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同步训练 1.4 地球的演化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同步训练 1.4 地球的演化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7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9-25 21:44: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节 地球的演化

必备知识基础练 进阶训练第一层
知识点一 地层和化石
''地层和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与“文字”。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地层和化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层总是老的在下,新的在上
B.不含化石的地层是最新的
C.根据化石可以确定地层顺序和年代,却无从考证当时的地理环境
D.根据化石确定地层顺序和年代的基本原理是,生物进化具有阶段性和不可逆性,即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进化
2.在没有被破坏的地层中,有关化石分布的情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古老地层中的生物化石简单低等
B.在极古老的地层中也可找到高等生物化石
C.新近地层中的生物化石复杂高等
D.新近地层中也可找到低等生物化石
知识点二 地球的演化史
1.2亿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风景秀丽、气候湿润的浩瀚湖区,水中鱼虾成群,水龟出没,蛙声阵阵,天空中不时有鸟儿和翼龙滑翔而过。湖岸上,银杏、松柏等高大乔木形成片片森林,林木之间遍布蕨类植物,栖息于树枝上的鸟群发出欢快的叫声。体长十几米的蜥脚类恐龙正伸着长长的脖子,漫不经心地吞食高处的树叶;个体较小的食草恐龙在草丛中咀嚼着低矮植物的叶片;一只体长1米左右,身披绒毛,前肢很短而后肢长的兽脚类恐龙,甩动两条强劲有力的后腿,疾奔几步,追上一只拼命逃跑的蜥蜴,将其一口吞下;身材很小的哺乳动物捕食着各种昆虫……正是一幅“万类竞自由”的景象!据此回答3~4题。
3.此文描述的地质年代是(  )
A.元古宙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4.下列有关这一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这一时期的地层中含有恐龙化石
B.晚期出现了人类
C.晚期蕨类植物明显衰退
D.这一时期末期三叶虫等大量海生无脊椎动物灭绝
2017年5月24日,中国科学家针对寒武纪早期三叶虫——宜良红石崖虫的一项研究表明,三叶虫与节肢动物门有颚类的亲缘关系更近。据此完成5~6题。
5.三叶虫属于(  )
A.原始鱼类 B.古老的两栖类
C.爬行动物 D.无脊椎动物
6.三叶虫灭绝的地质年代为(  )
A.元古宙末期 B.古生代末期
C.古生代早期 D.新生代早期

关键能力综合练 进阶训练第二层
地质历史上某一时代形成的层状岩石称为地层,它主要包括沉积岩、火山沉积岩以及由它们经受一定变质的浅变质岩。据此完成1~3题。
1.水平地层 (  )
A.下新上老 B.下老上新
C.同时形成 D.陆地缺少
2.地层不能够反映的是 (  )
A.生成顺序 B.新老关系
C.发展阶段 D.时间长短
3.确定某地层形成时间依据 (  )
A.化石种类和数量
B.组成物质成分和性质
C.岩石的绝对年龄
D.植物化石的埋藏深度
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读图,完成下列4~5题。
4.下列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  )
A.爬行类 B.鸟类
C.两栖类 D.鱼类
5.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  )
A.古生代 B.中生代
C.元古宙 D.新生代
读地质年代图,回答6~7题。
6.图中②~⑥的地质年代依次是(  )
A.古生代、元古宙、中生代、太古宙、新生代
B.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C.古生代、元古宙、中生代、太古宙、新生代
D.中生代、新生代、太古宙、 元古宙、古生代
7.出现在⑤时期的生物是(  )
①三叶虫 ②恐龙 ③蕨类植物 ④爬行动物 ⑤原始鱼类
A.①③⑤ B.②④
C.①④⑤ D.②③⑤
8.寒武纪作为显生宙的开始,是因为(  )
A.寒武纪出现了大量的藻类植物
B.寒武纪是地球上大量生物开始出现的时代
C.寒武纪生物进化速度最快
D.寒武纪之前地球上没有生物存在
9.读“地层与化石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A、B、C岩层中最老的是________层,最年轻的是________层。
(2)若地点1A岩层含有煤炭,当时的古地理环境为________。若地点2B地层含有石油,当时的古地理环境为________。

学科素养升级练 进阶训练第三层
1.地球的演化史也可以说是生物的演化史,下列关于地质历史期间生物的匹配不正确的是(  )
A.新生代——三叶虫
B.前寒武纪——蓝藻
C.古生代——鱼类和蕨类
D.中生代——鸟类
2.下列有关地球演化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地球固态的地壳一形成便奠定了现代地球地貌的基础
B.科学家是通过对世界历史的长期研究来了解地球的演化史的
C.地球出世之初是一个由岩浆构成的炽热的球
D.地球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水蒸气、氧气和氮气
地球的演化史,从生物的角度来说,就是古生物的演化史。从地球上出现生命到人类出现,经历了大约38.5亿年。而寒武纪被称为“生命大爆发”的时代。据此完成3~4题。
3.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出现的主要生物是(  )
A.原生动物
B.鱼类
C.无脊椎动物和高等藻类植物
D.两栖动物
4.下列生物按照由低级到高级进化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蕨类植物 ②被子植物 ③裸子植物 ④海生植物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④①③②
5.有关生物演化与环境变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出现在海洋中的单细胞生物
B.地球上生命的演化经过了从陆地到海洋,又从海洋到陆地的螺旋式的进化
C.在生命出现以后,生物对地球表层的发展扮演了极其活跃的角色
D.有光合作用功能的生物的出现和发展,对地表环境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读地质时期(局部)全球气温、降水量变化示意图,完成6~7题。
6.恐龙繁盛时期全球气候特征是(  )
A.总体比较寒冷 B.总体比较湿润
C.冷暖干湿交替 D.温暖干旱明显
7.在图示甲时期(  )
A.被子植物繁盛 B.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
C.海平面高于现代 D.水稻小麦等频频歉收
生物是在地球发展历史中产生的,但在地质历史时期,也经历过一些不利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阶段,导致大量生物物种的衰退和灭绝。据此完成8~9题。
8.从原核生物细胞中演化出了真核细胞生物的时间是在距今约(  )
A.20亿年前 B.14亿年前
C.0.7亿年前 D.6亿年前
9.盛极一时的恐龙突然从地球上销声匿迹的地质历史时期是(  )
A.古生代末期 B.中生代末期
C.古生代寒武纪 D.新生代
''2018年7月,专家在一块琥珀中首次发现了距今约0.99亿年、生活在森林环境的爬行动物——缅甸晓蛇。下图为琥珀及缅甸晓蛇骨骼复原图。据此回答10~11题。
10.缅甸晓蛇繁盛于(  )
A.新生代 B.中生代
C.古生代 D.元古代
11.该时段森林大部分是(  )
A.海生藻类 B.孢子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12.地质学家认为,在距今约2.8亿年的二叠纪,南极洲作为冈瓦纳古陆的一部分,位于南半球的中纬度地带,当时气候温暖潮湿,植物繁盛。能支持该观点的有力证据是在南极洲发现(  )
A.埋藏深厚的岩盐 B.大量的海洋动物化石
C.面积广大的珊瑚礁 D.储量丰富的煤炭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地球在距今约22亿年到1万年间的漫长地质年代里经历了三次大冰期。距今6亿年到3亿年间为震旦纪冰期;在距今2亿年至3亿年,地球又发生了第二次大冰期。这次大冰期始于石炭纪末期,止于二叠纪中期,大约延续了一亿年,根据动植物化石和冰碛层的分析发现,这次大冰期主要影响南半球,被称为“南半球的冰期”;距今二三百万年到一百万年间为第四纪冰期。大冰期之间为间冰期。大冰期时气温比平均值下降4~7 ℃,海面降低,陆地大面积被冰雪覆盖。间冰期时气候转暖,高纬度大陆冰川面积缩小,中纬度山岳冰川大规模后退,雪线上升,全球自然带向两极方向推移,海面上升。
(1)推测大冰期和间冰期期间,地球上的物种数量各有什么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2)在距今1万年到19世纪末的历史时期,我国经历了四次寒冷期和四次温暖期。说出我国历史时期气候寒暖变化依据的获得途径有哪些?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的和政县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保存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据了解,1 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看到这个消息,上海某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特别感兴趣,他们决定利用暑假前去实地考察研究一番,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给这次考察命了名,并做了大量物质上、知识上的准备工作。
(1)考察名称:________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2)考察工具准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相关材料,他们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①按地质年代,该区域最老的岩层至少形成于________代。
②三叶虫生活时期该地应为________环境;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区应为________环境,气候、植被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
(4)考察结论:根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们认为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
①地理环境经历了________环境向________环境的演变。
②由不同化石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地壳经历了________(抬升、下降、水平)运动。
第四节 地球的演化
必备知识基础练
1~2.解析:第1题,正常情况下,地层总是老的在下,新的在上;化石并不是判断地层新老的唯一指标;根据化石可以推测古生物沉积时的地理环境。第2题,在极古老的地层中不可能找到高等生物化石,高等生物化石多存在于新近的地层。
答案:1.D 2.B
3~4.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动植物判断该时期为中生代时期,中生代时期裸子植物、恐龙繁盛,地层中可能会含有裸子植物化石或恐龙化石。
答案:3.C 4.A
5~6.解析:第5题,三叶虫与节肢动物门有颚类的亲缘关系更近,三叶虫是节肢动物的一种,属无脊椎动物。第6题,三叶虫是寒武纪就出现的无脊椎动物,至二叠纪灭绝。B正确。
答案:5.D 6.B
关键能力综合练
1~3.解析:第1题,水平地层反映岩石形成的关系和地壳运动,特点是下老上新,下面的地层形成的时间早。第2题,地层能够反映地层生成顺序和相对的新老关系,它只表示地质历史的相对顺序和发展阶段,不表示各个地质时代单位的长短。第3题,确定地层的形成时间,要依据地层岩石中的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规律计算出该岩石的年龄。
答案:1.B 2.D 3.C
4~5.解析:第4题,从纵向上看,由下而上时代距现在越来越近,很明显图中生物出现的顺序应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鸟类。第5题,生物物种的多少需要关注图中阴影部分的横向宽度,如爬行类动物在中生代中期横向宽度最宽,表明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
答案:4.D 5.B
6~7.解析:第6题,从②~⑥的地质年代依次是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第7题,⑤时期为中生代,在中生代有恐龙、爬行动物,B选项正确。叶虫、蕨类植物和原始鱼类都为古生代生物,A、C、D选项错误。
答案:6.B 7.B
8.解析:藻类植物出现于前寒武纪,A错;寒武纪是地球上大量生物开始出现的时代,B正确;寒武纪生物进化速度较慢,C错;寒武纪之前地球上生物稀少,D错。
答案:B
9.解析:(1)越古老的地层,形成越早,并且分布在下面,后形成的地层分布在上面。(2)煤炭是在陆地上形成的,石油是在海洋中形成的。
答案:(1)A C
(2)暖湿的陆生环境 温暖的浅海环境
学科素养升级练
1.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叶虫出现在古生代,而非新生代,A符合题意;前寒武纪出现了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从无机物合成有机养料的自养型原核生物蓝藻,B不符合题意;古生代泥盆纪时鱼类极为繁盛,故被称为“鱼类时代”,古生代石炭、二叠纪出现了石松、节蕨、真蕨和原始裸子植物的种子蕨和科达类,这一时期被称为“蕨类植物时代”,C不符合题意;一般认为,鸟类出现在中生代侏罗纪,D不符合题意。
答案:A
2.解析:地球的年龄约为46亿年,地球是由原始的太阳星云坍缩、凝聚而形成的。地球在形成之初是一个由岩浆构成的炽热的球。随着地球温度的不断下降,固态的地壳逐渐形成。由高温岩浆不断喷发而释放的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构成了非常稀薄的原始大气。高温岩浆不断喷发而释放的大量水蒸气,随着温度的下降,凝结成水滴降到地表,汇流成海洋,故选C。
答案:C
3~4.解析:第3题,结合所学基础知识可知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出现的主要生物是无脊椎动物和高等藻类植物,故选C。第4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下列生物按照由低级到高级进化顺序依次为:海生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故选D。
答案:3.C 4.D
5.解析: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单细胞原核生物,由化石确定它出现在海洋中,A不符合题意;地球上生命的演化经过了从海洋到陆地,又从陆地到海洋的螺旋式的进化,B符合题意;在生命出现以后,植物光合作用制造了氧气,使空气中含有了氧气,为喜氧生物提供了有利的生活环境,生物对地球表层的发展扮演了极其活跃的角色,C不符合题意;有光合作用功能的生物的出现和发展,使得地球上原始大气中氧气浓度不断增加,形成含氧大气层,从而改变了整个生态环境,对地表环境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D不符合题意。
答案:B
6~7.解析:第6题,恐龙繁盛时期是中生代,图示中生代全球气温较高,降水较少,即全球温暖干旱明显,故选D。第7题,图示甲时期,是古生代晚期,此时期被子植物并没有繁盛;该时期温度较低、降水较多,可能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温度低,海平面较低,这时期还没有传统农业,故选B。
答案:6.D 7.B
8~9.解析:第8题,特殊时期的物种变化:20亿年前,原核细胞生物演化;14亿年前,从原核生物细胞中演化出了真核细胞生物。第9题,古生代末期,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动物全部灭亡;中生代末期,恐龙全部灭亡。
答案:8.B 9.B
10~11.解析:第10题,缅甸晓蛇生存于距今约0.99亿年前,属于中生代,选B。第11题,结合上题可知,缅甸晓蛇生存于中生代,该时期森林大部分是裸子植物。故选C。
答案:10.B 11.C
12.解析:南极洲有储量丰富的煤炭,说明历史上曾经植物繁盛。
答案:D
13.解析:第(1)题,大冰期:因气温下降,气候非常寒冷,物种数量大量减少,甚至有些生物灭绝。间冰期:气温较高,适合生物生存与发展,物种特别丰富。第(2)题,在我国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可以通过史料记载、考古发掘、化石地层研究等方面获得气候变化依据。
答案:(1)大冰期时物种锐减。因为大冰期时气温下降,气候寒冷,许多生物因不适应寒冷的气候而灭绝。
间冰期时物种迅速增加。因为间冰期时气温上升,气候温暖,生物演化、进化和繁衍的速度加快。
(2)史料记载(或文献记载);考古发掘。
14.解析:解答该题应从地球演化、化石与地层的关系、古生物环境的特征及其成因等基础知识入手,通过理解所反映的相关古生物化石的内容,针对性地解答各小题。解决问题时要抓住以下几点:(1)图中古生物新老关系为三叶虫(古生代)、恐龙(中生代)、哺乳动物(新生代);(2)古生物的生存环境——三叶虫(海洋)、恐龙(陆地);(3)由海洋变陆地,则地壳发生过抬升运动。
答案:(1)生物化石
(2)该区岩层等资料、指南针、地质锤、笔、纸(只要合理即可)
(3)①古生 ②海洋 陆地 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密
(4)①海洋 陆地 ②抬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