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9-27 07:46: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高中历史必修②
第一单元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始终。
——汉景帝
民间俗语:
无农不稳,
无工不富,
无商不活。
农业在我国古代有着怎样重要的地位?
学习目标:
1.原始农业的产生和发展:

生:

展:
主要作物:
耕作方式:
原始
农业
的产

生活方式:
距今一万年左右
距今七八千年时
最早培植水稻和粟
刀耕火种
经常迁徙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2.商周时期的农业
农业工具:
技术:
主要农作物:
青铜农具
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等
开沟排水
除草培土
沤制肥料
西周时培植出粟、稻




麻等
生活方式:
定居
3、总结规律:
①由采集经济到种植经济,由迁徙到定居;
②农业文明与水源有密切关系,大河文明。
③属于粗放型经济。
江东出现曲辕犁,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为后世所沿用。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耕作工具的进步
春秋战国时
开始使用铁农具与牛耕
西汉时
耦犁与犁壁
隋唐时
解放人力
汉代耧车的发明
发明于唐代的曲辕犁
春秋时期的垄作法;
西汉时的代田法;
魏晋南北朝时北方的耕耙耱技术形成,
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2.耕作技术的进步
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
宋朝以后,江南形成了稳定的一年两熟制
(稻麦轮作),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土
地利用率大大提高。
★经济重心的南移:
南宋时,江浙地区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3.耕作制度的发展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过程
1、三国时期,南方得到初步开发
4、南宋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由北方移到南方
3、隋唐时期安史之乱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知识拓展
2、魏晋南北朝时南方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二)、原因
1、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3、自然条件较好,蕴涵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2、南方社会相对安定
曹魏时的翻车
唐朝时的筒车
宋朝出现的高转筒车
明清时的风力水车
战国的都江堰
汉朝的漕渠 白渠 龙首渠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4.水利工程与灌溉工具的应用
A.水利工程:
B.灌溉工具:
概念:
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经济的基本形式。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自然经济
1、概念: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其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交换,而是为了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即为满足生存而生产,不是为市场的需要而生产。
2、特征:
①它与低下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经济活动基本局限在经济单位内部,生产规模十分狭小;
②它以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是这种经济形态的本质特征。
③自然经济中的劳动交换和经济联系形式是直接的。
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吗?
联系:
都是自给自足不为市场而生产。
区别:
原始和奴隶社会的经济是自然经济不是小农经济。
(因为是集体劳动,不是以家庭为单位)
知识拓展:
生产目的为生活和交税——自给自足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个体、分散、精耕细作
2.小农经济的特点:
②生产关系的发展: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①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小农经济形成原因:
规模小、水平低、抗灾能力差——脆弱性
3、小农经济的弱点:
2)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相互之间缺少交往和合作
3)落后性:阻碍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
4)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
1)分散性:一家一户个体小生产
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关系
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
4.小农经济在封建社会的地位和影响
5、评价
小农经济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犁牛耕出现和普及;
在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后形成和确立;
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基本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和商品经济日益发展,逐渐阻碍经济的发展.
6、破产: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1.从材质方面看,从最初的石、骨、木、蚌器等到后来的青铜、铁等金属农具;
2.从制造工艺方面看,从打制到磨制再到冶炼、
铸造;
3.从牵引动力方面看,从人力操作到畜力再到自然力牵引。
我国古代农具的逐步改进
知识拓展
古代中国农业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主要耕作方法——铁犁牛耕
2.主要生产特点——精耕细作
3.土地制度的基本特点——封建土地私有制
4.主要组织方式——男耕女织
(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
知识拓展
材料
(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
是岁,年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摘自《后汉书》
依据材料概括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自给自足;
精耕细作。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