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
必备知识基础练 进阶训练第一层:语言建构与运用
1.下面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朝(zhāo)露 呦(yōu)呦 子衿(jīng) 譬(pì)如
B.吐哺(fǔ) 阡(qiān)陌 暧(ài)昧 鼓瑟(sè)
C.羁(jī)绊 樊(fán)笼 废墟(xū) 契(qì)阔
D.涉(shè)江 拙(zhuō)劣 掇(duō)取 艾蒿(gāo)
2.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①鸡鸣桑树颠 ②人生几何
③譬如朝露 ④沉吟至今
⑤枉用相存 ⑥开荒南野际
⑦依依墟里烟 ⑧复得返自然
A.①④⑥⑦ B.②④⑤⑧
C.①③⑥⑧ D.②③⑤⑦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对酒当歌 B.乌鹊南飞
C.鸡鸣桑树颠 D.鼓瑟吹笙
4.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羁鸟恋旧林 B.契阔谈讌
C.榆柳荫后檐 D.慨当以慷
5.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何陋之有
A.吾谁与归 B.何以战
C.何以解忧 D.狗吠深巷中
6.下列句子中,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B.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C.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D.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食野之苹 友人惭,下车引之
B.何以解忧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C.何时可掇 同予者何人
D.但为君故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8.对下列各句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感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应饮酒作歌,及时行乐。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达了诗人仰慕天下贤士,思念之情绵绵不断。
C.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少年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气质,天性原本热爱山川田园(生活)。
D.“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勾勒,以此来显示主人生活的简朴。
9.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短歌行》是曹操的作品,他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富有创造性,气魄雄伟,情调苍凉悲壮。
B.曹操是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他的作品除五言外,四言诗也有不少优秀之作,如《短歌行》《观沧海》。
C.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是我国诗歌史上“山水”诗风的开创者。
D.建安时代的诗文内容充实,感情充沛,被后人尊为典范,称“建安风骨”。
关键能力综合练 进阶训练第二层:思维发展与提升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前四句用“神龟”“螣蛇”从正面设喻,说明不管寿命多长,总有终结的一天,揭示出人的精神面貌之重要。
B.诗中“老骥伏枥”四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蕴含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
C.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与整首诗的内容并无关系,而是在配乐时加上去的。
D.从这首诗可以看出曹操对人生的看法,他首先讲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的;接着讲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这样的人生态度表现了诗人的什么精神?请简要分析。
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归园田居(其五)
陶渊明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①。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②。
漉③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④。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注】 ①榛曲:草木丛生的偏僻之处。②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化用《孟子·离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句意。③漉:过滤。④近局:近邻。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以诗人一天耕作完回家路上和到家之后的活动为描写对象,展现了诗人回归园田后的具体生活。
B.“崎岖历榛曲”渲染出当时社会动荡下世途之艰辛与生活之艰难,形象地道出诗人离开官场时受到的重重阻挠。
C.从“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两句中可以看出诗人与近邻农户相处友好、往来密切的景况。
D.“欢”字下着一“来”字,自然传神。此情此景,引得诗人怨起“夕”时短暂,兴致难尽。
4.这首诗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和《归园田居(其一)》有相似之处。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答: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
【注】 ①将:岂。②纪:经营。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
B.“有酒斟酌之”意思是邻人间互相招呼饮酒。
C.“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
D.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
6.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哪种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答: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 , ”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慕。
(2)漫步经典,我们可以感受古人的襟怀与抱负:《短歌行》中的“ ,天下归心”,体现了曹操延揽人才、渴望一统天下的豪情壮志。
(3)(原创题)歌曲《我们的新时代》中,歌词“天下归心相拥第一百个春天”,“天下归心”用的是曹操《短歌行》里“ , ”的典故。
(4)曹操《短歌行》中的“ , ”被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化用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一千古名句。
(5)《归园田居(其一)》中“ , ”两句表露了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最终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6)《归园田居(其一)》中透过“ , ”两句,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生活十分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
(7)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描绘的是田园风光,其诗云:“ ,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8)陶渊明是很多古代诗人的偶像。《归园田居(其一)》写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 。”
学科素养升级练 进阶训练第三层: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余秋雨在《乡关何处》中写道,思乡往往可以具体到一个河湾,几棵小树,半壁苍苔。而我的乡思落脚点却不是河湾、小树或苍苔, ① 。
灯火,是一个个村落最为亮堂的眼睛。晚曦殆尽,乡野渐渐被黑幔吞噬,这时一村落的某个人家便会亮起第一盏灯火,于是另一家也亮了,另一村落也亮了,一盏再一盏,全亮了。它们相互欣赏着,相互安抚着,相互守护着,直到整个村落安然眠睡,高枕无忧。一盏灯火赫然醒来,在狗吠中也赫然有了起床声,赫然有了开门声,一个村落苏醒了,透过门窗的灯火穿过黑色热烈地奔向远方,于是一盏又一盏灯火醒来,又一个村落醒来了。透过门窗的万家灯火穿过黑色依旧奔向远方,一个接连着一个,大大小小左邻右舍的村落齐刷刷地全醒了。
村落与村落似乎很近,近得只要有一盏有意无意的灯火,整个乡村便都在注目; ② ,远得让乡人们循了灯火总要趟着黑走上个千折百回,才能完结一段心事,收获一次喜悦。在我的乡思里,不断演绎着一幕幕播种和传颂乡情的美丽记忆。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对偶、借代、排比 B.对偶、借代、夸张
C.拟人、比喻、夸张 D.拟人、比喻、排比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为:“这时一村落的某个人家便会亮起第一盏灯火,于是另一家,另一村落,一盏再一盏,全亮了。”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答: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①
②
4.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某学校开展以“走近诗歌”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下面是部分活动内容。请根据要求,完成活动任务。
学校的文学爱好者准备成立一个诗社,特向同学们征求社名。请你参照示例的形式,为他们拟写一个社名,并说明理由。
示例:
社名:落红
理由: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别忘却了感恩,来年的花香正是由一片片落红滋养的。
社名:
理由:
5.根据下面的内容和要求,写一段不少于100个字的文字。
《归园田居》里,陶渊明由“官场”转“田园”,感叹人生。在古今文人咏叹人生的诗文里,既有感伤之辞,又有闲适之句。感受他们的辞章,从他们的身上,我们对人生又有怎样的感悟呢?
请以“充实人生,谱写生命的华章,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开头,写一则感悟。要求:引用名人名言,运用对比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充实人性,谱写生命的华章,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
(一)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问题。
沉醉东风·对酒
卢 挚
对酒问人生几何,被无情日月消磨。炼成腹内丹①,泼煞②心头火。葫芦提③醉中闲过。万里云山入浩歌,一任旁人笑我。
【注】 ①腹内丹:即“内丹”。宋元之际的道教主张以体内的“精”“气”为药物,以“神”去炼,认为这样人就会忘却人间是非和私心杂念。这里借指修养性情。②泼煞:扑灭。③葫芦提:当时的俗语,指稀里糊涂。
6.下列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炼成腹内丹,泼煞心头火”二句指道家炼丹修道,以扑灭“心头之火”。推想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似有许多愤慨和不平,却只能强自压抑。
B.“葫芦提醉中闲过”转回喝酒,希望酒醉后在稀里糊涂中“闲过”,这是作者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谋求摆脱的方法。
C.“万里云山入浩歌,一任旁人笑我”两句,作者想象唱着浩歌进入万里云山,置旁人嘲笑于不顾。说明他最后达成了超脱的愿望。
D.全曲字面表现虽狂放通脱,但读者仍可以感悟到作者压抑的感情。由于使用了一些衬字,此曲显得通俗流畅。
7.这首曲的最后两句“万里云山入浩歌,一任旁人笑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对全曲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答:
8.本曲与曹操的《短歌行》都有“人生几何”的提问,本曲表达的情感与其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野 菊
李商隐
苦竹园南椒坞边,微香冉冉泪涓涓。
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
细路独来当此夕,清樽相伴省①他年。
紫云②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③近御筵。
【注】 ①省:记,忆。②紫云:代指中书省。令狐楚、令狐父子曾对李商隐有知遇之恩,令狐绚时任中书舍人。③霜栽:野菊。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和《锦瑟》一样,都体现了李商隐诗歌幽约细美的艺术风格。
B.竹、椒、寒雁、暮蝉等意象凄美,寓情于景是本诗最主要的抒情手法。
C.颈联将“此夕”与“他年”对照,暗含着作者对身世的无限感慨。
D.尾联表面写野菊不被人取用,实则暗指旧友不能向朝廷引荐自己。
10.本诗第二句“微香冉冉泪涓涓”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此句的妙处。
答: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陇头吟①
王 维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②。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馀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③,节旄落尽海西头。
【注】 ①陇头吟:乐府旧题。陇头,指陇山一带,大致在今陕西陇县到甘肃清水县一带。②太白:金星。在古人眼中,金星主兵象。③典属国:汉代掌管藩属国家事务的官。
11.下列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两句,先写一位充满游侠豪气的长安少年夜登戍楼观察“太白”(金星)的星象,表现了他渴望建立边功、跃跃欲试的壮志豪情。
B.三、四两句所写的凄清的月夜,荒凉的边塞,呜咽的笛声,是以寂寞悲凉之景衬托将士建功立业的豪情。
C.作者把长安少年戍楼看星、陇上行人月夜吹笛、关西老将驻马流泪这些不同的场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D.“身经大小百馀战”的老将无法封侯的遭遇,诗中虽然未有明言,但最后引用苏武的典故是含有深意的。
12.诗中尾联运用苏武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初到陈州二首(其二)【注】
苏 辙
久爱闲居乐,兹行恐遂不?
上官容碌碌,饱食更悠悠。
枕畔书成癖,湖边柳散愁。
疏慵愧韩子,文字化潮州。
【注】 本诗为作者被贬陈州时所作。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闲居已久的情况下赴陈州任职,对于此行能否遂心,他有点拿不准。
B.颔联写上级容许自己庸碌无为,自己很享受每日饱食后悠闲自在的惬意。
C.颈联写诗人与书为伴,日久成癖,漫步湖边,赏景散心,消解忧愁。
D.这首诗以议论抒情为主,兼有叙述写景,文笔质朴,平淡中别有意味。
14.阅读本诗,结合诗歌中的相关内容,简要概括尾联中作者的感想。
答:
第7课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
必备知识基础练
1.解析:A.“衿”读“jīn”。B.“哺”读“bǔ”。D.“蒿”读“hāo”。
答案:C
2.解析: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是:②“几何”在现代汉语中除了表示“多少”的意思外,还是数学上的一个术语。④“沉吟”在诗中的意思是“思念和倾慕贤人”,在现代汉语中是“沉思低吟”的意思。⑤“枉用”在诗中的意思是“屈驾来”,在现代汉语中是“白白地用”的意思。⑦“依依”,在诗中的意思是“隐约的样子”,在现代汉语中是“不愿离开”的意思。
答案:C
3.解析:A.酒、歌,名词作动词。B.南,名词作状语。D.鼓,名词作动词。
答案:C
4.解析:讌,同“宴”。
答案:B
5.解析:D项为省略句兼状语后置句。其他三项和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
答案:D
6.解析:前三项均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A.“尘网”比喻“世俗的种种束缚”。B.将“人生”比作“朝露”,“譬如”是喻词。C.“樊笼”比喻“束缚本性的俗世”。D.以“杜康”代酒,运用了借代;自问自答,运用了设问。
答案:D
7.解析:A.助词,的/代词,代指元方。B.介词,拿、用/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C.疑问代词,什么。D.介词,由于,为了/动词,叫作。
答案:C
8.解析:“及时行乐”错,这是诗人生逢乱世,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得,因而发出人生苦短的忧叹。
答案:A
9.解析:山水诗的开创者是谢灵运,不是陶渊明。
答案:C
关键能力综合练
1.解析:“从正面设喻”错,应是“从反面设喻”。
答案:A
2.答案:(1)①人生有限,要不停地奋斗拼搏,即使到了晚年,胸中也要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保持永不消沉的勃勃雄心。②寿命长短不能被动地让天决定;事在人为,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延年益寿。(2)这样的人生态度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奋斗不息、乐观豁达的精神。
3.解析:“形象地道出诗人离开官场时受到的重重阻挠”理解不当,诗人是借此透露出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生活的艰难。
答案:B
4.解析:就本诗而言,第一句是直抒胸臆;第三句是写景,运用了借景抒情;结合注释②可知,第四句是借用典故抒情;第五至八句写事,是借事抒情。联系《归园田居(其一)》可知,二者都运用了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和借事抒情。点明抒情方式后,还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最后,要落在情感的概括上。
答案:①直抒胸臆。《归园田居(其五)》,“怅恨独策还”,诗人辛苦了一天,孤独无伴,只身还家,难免怅然生恨。
《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厌恶,对自然的热爱。
②借景抒情。《归园田居(其五)》,写“山涧”清浅正是诗人坦然自适心态的自然流露。
《归园田居(其一)》,“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颠”等景物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③借事抒情。《归园田居(其五)》,漉“新熟酒”“招近局”“代明烛”这些生活小事表现了诗人的潇洒自如和自得其乐。
《归园田居(其一)》,“开荒南野际”一事则写出了诗人归隐后内心的宁静。
5.解析:通过“农务”“力耕”等词,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是一首描写田园生活、表达生活感受的诗歌。
答案:A
6.答案:(1)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
(2)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句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
7.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平时背诵名句名篇时,要注意理解文意,结合具体语境记忆,同时还要注意生僻字、难写字以及语句顺序等。
答案:(1)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 (2)周公吐哺 (3)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4)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 (5)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6)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 (7)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8)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学科素养升级练
1.解析: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语段,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最后辨析各项修辞是否正确,用排除法选出分析正确的选项。本题中,此语段中没有运用夸张、借代的手法,故选D。
答案:D
2.解析:解答本题,首先分析两个句子在表达上的不同之处,再分析原句的表达效果。“另一家也亮了”“另一村落也亮了”“一盏再一盏,全亮了”运用了反复手法,“亮了”反复出现,充满动态感,形象生动地表现乡村人家次第醒来的场景。
答案:运用反复手法,从点到面,富有动态感,生动形象,更能充分表达作者对故乡灯火次第亮起来的喜悦之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3.解析:本题是嵌入型补写。第①空,根据上文“不是河湾、小树或苍苔”和下文“灯火,是一个个村落最为亮堂的眼睛”推知应填“而是无数个乡村的灯火”;第②空,根据上句“村落与村落似乎很近”和下句“远得让乡人们循了灯火总要趟着黑走上个千折百回”推知应填“却又好像很远”。
答案:①而是无数个乡村的灯火 ②却又好像很远
4.解析:首先要选择诗句,然后根据诗句中的关键字眼命名。阐述理由时要突出社名的意蕴。
答案:社名:浅草
理由: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别小看了自己,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正是由一株株小草装点的。
5.解析:本题考查扩展语句和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在古今文人咏叹人生的诗文里”一句,也就是说,根据要求应以古今文人的诗文为主要写作内容。再者,“以‘充实人生,谱写生命的华章,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开头”一句,已经对写作内容做了界定。另外,注意运用对比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答案:【示例】曹操在低吟“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同时,又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李白虽呼“人生在世不称意”,却仍然高歌“长风破浪会有时”;钱钟书说过“目光放远,万事皆悲”,而又感慨“目光放近,则自应乐观,以求振作”。这正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这些杰出人物在经受人生局限的同时,依然努力谱写着瑰丽的生命华章。
6.解析:“他最后达成了超脱的愿望”理解错误,“万里云山入浩歌”是作者想象之景,所以说他“最后达成了超脱的愿望”不对。
答案:C
7.解析:“万里云山入浩歌,一任旁人笑我”,我渴望着有朝一日,纵情高歌,进入万里云山,回到大自然的怀抱里去,任凭别人怎样嘲讽讥刺,我也听之任之。前一句表达了作者的愿望,后一句表达了作者的态度。“一任”二字表现出作者超脱愿望的强烈,同时也体现出人物形象的洒脱不羁。
答案:这两句是写作者想象唱着浩歌进入万里云山,以彻底脱离现实,忘却世事;虽然这种做法会引起旁人的嘲笑,但作者置之不顾,依然坚持自我。表达了他强烈渴望超脱世俗的人生态度。这两句,将前文的忧郁怅惘转化为潇洒洒脱,从而深化了全曲的主旨。
8.解析:解答本题要明确曹操“人生几何”要表达的情感。曹诗中抒写了时不我待、急于建功立业的急迫;而《沉醉东风·对酒》中“人生几何”是对人寿易尽、生命短促的深沉感慨,而接下来的“被无情日月消磨”则补充说明“人生几何”,给人以惆怅之感,为下文做铺垫。
答案:这首曲第一句化用了曹操的诗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但与曹操诗中积极进取、时不我待、急于建功立业的急迫感不同,本曲表达的是对人寿易尽、生命短促的深沉感叹。接下来的一句就是对这一提问的补充,给人以人生易老的惆怅之感,从而为后面表达对现实不满、谋求解脱做铺垫。
9.解析:“寓情于景是本诗最主要的抒情手法”说法错误,本诗最主要的抒情手法是托物言志。
答案:B
10.解析:本题要求赏析诗歌的第二句,首先,该句将菊花上的露珠比作泪水,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其次,该句连用了两个叠词“冉冉”“涓涓”,本来香气袭人的野菊却只能散发出缕缕微香,从外在环境转入野菊的内在心境,刻画细致入微,同时节律优美,音韵和谐;再次,该句运用双关,诗人借咏菊表达对自身命运的感喟,他欣赏菊花的高洁,以菊自比,但表述更多的却是孤芳自赏的寂寞,以及想要摆脱这一处境却无能为力的无奈;此外,该句将上句所写野菊的处境与下文揭示的野菊的心境联系起来,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最后,该句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为后文抒情做了铺垫。
答案:①运用比喻,将菊花上的露珠比作泪水,生动贴切。②运用叠词,“冉冉”“涓涓”,由外在环境转入内在心境,节律优美,音韵和谐。③运用双关,含蓄形象。“微香”既指花香,也暗指自己具有的高尚品格、美好才情;“泪”既指露珠,也暗指自己身世悲苦。④承上启下,将上句透露的处境和下文揭示的心境联系起来,结构严密。⑤奠定情感基调,为后文抒情做了铺垫。
11.解析:“是以寂寞悲凉之景衬托将士建功立业的豪情”错,应是“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答案:B
12.解析:尾联引用了苏武的典故,是颇含深意的。苏武出使匈奴被留,在北海边上持节牧羊十九年,以致节旄尽落,如此尽忠于朝廷,报效于国家,回来以后,也不过做了个典属国那样的小官。表面看来,这似乎是安慰关西老将的话,但实际上,将苏武与关西老将类比,恰恰说明了关西老将的遭遇不是偶然的、个别的。功大赏小,功小赏大,朝廷不公,古来如此。
答案:苏武出使匈奴被留多年,节旄尽落,尽忠报国,也不过做了个典属国那样的小官。尾联看似安慰关西老将,实际上是将苏武与关西老将类比,说明朝廷不公,功臣得不到封赏古来如此,抒发了悲怆愤懑之情。
13.解析:诗意理解错误,诗人并不是“享受每日饱食后悠闲自在的惬意”,而是抒发了自己不被重用的不满之情。
答案:B
14.解析:“疏慵愧韩子,文字化潮州”,诗人被贬,感觉自己庸庸碌碌懒散,联想到韩愈在潮州时的政绩,借自己的惰散,表达对韩愈功绩的崇敬和艳羡以及自己无所作为的羞愧,暗含诗人对被贬的不满。
答案:①对韩愈在潮州教化百姓功绩的赞美和羡慕之情;②自己疏懒懈怠,毫无政绩的惭愧之情;③被贬陈州,不受重用的不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