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
第13课《精卫填海》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认识“帝、曰”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少”,会写“帝、曰”等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够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精卫填海的故事。
二、过程与方法。
1、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精卫填海的故事。
教学重点:
扫清字词障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够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精卫填海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读:
看图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图片:一只小鸟在辽阔的大海上,投石子,扔树枝。
2.提问: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猜测一下它为什么这么做?
3.揭题并相机板书课题:精卫填海。
4.指导学生看题目质疑。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读感悟
带着问题,仔细阅读课文:
1.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反复读一读。
2.带着刚才的疑问读文,并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3.教师出示生字词卡,检查学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4.引导学生再次读文,要求读准字音,尽量把课文读流利。(“少”是多音字,要提醒学生注意;初读课文时,教师可范读课文,引导学生用“/”画出停顿)
自读自查:
同桌互读课文,检查字音是否正确。
结合注释,说一说精卫填海的故事。
三、字词揭秘
1.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帝
少
曰
溺
返
以及它们的读音。
2.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结合注释理解词语。
(1)学生自主学习,交流。
(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指导:
出示生字:帝
少
衔
曰
溺
返
①谁能说一说自己识记生字字音字形的好方法??
②教师评价,重点指导:
帝:
结构:上下
部首:巾
组词:炎帝
帝王
造句:他的帝王梦破碎了。[]
书写指导:中间要宽一些。
少:
结构:独体字[]
组词:少女(shào)
少许(shǎo)
造句:她是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炒菜时,一般要放少许的盐。
书写指导:总体要紧凑,撇稍微长一些。
衔:
结构:左中右
部首:彳
组词:衔接
军衔
造句:这两部分的内容要衔接起来。
书写指导:各部分要匀称。
曰:
结构:独体字
意思:说
造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书写指导:写得要扁一些。
溺:
结构:左右
[]
部首:氵
组词:溺爱
溺水
造句:他不幸溺水身亡了。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
返:
结构:半包围
部首:辶
组词:往返
返回
造句:他安全地返回家。
书写指导:半包围字要“先里后外”“辶”要最后写。
(设计意图:本课生字较少,出示课件,学生交流,自学生字,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
出示字词:少女
溺
故
堙
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字词的,结合注释说出字词的意思。
教师指名说出字词的意思。?
③评价,指导:
出示课件:
少女:小女儿。
溺:溺水,淹没。
故:因此。
堙:填塞。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交流理解字词的方法,目的是使学生熟悉结合学习文言文要结合注释理解字词意思。)
3.指导书写,培养习惯。
分析记忆字形,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帝、少、曰、溺、返、堙”
“少”是多音字,在文中读“shào”;“曰”比“日”稍扁一些;“返”—“饭”
是形近字;“帝”的中间要宽一些;“曰”要扁一些;“溺”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衔”各部分要匀称。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掌握了文中的生字词,读通了课文,了解了精卫填海的故事。
五、课堂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yán
dì
shào
nǚ
nì
shuǐ
wǎng
fǎn
(炎
帝)
(少
女
)
(溺
水
)
(往
返)
2.形近字组词。
溺(溺水)
返(往返)
[
弱
(软弱)
饭
(米饭)
3.结合注释说一说精卫填海的故事。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
第13课《精卫填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够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精卫填海的故事。
3.学习精卫不畏困难、坚韧不拔的精神,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意志和愿望。[]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孩子学习古文的兴趣,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翻译全文。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精卫不畏困难、坚韧不拔的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精卫不畏困难、坚韧不拔的精神,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意志和愿望。
教学重点:
培养孩子学习古文的兴趣,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翻译全文。
教学难点:[]
学习精卫不畏困难、坚韧不拔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读。
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精卫填海的故事。[]
(设计意图:学生交流讨论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
二、课文精讲。
(设计意图:因为课文对父亲的形象有两条主线,一条是父亲的节俭,一条是父爱的深沉,所以分两部分进行。使学生初步明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学习方法。)
(一)研读古文,理解内容
1.
了解故事的内容,复述故事。
2.教师指导朗读,注意停顿和节奏。
2.分句出示课文,交流其它句子的意思。
3.同桌轮流逐句讲译文与古文,指名互讲。
4.朗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
5.
小结:第一句话介绍精卫的身份和名字,第二句话说明精卫填海的原因。
译文:
炎帝的小女儿,名字叫女娃。女娃到东海去游玩,溺水淹死而没有返回,因此就成为精卫鸟。精卫常常衔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设计意图:通过多角度赏析句子,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文章的内涵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二)感受精卫的精神
1、出示句子: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2、指名读、齐读。
板书:溺而不返
堙于东海
3、想象说话:大海广阔无垠,无边无际,小小的精卫能把大海填平吗?大海会怎么说?精卫会怎么回答?
4、小结:精卫鸟每天都衔着西山的小树枝、小石块丢到大海里。一只小鸟想到用这样的方法填平大海。真是谈何容易。不过它有这样的决心和毅力,却是难能可贵的。它坚韧不拔的意志是让人敬佩的。
(设计意图:结合注释,通过各种形式地朗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
三、课堂小结
精卫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精神,让人可敬可叹。中国的神话故事富有浓浓的人情味,表达了人民的理想和愿望,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
板书设计:
13
精卫填海
精卫
小树枝和小石子
东海
善良勇敢、持之以恒、不畏艰难
[]
四、课后延伸
《山海经》是一部记载中国古代国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矿物、物产、巫术、宗教、医药、民俗、民族的著作,反映的文化现象地负海涵、包罗万汇。除了保存着丰富的神话资料之外,还涉及到多种学术领域,例如:哲学、美学、宗教、历史、地理、天文、气象、医药、动物、植物、矿物、民俗学、民族学、地质学、海洋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等,可谓汪洋宏肆,有如海日。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山海经》是中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奇书,也是一部旅游、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
五、家庭作业
将精卫填海的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教学反思:
本课中灵活运用网络资源让语文与自然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对学生成功的进行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懂得了要勇敢的面对生活中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