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3 认识米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3 认识米苏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9-26 07:26: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认识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比划等学习活动,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能比划﹑说明1米的大概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能用米作单位估计一些简单物体的长度,学会用米作单位的测量方法,能用米尺测量物体长度。
2.使学生经历观察﹑思考﹑测量等数学活动,体会认识“米”的必要性,形成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在估计长度的活动中,发展初步的估计意识。
3.使学生积极参加观察﹑测量等活动,主动认识长度单位米,感受人体上有一些可以使用的“尺”,体会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里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米”及1米=100厘米
教学难点:
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谈话: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 厘米是个长度单位,它可以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我们还学会了以厘米作单位画线段的方法。现在请大家用手比一比,1厘米大约有多长。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为认识“米”做铺垫,渗透“米”和“厘米”的联系。
多种活动认识米
初步认识1米
(1)谈话:看来,大家对厘米的知识掌握的都不错,老师这有一道小难题,谁愿意到黑板前来解决这个问题。
请你用老师提供的尺子来测量黑板的长度并把测量结果告诉大家。师指名一位学生上来测量。
提问:在测量时,大家觉得有什么不方便?
生1:这把尺子也太短了,量这么长的黑板也太费劲了。
生2:有没有比厘米长一些的单位。
谈话: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个同学刚刚提出的问题。
说明: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通常用米作单位。(板书:认识米)。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1米可以写成1m。
[设计意图]对于“米”,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用厘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长度的问题情境,以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索其他长度单位的心向。
出示米尺。
谈话: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是1米,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米尺,看看1米有多长。在你的米尺上指一指,说一说从哪儿到哪儿的长度是1米,同桌互相说一说。
小组活动后师指名学生上来说说1米有多长。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形成1米的表象,实际感受1米有多长。
2.感知1米
(1)用学生尺拼
引导:同学们,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彩纸做的学生尺,(对准黑板上的一端贴一把学生尺)估计一下,1米有几把这样的学生尺长?
小朋友估计得对不对呢?我们一起用准备好的学生尺来拼一拼验证一下。指名两个同学到黑板上拼。
提问:1米有几把这样的学生尺长?
让学生观察黑板上拼的学生尺,明确:1米有5把这样的学生尺长。
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观察米尺1米长度,拼学生尺找到了1米实际有多长。下面我们继续来体验1米大约有多长。
(2)用身体比较
引导:其实,在我们身上不仅有1厘米,7厘米这样的身体“尺”,还有1米的身体“尺”呢!想不想来找一找啊?
老师的身高是1米65厘米,你知道指得是从哪儿到哪儿的高度吗?
那你知道从地面到老师身体的哪儿高度是1米呢?谁来猜一猜,在你认为老师身上高1米的地方贴个标签。(两名学生猜并贴标签)
讨论:那我怎么知道谁猜的准呢?
指名检验:是啊,可以用米尺来检验一下。
提问:检验时你想对老师提什么要求呢?这样站行吗?(半蹲姿)那你的米尺该怎么样放呢?(明确要竖直,靠着身体一侧)哪位同学猜的比较准啊?(把标签贴到准确的位置)
指出:瞧,现在从地面到标签的高度是1米。
引导:同桌两个小朋友能不能也这样来量一量,找一找,看看地面到你身体哪里的高度是1米,找到后贴个标签。(学生量并贴标签)
交流:你能告诉大家从哪儿到哪儿的高度是1米吗?
质疑:咦,老师的标签在腰上,她的标签快要到脖子上,这是怎么回事?
指出:身高不同,标签的位置也不同,但地面到标签的高度都正好是1米。同学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身高的变化,你身上这个标签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
(3)比划1米
引导:刚才我们找到了一把竖在身体上的“米尺”,身体上还藏着一把横着的“米尺”呢!
请小朋友张开双臂,手掌撑住米尺两端,看看两手间1米有多长。
交流:现在谁能比较准确地用双手比划出1米的长度。
引导:现在老师悄悄告诉你们一个不用米尺也能比较准确地比划出1米的小秘诀,想不想听?看,像我们二年级大部分小朋友,手臂水平伸直,两只手朝里弯一弯,两个手腕间的距离大约就是1米。(找一个学生示范)
你能像这样试着比划一下吗?请小朋友张开双臂,这样比划出1米大约有多长。
指出:小朋友真了不起,找到了两把身体“米尺”,一把是在自己身高上的大约1米长,另一把是用两手比划出的大约1米长。
[设计意图]用学生身边所熟悉的事物,进行实践活动,通过小组合作,集体交流,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和感知1米,感悟1米的实际长度。
3.深化对1米的认识
出示相应方法的图片,根据反馈说明﹑小结:
像我们二年级的大部分同学,4到5个脚的长度大约是1米。
像我们班的同学,7个或8个一搾的长大约是1米。
4本数学书连起来的长度大约是1米。
每人挨个横着排,3个同学肩膀的宽大约是1米。
……
所以,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很多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大约是1米。同学们课后还可以再去找一找。
[设计意图]在充分观察身边所熟知的事物后,让学生静静的思考,力求在头脑中建立清晰的1米的表象,使学生头脑中1米的表象逐渐清晰。
厘米与米之间的关系
(1)现在老师这边有1根1米长的彩带,你知道它的长度是多少厘米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交流演示:我们就用米尺来量一量,仔细看:绸带的一端对着0刻度线,另一端对着100刻度线,所以这根彩带长100厘米。
(2)引导:我们再来在米尺上仔细数一数,1米有多少个1厘米。从0到10有10厘米,以10厘米为一份,分成10份,到这里是100厘米,正好是1米。
(3)引导:我们还可以借助学生尺来算一算。这把学生尺长20厘米,如果用它来量米尺,要量5次。我们一起来算一算,量一次是20厘米,2次呢?是20+20=40。3次是40+20=60。4次是60+20=80。5次是80+20=100。5个20厘米是100厘米。所以1米=100厘米。(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自主发现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
1.试一试
(1)估一估
引导: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知道1米有多长了,那黑板的长有几个这样的1米呢?可以用手臂“米尺”先来估一估。
指名学生先比划出大约1米给大家看,然后1米1米的比划黑板的长,学生齐声数,说出结果大约几米。
(2)量一量
引导:到底估得准不准呢?请两位同学用米尺来量一量。
现在小朋友开始测量黑板的长了,大家看好怎样测量的,边看边想测量时有哪些注意的地方。
通过测量我们知道了黑板长大约是几米。谁来说说用米尺怎样测量?
测量:现在哪位同学来量一量教室的门大约高几米?(指名测量说出结果)
先估再量
估计:请小朋友估计一下我们教室的长和宽大约几米,填在课本上。
估计得怎样呢?我们请两位小朋友来测量一下。指名学生测量并集体说出结果,填在表格里。
追问:我们教室长几米?宽几米?
请小朋友看看教室的长和宽,想想是几米,看看有多长。
看一看
观察:同学们,长度单位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出示图片)看,篮球架上球框的高度大约是3米。追问:3米里面有几个1米?
说明:我们知道了黑板的长,教室的长和宽,篮球高度大约是几米。像这样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物体长度的例子还有很多。只要你用心观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现在请你举例说一说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米作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充分感知1米有多长,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并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
想想做做第4题
教师示范给一位小朋友量身高和一庹长度,说明先量出1米,接着再量还有多少厘米。
让同桌互相合作量身高和一庹的长,每人记住自己身高,一庹长各是1米还多几厘米。
引导:比比你的身高和一庹的长,你觉得有什么巧合吗?说说你的发现?
指出:一个人一庹的长大约等于他的身高。你看人的身体上,有许多有趣的奥秘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一庹和1米比一比,再伸出两手比划1米有多长,学生的比划有了参照物,就会比划的更准确。这些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1米的认识。
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读题,口答算式和结果。
想想做做第6题
学生口答谁走的路近,说一说自己怎样想的?
追问:从科学实验室到气象观测站,最短的路程能比85米少吗?
指出:沿着科学实验室到气象观测站间的线段走,路程是最短的;也就是这两点间的路线,线段最短。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进一步加强米和厘米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性,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呢?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