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人教统编版 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3.1《百合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 人教统编版 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3.1《百合花》(4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26 10:51: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百合花
预习·梳理与积累
研习·讨论与鉴赏
练习·思考与运用
预习·梳理与积累




【认识作者】
茹志鹃(1925—1998),浙江杭州人,作家。茹志
鹃的短篇小说从题材角度可分为两种:一是反
映革命战争年代的斗争生活,讴歌革命根据地
子弟兵和人民之间的鱼水关系,赞扬革命同志
之间生死与共的深情厚谊;二是反映社会主义
时期的新生活,展现新思想、新道德、新风尚。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百合花》《静静的产院》《剪辑错了的故事》等。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自告奋勇:主动地要求承担某项艰难的工作。
(2)磕磕绊绊:①形容路不好走或腿脚有毛病而行走不灵便。②形容事情遇到困难、挫折,不称心,不顺利。
3.辨析下列词语的用法
(1)踌躇 犹豫
辨析:“踌躇”指人的外部表现不果断,动作徘徊不前,多用于书面语。“犹豫”侧重于人的内心活动,指疑虑重重,拿不定主意,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
例句:①规模小、底子薄、抗风险能力差,使得中小企业在创新面前踌躇不前。
②英国前外交大臣约翰逊说,政府在英国退欧谈判的问题上犹豫了,“退欧计划”未能从欧盟手中夺回控制权。
(2)莫名其妙 莫可名状
辨析:两者都有“无法言说”的意思,但词义的侧重点不同。“莫名其妙”,指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难以理解,侧重点是事物本身的奥妙或隐含的道理。“莫可名状”,不能用言语来形容,指事物极复杂微妙,无法描述,侧重点是事物整体的情况。
例句:①“不小心点了一个微信的链接,竟莫名其妙地成了债务人。”王先生无可奈何地说。
②这项工作终于要结束了,我既感到轻松又有些茫然,
莫可名状。
研习·讨论与鉴赏




【任务一】
把握小说的人物与情节
1.小说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小通讯员形象?
参考答案:小说塑造了一个腼腆、纯朴、勇敢、热爱生活、善解人意的小通讯员形象。他年仅十九岁,涉世不深,天真质朴,不乏关心战友、体贴群众的爱心,又对生活充满热爱,在危急关头能挺身而出,舍己救人。
2.小说中的“新媳妇”具有怎样的特点?
参考答案:害羞、腼腆、善良、深明大义,对革命战士有深厚的感情。她善良纯朴,对“同志弟”有着朴素自然的情感,当理解了战争的意义之后,她便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唯一的嫁妆借出来。
3.“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我”是线索人物。小说借助“我”的视角,透过“我”的眼光描述其他人物,构建彼此之间的联系,完成了情感的碰撞、交流、传递,生动地塑造了小通讯员、新媳妇等人物形象。
4.“我”对小通讯员的情感前后有怎样的变化?
参考答案:“生起气来”——“发生了兴趣”——“越加亲热起来”——“从心底爱上了这个傻乎乎的小同乡”——怀着崇敬的心情怀想他。
5.小说结尾,新媳妇为什么要“气汹汹”地对卫生员嚷?
参考答案:新媳妇此时“气汹汹”并不是真的在冲卫生员发火,而是因为她此时很伤心,也很愧疚——当初小通讯员去向她借被子时,她没有借。现在,小通讯员为了战友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她对小通讯员充满了崇敬、痛惜与歉疚之情,此情此景,让她终于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这表现了新媳妇的善良,表现了人民群众对解放军的热爱。
【任务二】
体会小说的叙事艺术
1.“但我又莫名其妙地想问问谁,战地上会不会漏掉伤员。通讯员在战斗时,除了送信,还干什么——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问这些没意思的问题。”如何理解这两句话?
参考答案:这两句话暗示了“我”对那个小同乡——通讯员的关心、牵挂。“我”很担心他,想知道通讯员除了送信会不会直接参加战斗,小同乡会不会也像这个通讯员一样负伤。
2.“我跟她说了半天,她才红了脸,同意了,不过只答应做我的下手。”如何理解这句话?
参考答案:因为“她”是一个刚过门三天的新媳妇,所以在包扎所照顾男伤员,为他们擦拭身上的污泥血迹时会“又羞又怕”。但这句话的真正意图是为下文写小通讯员牺牲后新媳妇“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做铺垫。
3.“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这一细节描写具有怎样的作用?
参考答案:这个细节写出了新媳妇对通讯员既崇敬又歉疚的感情。新媳妇一连串的举动,让我们体会到她对为国捐躯的通讯员的敬仰之情,展现了她善良、纯真、高洁的品质,体现了军民之间的深情。
4.“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小说结尾对百合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百合花象征军民之间纯洁的感情,赞美了普通人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人民对革命英雄的崇敬与热爱之情。




细节是艺术的真实。这篇小说的细节描写不仅细腻逼真,还具有多个细节“重现”的特点。请找出这篇小说中重现的细节,逐一谈谈这样写的作用。
提示:这篇小说中“重现”的细节有:①两次写小通讯员枪筒里插的树枝和野花;②两次写小通讯员给“我”的两个馒头;③四次写小通讯员衣服上被门钩撕下的布片;④三次写撒满百合花的被子。可从细节在情节发展、结构以及塑造形象等方面的作用分析。




【思路整合】
【审美鉴赏】
小处取材,简洁建构
“以小见大”的取材方式。《百合花》虽写战争,却选了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通讯员作为主要人物,写他护送“我”到前沿包扎所,又去老百姓家借被子,救护一大群担架员等事,突出了他的质朴、天真、纯洁、勇敢、善良。又选了一个刚结婚的小媳妇,写她为牺牲的小通讯员缝补衣服上的破洞、将唯一的嫁妆——一床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新被子铺在小通讯员的棺材中,突出了她的纯朴和对解放军真挚的
热爱……小说借助这两个普通的“小人物”、平凡的“小事情”,让人们知道,战争除了流血、死亡等残酷的一面之外,还有温馨、感人的一面,更接近于既有轰轰烈烈又有纯真温暖的现实生活。
“删繁就简”的框架建构。《百合花》的故事比较简单,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没有惊心动魄的冲突。“整篇小说的格局近似速写,仿佛信手拈来,其实却经过细心安排。……起承转合,呼应陪衬,应有尽有。”茹志鹃在《谈短篇小说创作》中说:“细节和情节是两回事情,故事越单纯,笔就越闲,就能集中刻画人物,也就有更多的篇幅放在人物的刻画上。”
【素材挖掘】
●青春与美同在 即使在战争年代,炮火和硝烟也遮掩不了人们对美的追求,掩盖不了年轻人欢乐的笑脸和乐观的心态。小通讯员步枪筒中装饰的野花,新媳妇的撒满百合花的被子,给战争生活带来了一抹亮色,让我们看到了青春与美同在。
●伟大的奉献精神 在这篇小说中,年仅19岁的小通讯员,在危急关头能挺身而出,舍己救人。刚过门三天的新媳妇,把自己唯一的嫁妆——一床全新的棉被,献给了陌生的、为国捐躯的小通讯员。这种奉献精神,令人动容。
●崇高的生命意识 《百合花》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认识和对生命的关怀。它超越了人情和人性,直面生命,是对生命意志的讴歌,体现了生命的美丽与张扬。
●圣洁的人间真情 小通讯员一路对“我”的照顾,新媳妇对小通讯员“同志弟”的称呼,毫不吝惜地献出新被子的行为……这中间都包含着那个时代特有的人与人之间的纯真感情。
●拥军爱国意识 在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斗争中,广大人民积极拥军、踊跃参军,乃至献出自己的生命。这种拥军爱国意识在本文中表现得十分明显而强烈。俊俏的新媳妇,眼睛熬得通红的乡干部,舍己救人的小通讯员……他们的爱国精神都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
练习·思考与运用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答案:B
解析:A项,“梢”应读“shāo”;C项,“尽管”的“尽”应读“jǐn”;
D项,“绊”应读“b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间歇 
盲目
篷松松  
自告奋勇
B.撂下
张皇
气汹汹
拘促不安
C.踌躇
惦量
傻乎乎
慌慌张张
D.抿嘴
皎洁
赤裸裸
脚不点地
答案:D
解析:A项,“篷”应为“蓬”;B项,“拘”应为“局”;C项,“惦”应为“掂”。
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会说话的人不止一种:言之有物,实为心声,一謦一欬,俱带感情,这是第一种;长江大河,源远莫寻,牛溲马勃,悉成黄金,这是第二种;科学逻辑,字字推敲,    ,井井有条,这是第三种;嬉笑怒骂,    ,庄谐杂出,四座皆春,这是第四种;默然端坐,    ,片言偶发,快如霜刀,这是第五种;期期艾艾,隐蕴词锋,似讷实辩,    ,这是第六种。?
A.无懈可击 旁若无人 以逸待劳 以守为攻
B.旁若无人
无懈可击
以逸待劳
以守为攻
C.旁若无人
无懈可击
以守为攻
以逸待劳
D.无懈可击
旁若无人
以守为攻
以逸待劳
答案:A
解析:“无懈可击”,没有漏洞可以被攻击或挑剔,形容十分严密。“旁若无人”,好像旁边没有人,形容态度自然或高傲。前两个横线处,前者填“无懈可击”与“科学逻辑”搭配,后者填“旁若无人”与“嬉笑怒骂”相照应。“以逸待劳”,指作战的时候采取守势,养精蓄锐,等待来攻的敌人疲劳后再出击。“以守为攻”,用防守当作进攻。后两个横线处,前者填“以逸待劳”与“默然端坐”相连接,后者用“以守为攻”与“似讷实辩”相照应。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当人体免疫力大幅受损的情况下,“超级真菌”会乘虚而入,使病情雪上加霜,加速病人死亡,因此它被贴上了“高致死率”的标签,使人闻之色变。
B.近年来,《战狼Ⅱ》《流浪地球》等一批精良艺术品质和积极价值取向的文艺作品受到观众广泛认可,这充分证明过硬品质是新时代文艺实现文化引领的基本条件。
C.中国的哲学蕴含于人伦日用之中,中国建筑处处体现着人伦秩序与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五千年前的中华文明正是良渚大量建筑遗址的见证者。
D.当前,以芬太尼类物质为代表的新型毒品来势凶猛,已在一些国家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将芬太尼类物质整类列入管制,是中国政府处理毒品问题的创新性举措。
答案:D
解析:A项,“当……的情况下”句式杂糅,可改为“在……的情况下”或“当……的时候”。B项,谓语残缺,“精良艺术品质”前应加“具有”。C项,主客颠倒,应改为“良渚大量建筑遗址是五千年前的中华文明的见证者”。
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西塘最著名的不是那些桥,也不是弄深而窄、石薄如皮的“石皮弄”,而是有“烟雨长廊”之称的廊棚。沿着西塘河而建的长长的“烟雨长廊”有一千多米,             。走在下面既无日晒雨淋之苦,又可尽览水乡烟雨秀色。“烟雨长廊”其实只是西塘人家伸长的屋檐。西塘人在水边老屋里住着,也顺便做一点买卖,他们或端着饭碗,或坐着板凳闲聊,偶尔跟路人点个头,脸上的笑也是淡淡的,就像西塘河的水。?
A.是众多江南水乡中一道最独特的风景线,也是古镇中独一无二的建筑
B.是古镇中一道最独特的风景线,也是众多江南水乡中独一无二的建筑
C.是众多江南水乡中独一无二的建筑,也是古镇中一道最独特的风景线
D.是江南水乡中独一无二的建筑,也是众多古镇中一道最独特的风景线
答案:D
解析:文段主要介绍西塘的“烟雨长廊”,横线前的内容写“烟雨长廊”很长,后文写长廊的特点。从后文的实用性和欣赏性的角度分析,应该先写“长廊”是建筑,再写“长廊”是风景。同时,“烟雨长廊”是属于西塘古镇的,因此应该是“众多古镇中一道最独特的风景线”。故选D项。
二、思考与探究
6.《百合花》是一篇战争题材的小说,但小说中没有震天的炮声,没有浴血奋战的场面,没有敌我厮杀的呐喊,有的只是中秋时节雨后的清新环境、行走途中轻松愉快的谈话。即使是战斗开始后,伤员依次被送到包扎所,也没有体现出战争小说常见的悲壮与惨烈。这种小说是不是不符合生活实际?有没有现实意义?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