残酷。 3.情景交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语调低沉,低回往复,多以叠字加重气氛,读来令人潸然泪下。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王夫之反衬手法:
用凄苦的景物来写快乐,用美好的景物来写悲哀,这就是反衬手法。 用美好的景物来写快乐,用凄苦的景物来写悲哀,这是陪衬;反衬往往比陪衬更有力量。 前三章开头句式相似,反复吟唱,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的音乐美。4. 重章复唱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主题课堂小结读罢全诗,我们仿佛看见一个身心憔悴的戍卒,冒着大雪,沿着泥泞的小路慢腾腾地走向画面深处,走向大雪浓重的远方。只给我们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一声幽怨的叹息。战争是残酷的,战争带给人们的回忆是痛苦的。从古到今,人们对战争的态度都是厌恶和反感的,相信大家都是热爱和平,并且会尽力去维护和平的。《诗经》中优美的爱情诗当然远远不只这些,但是我们通过这几首诗,可以看到冰山一角,可以体会古代青年男女的欢乐与痛苦,可以从他们大胆的追求自由幸福的领悟出人生的道理,那就是爱情在相知中,幸福在劳动中,永恒的爱情来自纯结和忠贞。两千年后的我们,再次重温这些诗歌时,那些鲜活的灵魂仿佛又出现在我们面前。我是一名归途的士兵
大雪纷纷扬扬,我拖着连年征战的疲惫走在回乡的路上。
年年盼归,日日思乡的我,在回家时没有常人的兴高采烈,内心却是绵绵不尽的伤痛。想起了我当年服役离家的时候,孩子亲密地拉着我的手,瞪着一双大眼睛询问着我的归期;妻子为我精心打点好了行囊,送了一程又一程;年迈的双亲相互搀扶着,呆呆地站在村口,站成了我心中永恒的风景。 最终我还是咬着牙,头也不回地走了……我仿佛又听到了孩子深情的呼喊,我仿佛又看到了妻子眼中的泪水、父母眼中的期盼。这一去啊,生死难料;这一去啊,归期何时!“人生自古伤离别”,那春风中轻拂的杨柳啊,道不尽我内心依依惜别的深情和满腹的无奈。 大巢菜绿了又黄,黄了又绿。外敌入侵,战事连连,我们刻苦练兵,奋勇杀敌,野菜为生,一年又一年。今天我终于可以踏上回家的路了,可是我的心却怎么也无法高兴。来的时候,青春年少,而此时,由于连年的征战奔波,艰苦的岁月在我的脸上写满了沧桑。来时的老乡,军营的战友,如今已死伤大半,北方寒冷的大地成了他们永远的归宿。那一座座光秃的墓冢啊,只有夜晚那清冷的月光才能为他们披上凄凉的外衣。千里之外无数个残缺不全的家庭,亲人们期盼团圆的眼神将是一种最令人伤痛的永恒。 要回去了,要回去了,大雪纷飞,天寒路滑,又饥又渴,我艰难地缓缓走在归乡的路上。透过苍茫的大地,我仿佛看到了因为我的离去而荒芜不堪的家园;我仿佛看到了破旧的茅屋中相依为命的妻儿;还有我可怜的双亲,是否因为我的离去而无法安享晚年。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我和我的亲人都在别无选择地啜饮着同一杯战争的苦酒! 雪下得更大了,片片雪花无情地扑打着我的面庞,阻挡了我的视线,我的心情更加的伤心和悲苦了,可有谁能知道我内心无限的哀痛呢!
风雪之中,怀着一颗破碎的心,渐渐地,渐渐地,我消失在了这漫漫归乡的路上……
这篇小短文站在归乡戍卒的角度,以第一人称的手法,借助环境的渲染作用,比较充分地展现了一名归途士兵复杂而又悲苦的内心世界。学生听后,深受感染和启发,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培养了学习兴趣。 这样,根据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以及当时的特殊背景创设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写作,从而训练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开发了他们的智力,陶冶了他们的情操,还锻炼了他们的写作能力,一举多得。高考诗歌鉴赏
闻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在?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寒塘 赵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1)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 ,这两首诗都是抒发 。
(2)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1)五言绝句 思乡之情(回答“秋思”也可以)
(2)雁是候鸟,春天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⑴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⑵“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⑶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
⑴ 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
(引起怀念故友之情)   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
(滴在阶下青苔上)
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帘幔
(拂去尘埃)
⑵ 清冷、幽静
⑶ “为拂绿琴埃” 这是久离家乡而返归途中所写的抒情诗。诗意在写思乡情切,但却正意反说。写 愈近家乡,愈不敢问及家乡消息,担心听到坏的消息,而伤了好的愿望。语极浅近, 描摹心理,不事造作,自然至美。 渡 汉 江
李 频
岭 外 音 书 绝,
经 冬 复 立 春。
  近 乡 情 更 怯,
不 敢 问 来 人。 送 别
王 维
  山 中 相 送 罢,
日 暮 掩 柴 扉。
  春 草 年 年 绿,
王 孙 归 不 归。   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这是超出 一般送别诗的所在。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 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 一定。惜别之情,自在话外。思乡情感戍卒思归
思念亲友
羁旅愁思
征妇思夫
故国之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思念亲友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羁旅愁思枫桥夜泊
张继 《征妇怨》  张籍九月匈奴杀边将,汉军全没辽水上。
万里无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
妇人依倚子与夫,同居贫贱心亦舒
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征妇思夫虞美人 李煜 故国之思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作 业1.阅读《秦风?无衣》,和《采薇》在内容和手法上进行比较。
2.搜集其他不同的思乡作品进行阅读赏析。(1)作:①薇亦作止。②天下之难比作于易。③常作二铁板。④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⑤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2)曰:①如曰归曰归。②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③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止:①岁亦莫止。②当斩左止者,笞五百。③止子路宿。④残贼公行,莫或止之。⑤人而无止,不死何候⑥技止此耳。一词多义(4)靡:①靡之者甚多。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③左右皆靡。
(5)烈:穷冬烈风。②君有烈名。③奋六世之余烈。④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6)阳:①崤山之阳。②斜阳草树,寻常巷陌。③春日载阳。④阳奉阴违
(7)孔:①利出一孔者,其国无敌。②孔武有力③孔道之夷,何不遵乎。
(8)华:①桃之夭夭,烁烁其华②始雨水,桃李华③华服丽人④其街市之繁华。⑤物华天宝。⑥华诞,华居。(9)思:①学而不思则罔②已行,弗不思也。③慨当以慷,忧思难忘。④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0)戒:①既和既戒,既备万事②观往事以自戒。③少只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11)雨:①齐子归止,其从如雨。②一别如雨。③是岁之春,雨麦岐山之阳。④水能自雨田。⑤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
(12)载:①史载田横事。②五载复还。③有好事者船载以入。④直上载公子车。⑤ 载欣载奔。⑥春日载阳,有名仓庚。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