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苍凉的大地上飘来大字报,铁塔、槐树诉说着;
低空飞翔的孤雁在呢喃着;
共和国主席紧锁眉头,痛楚地凝视远方,思考未来。
古钟提醒人们:这是一场历史大悲剧……
-------以刘少奇的沉浮人生为线索
1
1956年9月 刘少奇在中共八大上作报告
怎样选举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毛泽东讲了办法。中央不提名单,由个人自己提,想提什么人就提什么人,然后中央集合起来,由政治局协商制定一个预选名单,然后再发下去,各代表团进行预选,然后再由政治局集合起来,制定一个大会的正式候选人名单。
——毛泽东在“八大”上的发言
八大的声音:
党中央号召公安、检察、法院和一切国家机关,都必须依法办事。我认为依法办事,是我们进一步加强人民民主法制的中心环节。
——董必武在“八大”上的发言
健全国家法制
发扬党内民主
中共八大在政治建设上的意义:
一、良好开端
1959年4月18日,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防委员会主席。
1969年11月12日
刘少奇病逝于河南开封的一座阴冷的监狱里
刘少奇尸体火葬申
请单上写着:
姓名:刘卫皇 71岁
职业:无业
2
为什么堂堂国家主席却在10年之后成为阶下囚且病逝于其中呢?
文化大革命
历史现场
在批斗中,刘少奇曾拿出《中华人民 共和国宪法》悲愤地抗议道: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谁要罢免我,要通过全国人大,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国家。我个人也是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
历史现场
我们能从中对文革得到哪些认识?
第一组
资料
第二组
图片
第三组
图片
第四组
图片
十年文革破坏表现:
2.红卫兵运动中疯狂的个人崇拜严重发冲击了民主制度;造成社会动荡不安
1.公民的基本人权和尊严的肆意践踏
3.各地革命委员会的建立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一次重大倒退
合作讨论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破坏;多党合作和
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
二、重大挫折
1.是什么造就了文革悲剧?
2.如何避免文革悲剧重演呢?
历史反思
3
1980年5月17日为刘少奇举行国葬和追悼会
1980年5月17日,刘少奇同志追悼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首都各界代表l万多人出席了追悼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陈云、宋庆龄到王光美同志及子女面前握手哀悼并慰问,邓小平对王光美说:“是喜事,是胜利!”
这里的“喜事”指的是什么呢?
十一届三中全会
(12.18—12.22)
思想路线的转折
政治路线的转折
强调法制建设
组织路线的转折
表现
改革开放的决策
三、伟大转折
解读历史
1979年 全国人大五届二次会议 《选举法》《组织法》《刑法》《刑事诉讼法》等
1980年 全国人大五届三会议 《婚姻法》《个人所得税法》等
1981年 全国人大五届四次会议 《经济合同法》《环境保护法》《民事诉讼法》《商标法》等
1982年 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 全面修改《宪法》。注:1988、1993、1999、2004四次修改宪法
1997年 中共十五大 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999年 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把依法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即宪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要实现法治社会首先要健全和完善的是什么?
四、发展完善
解读历史
2008年刘少奇110诞辰
4
时间
政治建设的趋势
新中国政治建设的曲线图
发展完善
重大挫折
伟大 转折
良好开端
课堂小结
一 代 人
顾 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
请你从民主政治的角度谈谈杭州城标设计投票的看法?
课堂拓展
周腊成是泽州县巴公二村村民,1984年至2001年通过民主选举担任该村党支部书记,但选上之后便横行乡里,恶行累累。
据调查,1994年至2001年,周腊成利用职务之便采取瞒报收入、虚假申报的手段偷税1410多万元。且上到70多岁老人,下至十余岁孩童,从镇党委书记到普通村民,周腊成想打骂谁就打骂谁。
课堂拓展
外电对中共十七大报告中与民主政治相关的内容作了相当集中的报道:
葡萄牙《公众报》留意了胡锦涛在报告中60次提到“民主”一词的细节;
路透社解读说中共将允许公民在国家管理中拥有更大发言权;
美联社的评介是中共要让政府更加开放、负责和守法;
日本时事社则认为胡锦涛报告显示了积极推进党内民主的方针。
从外媒的报导中,我们能得出什么启示?
课堂拓展
桐庐中学 周启琳
革命委员会,由群众夺取各级政府的权利
,组织一个效法巴黎公社的大民主机构。
这是一个集党、政、军和立法、司法、行
政大权于一身的权利机构。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64~1965)
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75)
第四届全国政协会议
(1964~1965)
第五届全国政协会议
(1978~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