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
必备知识基础练 进阶训练第一层
知识点一 土壤
土壤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土壤能够反映其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我国古代用青、红、黄、白、黑五色来描述我国五个方位的土壤(下图)。据此完成第1题。
1.东北黑土比南方红壤( )
A.土壤中微生物分解作用强
B.土壤腐殖质的累积作用强
C.降水对土壤的淋溶作用强
D.气温使土壤的增粘作用强
2.下面有关土壤肥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矿物养分的含量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准
B.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高肥力一般就高
C.上层为黏壤质地、下层为粉砂壤质的土壤结构利于蓄水保肥
D.土壤肥力不会因利用而耗损
知识点二 成土因素
3.下列能正确表示土壤形成过程的是( )
A.成土母质—原始土壤—裸露岩石—成熟土壤
B.裸露岩石—原始土壤—成土母质—成熟土壤
C.裸露岩石—成土母质—原始土壤—成熟土壤
D.原始土壤—成土母质—裸露岩石—成熟土壤
4.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人类活动 B.生物
C.气候 D.岩石
知识点三 土壤剖面
读土壤剖面示意图,完成5~6题。
5.关于图中各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为腐殖质层 B.②为淋溶层
C.③为底土层 D.④为心土层
6.关于②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
B.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
C.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D.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
关键能力综合练 进阶训练第二层
(易错题)富铝土是指土壤形成过程中铁、铝等成分相对富集后的一类土壤的总称。其在我国分布广,包含多种土壤类型,并具有下图所示的过渡关系。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富铝土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成土母质 B.气候
C.生物 D.地形
2.下列土壤类型中,铁、铝相对含量最高的是( )
A.赤红壤 B.砖红壤
C.红壤 D.黄壤
土壤的形成受成土母质、地形、气候、生物及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完成3~4题。
3.影响土壤质地的主要因素是 ( )
A.生物 B.气候
C.成土母质 D.人类活动
4.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
①成土母质的风化过程 ②有机物质的积累过程
③水分含量的调节过程 ④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埃尔埃希多地区(下图小方框所示)干旱少雨,年降水量小于300 mm,土壤贫瘠。当地农业科技人员对土壤进行“三明治”式的改良,很好地改善了作物生长的水肥条件。随着滴灌技术和日光温室的快速普及,埃尔埃希多地区由过去的贫瘠之地变成了“欧洲蔬菜之都”。据图文材料,完成第5题。
5.埃尔埃希多地区对土壤进行“三明治”式改良的合理措施是( )
A.表层为沙土,中间层为有机肥,下层为黏土
B.表层为黏土,中间层为有机肥,下层为沙土
C.表层为有机肥,中间层为黏土,下层为沙土
D.表层为黏土,中间层为沙土,下层为有机肥
读各种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图,回答6~7题。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岩石主要影响土壤的土层厚度、水热条件
B.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理化性质
C.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发育程度、矿物养分
D.地形主要影响土壤的质地特征、肥力特征
7.土壤中的许多化学元素离开原来的位置,并改变原来的存在形式,在土壤上层富集( )
A.是岩石的作用
B.是气候的作用
C.是生物的作用
D.是地形的作用
8.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国土资源部和财政部曾联合下文,投资10亿多元抢救三峡库区4 000万m3沃土,这是国内迄今为止最大的土地搬迁项目。下列四幅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地点(均位于库区)土层深厚的是( )
A B C D
9.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土壤中有机质包括遗留在土壤中的生物残体如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和经过微生物的生化作用形成的________。
(2)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体现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科素养升级练 进阶训练第三层
(真实情境—生活情境)新疆罗布泊地区分布成群红柳沙包。红柳每年4月中旬发芽生长,11月落叶。风沙流受红柳的阻挡停积,形成沙堆,随着红柳的不断生长,一层枯枝落叶层、一层沙层交替出现,这样年复一年两层交替堆积,逐渐形成高大的红柳沙包(下图)。据此完成第1~2题。
1.当地红柳沙包的枯枝落叶层沉积的主要季节是( )
A.春季、夏季 B.夏季、秋季
C.秋季、冬季 D.冬季、春季
2.属于红柳沙包形成的必备条件是( )
A.沙源丰富 红柳的特性
B.沙源丰富 地形阻挡
C.土层深厚 红柳的特性
D.土层深厚 地形阻挡
读甲、乙两地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完成3~4题。
注:圆圈大小反映养分储量的多少,箭头粗细表示物流量的大小
3.甲地与乙地的土壤相比较( )
A.甲、乙两地的土壤养分来源相同
B.甲、乙两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同
C.甲地的土壤比乙地肥沃
D.甲、乙两地的土壤矿物质含量相同
4.关于乙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分析,正确的是( )
A.全年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B.年均温较低,土壤有机质丰富
C.地表径流丰富,水源充足
D.地形平坦,土层较厚
读土壤结构示意图,回答5~6题。
5.图中的根系在土壤肥力形成过程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是( )
A.加速岩石的风化
B.为土壤富集更多的水分
C.分解有机质
D.富集养分元素
6.从进入土壤的植物有机残体的数量看( )
①温带落叶阔叶林 ②亚寒带针叶林 ③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③>①>②
在长期积水和滞水的情况下,土壤处于嫌气状态,有机质分解十分缓慢,从而使有机层的积累超过有机质的分解,即形成有机土。下图为某湖泊沼泽地的有机土壤物质等厚度线图。读图,回答7~9题。
7.该湖泊沼泽地( )
A.有机土厚度甲大于乙
B.有机土厚度甲乙可能相同
C.有机土厚度甲小于乙
D.有机土厚度与水域的深度无关
8.影响有机土成土的主要因素是( )
①气温 ②湿度 ③成土母质 ④人类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9.下列地区中,有机土面积广大的是( )
A.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B.黄土高原
C.四川盆地 D.长江中下游平原
砖红壤发育在热带雨林或季雨林环境下;燥红土发育在热带干热地区稀树草原环境下;赤红壤又称为砖红壤性红壤,发育在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具有红壤与砖红壤的过渡性质;下图示意海南岛的土壤类型及年降水量分布。据此完成10~11题。
10.图中甲、乙、丙、丁各自代表的土壤类型分别为( )
A.砖红壤、燥红土、赤红壤、水稻土
B.水稻土、燥红土、砖红壤、赤红壤
C.赤红壤、砖红壤、燥红土、水稻土
D.燥红土、砖红壤、赤红壤、水稻土
11.黄壤发育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与红壤属同一纬度带。图中e地区发育黄壤的原因是( )
A.纬度低气温较高 B.海拔高气温较低
C.光照热量更充足 D.森林覆盖率较高
12.我国南方平原地区由于长期耕作形成的土壤是( )
A.水稻土 B.黑垆土
C.红黄壤 D.砖红壤
13.读我国某区域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图中甲地区的气候类型和自然植被的类型。
(2)请说出图中甲地区的典型自然土壤类型及该类土壤的特点。
(3)对于图中甲地区土壤可以采取哪些方法加以改良?
(4)图中乙平原是该岛主要的水稻种植区,请推测该平原的土壤类型。
14.土壤是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其形成和发展受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森林土壤和草原土壤中,具有完整土壤分层示意图中的土壤层是________层和________层。
(2)不同的土壤质地存在差异。决定土壤质地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完整土壤分层示意图中A层的成因及影响其厚度的因素。
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
必备知识基础练
1.解析:东北地区比南方地区温度低,气温使土壤的增粘作用弱,土壤中微生物分解作用弱,土壤腐殖质的累积作用强,故A、D错,B正确;东北地区比南方地区降水少,降水对土壤的淋溶作用弱,C项错误。
答案:B
2.解析: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高低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有机质含量高肥力一般就高;上层为粉砂壤质、下层为黏壤质的土壤结构利于蓄水保肥;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会造成土壤肥力流失。
答案:B
3.解析:土壤的形成过程是:裸露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疏松的成土母质;成土母质中开始具有一定的通气蓄水能力,并能释放少量的矿物养分,一些低等植物和微生物在母质上着生,形成原始土壤;随着土壤肥力的提高,一些高等植物开始着生,形成成熟土壤。
答案:C
4.解析: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腐殖质。植物可把分散在成土母质、水和大气中的营养元素选择性地加以吸收,储存在体内,并随生物残体的分解释放到土壤表层。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综合作用,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的过程。故B正确。
答案:B
5.解析:①为有机质层、②为腐殖质层、③为淋溶层、④为心土层、⑤为底土层、⑥为母岩层。
答案:D
6.解析:②为腐殖质层,其特点是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
答案:B
关键能力综合练
1.解析:成土母质影响土壤类型,经岩石风化形成土壤,但不是富铝土形成的最主要成因。富铝土是土壤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土体铝硅酸盐矿物受强烈分解,使得氧化铝在土壤中残留和聚集,其形成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气候。生物因素参与不同类型土壤形成的影响差不多。富铝土分布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形因素会影响其形成,但不是主因。
答案:B
2.解析:湿热气候促进矿物分解,更易形成富铝土。红壤、赤红壤分布区,热量较低,气候干燥,土壤铁铝含量较少。根据热量和干湿变化规律判断,南方气温较高,东部沿海湿润,所以铁铝含量最高的是砖红壤。黄壤分布的纬度较高,热量较低,铁铝含量较少。
答案:B
3.解析: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影响土壤的质地。
答案:C
4.解析: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生物对母质的改造作用,一是有机质生物积累过程,二是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
答案:B
5.解析:表层为沙土,透水性好,土壤中氧气充足;中间层为有机肥,可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水肥;下层为黏土,可防止水肥下渗,保证土壤水分充足。
答案:A
6.解析:成土因素的作用各不相同,岩石主要影响土壤的矿物成分;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理化性质;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有机质来源,但不能影响矿物养分;地形主要影响土壤的发育过程,故选B。
答案:B
7.解析:土壤中的许多化学元素离开原来的位置,并改变原来的存在形式,在土壤上层富集是生物循环的作用,故选C。
答案:C
8.解析:图中甲为河谷,河谷地区沉积物厚度大,土壤发育程度好,土层深厚,故选A。
答案:A
9.解析:形成土壤的因素众多,在其过程中,微生物、低等植物、高等植物对成土母质的不断改造具有重要意义。生物的主导作用,具体体现在有机质的积累过程和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
答案:(1)腐殖质 氮素
(2)通过微生物、低等植物、高等植物对成土母质的不断改造 有机质的积累过程 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
学科素养升级练
1.解析:根据材料,红柳11月落叶,此时北半球是秋季,故当地红柳沙包的枯枝落叶层沉积的主要季节是秋季、冬季,C项对。
答案:C
2.解析: 红柳沙包形成过程中,一层枯枝落叶层、一层沙层交替出现,属于红柳沙包形成的必备条件是沙源丰富和红柳的特性,红柳阻挡沙尘,形成沙堆,随后红柳不断生长,故红柳沙包逐渐形成,A项对。
答案:A
3.解析:甲地与乙地的土壤相比较,甲、乙两地的土壤养分来源相同,都来自岩石风化,A项对。根据箭头粗细,甲、乙两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同,B项错。甲地的淋溶作用损失养分多,土壤肥力比乙地差,C项错。受供给、释出、淋溶作用量不同影响,甲、乙两地的土壤矿物质含量不同,D项错。
答案:A
4.解析:乙地淋溶作用弱,说明水热条件差,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是年均温较低,土壤有机质丰富,B项对。全年高温多雨的环境,淋溶作用强,A项错。地表径流带走物质少,说明径流量小,C项错。土壤供给量小,说明土壤贫瘠,土层较薄,D项错。
答案:B
5.解析:图中的根系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是使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故选D。
答案:D
6.解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生长茂盛,其枯枝落叶比温带落叶阔叶林多,亚寒带针叶林的枯枝落叶最少,故选D。
答案:D
7.解析:结合图中有机土壤物质等厚度线可读出,甲处厚度为2.0~2.5,乙处厚度为2.5~3.0,有机土厚度甲小于乙,故选C。
答案:C
8.解析:由材料可知,有机土是在长期积水和滞水的情况下形成的,说明影响因素是湿度;由材料可知因有机质分解十分缓慢,使有机层的积累超过有机质的分解,即形成有机土,影响有机质分解速度的因素是气温,故选A。
答案:A
9.解析:由材料“在长期积水和滞水的情况下,土壤处于嫌气状态,有机质分解十分缓慢,从而使有机层的积累超过有机质的分解,即形成有机土”可知,形成有机土的因素是土壤湿度大、气温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又是湿地,有机土面积最大,故选A。
答案:A
10.解析:图中显示,甲区域年降水量最少,属较干热地区,材料信息表明,在热带干热地区稀树草原环境下发育燥红土,因此甲代表燥红土;乙区域为降水量较多、海拔较低的沿海平原地区,属湿热地区,多热带季雨林,材料信息表明,在热带雨林或季雨林环境下发育砖红壤,因此乙代表砖红壤;图中显示,丙位于海南岛中部,黄壤分布区的附近,而黄壤是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形成,表明海南岛中部海拔较高,形成亚热带森林环境,材料信息表明,在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发育赤红壤,丙应代表赤红壤;图中显示,丁区域位于河流下游平原地区,多水田农业,在人们耕作熟化作用下形成水稻土,因此丁代表水稻土。综上所述,故选D。
答案:D
11.解析:黄壤发育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与红壤属同一纬度带。海南岛纬度大多低于20°N,属于热带地区,热带地区发育了亚热带土壤,表明当地气温相对于岛屿其它地区较低。图中显示,e地为多条河流的发源地,由此推测e地应地势高,海拔高则气温较低,可能出现亚热带环境特征,因此在图中e地区发育黄壤,B正确;如果e地纬度低、气温较高,就不应该在热带地区出现亚热带地区的土壤,A错误;如果e地光照、热量更充足,就不应该在热带地区出现亚热带地区的土壤,C错误;森林覆盖率较高,与发育黄壤关系不大,D错误。
答案:B
点睛:海南岛是中国南方的热带岛屿,陆地平面呈雪梨状椭圆形,面积3.39万平方公里,为国内仅次于台湾岛的第二大岛。岛上热带雨林茂密,海水清澈蔚蓝,一年中分有旱季和雨季两个季节。海南岛四周低平,中间高耸,呈穹隆山地形,以五指山、鹦哥岭为隆起核心,向外围逐级下降,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构成环形层状地貌,梯级结构明显。
12.解析:我国南方平原地区长期耕种水稻,从而形成了水稻土。
答案:A
13.解析:通过图中海陆轮廓、行政区界和山脉、河流等,可以判断出图示区域主要为福建和台湾地区。甲地区的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在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土壤为红壤,由于高温多雨的气候,致使土壤有机质流失严重,土壤肥力较低,土壤呈酸性,且土质黏重。改良甲地区土壤的措施是增施有机肥,加生石灰中和酸性土壤,加沙子改善土壤质地。图中乙平原为台湾岛的西部平原,由于长期种植水稻,在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共同影响下,形成了水稻土。
答案:(1)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红壤。特点:有机质含量少,肥力较低;土壤酸性较强;土质黏重。
(3)种植绿肥作物,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施矿物肥料,丰富协调养分;增施生石灰;在土壤中掺入沙子,改良土壤结构。
(4)水稻土。
14.解析:第(1)题,根据“完整土壤分层示意图”可推断出答案。第(2)题,成土母质是形成土壤的基础。第(3)题,枯枝落叶和动物的遗体被微生物分解,形成腐殖质层。其影响因素主要跟动植物的数量、气候和人类活动有关。
答案:(1)腐殖质 淋溶
(2)成土母质
(3)枯枝落叶和动物的遗体被微生物分解。影响厚度的因素:枯枝落叶的数量;气温高低对微生物活跃程度的影响;降水量所形成的淋溶强度;坡度大小和人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