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同步练习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同步练习 (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9-25 21:37: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同步练习
一、基础巩固
1.266年,建立西晋的是(  )
A.司马懿 B.司马昭 C.司马炎 D.司马睿
2.结束三国鼎立局面,重新统一中国的王朝是(  )
A.曹魏 B.东晋 C.西晋 D.前秦
3.标志着西晋实现南北统一的事件是(  )
A.灭蜀 B.西晋定都洛阳
C.灭吴 D.西晋迁都长安
4.成语“乱七八糟”和两个历史事件有关,“乱七”和“七国之乱”有关,而“八糟”和“八王之乱”有关。“八王之乱”发生的朝代是(  )
A.东汉 B.西晋 C.东晋 D.北魏
5.我国古代史上曾建立了一个政权,提示语有三个关键词:司马炎、结束分裂、八王之乱。据此判断,这个政权是(  )
A.东汉 B.西晋 C.东晋 D.前秦
6.下列哪项不是西晋的主要特点(  )
A.是权臣篡权建立的封建王朝
B.是短期统一的朝代
C.制定了优待大地主、大贵族的政策
D.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7.如图为现存于洛阳博物馆的一枚金印,印面呈正方形,阴刻“晋归义胡王”五个字,印钮是一头跪卧的骆驼。从印文看,是晋朝降服了胡王的意思。专家研究认为,印文中的“胡”应当是指晋武帝司马炎所封的匈奴首领。此印可以用来研究(  )
A.西晋统一全国 B.晋武帝分封同姓王
C.西晋“八王之乱” D.北方游牧民族内迁
8.我国的春运被称为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口迁徙。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发生在(  )
A.东汉初年 B.东汉末年 C.西晋初年 D.西晋末年
9.西晋王朝存在时间非常短暂。导致西晋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原因有(  )
①统治集团迅速腐朽
②北方人大量迁往江南地区
③皇族之间连年混战
④内迁少数民族反抗西晋的压迫。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西晋时期内迁的“五胡”中,不包括(  )
A.匈奴 B.鲜卑 C.羯 D.犬戎
11.东汉、魏、晋时期,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哪两个民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  )
A.氐族和羌族 B.鲜卑族和匈奴族
C.匈奴族和羯族 D.羌族和鲜卑族
12.十六国是西晋灭亡之后,各族割据政权的总称,它包括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和西南的(  )
A.后赵 B.后秦 C.南燕 D.成汉
13.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其中建立前秦政权的是(  )
A.羌族 B.匈奴 C.氐族 D.羯族
14.4世纪后期,前秦逐渐强盛,皇帝苻坚锐意改革。下列属于苻坚的改革措施的有(  )
①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
②招抚流民,减赋禁奢
③兴办学校,提倡儒学
④奖励军功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5.前秦皇帝苻坚任用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学等,前秦境内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有所缓和,这表明(  )
A.汉人在军事上征服了胡人
B.民族交融成为大势所趋
C.苻坚文化修养很高
D.“王与马,共天下”
二、拓展提升
16.西晋结束了三国分裂的局面,实现了短暂的统一。
材料一 三国实力比较表
户数 人口 兵力
魏 103万 443万 60万
蜀 28万 94万 10.2万
吴 52.3万 230万 23万
(1)结合材料一分析,三国中哪一国有条件完成统一。最终谁完成统一?
材料二 据《晋书》记载,晋武帝分封诸王,“以郡为国。邑二万户为大国,置上中下三军,兵五千;邑万户为次国,置上军下军,兵三千;邑五千户为小国,置一军,兵千五百人。”
材料三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晋武帝为何实行分封。结合材料三分析,晋惠帝在位时期出现了什么局面。
材料四 如图
(3)从什么时候起北方少数民族开始迁往中原?举出迁入中原的三个少数民族的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4.2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2020年同步练习卷(1)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基础巩固
1.266年,建立西晋的是(  )
A.司马懿 B.司马昭 C.司马炎 D.司马睿
【分析】本题考查了西晋的建立.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统一全国.
【解答】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皇位取代魏国建立了晋朝,定都在洛阳,史称“西晋”。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司马炎建立西晋.
2.结束三国鼎立局面,重新统一中国的王朝是(  )
A.曹魏 B.东晋 C.西晋 D.前秦
【分析】本题考查了西晋的统一。
【解答】三国中国力最弱的蜀汉最先被魏国灭亡;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皇位取代魏国建立了晋朝,定都在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西晋的统一。
3.标志着西晋实现南北统一的事件是(  )
A.灭蜀 B.西晋定都洛阳
C.灭吴 D.西晋迁都长安
【分析】本题考查了西晋。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316年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解答】三国中国力最弱的蜀汉最先被魏国灭亡;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皇位取代魏国建立了晋朝,定都在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统一全国。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统一全国。
4.成语“乱七八糟”和两个历史事件有关,“乱七”和“七国之乱”有关,而“八糟”和“八王之乱”有关。“八王之乱”发生的朝代是(  )
A.东汉 B.西晋 C.东晋 D.北魏
【分析】本题考查了西晋.三国中国力最弱的蜀汉最先被魏国灭亡;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皇位取代魏国建立了晋朝,定都在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统一全国.
【解答】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由于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为争夺皇位,皇族内部爆发了“八王之乱”。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司西晋皇族内部爆发“八王之乱”.
5.我国古代史上曾建立了一个政权,提示语有三个关键词:司马炎、结束分裂、八王之乱。据此判断,这个政权是(  )
A.东汉 B.西晋 C.东晋 D.前秦
【分析】本题考查了西晋。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316年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解答】我国古代史上曾建立了一个政权,提示语有三个关键词:司马炎、结束分裂、八王之乱。据此判断,这个政权是西晋。三国中国力最弱的蜀汉最先被魏国灭亡;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皇位取代魏国建立了晋朝,定都在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统一全国。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由于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为争夺皇位,皇族内部爆发了“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316年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司马炎建立西晋统一全国及八王之乱的相关史实。
6.下列哪项不是西晋的主要特点(  )
A.是权臣篡权建立的封建王朝
B.是短期统一的朝代
C.制定了优待大地主、大贵族的政策
D.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分析】本题考查西晋的主要特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魏国灭了蜀国后,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皇位取代魏国建立了晋朝,定都在洛阳,史称“西晋”。西晋不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西晋的主要特点。
7.如图为现存于洛阳博物馆的一枚金印,印面呈正方形,阴刻“晋归义胡王”五个字,印钮是一头跪卧的骆驼。从印文看,是晋朝降服了胡王的意思。专家研究认为,印文中的“胡”应当是指晋武帝司马炎所封的匈奴首领。此印可以用来研究(  )
A.西晋统一全国 B.晋武帝分封同姓王
C.西晋“八王之乱” D.北方游牧民族内迁
【分析】本题以洛阳博物馆的一枚金印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据“洛阳博物馆的一枚金印,印面呈正方形,阴刻‘晋归义胡王’五个字,印钮是一头跪卧的骆驼。从印文看,是晋朝降服了胡王的意思。专家研究认为,印文中的‘胡’应当是指晋武帝司马炎所封的匈奴首领。”及所学知识可知,此印可以用来研究北方游牧民族内迁。西晋时,内迁少数民族因不满官僚地主的压迫而起义反抗,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之后东晋建立。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识记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的相关史实。
8.我国的春运被称为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口迁徙。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发生在(  )
A.东汉初年 B.东汉末年 C.西晋初年 D.西晋末年
【分析】本题以我国的春运被称为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口迁徙为切入点,考查的是人口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的有关内容。
【解答】东汉末年以来,许多人为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末年,出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更多北方人迁到江南。给南方地区带去了劳动力、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北人大量南迁的相关知识点。
9.西晋王朝存在时间非常短暂。导致西晋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原因有(  )
①统治集团迅速腐朽
②北方人大量迁往江南地区
③皇族之间连年混战
④内迁少数民族反抗西晋的压迫。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分析】本题考查了西晋灭亡。三国中国力最弱的蜀汉最先被魏国灭亡;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皇位取代魏国建立了晋朝,定都在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统一全国。
【解答】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由于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为争夺皇位,皇族内部爆发了“八王之乱”。内迁少数民族反抗西晋的压迫,316年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②北方人大量迁往江南地区与西晋灭亡没有直接关系。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西晋灭亡的原因。
10.西晋时期内迁的“五胡”中,不包括(  )
A.匈奴 B.鲜卑 C.羯 D.犬戎
【分析】本题考查“五胡内迁”。“五胡内迁”是从东汉末年起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五个少数民族进入中原,五个少数民族分别是匈奴、鲜卑、羯、氐、羌。
【解答】“五胡内迁”是从东汉末年起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五个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并先后建立多个政权,控制我国北方地区。五个少数民族分别是匈奴、鲜卑、羯、氐、羌,不包括犬戎。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运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五胡内迁的史实。
11.东汉、魏、晋时期,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哪两个民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  )
A.氐族和羌族 B.鲜卑族和匈奴族
C.匈奴族和羯族 D.羌族和鲜卑族
【分析】本题考查了五胡内迁。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
【解答】原来生活在西北的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而鲜卑族有一部分迁到辽宁,有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东汉、魏、晋时期,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东汉、魏、晋时期,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
12.十六国是西晋灭亡之后,各族割据政权的总称,它包括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和西南的(  )
A.后赵 B.后秦 C.南燕 D.成汉
【分析】本题考查我国朝代的更替,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朝代的更替,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3.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其中建立前秦政权的是(  )
A.羌族 B.匈奴 C.氐族 D.羯族
【分析】本题考查了前秦。前秦在南下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打败。
【解答】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了前秦政权。前秦王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丞相,励精图治,前秦迅速强大起来,消灭了北方的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了前秦政权。
14.4世纪后期,前秦逐渐强盛,皇帝苻坚锐意改革。下列属于苻坚的改革措施的有(  )
①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
②招抚流民,减赋禁奢
③兴办学校,提倡儒学
④奖励军功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分析】本题考查苻坚改革的内容,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4世纪后期,前秦逐渐强盛,皇帝苻坚锐意改革。属于苻坚的改革措施的有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减赋禁奢,兴办学校,提倡儒学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苻坚改革的内容,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5.前秦皇帝苻坚任用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学等,前秦境内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有所缓和,这表明(  )
A.汉人在军事上征服了胡人
B.民族交融成为大势所趋
C.苻坚文化修养很高
D.“王与马,共天下”
【分析】本题考查了前秦的统治。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
【解答】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了前秦政权。前秦皇帝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兴办学校,提倡儒学,缓和了前秦境内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使民族交融成为大势所趋,所以B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有关内容。
二、拓展提升
16.西晋结束了三国分裂的局面,实现了短暂的统一。
材料一 三国实力比较表
户数 人口 兵力
魏 103万 443万 60万
蜀 28万 94万 10.2万
吴 52.3万 230万 23万
(1)结合材料一分析,三国中哪一国有条件完成统一。最终谁完成统一?
材料二 据《晋书》记载,晋武帝分封诸王,“以郡为国。邑二万户为大国,置上中下三军,兵五千;邑万户为次国,置上军下军,兵三千;邑五千户为小国,置一军,兵千五百人。”
材料三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晋武帝为何实行分封。结合材料三分析,晋惠帝在位时期出现了什么局面。
材料四 如图
(3)从什么时候起北方少数民族开始迁往中原?举出迁入中原的三个少数民族的名称。
【分析】本题考查魏晋时期的历史。魏晋时期出现了短暂的统一,人口大迁徙。
【解答】(1)分析表格可知,三国实力比较,魏国最有优势,完成统一。266年,司马炎(晋武帝)建立西晋,都城洛阳。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2)分析材料可知,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所封诸侯的实力,导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之王。结合材料三可知,晋惠帝在位时期出现了八王之乱。八王之乱耗竭了西晋的国力,加速了西晋的灭亡。在西晋以前,西周、东周、汉朝实行过分封诸王。分封诸王对中央政权的统治的危害包括,在一定条件下,王国势力逐步壮大,直接或间接威胁国君的安全,酿成诸王争霸,征战不断。国君势力衰微,甚至大权旁落,最终导致国家分裂,人民也陷于混战之中,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分封制也是会威胁中央集权统治的。
(3)据所学知,从东汉末年起,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羌族等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到西晋初年,人数达到几百万。
故答案为:
(1)魏国;西晋司马炎于280年灭吴,统一全国。
(2)曹魏削弱所封诸侯的实力,导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之王;八王之乱。
(3)东汉末年;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羌族(任答三个)。
【点评】掌握魏晋时期的特点和影响。
第1页(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