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陋室铭
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语文第二册
制作:赵艳梅
刘禹锡(772——842)字___,洛阳人,__代诗人。我们曾经学过的作品是_____________。
梦得
唐
《酬乐
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作者简介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作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铭文及托物言志的知识: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托物言志”是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刘禹锡
骈句:句式工整,对仗工巧,节奏鲜明,音韵谐美。
小组讨论:
1、查找资料,逐字逐句翻译全文。
2、找出文章的主旨句,揣摩文章主题,看看作者是怎样托物言志的。
3、文章题目为“陋室铭”,文中又说“何陋之有”,这些矛盾吗?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
闻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能降福
显灵。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好在主人有
美好的德行。苔藓给阶前铺上绿毯,芳草把帘
内映得碧青。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
有浅薄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
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
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
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虽然
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
呢?
译 文
主旨句: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主题:
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文章托物言志(借陋室以言志),表现作者不贪恋富贵荣华,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重视自身修养的思想感情。
托物言志:
文章题目为“陋室铭”,文中又说“何陋之有”,这些矛盾吗?
不矛盾。题中之“陋”为房屋的形陋,尾句的“陋”为“鄙俗”之义,指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
引申1:既然“陋室不陋”,甚至应当称“雅室”,那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表现景色之雅、交往之雅、情趣之雅的句子。
景色之雅:
交往之雅:
情趣之雅: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无案牍之劳形。
引申2: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有何作用?
以古人自比,衬托出“陋室不陋”,自己德行高洁。
陋室 德馨 不陋
室外景
室中人
室中事
景色之雅
交往之雅
情趣之雅
诸葛庐
子云亭
何陋之有
旷达致远
不同流俗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景色之雅:
谈 笑 有 鸿 儒,
往 来 无 白 丁。
交往之雅: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情趣之雅:
寝室铭
人不算多,八介平民;室不算幽,有窗无帘。斯是宿舍,惟吾悠闲。放声吟新曲,尽情侃大山。摆棋东床下,逐鹿楚河旁。可以学书画,弹吉他。有朋友之谈笑,有音乐之陶情。人生多苦闷,此处少烦忧。小子云:宿舍文明!
教室铭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我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打篮球,寻思游戏厅。可以打瞌睡,观窗景。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自习说闲话,讲课听不进。心里说:混张文凭。
讨论:此则材料是针对我们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什么问题来谈的?
解释画线词的意思
有仙则名 ( )
斯是陋室( )
惟吾德馨( )
谈笑有鸿儒( )
往来无白丁( )
无丝竹之乱耳( )
无案牍之劳形( )
何陋之有( )
著名
这
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博学的人
没有学问的人
奏乐声
官府的公文
结构助词,宾语提前标志,不译
作业:
背诵课文。
完成训练册第22课相关内容。
3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