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哦,香雪
预习·梳理与积累
研习·讨论与鉴赏
练习·思考与运用
预习·梳理与积累
预
习
助
读
【认识作者】
铁凝,1957年生于北京,原籍河北赵县,中国作
家协会主席。铁凝从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
她的作品多着眼于日常生活和普通人物,而
且常常能“发人所未发之蕴,道人所未道之言”。
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六月的话题》《哦,香雪》,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麦秸垛》《棉花垛》,长篇小说《玫瑰门》《大浴女》等。
【了解背景】
《哦,香雪》以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作为故事展开的背景。小小的台儿沟是一个闭塞、孤独、贫穷的角落,那里的人们过着几乎是封闭式的生活。他们隐藏在大山的褶皱里,无从知晓山外的世界。然而,前进的生活浪潮终究会冲击每一个角落。火车开进了深山,也就为深山中的人们带来了山外的新鲜事儿。在台儿沟停留一分钟的火车打破了山村往昔的寂静,拨动了山村人平静的心,带来了山外陌生新鲜的气息,诱发了山村人的不安与渴望。
知
识
积
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心不在焉:心思不在这里,指不专心,精神不集中。
(2)撼天动地:形容声音响亮或声势浩大。
(3)凛冽:刺骨地寒冷。
(4)理直气壮:理由充分,因而说话做事有气势或心里无愧,无所畏惧。
(5)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6)窸窸窣窣:拟声词,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
3.辨析下列词语的用法
(1)历来 从来 向来
辨析:三个词均为副词,都指从过去到现在一直是这样,但用法略有不同。“从来”,后面跟否定形式居多,也可跟肯定形式,多用于口语,也用于书面语。“历来”,后面跟肯定形式,很少跟否定形式,用于书面语中,语气不如“从来”“向来”强。“向来”,后面既可跟肯定形式,又可跟否定形式,既可用于书面语中,又可用于口语中。“历来”“从来”都有形容词用法,做定语;“向来”一般不这么用。
例句:①从前,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
②她急着见到它,就像从来没有见过它那样觉得新奇。
③她向来遇事镇定,很少有人见过她慌张的样子。
(2)不知所措 惊慌失措
辨析:两个成语都有“没有办法,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意思,但词义的侧重点不同。“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而“惊慌失措”,侧重“惊慌”,因为外物的变化而使自己乱了阵脚。
例句:①“北京话”陷在姑娘们的包围圈里,不知所措地嘟囔着。
②消防演习告诉我们,一旦受到火灾的威胁,不要惊慌失措,而要选好逃生路线,理智应对。
研习·讨论与鉴赏
问
题
研
讨
【任务一】
揣摩小说的情节和人物
1.火车开进台儿沟以前,台儿沟是个什么样子?
参考答案: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他们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大山无声的命令。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得那样深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
2.火车的经过给一向宁静的山村和那里的人们,尤其是以凤娇和香雪为代表的一群姑娘,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火车到来的那短暂的一分钟里,山村里的姑娘们都有着怎样的表现?
参考答案:火车的经过搅乱了这群年轻姑娘的心,她们都像过节一样梳妆打扮,去迎接那列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的到来。她们对山外的东西全都充满了好奇,一个发卡、一块比指甲盖还小的手表、一个人造革的书包、一个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都会带给她们美妙的遐想。在这些好奇与向往的目光里,还融入了少女对未来生活的梦想。
3.凤娇和香雪对外部世界感兴趣的东西有什么不一样?
参考答案:凤娇:忙着看头饰、手表,和“北京话”做买卖。她注意到的不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子,就是比指甲盖还小的手表。香雪:注意的是车厢里的学生书包,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班上其他同学都有的自动铅笔盒,打听北京的大学、“配乐诗朗诵”等。
4.香雪为什么会有与其他女孩子不同的表现?
参考答案:因为香雪是全村唯一的初中生,对文化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使她与其他姑娘的问题和物品需求都不一样。也正是因为这样,原本胆小的她才能第一个登上火车,第一个走出这个山村,第一个对山外的世界有了认识。“知识就是力量”,这正是小说着力表现的内容,也是小说折射出来的时代信息之所在。
5.怎样认识香雪和她追求的“铅笔盒”?
参考答案:“铅笔盒”不仅是一个实物,也是一种象征,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对香雪来说,“铅笔盒”就像黑夜中的一盏闪亮的灯,照着她在追求知识、追求文明的道路上勇敢前进。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就是对现代文明的渴求。
【任务二】
赏析小说的描写手法
1.品读姑娘们第一次与“北京话”的对话和回家路上的对话,分析她们的性格。
参考答案: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语言特色,潜台词非常丰富。凤娇说话大胆直率:“哟,我们小,你就老了吗?”暗示下文凤娇对“北京话”的非同一般的感情。香雪少言寡语,性格文静腼腆,但内心世界极其丰富。文中的“那个姑娘”虽没名字,但通过她打趣凤娇的言谈,可看出其泼辣的性格不在凤娇之下。
2.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香雪,题目如果叫《香雪》也未尝不可,为什么还要加一个“哦”字?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哦,香雪》是一个富有诗意的标题,同时这个标题可以让我们体会到作者对香雪这个人物形象倾注了赞叹、喜爱之情。
3.小说通过景物的变化体现香雪的心理变化,香雪从西山口站下车后的心理有怎样的变化?请根据提示填表。
害怕
不再害怕
犹豫
坚定
这样写的作用
小说后半部分的景物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幅月夜山景图,也为香雪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背景,有效地烘托了人物的内心活动,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这一变化虽然是在三十里的山路上完成的,但香雪跨越了由自卑、封闭、落后到自信、开放、进步的巨大心理障碍,而这种跨越正是小说要表现的主题。
课
堂
活
动
作家孙犁称赞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始终一致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即是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粹的境界”。你能从哪几个方面印证他的评价?
提示:解答这个问题,可以从小说塑造的清纯的人物、描写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以及小说朴素自然的语言等角度分析。
整
合
建
构
【思路整合】
【审美鉴赏】
单纯的叙事情节,丰富的心理描写
这篇小说没有着笔于轰轰烈烈的大场面,也未设置激烈的矛盾冲突,更无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只是撷取几个小小的生活场景,将艺术描写聚焦在人物身上,细致入微地描绘她们的心理变化与情感波澜,由此折射出生活的新旧嬗替。
作家着意刻画香雪求知的渴望,便为这位姑娘增添了一层清新脱俗、积极向上的光彩。特别是香雪用一篮鸡蛋换铅笔盒的情节和她因为有了铅笔盒而感到充实、感到无畏的心理活动,升华了人物的精神境界。香雪的追求是如此具体、微小,却又是如此丰富、广大。在香雪的委屈与希望、胆怯与执着、羞涩与果敢的交替转换中,作品展示了山村少女美好的内心世界,反映了感情与理智、历史与现实的丰富内涵,暗示了一种古老陈旧的生活方式和观念的逐步解体,传达了新一代人对于知识的渴求,对于尊严的维护,对于现代文明的热切呼唤。
【素材挖掘】
●向往外部世界 当封闭的台儿沟通了火车后,香雪和她的同伴们就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和欢乐。她们在火车停留的一分钟内,透过火车的车窗,观察车内的人物,询问外部的世界,向往远方的生活。
●渴求文化知识 凤娇和其他姑娘们忙着看头饰、手表,与乘客做买卖,香雪和她们不同,她更注重的是书包、铅笔盒之类的文化用品,她打听北京的大学、“配乐诗朗诵”,她用一篮子鸡蛋换回一个班上其他同学都有的铅笔盒,这不仅是自尊心使然,更是对文化知识的渴求。
●纯洁真挚的心灵 台儿沟的姑娘们有着山村姑娘共有的纯真、朴实和善良,以及对美的热爱和隐秘的梦想。她们从火车上捕捉自己的喜爱之物,试探着同陌生的外部世界交往。铁凝说:“我写她们,那是因为我真心地热爱她们,即使是自私、愚昧、落后,也总那么真切,那么感人。”
练习·思考与运用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答案:A
解析:B项,“蠕”应读“rú”,“虔”应读“qián”;C项,“脊”应读“jǐ”;
D项,“隧”应读“suì”。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她向前望去,她看见迎面有一颗颗黑点在铁轨上 。
(2)这时,车身忽然 了一下,接着,车门被人关上了。?
(3)她推开门,黑暗的房间里好像有一个人,她忽然感到一丝 。?
A.颤动 悸动 蠕动
B.蠕动 悸动 颤动
C.蠕动 颤动 悸动
D.悸动 蠕动 颤动
答案:C
解析:“蠕动”,像蚯蚓爬行那样动;“颤动”,短促而频繁地振动;
“悸动”,因害怕而心跳得厉害。根据每句话的陈述对象,(1)句“黑点”对应“蠕动”,(2)句“车身”对应“颤动”,(3)句“她”对应“悸动”。
3.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姑娘们的美,也美在特有的天真。她们会凑上前去问来自北京的列车乘务员“你们老待在车上不头晕?”“房顶子上那个大刀片似的,那是干什么用的?” 。现代化器械,在她们看来是奇特、不可理解的,这群没有被现代文明浸染的姑娘,保留了大山深处最原始的纯美与洁净。?
A.这些颇天真的问题,在衬托台儿沟闭塞落后的同时,也映照着她们的幼稚
B.这些颇幼稚的问题,在映照着她们的天真的同时,也衬托台儿沟的闭塞落后
C.这些颇天真的问题,在映照着她们的幼稚的同时,也衬托台儿沟的闭塞落后
D.这些颇幼稚的问题,在衬托台儿沟闭塞落后的同时,也映照着她们的天真
答案:D
解析:这段话陈述的重点是“姑娘们的天真”,只有D项符合要求。
4.下面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泰戈尔是个诗人,而不是个艺术家。他的诗是没有形式的。我讲这一句话恐怕又要触犯许多人的忌讳。之所以泰戈尔伟大是因为他的哲学,他诗中的哲学也是靠他在欧洲的声望赢来的。我们要估定泰戈尔的真正价值,当保持一种纯客观的、公正无私的态度。
A.泰戈尔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哲学,他在欧洲的声望也是靠他诗中的哲学赢来的。
B.因为他的哲学,泰戈尔所以伟大,他诗中的哲学也是靠他在欧洲的声望赢来的。
C.泰戈尔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哲学,他诗中的哲学也是靠他在欧洲的声望赢来的。
D.伟大的泰戈尔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的哲学,靠他在欧洲的声望也是哲学赢来的。
答案:A
解析:画线语句存在语序不当和不合逻辑的问题。“之所以泰戈尔伟大是因为他的哲学”应为“泰戈尔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哲学”;“他诗中的哲学也是靠他在欧洲的声望赢来的”不合逻辑,哲学能赢来声望,但声望不能赢来哲学。据此修改即可。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公司总经理对小李说:“我一定会认真雅正你今天提交的市场调查报告。”
B.小杨激动地说:“承蒙金鱼街社区委员会的邀请,我参加了读书分享会。”
C.在外求学的儿子一到家,父亲就动情地说:“家父我早就包好饺子等你啦!”
D.小赵把他的好朋友送到门口,说:“我就此留步,不远送了,祝你一路平安!”
答案:B
解析:A项,“雅正”,敬辞,用于把自己的诗文书画等送人时,表示请对方指教。C项,“家父”,谦辞,对人称自己的父亲。D项,
“留步”,客套话,用于主人送客时,客人请主人不要送出去或不要再送。
二、思考与探究
6.《哦,香雪》中写香雪从前用的是木制的铅笔盒,受到同学的嘲笑后,她就想拥有和班上同学一样的自动铅笔盒,也想学着同桌那样,把铅笔盒“哒”的一声合得严严实实。这表明她爱慕虚荣吗?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