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单元检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我们利用经纬网的目的是(
)
A.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
B.更好地认识地球的形状
C.了解半球是怎样划分的
D.认识经纬线长短的变化
2.在认识经纬网的过程中,同学们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B经线长度不相等
C.经线指示东西方向
D.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本初子午线
3.学会了利用经纬网定位后,明明查出河南郑州的经纬度位置是(34.76°N,113.40°E),据此判断郑州位于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的(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上任意一点的位置,并对一些地理现象做出正确判断。下面是小明搜集到的一幅经纬网地图,读图,回答4~6题。
4.图中C点的地理坐标是?(
)
A?.?(0°,?20°W)
B.(0°,30°W)
C.(30°N,30°E)
D.(90°N,20°E)
5.A点位于B点的?(
)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6.若今天是元旦,此时关于图中A、B、C三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昼夜等长
B.C点昼夜平分
C.C点有极夜现象
D.B点昼短夜长
小明用手电筒模拟“太旧”照射地球仪,然后接图中箭头方向缓缓披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据此回7~8题。
7.小明做该实验可以较好地演示?(
)
A.昼夜更替
B地球五带形成
C.季节变化
D.气候形成
8.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我国正处在?(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9.“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描述的是地球的?(
)
A.自转运动
B.公转运动
C星空变化
D.季节更替
河向省某市平坦开间的广场上,立着一座青少年文化宫大接读图,回答10~12题.
10.地球公转至A处的当日7~8时时,一中学地理野外考察兴趣小组授旗仪式在文化宫大楼旁遮阳阴凉处举行。该处应在(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11.考察小组发现大楼四周绿化树木长势有差异,其中全年光合作用最强、枝叶最茂盛的树木应在(
)
A.①区域
B.②区域
C.③区域
D④①区域
12.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当地球公转至B处时,正值河南一年当中(
)
A.收割小麦
B河水猛涨
C台风肆虐
D.昼短夜长
读某日太阳光照图,回答13~14题。
13.该日正午时分,下列图示与郑州市学校旗杆的影子最相似的是(
)
14.再过六个月后,最接近我国的(
)
A.春节
B.元日
C.清明节
D.端午节
15.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手机打车软件中使用的地图是(
)
A.地形图
B.电子地图
C.人口分布图
D.气候分布图
16.地图比例尺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地图信息的详略程度,我们应该根据需要选择比例尺大小适宜的地图。下列四幅地图图幅大小大致相同,反映内容最详细的是
(
)
17.暑假,明明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他打算到河南的云台山观赏自然风光,他应当选择的地图是(
)
A.中国旅游景点分布图
B.河南省旅游景点分布图
C.云台山比例尺较大的导游图
D.云台山比例尺较小的导游图
明明的姥姥家在一个山清水秀的村庄。下面是该村附近的等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回答18~20题。
18.明明对图中部位进行了判读,正确的是(
)
A.①处是盆地
B.②处是山谷
C.③处是陡崖
D.④处是山脊
19.该区域的地形以(
)
A.高原、山地为主
B.丘陵、盆地为主
C.平原、盆地为主
D.山地、丘陵为主
20.明明喜欢户外攀岩活动,他应该选择在图中的(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暑假,明明和同学们进行了一次野外实践活动,活动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如下.读图,回答21~23题。
21.图中甲山峰位于乙山峰的(
)
A.西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南方向
22.登山过程中,明明沿着一条小河前进,不小心掉队,他通过手机软件,发现自己所在的位置海拔约380米。其位置最有可能在图中的(
)
A.①地
B.②地
C.3③地
D.④地
23.夜幕降临,同学们即将到达山顶,队长布置同学们宿营。下列四地中最适宜宿营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关心家乡才能更好地建设家乡。下面是河南省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据图回答24~25題。
24.图中R河的流向大致是(
)
A.自南向北
B.自北向南
C.自东北向西南
D.自西南向东北
25.图中公路坡度(起伏)最大的路段是(
)
A.M村一①村
B.M村一②村
C.M村一③村
D.M村一④村
二、综合题(共50分)
26.在探究是“天旋”还是“地转”的时候,同学们做了如下模拟实验:找张转椅,自己坐到转椅上,转动转椅,我们就会随转椅转动。按照提示完成记录,并推测地球自转的方向。(4分)
转动物体
转动方向
参照物体
参照物消失方向
向左转动
眼前的物体
向右消失
向右转动
眼前的物体
_______________
地球
_______________
东升西落
27理解地球运动基本原理,就能解释我们遇到的很多地理现象。下面是某日地球的昼夜分布图(图1)及地球公转示意图(图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造成地球昼夜更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所示这一天是北半球的_____________(节气),此时在图2中地球公转到
_____________处。
(3)如图1所示,此时北京(40°N,116°E)正值_____________(填“白天”或“黒夜”)。
(4)下图是郑州小华记录的“二分二至”正午时刻教室内的光照情况,其中符合图1所示这一天光照情况的是_____________。
28.下图中,经线AB为一条完整的本初子午线,C为AB的中点,D的纬度为66.5°N,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B处插一面红旗,旗杆影子的倾向是_________方.
(2)与AB经线组成经线的另一条经线位于_________(填“东”或“西”)半球。
(3)当D地出现极夜现象时,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_____。
(4)2017年6月27日C地的昼夜状况为_________。
29.读我国西南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和“之”字状公路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图中①②③地海拔最高的是_________地。
(2)在山区公路建设中,陡坡段增加“之”字状弯曲,原因是(
)
A.尽可能多地连接居民点
B.尽可能减小坡度
C.尽可能避免跨越河流
D.尽可能缩短距离
(3)甲处山体部位的名称是_________。试分析公路从该部位通过的原因。
(4)描述图中河流干流的大致流向。
30.请根据下面的要求,设计一所希望小学,并将你设计的最满意的平面图绘在下面。(10分)
(1)比例尺为1:1000。
(2)学校大门朝向东方。
(3)学校基本设施:运动场(长80米、宽40米)、教学楼(长40米、宽10米)、科技楼(长30米、宽20米)、办公楼(长20米、宽10米)。
(4)其他公用设施(如花坛、草地等)可自行设计。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本题考查经纬网的意义。利用经纬网的目的是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因此,利用经纬网定位在军事、航海、航空交通、气象观測等方面有广泛的用途。
2.A解析本题通过对经纬线的判别考查观察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カ。纬线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经线,所有经线都呈半圆形且长度相等;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20°W经线以东、160°E经线以西为东半球,20°W经线以西、160°E
经线以东为西半球。
3.D解析:本题以利用经纬网给城市定位的形式考查利用经纬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地理实践能力。东经的度数向东越来越大,西经的度数向西越来越大;南纬的度数向南越来越大,北纬的度数向北越来越大。所以,34.76N在图中40N以南,113.40°E在图中100°E以东,二者综合即可确定郑州位于图中丁地。
4.B
5.A
6.B解析:本题组通过利用经纬网定位以及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考查利用地理工具和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4题在经纬网地图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増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图中两条经线之间经度相隔30°,由此可判定,图中C点的地理坐标是(0°,30°W)。
第5题,在经纬网地图上,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读图分析可知,A点位于B点的东北方向。第6题,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3月21日前后)或秋分日(9月23日前后),此时全球昼夜等长;当太旧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6月22日前后),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图及其以北有昼现象;当太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此时北半球最短夜最长,北极国及其以北有极夜现象。南北半球量夜长短情況相反。元旦是1月1日,在冬至日之后,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由此可知,北半球的A点量短夜长,赤道上的C点量夜平分,南半球的B点昼长夜短。
7.A
8.D解析:本题组以动手演示的形式,考查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第7题,读图并结合题千所逑可知,该实验演示的是地球自转,地球自转产生的一个重要现象是夜更替。第8题,由图可知,北半球量短夜长,北极图及其以北地区几乎全部是极夜现象,据此判断此时我国正处于冬季。
9.A解析:本题将地球的运动和大小相结合考查综合思维能力。赤道的周长约是四万千米,也就是“八万里”。在赤道上,地球自转一因正好是它的周长。
10.B
11.C
12.D解析:本题组通过身边的地理现象考查运用地球自转和公转基本原理解释生活中地理现象的能力。第10题,地球公转至A处时是北半球夏至日,当日7~8时,太阳在青少年文化官的东边,根据图中的方向指示,文化宮西边的b处受楼房的遮挡,在阴凉处。第11题,因为河南位于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所以,太阳每天都在偏南方向,文化宮的南側③区域是接受太阳光热最充足的区域,光合作用最强,树木最繁茂。第12题,B处地球运行在冬至日与春分日之间,此时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北半球昼短夜长据生活经验,收割小麦应该是在初夏季节,河水猛涨和台风虐是在夏季。
13.A
14.D解析:本题组考查运用地球公转基本原理解释生活中地理现象的能力。第13题,读图可知,此时太旧直射南回归线,由此可判断,该日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在一年中最小,物体影子最长;郑州市在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正午时分太阳在正南方,影子应该在正北。第14题,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再过六个月后,就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比较四个选项可知,端午节最接近夏至日。
15.B解析:本题通过常见的打车软件考查地图的分类。地形图、人ロ分布图、气候分布图属于传统地图;手机打车软件中使用的地图具有携带方便、内容更新快、容量大、获取地理信息迅速的优点,是将传统地图、遥感图像等经过信息化处理制成的,属于电子地图。
16.D解析:本題以选择地图的形式考查对比例尺大小的理解。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尺越大,地图所表示的范田越小,图示内容越细:比越小,地图所表示的范国越大,图示内容越简略。据图可知,D图图示实际范国最小,故反映的内容最详细。
17.C解析:本题以出行游选择地圈的形式考查灵活选择所雪要的地图的能力。我们应根据需要选择比例尺合适的地图,在河南省内某地旅游应选择该景点地区比例尺较大的导游图。
18.B
19.D
20.D解析:本題组以等高线地形图判读的形式考查利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18题,读图可知,①处等高线闭合,中海找比周高,是山:②处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是出③处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凸出,是山;④处等高线重叠是陡崖。第19题,读图可知,该区域等高线密集,海拔大部分在500米以下,地势起伏较大,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第20题,岩应该在陡崖的位置,也就是等高线重叠的④地。
21.A
22.B
23.A解析:本题组以用等高线地形图指导实的形式考查利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21题,根据指向标可以判斯甲山峰位于乙山峰的西北方向。第22题,根据题意“沿着一条小河前进”可知②③地符合,再根据他的位置“海拔约380米”可知其位置最有可能在②地。第23题,中①地位于两座山峰之间的按部,地形比较平坦;②地在山谷,有洪水成胁;①地在山,地形崎岖,不利于搭建帐蓬;③地地形平坦,但是在山下,不在山顶附近。
24.D
25.A解析:第24题,图中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应该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来定方向,河流总是由高处向低处,所以,河流R大致自西南向东北流。第25题,图中从M村到(①村、②村、③村、④村这四条线路中,M村一①村线路穿过的等高线条数最多,等高线最密集,海拔变化最大,坡度最大。
二、综合题
26.向左消失
自西向东转动(其他表述,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运动的地理实践能力。运用类比的思维,将转动的椅子当成地球,眼前不动的物体当成太阳,当向左转动转椅时,眼前的物体向右消失;当向右转动转椅时,眼前的物体向左消失。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原理。通过类比,要想看到太日从东方升起,在西方落下,地球必须自西向东自转。
27.(1)地球自转
(2)冬至
丙
(3)白天
(4)①
解析:本题将地球运动与生活现象相结合考查运用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1)题,昼夜更替是由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第(2)題,观察图1,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地区几乎全部是极夜现象,据此判断此时北半球正是冬至,地球公转到图2中的两位置。第(3)題,将北京(40N,116E)的位置在图1中标记出来,发现此时北京是白天。第(4)题,图1所示这一天是北半球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在一年中最小,旧光照进教室的面积在一年中最大。
28.(1)北
(2)西
(3)冬至
(4)昼夜等长
解析:本题单独拿出一条经线以地球仪、纬线以及地球送动为考查用地理基本原理解择地理现象的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第(1)题,B处为南极,向极位于地球的最南端,所有点都在南极的北方,所以在南极处插一面红旗,旗杆影子的倾向永远是北方。第(2)题,地球仪上任何两条相对的经线(度数之和是180°,一条是东经,另一条是西经)组成的经线都可将地球分成相等的两个半球,与AB经线即0°经线组成经线的另一条经线是180经线;自20°经线向东至160E经线是东半球,自20°V经线向西至160E经线是西半球,180°经线位于西半球。第(3)题,D地的纬度为66.5N,即北极,当北极图出现极夜现象时,北半球的节气是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第(4)题,C为AB的中点,所以C地位于赤道上,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
29.(1)①
(2)B
(3)鞍部
甲处位于等高线之间,等高线稀疏,坡度小,工程量小。
(4)自东北向西南。
解析:本题以等高线地形图判读的形式考查利用地理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1)题,结合河流与公路经过的地区判断,图中①地海拔为1000米,②地900米,③地900米,故三地海拔最高的是①地。第(2)题,陡坡段増加“之”字状弯曲,最主要的原因是尽可能减小坡度。第(3)题,甲处山体部位位于山峰之间的低地,为鞍部,公路由此穿过是因为坡度小,可减少工程造价。第(4)题,水从高处流向低处,根据图中指向标确定图中方向,根据等高线判断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所以河流千流大致由东北流向西南。
30.略。解析:本题以设计希望小学的形式考查绘制简单地图的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