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牛顿第一定律移—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1?牛顿第一定律移—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9-26 06:01:29

文档简介

泰山国际学校学案
物理(2019人教版)第一册
4.1?牛顿第一定律
1.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推理过程.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
3.理解惯性的概念,会解释有关的惯性现象.
一、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1.关于运动和力的两种对立的观点
(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
;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
在一个地方.力是
的原因.
这种错误的观点统治了人们的思维近两千年.
(2)伽利略的观点(伽利略第一次提出):物体的运动
(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
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的意义
(1)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将可靠的事实和理论思维结合起来,即采用“可靠事实+抽象思维+科学推论”的方法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初步揭示了运动和力的正确关系.
(2)第一次确立了物理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
1.历史上首先正确认识运动与力的关系,批驳“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的物理学家是(  )
A.
阿基米德
B.
牛顿
C.
伽利略
D.
亚里士多德
2.(多选)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的意义是(  )
A.
证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
证明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
物体不受力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D.
亚里士多德的运动和力的关系是错误的
3.(多选)如图所示,伽利略用两个对接的斜面,一个斜面A固定,让小球从固定斜面上由静止滚下,又滚上另一个倾角可以改变的斜面B,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的高度,减小斜面倾角重复实验,直到斜面倾角为零.伽利略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说明(  )
A.
日常生活中,不存在摩擦时物体的运动情形
B.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并不需要力
C.
如果物体不受到力,就不会运动
D.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二、惯性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
状态或
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

2.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定性说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①说明了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状态:


②说明力是
的原因.
(2)揭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的一种固有属性——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也叫
定律.
3.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即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有以下三种情况:
(1)速度的方向不变,只有
改变.(物体做直线运动)
(2)速度的大小不变,只有
改变.(物体做曲线运动)
(3)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同时发生改变.(物体做曲线运动)
1.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没有力的物体将保持静止,比如自行车
B.
物体的速度不断增大,表示物体必受力的作用
C.
物体如果向正北方向运动,其受外力方向必须指向正北
D.
不受力的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而受力的物体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2.下列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牛顿第一定律是说当弹簧的劲度系数一定时,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成正比
B.
牛顿第一定律表明物体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C.
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但牛顿第一定律总是成立
D.
可以用实验直接验证牛顿第一定律
3.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的小车上,有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小球随车一起匀速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如不考虑其他阻力,设车足够长,则(  )
A.
若m1<m2,则两个小球一定相碰
B.
若m1=m2,则两个小球一定相碰
C.
若m1>m2,则两个小球一定相碰
D.
两个小球一定不相碰
三、惯性与质量
1.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
的性质,我们把这个性质叫做惯性.牛顿第一定律又叫

2.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1)惯性是物体的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越大,惯性

3.惯性与力无关
(1)惯性不是力,而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性质,因此物体“受到了惯性作用”、“产生了惯性”、“受到惯性力”等说法都是错误的.
(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惯性的表现
(1)不受力时,惯性表现为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有“惰性”的意思.
(2)受力时,惯性表现为
的难易程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
1.(多选)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规定:各种小型车辆前排乘坐的人(包括司机)必须系好安全带,这是因为( )
A.
系好安全带可以减小惯性
B.
是否系好安全带对人和车的惯性没有影响
C.
系好安全带可以防止因车的惯性而造成的伤害
D.
系好安全带可以防止因人的惯性而造成的伤害
2.(多选)在水平的路面上有一辆匀速行驶的小车,车上固定一盛满水的碗.现突然发现碗中的水洒出,水洒出的情况如图所示,则关于小车在此种情况下的运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小车匀速向左运动
B.
小车可能突然向左加速运动
C.
小车可能突然向右减速运动
D.
小车可能突然向左减速运动
1.在谷物的收割和脱粒过程中,小石子、草屑等杂物很容易和谷物混在一起,另外,谷还有瘪粒,为了将它们分离,农民常用一种叫作“风谷”的农具分选,如图所示,它的分选原理是(  )
A.
小石子质量大,飞得最近
B.
草屑和瘪粒质量小,飞得最远
C.
草屑和瘪粒的惯性最大,飞得最近
D.
空气阻力作用使它们速度变化快慢不同
2.(多选)如图所示,一向右运动的车厢顶部悬挂两个小球M与N,它们只能在图示平面内摆动,某一瞬时出现图示情境,由此可知车厢的运动情况及两小球相对车厢运动的可能情况是(  )
A.
车厢做匀速直线运动,M在摆动,N静止
B.
车厢做匀速直线运动,M在摆动,N也在摆动
C.
车厢做匀速直线运动,M静止,N在摆动
D.
车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M静止,N也静止
3.(多选)下列过程中,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
A.
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
B.
进站的火车受阻力缓缓停下
C.
苹果受重力竖直下落
D.
用力把铅球推出
4.理想实验有时更能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伽利略设计了一个如图所示的理想实验,他的设想步骤如下:
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的高度;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为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
请将上述理想实验的设想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______(只要填写序号即可).在上述的设想步骤中,步骤________属于可靠的事实,步骤______是理想化的推论.泰山国际学校学案
物理(2019人教版)第一册
4.1?牛顿第一定律
1.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推理过程.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
3.理解惯性的概念,会解释有关的惯性现象.
一、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1.关于运动和力的两种对立的观点
(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在一个地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这种错误的观点统治了人们的思维近两千年.
(2)伽利略的观点(伽利略第一次提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
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的意义
(1)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将可靠的事实和理论思维结合起来,即采用“可靠事实+抽象思维+科学推论”的方法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初步揭示了运动和力的正确关系.
(2)第一次确立了物理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
1.历史上首先正确认识运动与力的关系,批驳“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的物理学家是(  )
A.
阿基米德
B.
牛顿
C.
伽利略
D.
亚里士多德
【答案】C
【解析】物理学中,提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的物理学家是亚里士多德,伽利略最早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并在斜面实验基础上推理得出: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运动速度不变.故C正确.
2.(多选)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的意义是(  )
A.
证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
证明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
物体不受力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D.
亚里士多德的运动和力的关系是错误的
【答案】AD
【解析】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证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没有力作用的物体能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说明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错误的,故A、D正确,B错误;物体不受力时,可能处于静止状态,也可能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C错误.
3.(多选)如图所示,伽利略用两个对接的斜面,一个斜面A固定,让小球从固定斜面上由静止滚下,又滚上另一个倾角可以改变的斜面B,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的高度,减小斜面倾角重复实验,直到斜面倾角为零.伽利略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说明(  )
A.
日常生活中,不存在摩擦时物体的运动情形
B.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并不需要力
C.
如果物体不受到力,就不会运动
D.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答案】
BD
【解析】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证明了:运动不需力来维持,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推翻了由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错误观点,选项B、D正确.
二、惯性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定性说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①说明了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②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揭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的一种固有属性——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3.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即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有以下三种情况:
(1)速度的方向不变,只有大小改变.(物体做直线运动)
(2)速度的大小不变,只有方向改变.(物体做曲线运动)
(3)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同时发生改变.(物体做曲线运动)
1.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没有力的物体将保持静止,比如自行车
B.
物体的速度不断增大,表示物体必受力的作用
C.
物体如果向正北方向运动,其受外力方向必须指向正北
D.
不受力的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而受力的物体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答案】B
【解析】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可以判断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受力的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A错误,B正确;若物体向正北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不受力或所受合外力为零,C错误;物体
受到力的作用,若合外力为0,则物体也可以保持运动状态不变,故D错误.
2.下列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牛顿第一定律是说当弹簧的劲度系数一定时,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成正比
B.
牛顿第一定律表明物体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C.
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但牛顿第一定律总是成立
D.
可以用实验直接验证牛顿第一定律
【答案】B
【解析】胡克定律是说当弹簧的劲度系数一定时,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成正比,
A错误,牛顿第一定律表明物体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故B正确,选择非惯性参考系牛顿第一定律不成立,
C错误,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推理概括出来的科学理论,不能直接通过实验得出,但能接受住实践的检验,故D错误.
3.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的小车上,有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小球随车一起匀速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如不考虑其他阻力,设车足够长,则(  )
A.
若m1<m2,则两个小球一定相碰
B.
若m1=m2,则两个小球一定相碰
C.
若m1>m2,则两个小球一定相碰
D.
两个小球一定不相碰
【答案】D
【解析】小车表面光滑,因此两小球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原来两个小球与小车具有相同的速度,当车突然停止运动时,由于惯性,两个小球的速度不变,所以不会相碰(与质量大小无关).
三、惯性与质量
1.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我们把这个性质叫做惯性.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2.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3.惯性与力无关
(1)惯性不是力,而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性质,因此物体“受到了惯性作用”、“产生了惯性”、“受到惯性力”等说法都是错误的.
(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惯性的表现
(1)不受力时,惯性表现为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有“惰性”的意思.
(2)受力时,惯性表现为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
1.(多选)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规定:各种小型车辆前排乘坐的人(包括司机)必须系好安全带,这是因为( )
A.
系好安全带可以减小惯性
B.
是否系好安全带对人和车的惯性没有影响
C.
系好安全带可以防止因车的惯性而造成的伤害
D.
系好安全带可以防止因人的惯性而造成的伤害
【答案】BD
【解析】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系好安全带不可以改变人的惯性,故A错误,B正确;安全带系在人的身上,对人有一定的作用力,可以改变人的运动状态,所以系好安全带可以防止因人的惯性而造成的伤害,故C错误,D正确.
2.(多选)在水平的路面上有一辆匀速行驶的小车,车上固定一盛满水的碗.现突然发现碗中的水洒出,水洒出的情况如图所示,则关于小车在此种情况下的运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小车匀速向左运动
B.
小车可能突然向左加速运动
C.
小车可能突然向右减速运动
D.
小车可能突然向左减速运动
【答案】BC
【解析】小车匀速向左运动,则水也匀速运动,速度相等,不会从碗中洒出,故A错误;小车突然向左加速,由于惯性,水还没有来得及加速,所以小车向左的速度大于水向左的速度,可以出现图示情况,故B正确;小车突然向右减速,由于惯性,水还没有来得及减速,所以小车向右的速度小于水向右的速度,水向右洒出,故C正确;小车突然向左减速,由于惯性,水还没有来得及减速,所以小车向左的速度小于水向左的速度,水应向左洒出,故D错误.
1.在谷物的收割和脱粒过程中,小石子、草屑等杂物很容易和谷物混在一起,另外,谷还有瘪粒,为了将它们分离,农民常用一种叫作“风谷”的农具分选,如图所示,它的分选原理是(  )
A.
小石子质量大,飞得最近
B.
草屑和瘪粒质量小,飞得最远
C.
草屑和瘪粒的惯性最大,飞得最近
D.
空气阻力作用使它们速度变化快慢不同
【答案】D
【解析】石子、实谷粒、草屑和瘪粒飞出时初速度基本相同,但由于质量不同,它们受到相同阻力时速度变化快慢不同,质量大的速度变化慢,质量小的速度变化快,草屑和瘪粒惯性小,速度变化得快,故落点近;小石子惯性大,速度变化得最慢,故落点最远.
2.(多选)如图所示,一向右运动的车厢顶部悬挂两个小球M与N,它们只能在图示平面内摆动,某一瞬时出现图示情境,由此可知车厢的运动情况及两小球相对车厢运动的可能情况是(  )
A.
车厢做匀速直线运动,M在摆动,N静止
B.
车厢做匀速直线运动,M在摆动,N也在摆动
C.
车厢做匀速直线运动,M静止,N在摆动
D.
车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M静止,N也静止
【答案】AB
【解析】由牛顿第一定律知,当车厢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相对于车厢静止的小球,其基线应在竖直方向上,故M球一定不能在图示情况下相对静止,说明M正在摆动,而N既有可能相对车厢静止,也有可能是相对车厢刚好摆到图示位置,则A、B正确,C错误.当车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合外力一定不为零,故不会出现N球悬线竖直静止的情况.D错误.
3.(多选)下列过程中,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
A.
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
B.
进站的火车受阻力缓缓停下
C.
苹果受重力竖直下落
D.
用力把铅球推出
【答案】
BCD
【解析】
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橡皮泥的形状发生变化,属于力改变物体的形状,故A不符合题意;进站的火车受阻力缓缓停下,速度在减小,属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B符合题意;苹果受重力竖直下落,苹果在重力作用下,速度越来越快,属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符合题意;用力把铅球推出,铅球在重力作用下,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都在发生改变,属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D符合题意.
4.理想实验有时更能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伽利略设计了一个如图所示的理想实验,他的设想步骤如下:
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的高度;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为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
请将上述理想实验的设想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______(只要填写序号即可).在上述的设想步骤中,步骤________属于可靠的事实,步骤______是理想化的推论.
【答案】
②③①④ ② ①③④
【解析】本题是在可靠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将实验理想化,并符合物理规律,得到正确的结论.而②是可靠事实,因此放在第一步,③①是在斜面上无摩擦的设想,最后推导出水平面上的理想实验④.因此正确顺序是②③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