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瓷器的历史
新石器时代——产生陶器
夏至战国的原始瓷——由陶到瓷的发展过程。
汉代青瓷——青瓷的成熟。
陶与瓷的不同之处
一 采用一般的陶土
二 烧制温度在1000 ℃以下
三 无釉或是低温釉
制瓷原料必须是富含石英和绢云母 等矿物质的瓷石、瓷土或高岭土;
二 烧成温度须在1200℃以上;
三 在器表施有高温下烧成的釉面。
不同之处:1用料不同
2烧制温度不同
3吸水率不同
4敲击声音不同
瓷器的种类
青瓷
青花瓷
白瓷
彩瓷
……
瓷器之美
造型之美
釉色之美
图案之美
明朝的青花瓷——图案之美
清朝的彩瓷——釉色斑斓
宋代五大名窑
宋代文化在中国古代社会处于空前绝后的水平。宋瓷是宋代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是两宋文化的一朵绚丽的奇葩。
宋代有民窑、官窑之分,有南北地域之分。
思考一下:
什么是民窑、什么是官窑?
民窑看重实用价值生产时要考虑成本,工料就不如官窑那么讲究,但并非没有精美的艺术产品
官窑瓷器不计成本,精益求精,官窑的地点,生产技术严格保密,工艺精美绝伦,传世瓷器多是稀世珍品。
宋代五大名窑
宋瓷窑场首推五大名窑
汝窑
官窑
钧窑
哥窑
定窑
北宋后期前后不足20年,汝窑以青瓷为主,釉色有粉青、豆青、卵青、虾青等。
胎薄釉层较厚,有玉石般的质感,釉面有很细小的开片。汝窑传世作品不足百件因此非常珍贵
官窑主要烧制青瓷。大观年间,釉色以月白、粉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胎体较厚,釉面开大纹片。
钧窑分官钧窑、民钧窑。 钧瓷两次烧成,
第一次素烧,出窑后施釉彩,二次再烧。
钧瓷的釉色为一绝,千变万化,色彩交相
融汇这是因为在烧制过程中,配料掺入铜
的气化物造成的艺术艺术效果这是中国制
瓷史上的一大发明——窑变,因钧窑釉层
厚,在烧制过程中,釉料自然流淌以填补
裂纹,出窑后行成有规则的流动线条
哥窑瓷胎体有厚有薄,釉色主要有粉青、月白、米黄数种,釉面光泽如肤之微汗,是为上品
定窑为民窑以白瓷为主
钧窑尊 (宋朝)
青瓷
五代到北宋早期
北宋后期到南宋
元明
龙泉青瓷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
龙泉青瓷
青瓷是中国瓷器的鼻祖,也被誉为“瓷器之母”,而龙泉窑则是青瓷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个大窑系。
龙泉青瓷始于晋代,北宋时初具规模,宋元之际进入鼎盛时期,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1600多年,是中国制瓷历史最长的一个瓷窑系。
龙泉青瓷影响深远,窑场范围广,分布在浙江省南部,形成一个窑场众多、分布范围很广的瓷窑体系。
一直以来,世人普遍认为龙泉窑属于民窑系统,只是在某个历史时期为朝廷烧造过“贡器”。当然,也有一些意见认为在龙泉窑的发展史上,确曾设立过官窑,也就是南宋晚期——龙泉窑的鼎盛时期。
龙泉青瓷的特点
龙泉的釉色一般比较肥厚,
不管成色为哪种,釉色都
较纯正,层次的变化不明
显,莲瓣和突棱的地方由
于釉相对较薄,因而略发白 。
龙泉青瓷冰裂纹
青瓷在烧制过程中,坯釉会发生较大收缩,我们的先人巧妙地利用坯釉收缩系数不同的特性,发明了裂纹釉。宋朝五大名窑之一的哥窑就是以烧制纹片釉著称,哥窑产品根据大片和小片的不同,号以冰裂纹、蟹爪纹、牛毛纹、流水纹、百圾碎和鱼子纹,冰裂纹尤为难制,视为瓷中珍品。
为什么叫冰裂纹?怎么产生的?
其他纹路欣赏
百圾碎
流水纹
文
武
纹
图片欣赏
图片欣赏
图片欣赏
图片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