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秋统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秋统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26 09:00: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年秋统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
正确、工整地抄写句子,力求匀称、美观。(2分)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宋·陆九渊
二、看拼音,写词语。(10分)
wān
dòu
àn
zhào
shū
fu

shì
kǒnɡ
lónɡ
lǎn
shénɡ

kòu
wén
yínɡ
zhènɡ

yán
jiū
三、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3分)
豆荚(jiá
xiá)
揭晓(jiē
jié)
青苔(tāi
tái)
钞票(chāo
cāo)
培育(péi
pié)
媒(méi
mié)体
四、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5分)
1.
《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拇指姑娘》都是安徒生的作品。(

2.“是谁在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这两句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3.《蝴蝶的家》的作者是燕志俊。(

4.“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这是一个反问句。(

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美国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写的。(

五、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10分)
1.下列词语中有错字的一项是(

A.
碗豆
安照
舒适
黑压压
B.
恐怕
耐心
玻璃
水淋淋
C.
探头?愉快
蚊子?湿漉漉
D.
盘绕?曾经
飞蛾
障碍物
2.下列词语与意思不对应的一项是(
)。
A.给人以安乐舒服的感觉。(舒适)
B.肢体不能活动。(坚硬)
C.在监狱中被囚禁的人。(囚犯)
D.事先感觉到的。(预感)
3.下列对《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有一个豆荚,里面坐着五粒豆。豆荚和豌豆都是绿色的,豌豆就以为整个世界都是绿色的。豆荚在生长,豌豆也在生长。豌豆按照它们在家庭里的地位,坐成一排。”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写作手法,把豆荚当成一个家庭,小豌豆是家庭里的小成员,以极富诗意的想象,使故事更加人性化。
B.“‘难道我们永远就在这儿坐下去吗?’它们中的一个问。‘老这样坐下去,我恐怕会变得僵硬起来。我似乎觉得外面发生了一些事情――我有这种预感!’”这段话是说豌豆们因为害怕这样下去会变得僵硬。“恐怕变得僵硬”具体说明了豌豆们想出去。
C.“‘真的,它现在要开花了!’……小姑娘低下头来,轻轻地吻了一下它柔嫩的叶子。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这句话是说小豌豆的长大满足了小女孩的愿望,使她鼓起了战胜病魔的信心。
D.“虽然母亲不相信,但她还是仔细地用一根小棍子把豌豆苗支起来,使它不至于被风吹断,因为它使女儿对生命产生了愉快的想象。”母亲一个细小的动作寄托了对女儿获得重生的渴望,虽然她不相信一株小小的豌豆苗会创造奇迹,但她更愿意让这株豌豆苗陪伴着病中的女儿,给她带来获得重生的力量。
4.
下列对“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这一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一句在文中是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B.这一句说明了变化速度之快,内容之多,范围之广。
C.这一句出自宋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D.这一句说明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为人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那份意想不到的惊喜。
5.
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根据自己读懂和不懂的地方提出问题。对于自己读懂的,自己发现的地方提出问题,可以作为交流的重点记录下来;对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问题,可以请教他人。
B.
可以针对文章的内容、写法、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方面提出问题。
C.
要提有价值的问题。有的问题与深入理解课文没有关系,也可以提问,这样可以拓宽知识面。
D.
要多根据课文的重点段提出问题。
六、填空题。(26分)
1.查字典填空。(4分)
“益”字是
结构,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查
画。“益”字在字典里有以下几种解释:A.更加;B.好处;C.增加;D.有益的。“日益”一词中的“益”应取第
种解释;“受益不浅”一词中的“益”应取第
种解释。“延年益寿”一词中的“益”应取第
种解释。
2.找出下列词语对应的近义词。(6分)
敏锐
凝望
敏捷
探究
的确
模仿
仿照
注视
舒适
确实
研究
舒服

)—(


)—(


)—(


)—(


)—(


)—(

3.
用关联词语填空。(4分)
(1)这里(
)温暖,(
)舒适。
(2)(
)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中,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
)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3)我(
)想起来(
)为蝴蝶着急。
(4)蝙蝠夜里飞行,靠的(
)眼睛,(
)靠嘴和耳朵配合起
4.
按要求写句子。(6分)
(1)难道我们永远就在这儿坐下去吗?(改成陈述句)
.
(2)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仿写比喻句)
.
(3)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仿写句子)
.
5.
读了《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一文,我也想来提问题。(6分)
(1)“我们不久就要被打开了!”豌豆们说。于是它们就等待这件事情的到来。
我想提问:
___
(2)它被射到空中,落到顶楼窗子下面的一块旧板子上,正好钻进一个长满了青苔的裂缝里。
我想提问:_
__
(3)而且最近几天她也能自己爬起来,直直地坐在床上,用兴奋的眼光望着这一粒豌豆所形成的小花园。
我想提问:__
__
七、阅读理解。(19分)
(一)课内阅读。(9分)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作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1.
我会写出近义词。(2分)
模仿(
) 清楚(
) 揭开(
) 推进(
) 
2.“秘密”具体指的是什么?用“____”画出来。(2分)
3..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从“反复”“终于”,你体会到什么?(2分)
.
.
4.蝙蝠和雷达有着怎样的联系?这种联系告诉人们什么?(3分)
.
.
(二)课外阅读。(10分)
斗鹅
列宁从小就特别喜欢读书,不到五岁就识字了。上学前,他就成了图书馆的小读者啦!因为家里的书和杂志已经不够他读了。
  有一天,列宁正兴冲冲地捧着刚借来的新书回家,快到门口了,遇到邻居养的一群大鹅。大鹅不知道他手里拿的什么东西,就跑着叫着,朝着他扑了过来……
  跑,已经来不及了。如果把书扔掉,随便抓起一根棍子,就可以抵挡了。可是,不能!那样会把书弄坏的。于是,列宁把书紧紧地抱在胸前。
  大鹅一步步向他走近了。这时,列宁急得躺倒在地上,脸朝天,用两只脚抵挡这群大鹅的进攻。
  姐姐听到叫喊声,赶来了,扶起了他。幼小的列宁,衣服虽然弄脏了,可看到手中的书被保护得好好的,一本也没有弄坏,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微笑。
1.照样子,仿写词语。(3分)
兴冲冲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2.找出列宁抵挡鹅的句子,抄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
3.列宁的衣服弄脏了,为什么脸上还露出“胜利的微笑”?(2分)
.
4.短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分)
A.列宁勇敢斗鹅。
B.列宁即使弄脏衣服,也要保护书。
C.列宁从小就特别喜欢读书。
5.把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并说说你喜欢它的原因。(2分)
.
.
八、习作展示,(25分)
你的家人和哪些动物比较像?什么地方像?如果你把自己的家想象成一个“动物园”,是不是很有趣呢?以“小小‘动物园’”为题,发挥你的想象,写一篇作文。
【参考答案】
2020年秋统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
正确、工整地抄写句子,力求匀称、美观。(2分)
略。
二、看拼音,写词语。(10分)
wān
dòu
àn
zhào
shū
fu

shì
kǒnɡ
lónɡ
豌豆
按照
舒服
合适
恐龙
lǎn
shénɡ

kòu
wén
yínɡ
zhènɡ

yán
jiū
缆绳
系扣
蚊蝇
证据
研究
三、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3分)
豆荚(jiá√
xiá)揭晓(jiē√
jié)青苔(tāi
tái√)
钞票(chāo√
cāo)培育(péi√
pié)媒(méi√
mié)体
四、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5分)
1.
《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拇指姑娘》都是安徒生的作品。(
√)
2.“是谁在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这两句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3.《蝴蝶的家》的作者是燕志俊。(√)
4.“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这是一个反问句。(
×

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美国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写的。(
×

五、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10分)
1.下列词语中有错字的一项是(
A

A.
碗豆
安照
舒适
黑压压
B.
恐怕
耐心
玻璃
水淋淋
C.
探头?愉快
蚊子?湿漉漉
D.
盘绕?曾经
飞蛾
障碍物
2.下列词语与意思不对应的一项是(
B
)。
A.给人以安乐舒服的感觉。(舒适)
B.肢体不能活动。(坚硬)
C.在监狱中被囚禁的人。(囚犯)
D.事先感觉到的。(预感)
3.下列对《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A.“有一个豆荚,里面坐着五粒豆。豆荚和豌豆都是绿色的,豌豆就以为整个世界都是绿色的。豆荚在生长,豌豆也在生长。豌豆按照它们在家庭里的地位,坐成一排。”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写作手法,把豆荚当成一个家庭,小豌豆是家庭里的小成员,以极富诗意的想象,使故事更加人性化。
B.“‘难道我们永远就在这儿坐下去吗?’它们中的一个问。‘老这样坐下去,我恐怕会变得僵硬起来。我似乎觉得外面发生了一些事情――我有这种预感!’”这段话是说豌豆们因为害怕这样下去会变得僵硬。“恐怕变得僵硬”具体说明了豌豆们想出去。
C.“‘真的,它现在要开花了!’……小姑娘低下头来,轻轻地吻了一下它柔嫩的叶子。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这句话是说小豌豆的长大满足了小女孩的愿望,使她鼓起了战胜病魔的信心。
D.“虽然母亲不相信,但她还是仔细地用一根小棍子把豌豆苗支起来,使它不至于被风吹断,因为它使女儿对生命产生了愉快的想象。”母亲一个细小的动作寄托了对女儿获得重生的渴望,虽然她不相信一株小小的豌豆苗会创造奇迹,但她更愿意让这株豌豆苗陪伴着病中的女儿,给她带来获得重生的力量。
4.
下列对“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这一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
A.这一句在文中是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B.这一句说明了变化速度之快,内容之多,范围之广。
C.这一句出自宋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D.这一句说明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为人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那份意想不到的惊喜。
5.
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C
)。
A.
根据自己读懂和不懂的地方提出问题。对于自己读懂的,自己发现的地方提出问题,可以作为交流的重点记录下来;对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问题,可以请教他人。
B.
可以针对文章的内容、写法、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方面提出问题。
C.
要提有价值的问题。有的问题与深入理解课文没有关系,也可以提问,这样可以拓宽知识面。
D.
要多根据课文的重点段提出问题。
六、填空题。(26分)
1.查字典填空。(4分)
“益”字是
上下
结构,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Y,再查音节yi;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皿部,再查5画。“益”字在字典里有以下几种解释:A.更加;B.好处;C.增加;D.有益的。“日益”一词中的“益”应取第
A
种解释;“受益不浅”一词中的“益”应取第
B种解释。“延年益寿”一词中的“益”应取第
C
种解释。
2.找出下列词语对应的近义词。(6分)
敏锐
凝望
敏捷
探究
的确
模仿
仿照
注视
舒适
确实
研究
舒服
(敏锐)—(敏捷)(研究)—(探究)(模仿)—(仿照)
(注视)—(凝望)(舒适)—(舒服)(的确)—(确实)
3.
用关联词语填空。(4分)
(1)这里(既)温暖,(又)舒适。
(2)(因为
)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中,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
所以
)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3)我(一)想起来(就)为蝴蝶着急。
(4)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
4.
按要求写句子。(6分)
(1)难道我们永远就在这儿坐下去吗?(改成陈述句)
我们不能永远就在这儿坐下去。
(2)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仿写比喻句)
满天的星斗像一双双明亮的眼睛,一眨一眨的分外迷人。
(3)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仿写句子)
张磊学习成绩为什么非常优秀?因为他学习刻苦。
5.
读了《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一文,我也想来提问题。(6分)
(1)“我们不久就要被打开了!”豌豆们说。于是它们就等待这件事情的到来。
我想提问:这件事情指的是什么?___
(2)它被射到空中,落到顶楼窗子下面的一块旧板子上,正好钻进一个长满了青苔的裂缝里。
我想提问:_裂缝里除了青苔还有什么呢?__
(3)而且最近几天她也能自己爬起来,直直地坐在床上,用兴奋的眼光望着这一粒豌豆所形成的小花园。
我想提问:__这个小花园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__
七、阅读理解。(19分)
(一)课内阅读。(9分)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作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1.
我会写出近义词。(2分)
模仿(仿照) 清楚(清晰) 揭开(揭露) 推进(前进) 
2.“秘密”具体指的是什么?用“____”画出来。(2分)
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作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3..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从“反复”“终于”,你体会到什么?(2分)
“反复”写出了科学家严谨的工作态度;“终于”可见科学家揭开蝙蝠夜里安全飞行的秘密费了很大功夫。这句话说明这项结论不是轻而易举得出来的,而是经过反复试验,反复研究得出来的。
4.蝙蝠和雷达有着怎样的联系?这种联系告诉人们什么?(3分)
雷达的天线就像蝙蝠的嘴巴,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发出的超声波,雷达的荧光屏就像蝙蝠的耳朵。科学家就是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这种联系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发明创造有所启示。
(二)课外阅读。(10分)
斗鹅
列宁从小就特别喜欢读书,不到五岁就识字了。上学前,他就成了图书馆的小读者啦!因为家里的书和杂志已经不够他读了。
  有一天,列宁正兴冲冲地捧着刚借来的新书回家,快到门口了,遇到邻居养的一群大鹅。大鹅不知道他手里拿的什么东西,就跑着叫着,朝着他扑了过来……
  跑,已经来不及了。如果把书扔掉,随便抓起一根棍子,就可以抵挡了。可是,不能!那样会把书弄坏的。于是,列宁把书紧紧地抱在胸前。
  大鹅一步步向他走近了。这时,列宁急得躺倒在地上,脸朝天,用两只脚抵挡这群大鹅的进攻。
  姐姐听到叫喊声,赶来了,扶起了他。幼小的列宁,衣服虽然弄脏了,可看到手中的书被保护得好好的,一本也没有弄坏,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微笑。
1.照样子,仿写词语。(3分)
兴冲冲
急匆匆
、气呼呼
、乐呵呵
.
2.找出列宁抵挡鹅的句子,抄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列宁急得躺倒在地上,脸朝天,用两只脚抵挡这群大鹅的进攻。
3.列宁的衣服弄脏了,为什么脸上还露出“胜利的微笑”?(2分)
因为列宁看到手中的书保护得好好的,一本也没有弄坏。
4.短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B
)(2分)
A.列宁勇敢斗鹅。
B.列宁即使弄脏衣服,也要保护书。
C.列宁从小就特别喜欢读书。
5.把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并说说你喜欢它的原因。(2分)
“列宁急得躺倒在地上,脸朝天,用两只脚抵挡这群大鹅的进攻。”
这句话把列宁当时的动作描写的很生动。(答案不唯一)
八、习作展示,(25分)
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