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势能(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重力势能(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1-09-14 14:01:47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7.4 重力势能
张 华 浙江省桐庐中学
一、重力势能
定义:
地球上的物体由于处于一定的高度而具有的能量,我们把这种能量叫做重力势能。 用EP表示。
(1)打桩机的重锤从高处落下时,为什么能把水泥打进地里
(2)水力发电站为什么要修那么高的大坝?
①实验定性检验
▲提出问题:
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建立假设:
与质量和高度都有关系。
▲检验假设: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设计实验,
用实验证明你的假设。
▲得出结论:
同一高度的物体: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质量相同的物体: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例1、物体竖直下落从A(距地面高度为h1)到B(距地面高度为h2),求重力做的功
A
B
m
②理论定量推导
例2、物体沿斜面运动从A到B, 求重力做功?
讨论:
(1)若物体沿高度相同的不同斜 面下滑,重力做功是否发生变化?
(2)斜面是否光滑对”重力做功“有影响吗?
6
△h
A
B
θ
m
△h
A
B
θ
m
△h
A
B
θ
m
②理论定量推导
例3、物体沿曲线运动从A到B,求重力做功?
A
△h 1
θ
m
L
放大
Δh1
Δh2
Δh3
A
B
m
结论: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始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
h
m
θ
L
h1
h2
h3
h4
WG=mgh
WG=mgLsin θ
=mgh
WG=mgh1+mgh2+mgh3+mgh4 +……
=mgh
②理论定量推导
▲ mgh 这个物理量的特殊意义在于它一方面与重力做功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它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恰与势能的基本特征一致。因此,我们把物理量mgh叫做物体的重力势能。 即:Ep = mgh
①重力势能的表达式:Ep = mgh
m — 物体的质量, 单位:千克(kg)
Ep — 物体的重力势能, 单位:焦耳(J)
g — 重力加速度, 单位:米/秒2(m/s2)
h —物体的高度, 单位:米(m)
即: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物体的重量和它的高度的乘积.
12
②标矢性:标量 (正、负号不代表方向)
例题:请同学们估算一下课桌上物理教科书的重力势能?(书的质量约为0.2千克,桌子高约为1米)
h
H
例题:请同学们估算一下课桌上物理教科书的重力势能?(书的质量约为0.2千克,h=1m, H=3m)
4、参考平面上方: h>0, EP>0
参考平面下方: h<0, EP<0
重力势能的正负表示大小
高度h的相对性
1、参考平面:h=0,EP=0
2、选择视问题研究方便而定
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3、参考平面选择不同,
重力势能数值不同。
h
H
参考平面
③相对性:Ep与参考平面(零势能面)的选择有关
例2: 如图,质量0.5kg的小球,从桌面以上h1=1.2m的A点落到地面的B点,桌面高h2=0.8m.请按要求填写下表.(g=10m/s2)
参考
平面 小球在A点重力势能 小球在B点重力势能 下落过程小球重力做功 下落过程小球重力势能变化
桌面
地面
6J
10J
-4J
0
10J
10J
-10J
-10J
h1
h2
A
B
选取不同的参考平面,物体的重力势能的数值不同
对一个确定的过程,WG和△EP与参考面的选择无关
20
例3、如图所示若用吊篮将花盆从2楼竖直匀速吊上5楼,
求:(1)花盆的重力势能如何变化,重力对花盆做功多少
(2)如果匀加速上升呢?
(m=2kg,h=50m,h1=10m,g=10m/s2 )
总结:重力做功是重力势能变化的量度
物体下落,重力做正功 ,重力势能减少
物体上升,重力做负功 ,重力势能增加
重力是物体与地球之间的相互作用
重力势能是物体与地球
组成的系统共同具有的
任何形式的势能,都是相应
的物体组成的系统具有的
说明:平常所说的“物体”的重力势能,只是习惯简化的说法。
mg
④系统性:重力势能为地球与物体所共有的,重力势能具有系统性。为了叙述方便,可以说成是某一物体的重力势能。
课堂练习
1、在奥运会举重男子69公斤级比赛中,中国选手张国政以抓举160公斤,挺举187.5公斤,总成绩347.5公斤获得金牌,这也是中国代表团在本届奥运会上的第11枚金牌。张国政制胜的一举,挺举187.5kg,杠铃被举高约2m。
试求:1、杠铃的势能变化多少?
2、重力做功多少?
课堂练习
2、一位同学说:若以喜马拉雅山的山顶为零势能参考平面,则长江山峡的水库所储备的大量水的势能是负值,所以它就不能发电了。你认为此同学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课堂小结
1.重力势能
2.重力做功是重力势能变化的量度。
3.重力做功与物体的运动路径无关,只与始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
①重力势能的表达式:Ep = mgh
②标矢性:标量 (正、负号不代表方向)
③相对性:Ep与参考平面(零势能面)的选择有关
④系统性:重力势能为地球与物体所共有的,为了叙述方便,可以说成是某一物体的重力势能。重力势能
【教学目标】
㈠知识与技能
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能用重力势能的表达式计算重力势能,知道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重力势能的变化具有绝对性。
2.理解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并能用这一结论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重力做功与运动路径无关。
3.理解重力功是物体重力势能变化的量度。
㈡过程与方法
1.经历发散思维和理论探究归纳能力
2.体会用“实验法”和“理论推导”相互验证研究问题的方法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2.预防高空坠物的社会公德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荣誉观念。
3.体验科学不仅仅是认识自然,挑战自然,更在于能动的改造自然。
【重点难点】
重点:重力势能的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难点:重力势能的相对性、重力势能变化的绝对性。
【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教学方法采用:理论探究法、实验法、讲授法、归纳法。
通过惊心动魄的雪崩视频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重力势能与高度和重力的关系,让学生通过演示实验,来学习体验应用“控制变量法”与“比较法”定性研究;通过设计物理过程体会“理论探究法”定量研究。通过实例计算来认识重力势能的相对性以及重力势能变化的绝对性,从而突破教学难点。根据功和能的关系,推导重力做功跟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加深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作为南方的我们看到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它带给人们是圣洁、平和、宁静的感受,一种心灵的洗涤。但是一旦大量积雪从高处滑下形成——雪崩。一面面白茫茫的雪墙排山倒海而来,你将感受到大雪崩所带来最令人惊心动魄的白色恐惧,将对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带来灾难,我们将其形容为白色的灾难。
为什么这么漂亮的雪花有如此大的破坏力?是因为它们具有能量。只要一有机会,就会通过做功把这种能量释放出来。我们将这种能量叫重力势能。(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能量的变化通过做功来实现)
定义:地球上的物体由于处于一定的高度而具有的能量,我们把这种能量叫做重力势能。 用EP表示。
二、教学过程
(一)重力势能
◆第一层次:探究EP=mgh
▲提出问题: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建立假设
师:同学们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大胆提出自己的假设,并且说明你的理由。
生:高度有关。①由定义:地球上的物体由于处于一定的高度而具有的能量,我们把这种能量叫做重力势能。②例如,放在地面上的石头没有杀伤力,一旦从较高处落下,就会很危险;一个杠铃放在你的脚边,你一定不觉得什么?但是如果把它悬挂在你的头顶之上,那一定会让你如坐针毡。“禁止高空抛物”;高层建筑在施工时必须有“工程防护网”等。(渗透社会公德教育:预防高空坠物的危险)
生:①与物体的质量(重力)有关。如果悬挂在头顶之上的是一团棉花,不是杠铃,就不会觉得可怕。②如果你的头顶电线下悬挂的不是日光灯,而是200千克的杠铃,你有何感受?
生:与质量和高度都有关系。 …..(教师做好对学生的即时性评价)
▲检验假设
①实验定性检验
出示实验器材:透明玻璃容器(或塑料桶)、报纸、大小相同而质量不同的两个小球。
以报纸是否被小球击破来体现势能的大小。这样实验效果明显,可见度大。
教师演示,要求通过3个实验步骤,能够科学严谨的说明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高度之间的定性关系。
[教师引导]前面我们已学过,物体所具有能量越大,对外做功的本领就越强。
得到:
同一高度的物体: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质量相同的物体: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②理论定量推导
师: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我们可否通过“力做了多少功,对应的重力势能就有多少发生变化”的角度,来定量推导重力势能的表达式。
你能设计一个物理过程来从理论上定量推导重力势能与重力mg和高度h的关系。
学生讨论、设计物理过程,并发表自己的设想。
可能的设想:(教师随手演示)
如图2,将物体竖直向上匀速抬高h,由平衡条件F=mg ;则F做功为WF=Fh=mgh;
由功能关系得到:EP=WF=Fh=mgh
▲得出结论:EP=mgh
◆第二层次:理解EP=mgh
主要采取讲授式
①标矢性:标量
②单位:焦耳(J)
③相对性:Ep与参考平面(零势能面)的选择有关
④系统性:重力势能为地球与物体所共有的,重力势能具有系统性。为了叙述方便,可以说成是某一物体的重力势能。
[相对性的教学]
出示电视剧“雪城”主题曲〈心中的太阳〉歌词片段:…山上有棵小树山下有棵大树,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不知道,那个更大那个更高…
学生讨论:相对高度和绝对高度的意义
教师引导:零高度的参考平面对应零势能参考平面(说明规定零势能参考平面的必要性)
举例深化:通过的例子(书放在课桌上,分别以地面和桌子作为参考面,讨论重力势能。教师随手演示。)来说明:重力势能的正负含义;一般情况下以地面作为零势能的参考平面。(重新指出:图1、图2定量推导时是以地面为参考平面的。使推导更加有科学性和完整性)
过渡语: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有力做功就有对应的能量发生变化,物体重力势能发生变化与什么力做功相对应呢?
生:重力
(二)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改变
1.实例探究
举例:一只花盆从16楼窗台落地,根据给出数据计算填表(事先印发)。
[学生讨论探究]:从表格中能总结出什么规律?(分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总结)
规定的零势面 花盆在各点处的重力势能 花盆仅在重力作用下 花盆在重力和阻力作用下
重力势能的改变 重力做功 重力势能的改变 重力做功
地面 EPA=1000JEPB =200J -800J 800J -800J 800J
三楼 EPA=800JEPB =0 -800J 800J -800J 800J
[教师引导的方向]①重力势能与零势面选取有关吗?物体在某两点间重力势能的改变与零势面选取有关吗?(指出改变量是末状态量减去初状态量)
②物体在某两点间重力势能的改变与重力做功有什么关系?与是否有除重力之外的其他力存在或参与做功有关吗?
[学生总结规律]
①重力势能的具有相对性(相对于不同的参考平面重力势能的大小不同),确定了参考平面,物体重力势能才有确定值。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零势能面的选取无关,具有绝对性
②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
花盆下落,这一过程中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重力做多少功,重力势能减少多少;与是否有除重力之外的其他力存在或参与做功无关。
2.变式深化
①若用吊篮将花盆从3楼竖直吊回16楼,运动方式有匀速上升、匀加速上升,花盆的重力势能分别如何变化,重力对花盆做功分别又将如何?
②若乘电梯将花盆从3楼运到16楼,花盆的重力势能如何变化,重力对花盆做功又将如何?
3.归纳总结:重力做功是重力势能变化的量度
物体下落,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
物体上升,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
过渡语:上面我们讨论花盆的运动都是在竖直方向,如果某人爬楼梯将花盆从3楼搬到16楼,重力对花盆做功又将如何?
(三)重力做功和物体运动路径的关系
学生讨论:
小孩以不同的路径从某一高度回到地面,重力对小孩做功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教师引导:①从“力做功的两个要素:力与力方向上的位移”的角度思考。
②从功能关系:重力做功是引起物体重力势能变化的唯一因素的角度思考。
结论:重力做功只与物体始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与路径无关。(进一步说明:①重力做功的特点决定重力势能变化的绝对性;②重力势能的变化只与重力做功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到其他力,和其他力是否做功无关)
(四).课堂练习,运用重力势能的知识解决问题
训练1:[新闻图片,设置情境]
在雅典奥运会举重男子69公斤级比赛中,中国选手张国政以抓举160公斤,挺举187.5公斤,总成绩347.5公斤获得金牌,这也是中国代表团在本届奥运会上的第11枚金牌。
张国政制胜的一举,挺举187.5kg,杠铃被举高约2m。
试求:1、杠铃的势能变化多少?
2、重力做功多少?
(张国政能在短时间内爆发出如此巨大的功率绝非一日之功,为了能为祖国争得荣誉,运动员在平时的训练中付出心血。)
训练2:一位同学说:若以喜马拉雅山的山顶为零势能参考平面,则长江山峡的水库所储备的大量水的势能是负值,所以它就不能发电了。你认为此同学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训练3:(选做)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在上升到某一高度时,重力势能的改变量为ΔEP,动能的改变量为ΔEK ,物体克服重力做功WG,物体克服空气阻力做功Wf,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ΔEP=WG B. ΔEP=WG+Wf
C. ΔEK= -ΔEp-Wf D. ΔEK = ΔEp+WG+Wf
(五)课堂小结
1.重力势能是地球和地面上的物体共同具有的。重力势能的大小具有相对性,确定了参考平面,物体重力势能才有确定值。但重力势能的改变是绝对的。
2.重力做功与物体的运动路径无关,只跟物体运动的始末位置有关。
3.重力做功是重力势能变化的量度。
[教师总结]关于人类与重力势能的认识,是一个从恐惧到挑战直到利用的过程。
人们对重力势能的恐惧感是与生俱来的(雪崩、泥石流:2006年2月17日泥石流突袭菲律宾2000人丧生)。
但是随着人们通过生产实践中对重力势能的认识的逐步加深,我们开始变得乐于挑战这种能量(攀岩运动)。
甚至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享受重力势能带给我的种种乐趣(过山车)。
但是科学的意义不仅仅是认识自然,挑战自然,更在于能动的利用自然!介绍水力发电(水力发电的图片)。
【教学后记】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使学生对重力势能概念的建立和理解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定性到定量的过程,使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并不感到突然和困难。
本节课运用“实验(举例)——理论探究归纳——实例研究”教学方法,把“实验观察、学生讨论、教师讲解”融合在一起。本着“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在特定情景下的实例研究,让学生感到新鲜好奇,讨论问题积极主动,自主地总结规律。贴近生活的实例、小实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体验社会公德、爱国情感及合理利用自然的科学认识。
本节课在多媒体、实验、板书的运用上,相互补充,克服了单一媒体运用的呆板的课堂教学形式,对整合课堂教学资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幻灯片所展示的各种生动、活泼、有趣的图片,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和积极性,也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
本节课至始至终围绕“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到“重力做功是重力势能变化的量度”课题中心内容。让学生体会到重力做功是导致重力势能变化的唯一因素。
h
m
图2
A :16楼
B :3楼
m=2kg,h=50m,h1=10m,g=10m/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