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3节
汽化和液化
温故知新
1.物质从
_______
变成_______的过程叫熔化,从_______变成______的过程叫凝固。
2.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_______,凝固过程中不断
_______,温度保持______;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_______
,凝固过程中不断_______,温度不断的_______。
固态
液态
液态
吸热
固态
放热
不变
升高
吸热
放热
预习新课
1.汽化:物质从__________变成___________的过程叫汽化,汽化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方式。
2.沸腾:液体沸腾时要继续_________热,但温度______。
3.蒸发的规律:液体在蒸发过程中要________热,只在液体表面发生,而且________(剧烈”或“缓慢”)进行。
4.液化(1)物质从_____态变为_____态的过程叫夜化。
(2)使气体液化的方式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
5..液化放热:使气体液化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便于______________,气体液化过程中______热量。
蒸发
气态
液态
液态
吸
沸腾
吸
不变
缓慢
气态
液态
降低温度
增大压强
减小体积
贮存、运输
释放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
(重点)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沸腾的条件
。(重点、难点)
3.掌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重点)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水分去哪儿了
一、汽化
汽化的形式
蒸发
沸腾
(一)沸腾
小实验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实验目的:
观察沸腾前后,水中气泡的变化情况和温度变化规律。
实验器材:
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装有适量水的烧杯和杯盖等。
实验步骤:
1.按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
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
3.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并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4.完成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实验过程:
1.沸腾前
现象:水在沸腾前烧杯中有少量气泡,边上升边减小,接近液面后消失。
原因:水上冷下热,气泡内气体热胀冷缩。
实验过程:
2.沸腾时
现象:沸腾时,烧杯底部形成大量气泡,边上升边增大,到达液面后破裂。
原因:随着气泡上升,水对它的压强减少。
实验数据:
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
温度/
℃
90
93
97
99
100
100
100
绘制曲线图:
实验结论:
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温度变化规律:
沸腾前水吸热,温度升高。
沸腾中水吸热,温度不变。
沸点:液体沸腾时保持不变的温度
液体沸腾的条件:
达到沸点、吸热
(二)蒸发
蒸发: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空气流动速度
液体蒸发需要吸热,会导致所依附的物体温度降低,有制冷作用。
汽化方式
异同点
发生部位
温度条件
剧烈程度
均是汽化
液体表面
液体表面
和内部
在任何温度
在一定温度
平和
剧烈
蒸发
沸腾
相同点
不
同
点
比较蒸发、沸腾的异同点
1.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一会干了,衣服上的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蒸发
B.熔化
C.沸腾
D.凝固
2、在下列现象中属于蒸发现象的是( )
A.樟脑球放久了会变小
B.水结冰
C.冬天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
D.夏天,晾在绳上的湿衣服,过一段时间会干
习题巩固
A
D
二、液化
清晨的露珠
山间的晨雾
它们是怎么形成的?
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液化的例子?
液化的方法
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降低温度:所有的气体,在温度降低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压缩体积:通常使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部分气体在常温下液化。
液化的作用:减小体积便于运输和贮存
1.2014索契冬奥会的火炬燃料为丙烷气体,为了便于储存或携带,常温下可采用
的方法使其液化,这一物态变化过程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宋代文豪范成大到峨眉山旅游时,发现在山顶“煮米不成饭”,这是由于山顶( )
A.气压大沸点高
B.气压大沸点低
C.气压小沸点高
D.气压小沸点低
习题巩固
压缩体积
放热
D
中考链接
下列事例中属于防止蒸发吸热产生危害的是( )
A.没有汗腺的狗,酷暑时伸长舌头来散热
B.夏天下暴雨,衣服淋湿后要换干衣服
C.病人发烧时常用冷湿毛巾敷头部
D.夏天,在教室地上洒些水
B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
1.汽化的概念
2.汽化的两种方法
3.液化的概念
4.液化的两种方法
1.完成本节课的优化学案
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