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中考热点主题写作六: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种内在需求,是一个人追求
目标、顽强拼搏的不竭动力,也是每一个学子成就学业的重要
保证,与我们初中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这一类主题的作
文也是中考命题的热点。
写作此类作文,关键在于拓展“理想信念”的内涵和外延。
《现代汉语词典》对“理想”的解释是:“对未来事物的想象
或希望。”对“信念”的解释是:“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看
法。”据此,我们可以将理想信念拓展到以下话题范畴:希望、
想象、梦想、目标、追求、信念、奋斗、远方等。
理想信念是一个常见话题,材料丰富,但要写出水平,内
容出新,却不容易。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叙述追求理想、坚持信念过程中的曲折经历
围绕自己或他人的理想信念,生动描绘为实现理想而奋斗
的过程,为坚持信念而执著努力的付出,写成故事性极强的记
叙文。这种写法,要注意把追求的细节过程描画得生动细腻,
同时真切地表现出人物感情的变化,增强文章的真切性、鲜活
力。
2.抒写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之情
每个人的理想和信念都是不尽相同的。一般来讲,我们只
有选择那些远大的或独特的梦想作为写作的对象,才能吸引阅
卷老师的注意。例如,如果我们选择“解放军”、“工程师”、
“科学家”、“辛勤的园丁”等作为梦想的对象,就显得老套,
不够新颖。而选择“航天英雄”、“金融巨头”、“奥运冠军”、
“动漫画家”等来写,就很有时代气息,显得新颖别致。
3.表达对理想信念的热情讴歌
可把这类作文写成哲理性散文或说理性议论文,抒发真挚
的情感,阐发独特的感悟。写散文时,我们可以赋予理想信念
“种子”、“太阳”、“源泉”等象征形象,充分挖掘其所蕴
涵的意义,进而阐发人生哲理。如写议论文,我们可确定以下
论点:①理想信念是人生的航标;②理想信念是一种执著的追
求;③放飞梦想,成就精彩人生;④奋斗,梦想实现的阶梯。
但要注意,所选的论据必须鲜活,有说服力,能选用当下新鲜
的事例最好。
同时,我们在写作时,要避免以下误区:
1.枯燥说“理”,索然无味
全文大谈“理想”的意义,缺乏鲜活的事例,不能给人有
益的启示;语言平淡无奇,板着面孔说教,让人生厌。
2.虚构故事,令人反感
生动的事例可增加文章的生动性,但所述的故事如果缺乏
生活的真实性和典型性,就会给人矫揉造作、无病呻吟之感,
积极的写作意图就会落空。
1.名言警句
①理想是指路的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
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托尔斯泰
②如果能追随理想而生活,本着正直自由的精神,勇往直
前的毅力,诚实不自欺的思想而行,则定能臻于至美至善的境
地。
——居里夫人
③信念,这强烈的精神搜索之光,照亮了道路,虽然凶险
的环境在阴影中潜行,我却毫不畏惧地走向“魔林”。
——海伦·凯勒
④有必胜信念的人才能成为战场上的胜利者。——希金森
2.经典素材
①美国作家欧·亨利在小说《最后一片叶子》中写了这样
一个故事:年轻的女画家琼西因患肺炎,危在旦夕,用医生的
话说:“她的病只有十分之一的希望,这一分希望就是她想活
下去的念头。”已是深秋的时分了,琼西开始数窗外一棵老极
了的常青藤上的叶片。她确信,当最后一片叶子脱落的时候,
自己就该去了。可是,藤条上剩下的最后一片叶子却任凭风吹
雨打,总也不肯脱落。琼西因此受到了鼓舞,病情一天天好起
来,最后,她终于感到“想死是有罪过的”,在医生的治疗下,
身体奇迹般地痊愈了。
②斯坦利·库尼茨是一个对沙漠探险情有独钟的瑞典医生。
年轻的时候,他曾试图穿越非洲撒哈拉大沙漠。进入沙漠腹地
的当天晚上,一场铺天盖地的风暴使他变得一无所有,向导不
见了,满载着水和食物的驼群消失了,连那瓶已经开启的准备
为自己庆祝 36 岁生日的香槟也洒得一干二净,死亡的恐惧从四
面八方涌向他。在绝望的瞬间,斯坦利把手伸向自己的口袋,
竟意外地摸到了一只苹果。这只苹果使斯坦利从绝望中清醒,
他庆幸自己竟然还有一只苹果。几天后,奄奄一息的斯坦利被
当地的土著人救起,令人迷惑不解的是,昏迷不醒的斯坦利紧
紧地攥着一只完整却干瘪的苹果,而且攥得非常紧,以至于谁
也无法从他手中将苹果拿走。20 世纪初,这位一生都充满传奇
色彩的老人——斯坦利去世了,弥留之际,他为自己写了这样
一句墓志铭:我还有一个苹果。
孔子说过“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德莱赛有
“理想是人生的太阳”的名言,王阳明有“志不立,则天下无
可成之事”的名句,蒲松龄有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
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当代诗人汪国真有“永远打不断的是脊梁,永远撕不碎的是信
念”的诗句……
雄鹰翱翔蓝天,因为它有舍弃墙根刨食的信念;海伦·凯勒
以残疾之躯成为一代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因为她有不屈的勇气
和追求;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因为他有解决 13 亿人民吃饭
问题的抱负……
请你以“________的追求”或“________的信念”为题写
一篇作文,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可叙述,可描写,可议论,可
抒情,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不少于 500 字。
【思路导引】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首先要把题目补充完整,这也是
审题的一个过程。可从几个方面考虑:要么填上“我”或“他”
等人称代词,要么填上“崇高”或者“不懈”等形容词。题目
补充完整后,思路也就变得清晰起来:如果填的是“我”,把
“我”这几年来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努力进取、学习奋
斗的历程写出来;再通过一些具体、形象、生动的经历来表现;
然后还要考虑怎样开好头,结好尾。如果填的是“不懈”,那
就既可以选择自身的奋斗史,也可以选择名人的经历来写作。
【佳作展示】
一位老人的信念
人的一生需要有信念,有信念的生命是阳光的生命,有信
念的人生是丰满的人生。信念之于人生,就如阳光、空气和水
之于生命,没有信念的人生是有缺陷的人生。
在我的家乡,有这样一位老人,她在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
里,收养了数十个身有残疾的婴儿。她有着一个平凡的名字,
孔兰贞。
孔奶奶已经是一位将入古稀之年的老人,她的身体并不好,
家境也很贫困,依靠收捡破烂为生。
有一次在一个垃圾堆旁翻捡废品时,她发现了一个身患残
疾的弃婴,婴儿嘶哑的哭声深深地牵动着老人那颗博大而善良
的心。她将婴儿抱起来,看着他闪烁着天真光彩的小脸和挂在
腮边的泪水,看着他扭曲的肢体,老人心灵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被刺痛了。她毫不犹豫地将孩子抱回家,用自己微薄的收入换
来奶粉、花布等她所能买来的一切婴儿需要的物品。“好歹也
是一条生命,老天让他生下来,他就有权活下去。”
老人就是凭着这样一个信念,在二十多年中,收养了几十
个残疾的弃婴。没有吃的,她就左邻右舍地去借;没有穿的,
她就从拣来的废品中找出像样点的旧布、旧衣,把它们洗干净,
缝成一件件合身的童衣。她要走更多的路,刨更多的垃圾,捡
更多的废品,才能保证这些残疾儿童不致挨饿受冻。
她的路越走越远,她背上的袋子越来越大,她的步履越来
越蹒跚,她手上的裂纹越来越多,她的背也越来越佝偻。她走
过春寒料峭的春天,走过骄阳如火的夏日,走过绵绵的秋雨和
茫茫的雪野,为的只是让这些孩子穿得暖一些,吃得饱一些,
笑声多一些。
当孔奶奶成为一个感动大众的新闻人物时,社会各界的支
援多了起来。一些心理阴暗的人说孔奶奶是靠残疾儿童发财,
而孔奶奶只是笑笑,然后,发出一声叹息:“他们哪晓得这些
娃儿也都是一条命啊!”孔奶奶的眼里放射出温柔的光辉。
她说:“你们知道吗?我这辈子最幸福的,就是那些娃儿
都喊俺奶奶。那么多,麻雀似的,好听着哪——”
她说:“这些娃儿也都是一条命啊!”
她对幸福的理解就是那些孩子麻雀似的“奶奶”的呼唤。
这位老人的幸福很简单,这位老人的信念也很朴素。但你
能说她不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一个伟大的人吗?!
【点评】信念,其实可以只是一句话,就像
本文所叙述的那样:“这些娃儿也都是一条命
啊!”就是这样一个信念,促使孔奶奶以并不强
壮的身体和靠捡破烂获得的微薄收入,二十多年
中收养了几十个残疾的弃婴。那种朴素的、充满
人性光辉的言行,也使孔奶奶成为一位家喻户晓
的新闻人物。她博大、善良的心救助了许多无助的生命,她对
生命的认知也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文章的开头与结尾遥相呼
应,使全文形成一个严谨的整体。虽说语言朴实,却依然深深
地打动了读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