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二历史学案:专题一 梭伦改革(人民版选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2011高二历史学案:专题一 梭伦改革(人民版选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9-14 15:10:26

文档简介

专题一 梭伦改革
[内容标准]
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学习要求]
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城邦出现的平民与贵族的尖锐矛盾以及工商业奴隶主的政治要求。
2.知道雅典贵族进行的局部调整不能缓和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
3.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4.简述梭伦改革在颁布“解负令”、确立财产等级制度和推行国家权力机构改革等方面的主要措施。
5.指出梭伦改革呈现的“革命性”与“中庸式”的基本特点。
6.感受诗人政治家冲破阻力、振兴城邦的襟怀和理想。
7. 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积极影响。
8. 了解梭伦改革的历史局限性。
9.认识到制度设置是民主政治的可靠保障;体会精英意识和平民情怀。
[整体感知]
梭伦改革是雅典城邦乃至整个古希腊历史上最重要的社会政治改革之一,它为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梭伦改革一方面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另一方面完善了国家制度,为普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活动提供了制度保证。梭伦的价值观以及改革中创造的有利于公民行使职权的各种制度,对雅典民主政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乃至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
[知识清单]
一、梭伦改革的背景
1、提修斯改革和雅典国家的萌芽
雅典国家在公元前8世纪初才开始。据说,提修斯改革奠定了雅典国家的雏形。国家形成的初期雅典国家实行王政,它实际是以国王为首的贵族国家。约公元前7世纪初,雅典形成贵族共和国。
2、雅典国家的阶级对立
雅典国家形成初期,雅典社会形成了贵族和平民两个阶层。平民在经济上处于贫困的境地,政治上虽然享有公民权,实际上无法真正参与国家政权;贵族在政治上把持国家政权,包揽官职,制定法律,压迫平民;在经济上占有大量财富,剥削平民。贵族的剥削方式主要有高利贷、债务奴隶制、兼并土地。
“六一汉”是下层平民的生动写照,他们成为富人的依附民,不仅失去了政治权利和人身自由,在经济上还要受到富人的剥削。
3、工商业的发展和工商业奴隶主力量的壮大
雅典工商业持续发展,工商业奴隶主力量不断壮大。工商业奴隶主原先大多出身平民阶层,经济上富裕,但在政治上没有地位,仍然遭到贵族的歧视。因此,他们不满于贵族的统治,在政治上逐渐与平民站在一起。
贵族与平民、工商业奴隶主的矛盾是雅典社会的重要矛盾。其中,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尤其突出和尖锐。
4、基伦暴动和《德拉古法典》的制定
(1)基伦暴动:在动荡形势下,基伦进行暴动,企图建立僭主政治,遭到贵族和平民的反对,最终失败。这表明当时雅典人对彻底改变旧制、建立僭主政治并不认同。
(2)《德拉古法典》的制定:基伦暴动失败后,人们试图在原先的体制内实行改革。该法典的特点是严刑峻法。这是雅典的第一部成文法,对抑制贵族专权有一定的意义,法律成文化、公开化对于雅典政治走向民主有重要意义;但是,它维护的是贵族的利益,不能保护平民的合法利益,因此反而加剧了社会矛盾。
5、萨拉米危机:
公元前600年左右,雅典社会危机更加严重,平民开始酝酿暴动。麦加拉乘机夺取了萨拉米岛。萨拉米危机暴露了雅典社会内部尖锐的社会矛盾,平民暴动一触即发,改革迫在眉睫。
二、梭伦改革
(一)梭伦当选首席执政官的原因
梭伦特殊的人生经历和政治态度:他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同情平民,既不主张对平民无限度的剥削,也不主张彻底剥夺贵族财产。
(二)主要内容
1、解负令
(1)内容:
①废除平民所欠一切债务,沦为债务奴隶的雅典公民全部解放,被卖到海外的由国家出资赎回,永远禁止以债务人的人身做抵押;
②禁止以土地做债务抵押,规定土地占有的最高限额,禁止个人收购过多的土地。
(2)影响:
实际上取消了债务奴隶,保护了平民的基本权益。经济上独立,为平民享有政治权利提供了物质保障。同时也促进了海外奴隶贸易的发展。
2、发展工商业
(1)内容:
提倡学习手工技艺;鼓励进口谷物,出口葡萄酒等产品,限制谷物出口。
(2)影响:
从短期来看,稳定了物价,保障了平民生活。从长期来看,促进了雅典工商业的发展和雅典社会的多元化,工商业从业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工商业奴隶主的力量得到加强,多元化的政治格局进一步稳固。
3、提高平民的政治地位
(1)四个等级的划分
按土地收入多少分为四个等级,等级越高,出任的官职越高;第一、第二等级能担任高级官职,第三等级能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这种不论出身只论财产的等级的划分,打击了贵族世袭特权,有利于工商业奴隶主参与政治。
(2)创立四百人会议
四百人会议由四个部落各选100人组成,但第四等级没有当选资格,主要职能是为公民大会预审提案,准备议程。四百人会议使第三等级获得了参政议政的机会,提高了公民大会的地位,打破了贵族对国家权力的垄断。
(3)组建民众法庭,实行陪审员制
组建民众法庭,将贵族法庭的大多数权力转归民众法庭。其设立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民众法庭实行陪审员制,陪审员不分等级,一律通过抽签产生,法官判决后,陪审员仍可起诉。审案时采用投票表决的方式,所有公民都有控告和上诉的权利。陪审法庭使平民获得了参加国家政权的权利。
三、梭伦改革的影响
总体而言,打击了氏族贵族的势力,完善了雅典政治体制,促进了雅典国家的形成;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乃至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
具体地说:
①梭伦改革消灭了债务奴隶制,稳定了小农经济,确保了雅典公民经济上的独立,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提供了物质基础;按财产划分社会等级的措施扩大了享有政治权力的范围。
②梭伦改革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崛起,巩固了贵族奴隶主、工商业奴隶主和平民三足鼎立的多元社会格局,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
③梭伦改革完善了雅典的国家制度。这些制度为普遍公民参与国家政治活动提供了制度保证,为雅典民主政治建立了可靠的制度保障。
[重点突破]
1、梭伦改革首先推行的措施为什么是“解负令”?其推行有什么意义?
原因:改革前雅典的贵族与平民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社会危机严重。当时,不少平民因为债务等问题失去了土地,失去了人身自由,成为依附于贵族的六一汉,甚至沦为奴隶。
意义:“解负令”的推行实际上取消了债务奴隶,保障了平民的土地和人身自由,保护了平民的基本权益。经济上的独立,为平民享有政治享有政治权利提供了物质保障。同时也促进了海外奴隶贸易的发展。
2、梭伦改革有哪些特点?
①推行“不偏不倚”的中立政策;
②依靠法律解决社会矛盾的方法;
③改革比较全面,侧重追求民主政治建设;
④主要代表和维护工商业奴隶主的利益。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面对雅典人多地少,就业不足的难题,梭伦改革的重点是
A.发展工商业 B.倡导节俭,抑制奢侈浪费
C.改革币制与度量衡制 D.抑制粮食涨价
2.梭伦颁布“解负令”的主要目的是
A.废除债务奴隶制 B.促进雅典城邦发展
C.实现公民真正平等 D.打破贵族世袭特权
3.在梭伦改革中,雅典公民被划分为四个等级,其划分依据是
A.政治地位 B.血缘关系 C.居住地域 D.财产多少
4.在梭伦改革中,最有可能使广大平民都直接享有自由权利的措施是
A.颁布“解负令”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设立陪审法庭 D.建立四百人会议
5.梭伦改革后,陪审法庭的陪审员产生的方式是
A.选举 B.世袭 C.公民轮流担任 D.抽签
6.梭伦确立的财产等级制度是
①公民财产越多,等级就越高
②公民等级越高,享受的权利越多
③公民等级越低,承担的义务越少
④不同等级的公民虽然享受的权利不同,但所尽义务相同
A.①② B. ①②③ C.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7.梭伦改革前雅典的公民不包括
A.贵族 B.平民 C.工商业奴隶主 D.债务奴隶
8.公元前8世纪以后,雅典贵族专权的威胁主要来自于
①平民 ②奴隶 ③工商业奴隶主 ④外邦移民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9.下列内容属于梭伦改革中的“解负令”措施的是
①废除所有人的所有债务,禁止借贷以人身作抵押
②由于欠债而卖身为奴的公民,一律释放
③释放所有奴隶,给予其雅典公民权
④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解负令”的颁布反映了当时雅典城邦
A.奴隶对人身自由和权利的反映 B.工商业奴隶主与贵族矛盾尖锐
C.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 D.工商业奴隶主对奴隶的需求
11.梭伦“解负令”颁布的重大意义不包括
A.废除了雅典城邦的债务奴隶制
B.使不少因欠债为奴的平民重新获得土地
C.雅典城邦的居民都成为享有公民权的公民
D.贵族的土地兼并受到制约
12.依据财产等级制度的划分,下列哪一阶层获得利益最多
A.贵族 B.平民 C.奴隶 D.工商业奴隶主
13.从根本上瓦解了贵族世袭政治特权的基础的措施是
A.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B.鼓励发展工商业
C.恢复公民大会的权力 D.设立“四百人会议”
14.财产等级制度确立的意义不包括
A.打破了贵族依据血缘门第的世袭特权垄断政权的局面
B.为非贵族出身的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途径
C.为下层平民参政议政开辟了道路
D.为后来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15.之所以说财产等级制度重新分配了国家的政治权利,依据是
A.取消了剥削制度
B.新兴工商业奴隶主逐渐成为统治阶层中的重要力量
C.平民逐渐成为统治阶层中的重要力量
D.贵族阶层被排挤出国家政权之外
16.梭伦鼓励发展工商业的目的是
A.扩大奴隶的就业机会 B.为对外战争做准备
C.削弱贵族的世袭特权 D.壮大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实力
17.梭伦改革的措施中,从上层建筑领域给予贵族政治以沉重打击的是
A.鼓励发展工商业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设立“五百人会议” D.设立十将军委员会
18.之所以认为梭伦改革一系列发展工商业的措施为雅典贵族政治转变为民主政治奠定了经济基础,依据是
①限制了贵族土地财产的扩展 ②壮大了平民的经济实力
③加强了工商业奴隶主的经济实力 ④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9.梭伦主要代表什么人的利益
A.平民 B.贵族 C.工商业奴隶主 D.奴隶
20.梭伦改革与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共同点是
①按财产的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②用地区划分取代血缘部落
③否定血缘关系维系的社会 ④促进雅典的民主进程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只大盾,不让任何一方不公平的占着优势。 ——梭伦
材料二:梭伦制定的四大财产等级及其权益分配:
500斗级: 拥有年产500斗(一斗相当于38千克)农产品的地产(这个产量足够提供15个家庭一年所需的基本口粮)的公民,享有选举、充任包括执政官在内的各级国家职官的资格。
骑士级:有能力提供马匹和武器装备,并担任骑兵的公民。跻身该等级年收入必须达300~~500斗。享有除司库以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
双牛级:拥有两头耕牛,其财力可达到自备盔甲、担任重武器装备步兵的公民,大约需要年收入200~~300斗农产品。享有除担任执政官以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
雇工级: 泛指受雇于他人的公民。他们年收入不到200斗,不能担任任何公职,但可参加公民大会和作为陪审员参与司法活动。
请回答:
(1)梭伦调解社会矛盾的主要指导思想是什么?材料二是梭伦改革的哪一项具体措施?
(2)综合材料一、二,分析说明“公平”的实质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梭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说明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作用。
22.阅读下列梭伦诗歌的材料:
材料一:
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
那奥林匹斯诸神的伟大母亲,
黑土,将是最好的证人,
因为正是我,为它拔掉了树立着的许多界标,
以前她曾是一个奴隶,而现在已经自由,
许多被出卖的人们,
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
其中有的无辜被售,也有的是因故出卖,
有的为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
不再说他们自己的阿提卡语言,远方飘荡,
也有的惨遭奴隶的卑贱境遇,甚至就在家乡,
面临着主人的怪脾气发抖,我使他们解放,
我使这样的事情普遍流行,
调整公理和强权,协和共处,
这样我应允的事都已一一完成。
材料二:
你们这些财物堆积如山且丰衣足食的人,
应该抑止你们贪婪的心,压制它,使它平静;
应当节制你们傲慢的心,使它谦逊,
不要以为要什么就有什么,我们绝不会永远服从。
材料三:
我赋予人民恰如其分的崇高地位,
未曾剥夺他们的荣誉,也未曾给予过多的尊荣;
权势之士因为财富遭受嫉妒,
我保护他们免受一切危厄。
我坚持立场,不偏不倚,
不允许任何一方恃强凌弱。
总而言之:
我制定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
直道而行,人人各得其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拔掉了树立着的许多界标,以前她曾是一个奴隶,而现在已经自由,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主要指梭伦采取的什么措施?该措施的实施有什么意义?
(2)综合材料二的“你们”指什么人?梭伦的态度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梭伦说“我坚持立场,不偏不倚┄┄无贵无贱,一视同仁”,对梭伦的这一表白你如何看待?
三、问答题
23.梭伦改革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改革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24.雅典民主政治是如何发展的?
专题一 梭伦改革巩固练习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A B D C D B D C D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D A C B D B B C B
解析
4.答案为C。本题主要考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辨析能力。四个答案涉及的改革措施各有其适用范围。
6.答案为B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梭伦确立的财产等级制度是与政治权利紧密联系,它的目的是让有钱的工商业奴隶主参政。但这一措施也包含缓和社会矛盾,广大平民所承担的义务相对较少,因此④可以排除。
二、材料解析题
21.(1)主要指导思想是公平思想;材料二是梭伦改革中的财产等级制度。
(2)实质:公民享有权利的多少由其财产资格来决定;
主要目的:缓和贵族与平民的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奴隶主统治
(3)作用:
A、以财产资格取代血缘门第,根本上瓦解了贵族世袭政治特权基础,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
B、为非贵族出身的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途径,使其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行列;C、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总之为后来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2.(1)措施:减负令。
意义:取消了债务奴隶,保护了平民的基本权益。经济上独立,为平民享有政治享有政治权利提供了物质保障。
(2)“你们”指贵族和工商业奴隶主。
梭伦的态度是主张限制贵族和工商业奴隶主的剥削,控制贫富悬殊,缓和社会矛盾,以巩固统治。
(3)梭伦推行“不偏不倚”的中立政策,目的在于缓和社会矛盾,实际上主要是维护工商业奴隶主的利益。
解析:本题第一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梭伦改革的措施“减负令”内容的准确掌握和对其意义的完整理解。第二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当时社会矛盾和社会阶级阶层的准确分析能力,从而认识梭伦改革的措施及其出发点。第三问实际上考查学生对事物本质的分析能力,从而认清梭伦改革的阶级实质。
三、问答题
23.背景:雅典国家形成初期,贵族专权,贵族与平民矛盾突出。随着工商业持续发展,工商业奴隶主力量不断壮大。他们不满于贵族的统治,要求参与政治。基伦暴动企图建立僭主政治失败,《德拉古法典》的制定加剧了社会矛盾。萨拉米危机暴露了社会矛盾,改革势在必行。
影响:打击了贵族的势力,完善了雅典政治体制,促进了雅典国家的形成;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乃至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
24.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颁布“解负令”、确立财产等级制度等措施,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重新划分以地域为基础的10个行政选区,并以抽签方式从10个选区中各选50人组成“五百人会议”;组成“十将军委员会”;实行“陶片放逐法”,克利斯提尼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公元前5世纪,伯里克利改革实行除十将军以外的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并以抽签方式产生;“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公民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同时发放津贴,保证所有公民都能参加政治活动。伯里克利改革进一步完善民主政治,将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高峰。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综合概括能力。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大致在梭伦、克利斯提尼和伯里克利三个当政时期。准确概括三人改革的主要措施及客观分析各自对民主政治的推动作用,也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雅典民主政治。专题六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内容标准]
了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历史背景。
简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埃及历史上的作用。
[学习要求]
1.了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历史背景:奥斯曼帝国对埃及的统治、马木路(鲁)克、包税制以及法国与英国对埃及的入侵等。
2.认识到阿里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3.简述阿里改革在土地、税制、发展经济以及政治体制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主要措施。
4.认识阿里改革在埃及历史上的作用。
[整体感知]
本专题主要讨论19世纪早期埃及的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是在埃及面临的严峻形势下进行的,改革结束了埃及长期动乱、分裂、割据局面,确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体制;推进了近代化进程,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埃及历史的进步;壮大了国力,使之成为维护独立主权的坚强后盾;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促进了文化繁荣;使埃及实际上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推迟了欧洲列强侵占埃及的进程。
[知识清单]
一、亟待拯救的文明古国
1.18世纪末埃及的社会状况
18世纪末的埃及是封建帝国——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一个行省。政治上:①素丹政权只是维系着形式上的统治,实际统治权掌握在埃及封建统治集团马木鲁克手中;②国家四分五裂,内战不断,社会动荡不安。同时还面临着两方资本主义国家侵略的危险。经济上:盛行土地包税制度,经济衰退,土地荒芜,发展水平比欧洲落后了几个世纪。
2.马木鲁克的统治
封建统治集团马木鲁克掌握着埃及的实际统治权,在政治上争权夺利,内战频繁,社会动荡不安;经济上占有全国大部分的土地,实行包税制度,税收繁多、沉重,残酷地压榨人民;对外奉行闭关的政策,极力排斥西方先进思想文化与科学技术。
3.英法对埃及的侵略
背景:英法相继开展和完成工业革命,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加紧了殖民扩
张;处于欧亚非三大洲交界的埃及,是东西方交通的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而且国内政局动荡,经济落后;
目的:英法企图占领埃及,作为其争霸东方的基地。
(3)英法对埃及侵略的史实:①1798年拿破仑远征埃及,占领开罗,镇压了开罗人民的两次武装反抗斗争,法国对埃及实行了长达三年的殖民统治,造成了极大的破坏。②在驱逐法军的过程中,英国加紧了对埃及的殖民渗透,1807年派遣军队占领了亚历山大城,并进犯腊希德,但遭到失败,被迫签订停战协定,英军撤出了埃及。
4.穆罕默德·阿里的崛起
(1)背景:面对严重的内忧外患,特别是在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中,埃及人民的民族意识觉醒,希望重振埃及,再造一个强盛的国家。
(2)过程:①在反对法国侵略的斗争中,穆罕默德·阿里显示了卓越的军事指挥和政治领导才能。他拥兵自重,成为驻埃及士军中一个举足轻重的实权派人物。②他顺应了埃及人民的要求,得到了人民的支持,采取笨略削弱马木鲁克势力,控制埃及统治实权;③1805年,穆罕默德·阿里被推举为埃及总督,奥斯曼帝国被迫承认,并被授予帕夏封号,成为埃及实际的最高统治者。
二、中兴埃及的改革
l.土地、税收制度改革的目的和作用
(1)彻底铲除马木鲁克统治的经济基础,构建新政权的社会基础。通过土地国有化,把一部分土地出租给农民,并废除了包税制度,比较彻底地铲除了马木鲁克统治的经济基础;把一部分土地分赐给自己的亲属和部下,成为新兴的地主阶级,构成了阿里政权的社会基础。
(2)通过土地、税收制度的改革,促进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通过改革,农民获得了一些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保证了农业生产的时问上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2.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各项措施之间的相互关系
埃及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农业发展水平直接制约着整个国民经济的提高,因此阿里政府实行土地制度改革和休养生息政策,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使埃及经济得到了初步恢复和发展。农业的恢复与发展为工业提供了原料,也为工业建设积累了资金,工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复苏。随着经济的复苏,埃及的工农业产品不仅满足了国内的生产生活需要,还可以供出口创汇,促进了对外贸易的活跃。外汇收入又为埃及发展工农业和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了资金问题。
3.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建立严密的行政管理体制。中央:设立最高国务委员会,下设军事、司法、财政、商业、交通、教育和卫生7个部,部长由阿里直接任免,效忠于阿里。地方设省、区县、乡、村四级行政机构,省长由中央任免。
(2)实行军事改革,建立一支由阿里控制的新式军队。废除了雇佣兵役制,实行征兵制,改编了马木鲁克遗留下来的旧军队,建立新式军队,由阿里控制。军队成为他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的机器。
4.阿里改革措施中的近代化因素
工业方面:引进西方技术,购买设备,聘请专家,建立一批近代化的工厂;重点扶持的军事工业的产品质量直追欧洲各国;民族工业初具规模。
军事方面:改变旧军队,用新式武器和西式方法装备、洲练军队。
文化教育:仿照西方教育制度,建立一些世俗学校和专科学校,培养建设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近代西方的先进思想文化;兴建采用西方教学组织形式和教材的普通中小学,提高教育普及的程度;选派赴欧留学生,邀请各国专家来埃及讲学;创办近代报纸等。
[重点突破]
1.阿里改革的重要意义和失败原因
(1)阿里改革的重要意义
在穆罕默德·阿里的领导下,埃及人民驱逐了英国殖民者,肃清了本国马木鲁克封建势力。在此基础上,埃及进行了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全方位的改革。改革后,埃及全国政令统一,经济和文化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使埃及实际上成为一个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奠定了近代埃及民族国家的基础。改革也为埃及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客观上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埃及历史的进步。
(2)失败原因:
①根本原因是阿里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原有的封建生产关系,只是单纯地把从西方引进的近代生产技术,嫁接到本国的封建制度上,难以为其提供适宜发展的土壤。
②阿里很快走上穷兵黩武、对外扩张的道路,削弱了国力,激化了国内矛盾。
③欧洲列强的干涉是改革失败的重要外部因素。
2.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与洋务运动比较
相同点 不同点
背景 两国都面临欧美国家侵略的威胁和国内各种矛盾的激化 埃及处于长期动乱、分裂、割据的局面
目的 直接目的:富国强兵根本目的:巩固封建专制统治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还为了对外扩张
推动者 是由最高统治者洋务运动更主要的是由地方实力派的推动
内容 创办近代企业、兴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和创建军队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更全面,涉及到政治,农业,土地和赋税各个方面
结果及原因 失败,根本原因都是由于政权的封建性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还有列强的插手和干涉政治上结束了埃及长期动乱、分裂、割据的局面,确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壮大了国力,使之成为维护独立主权的坚强后盾。
性质 有利于近代化的封建改革
意义 经济上推进了近代化进程,经济、军事实力得到增强,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资本主义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传播,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成效更大
[巩固练习]
1. 18世纪末,埃及成为英法争夺目标的主要原因是
A. 埃及拥有丰富的资源,地理位置重要 B. 法国大革命爆发
C. 有著名的运河——苏伊士运河 D. 英法完成了工业革命
2.奥斯曼素丹统治埃及的政治措施有①将埃及设立为行省 ②派遣总督——帕夏 ③建立禁卫军 ④保留马木鲁克,并让其担任地方长官 ⑤实行包税制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背景有
① 马木鲁克反对势力仍很强大 ② 面临西方殖民者的入侵
③ 连年的战争和混乱导致经济十分落后 ④ 军事力量弱小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4. 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在经济方面的最重要的措施是
A.创办近代工厂 B.开办技校,培养技师
C.建立兵工厂 D.发展商业
5. 穆罕默德·阿里在工业方面采取的措施中不包括
A. 轻工业是工业发展的重点 B. 以发展军事工业为最重要
C. 开办技校,培养本国技师 D. 采取行政手段,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
6. “人们喜爱的是自己的劳动果实而不是别人的劳动成果。”这反映了阿里改革的措施是
A. 加强中央集权 B. 保护民族工业
C. 发展机器生产 D. 大力发展军事力量
7.穆罕默德·阿里建立政权后主要的外部威胁是
A. 奥斯曼土耳其 B. 希腊 C. 马木路克 D.英法等国
8.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土地制度的主要内容或成果有
①取消包税制 ②取消宗教地产的免税权
③分配国有土地给新兴地主和农民 ④确立了土地私有
A. ①②③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9.下列哪一史实不符合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内容或成果
A. 修建马哈茂德运河 B. 设立咨议会,限制君权
C. 创办学校,建立印刷厂 D. 废除雇佣兵制,实行征兵制
10.阿里改革在客观上推动了埃及近代化的措施有
①阿里采用西方机器大生产发展军事工业
②阿里聘请外国专家到埃及讲学和传授技术
③阿里规定各部部长和各省省长都由他亲自任免
④阿里聘请法国等西欧国家的军事教官,为埃及培养新型军官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1.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和中国洋务运动的相同点不包括
A. 都创办了军事工业 B. 都创办了民用工业
C. 都改革了政治体制 D. 都建立了新式海军
12.下列不属于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在客观上产生的历史作用的是
A. 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 B. 推动了埃及历史的进步
C. 奠定了近代埃及民族国家的基础 D. 对工人和农民进行剥削和掠夺
13.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局限性体现在
A.结束了埃及长期的混乱状态 B.推迟了欧洲列强侵占埃及的进程
C.加强了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 D.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
14.穆罕默德·阿里对外扩张战争的影响和结果有
①使埃及获得了事实上的独立 ②影响了国内改革的进程
③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④建立起地跨欧亚非的三洲的帝国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5.阿里改革失败的原因是
①封建统治本身的弊端 ②欧洲列强的干预 ③阿里政权的穷兵黩武 ④ 奥斯曼帝国凭借强大的武力进行镇压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
16.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弱点是
A. 引进国外的先进的即使和经验 B. 重点发展军事工业
C. 未能进行根本性的全面结构变革 D. 打击宗教长老势力
17.穆罕默德·阿里的对外扩张战争激化了哪些矛盾
①阶级矛盾 ②被征服地区的民族矛盾 ③列强与埃及的矛盾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③
18.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进步之处在于
①加强了封建专制统治
②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科技和思想文化
③推动了停滞不前的埃及社会历史的进程
④结束了埃及长期的混乱状态,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19.英国外交大臣麦斯顿说:“英国宁愿在通往印度的路上与土耳其打交道,决不同一个积极有为的阿拉伯君主发生关系。” 麦斯顿这样说的原因有①阿里政权的强大和扩张及英国的殖民利益 ②腐朽没落的奥斯曼帝国比阿里政权更符合英国的利益 ③土耳其与英国有着共同的利益 ④ 穆罕默德·阿里才艺过高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③④ D. ①②
20.在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期间欧洲和亚洲发生的重大事件有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兴起
②资产阶级代议制正在欧洲大陆开始建立
③中国在鸦片战争后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④日本紧锁两百多年的国门被打开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②④
二、材料解析题
2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穆罕默德·阿里“致力于把埃及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国。他坚信埃及人民要富强起来,必须在国内生产自己所需的一切,尽可能地减少进口”。
——1837年俄国驻埃及领事杜哈梅尔
材料二 穆罕默德·阿里建造了一座宫殿,但破坏了整个埃及。
----埃及人民中流传的一句话
材料三 穆罕默德·阿里是“惟一能用真正的头脑代替讲究的头巾(指奥斯曼土耳其)的人”。他统治下的埃及成为当时“奥斯曼帝国惟一有生命力的部分”。
——马克思
请回答:
(1)据材料分析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动机。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对埃及的影响。
22. 阅读下列材料:
有学者认为,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是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做出的回应,试图通过各方面的改革,使埃及跨入现代化国家的行列。改革没有获得成功的原因是:现代化的结构变革,具有明显的互动性,一个国家全面性的结构变革,会产生一种威力巨大的整体效应。由于阿里的注意力集中在建立海军和兴办军事工厂,他认为拥有和西方一样强大的军舰,大炮和机器设备,就可以与欧洲并驾齐驱,他不懂得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结构变革,任何局部改革从长远看对富国强兵都无济于事,传统结构的留存,相应的整体功能保持不变,国家的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阿里改革的悲剧之一即在与此。
——《挑战与应战——对埃及早期现代化探索的思考》
(1)据材料概括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外在因素是什么
(2)据材料概括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没有获得成功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
三、问答题
23.阿里改革一扫埃及积贫积弱的状态。请从经济、中央集权、文化教育等方面总结阿里改革的成就。
54.杨灏城在《埃及近代史》中说:100多年来,国内外史学家对穆罕默德·阿里的评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认为他是“现代埃及的奠基者”,有的认为他是“异族统治的代表”,是一个“十足的暴君”。你同意哪一种观点 试阐述你的理由。你对另外一种观点有何评论。
专题六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巩固练习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A D A A A C D C B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D C B C C A B D B
解析10. 答案为B 本题主要考查阿里改革的主要措施。阿里改革的措施涉及土地、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等问题。其中最能体现早期近代化特点的措施之一就是保护民族工业。这项措施的效果非常明显,提高了生产力、保护了民族工业,推进了近代化进程。在以后亚非等国家的近代化运动中,都可以找到它的影子。
11. 答案为C 本题主要考查两次改革的比较,中国的洋务运动没有改变政治体制。
二、材料解析题
21. (1)增强国力,对外扩张,建立帝国,摆脱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2)A.改革发展了农业和商业,建立了近代工业,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几百年来停滞不前的埃及社会历史进程; B.改革不仅促进了文化的繁荣,更增强了经济和军事实力,使埃及的独立和主权能够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里得以维护; C.埃及实际上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推迟了欧洲列强侵占埃及的进程; D.为埃及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客观上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埃及历史的进步。
22.(1)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和影响。
(2)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结构变革,未产生巨大的整体效应。如政治改革不仅未变革封建政治体制,反而加强了封建专制;试图通过军事工业的建立、军队的改革与欧洲列强并驾齐驱。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史料的阅读和分析能力,第一问从材料中直接可以提炼;第二问需要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加以解答。
三、问答题
23.(1)经济:A.阿里将一部分土地分成小块出租给农民,只征收统一的土地税,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兴修水利,推广经济作物种植,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
B.阿里兴建了一批近代化的工业,民族工业初具规模;
C.还扩大了对外贸易,出口创汇。
(2)中央集权(政治):
阿里铲除了马木鲁克的势力,结束了全国四分五裂的状况,建立了以他为首的行政和军事机构,使全国局面得以稳定。
(3)文化教育:
阿里兴建了一批世俗和专科学校,翻译西方书籍,聘请外国专家来埃及讲学,派遣留学生,兴办印刷业,办报纸,极大地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繁荣。
24. 答: 同意第一种观点“他是现代埃及的奠基者”。
理由:A.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结束了埃及长期的混乱状态,确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体制,奠定了近代埃及民族国家的基础;
B.阿里改革发展了农业和商业,建立了近代工业,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埃及社会历史进程;
C.阿里改革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增强了经济、军事实力,使埃及的独立和主权能够在较长时期内得以维护,使埃及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事实上获得了独立,推迟欧洲列强侵占埃及的进程;
D.改革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客观上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埃及历史的进步。
(同意第二种观点也可,只需言之有理。)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综合概括能力。选择一种观点后,你的理由必须与观点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