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综合检测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为什么地球出现危机后,中国人不是逃离地球,而是要带着地球一起跑?”面对外国人问出的问题,《流浪地球》导演郭帆回答:“我们买房子买的不是物理空间,而是一个家庭,里面住着父母、老婆、孩子,这个物理空间承载着我们所有的情感。中国人特别有家国情怀,即便发生了灾难、战争,很多人也不愿离开家乡,死也要死在那儿。”
这与费孝通《乡土中国》的主题不谋而合。在过去以农为主的中国社会,人们极少迁移,因为所谓农耕,就是要靠土地吃饭。农业的固定性,使得勤劳的人民逐渐世代安居,终日和土打交道的经历,则让他们周身都环绕着泥土的气息。
在现代说法中,“土气”是一个贬义词,但在费孝通看来,“土气”实际上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土气”,也就是接地气,它象征着人们与大地的亲密接触,充分熟悉,“土气”其实是辛劳、知足的代名词。也因此,大批的中国人逐渐变得守旧而崇古:老祖宗留下的都是财富,那么凡事照搬经验去做就行。因此在现在看来的“食古不化”,殊不知,是因为在以土为生的年代,“经验无需不断累积,只需老是保存”。久而久之,整个社会变得稳定而缺乏流动,再加上交通工具的落后,很多人一辈子就只在一个小范围内活动。周边人抬头不见低头见,遇事总是能热心帮一把,人们之间逐渐形成了一种稳固而与外部隔绝的乡邻关系,慢慢地也就有了“万事不求人”“老死不相往来”的生活状态。
带着地球流浪,是一种回馈,也是一种责任,感谢你当年的养育,如果可以,我也不会扔下你独自逃亡。不靠土吃饭、早已经用工业化普及农业的西方人,大概很难懂中国人的传统恋根情结。
(摘编自《外国人看不懂〈流浪地球〉的背后,
藏着深层的文化认同差异》)
材料二 中国人讲的“家”是很有弹性的,小到一家三口大到无限远。比如平常我们都喜欢说“我们是自家人”。什么叫“自家人”呢?你再扩大点,比如“国家”,在英文里面“国家”是“State”,并没有一个“家”的意思在里面。其实,几乎各个地方的语言要表述“国家”的时候,他们的概念之中都不包括“家”,只有我们中国,或者受我们中华文化影响的地区,比如日本,的确也会有“国家”这个说法。所以“家”你听起来好像很简单,仔细想想你会发现它挺麻烦的。它牵涉的范围非常之广,因为它是一个不断有伸缩弹性的东西。
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国人讲这个“家”恰恰能够说明中国社会的基本性质。他说“西方的社会像一捆柴”。我们把这一捆柴里面的每根柴,理解为不同的个体、个人。把他们绑起来就成为一个社会或者团体,叫做“团体格局”。传统中国的社会结构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的影响力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费孝通就用这个形象界定了我们中国社会的基本特质,他给它一个名字,叫“差序格局”。
费孝通说,因为整个社会是个差序格局,“家”的概念是可以伸缩的,跟我友好的那个关系网也是可以不断伸缩来回的。
正因为“公”“私”的界限没那么分明,中国传统社会里面特别喜欢讲入情、讲关系,又要讲面子,因此那些规矩就包括了很多不言自明的东西,包括了很多我们叫“礼”的东西,这是一种礼治。我们不太需要讲契约,我们就讲信用,好比你跟别人做生意、做买卖,你丧失了信用之后,就没人再找你做了。
假如这个社会,什么都是讲规矩、讲礼治、讲面子、讲关系、讲人情,那么法律在哪里呢?所以费孝通说,为什么中国封建社会的贪污问题很严重,是因为我们其实不太有法律观念,也不太有公共观念。
我们过去讲儒家道德,都是从小的教化,而这个教化都是有社会土壤的。但是假如今天城市不是乡土社会,农村也不再是过去的乡土社会的时候,这个儒家伦理就纯粹只是一套抽空现实环境的教条,那又该怎么办呢?
(摘编自梁文道《〈乡土中国〉:家,到底是什么呢》)
材料三 家国情怀是一种人类的共通意识,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有它的特殊性。
家与国的统一性,中国社会以家为本位。由家到家族再到胞族,由胞族到胞族联盟,在此基础上,扩大到非血缘关系的社会联盟,由此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准国家性质的社会。尽管此后在国家层面上,血缘关系的实际意义有所淡化,但它一直是中国社会结构的精神纽带。家庭伦理用于治国就成为政治原则。治家与治国具有内通性,所以,《大学》说“治国必先齐其家”,“一家仁,一国兴仁”。
国与族的统一性,国是政权概念,族是种群概念。中国这块大地上,存在过许多民族。这许多民族,不管是共时态存在还是历时态存在,均可以寻到某种内在的关系。族与族之间的关系有两种:一为血缘性,另为社会性。民族之间不只是存在着血缘性的关系,也还存在社会性的关系,其中最主要是文化关系。文化关系当它内化为民族精神,就具有类血缘的意义,这就是说,民族不只是具有自然的血缘性,还具有文化的血缘性。
国与国民、国土(国域)的统一性,中国的国土其核心地区是相当稳定的。谈到中国,人们会自然地联系到中国这一疆域。这疆域既是国之域,也是民之家。国土即疆土是国家之本;国民是国家主干;国权是国家的基础,与他国进行交往,国权是首位的原则;国学即“伦质”,是国家意识形态;君臣和睦是国家稳固的枢机即关键。在中华民族的意识中,国家、国土、国民、国君、国权、国学、国枢是一体的。
家国情怀究其本是一种哲学意识,是人对其本——家与国的意识。与别的哲学意识不同的是家国意识的突出特点是情理合一。在生活中,家国情怀与其说更多地体现为一种理念,还不如说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情感,一种既厚重又绵长的家国浓情。正因为如此,家国情怀也被视为一种美学情怀。
(摘编自陈望衡《中国美学的“家国情怀”》)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家国情怀是中国人的一种共同的情感,在《流浪地球》与《乡土中国》中其表现形式是完全一样的。
B.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在不断地发展中积淀的共同情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一种精神与情结。
C.材料二详细地解读了中国人对于“家”的理解,并可以对材料一中的家国情怀进行必要的补充。
D.材料三认为家国情怀是人类共同的意识,是情与理的合一,全面地体现为厚重绵长的家国浓情。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以农为主的中国社会相对固定,人们主要靠土地吃饭,而这种不流动使中国社会呈现出了土气。
B.带着地球去流浪,是中国人传统恋根情绪的体现,早已用工业化普及农业的西方人是很难去完全读懂的。
C.费孝通运用比喻形象通俗地界定了中国社会的基本特质,差序格局下的“家”的概念是可以伸缩的。
D.中国传统社会中“公”“私”界限不太分明,是一种礼治,人们之间讲信用,是不需要任何契约的。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这种与天争与地斗的祖传性格,让中国人民生来就不服输,传统儒家思想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格言,也为我们注入了济世的强心针。
B.谁说带有土气的中国文化在国际就没有竞争力,恰恰相反,带有泥土气息的脚踏实地才是我们与世界竞争的本钱。
C.在当今世界,只有展示民族特色,彰显文化价值,才有可能不被随波逐流的社会节奏漩涡同化,在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
D.因此,在这样伸缩来回的状态底下,我们把什么叫做“公”什么叫做“私”那就是相对的了。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答:
5.从美学的角度来评价家国情怀是否合理?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大宛其的春天
夏立楠
几乎每周,我们都会去帕提曼医生家一趟。年初的时候,我得了一种说不上来的病,不爱吃饭,面色萎黄,个子也不见长。帕提曼医生是个维吾尔族老太太,不管啥时候见她,都盘着头发,爱笑,穿白大褂。
“给他开了点钙片,记得按时吃,还有,不要受凉,坚持敷盐巴。”“好的。”我爸接过药,谢过帕提曼医生。我们又往回走,远处的山峦一直绵延到米吉克煤矿。我爸在米吉克煤矿干活,三班倒,逢白天不干活的时候,就会带我来看医生。我妈没工作,光招呼我就挺累,还要洗衣服做饭。我妈把脏衣服堆在小椅子上,往大盆里倒热水。我爸的衣服比我还脏,全是煤灰,丢进盆里后,水都染成了灰黑色。
仲夏的时候,米吉克煤矿变得漂亮些了,喀普斯朗河支流两岸的柳树绿茵茵的。帕提曼医生就是在那个时候再次来到我家的,她穿着白大褂,挎着药箱,一到门口就问我的病情。我妈说,不是大病吧?帕提曼医生说,不算病,但是孩子要长身体,长期不爱吃饭,面黄肌瘦,那肯定不行。她还说她在大宛其牧场有个哥哥叫艾买提,在那里养奶牛,可以的话,我们去那边包片草场,单送牛奶也比干煤矿强,环境也不错,对我成长有益。听了帕提曼医生的话,我妈动心了,觉得可以离开米吉克煤矿了。
到达大宛其牧场的那个晚上,我们在艾买提伯伯家住下。大宛其牧场的夏夜,似乎更凉爽些。风从门口的草场上吹来,院子里坐着两家人。在铺开的毯子上,我们吃着艾买提的阳刚子(妻子)端来的馕。她热情大方,一边招待我们,一边进屋做拉条子。
那些日子,我目睹了艾买提一家的日常。艾买提的阳刚子能干,白天喂牛,早晨天不亮就起来挤奶,新鲜的牛奶装进瓶子里,艾买提把瓶子提上驴车,天不亮就赶着驴车把奶送到集市。
在艾买提伯伯的帮助下,爸爸建好了木屋。木屋建好的那天,阳光特别明媚。买两头牛吧,艾买提说。我爸说,好呢,不过不懂识别牛的好坏啊。艾买提说,“改天我带你去巴扎上选选。”我爸没说话,他点燃一支烟,边抽烟边望着远方。我知道,我爸是手头紧,没买牛的钱。艾买提看出我爸的难处,说:“既然到了这里就是我的客人,钱不够的话,我可以帮着先垫付,等你赚了钱,再还我也不迟。”我爸说,那怎么行。艾买提说,“怎么不行,我说行就行。”
艾买提赶着驴车,我和我爸坐在车上,艾买提带我们去大宛其的巴扎上看牛。风景很美,路两边的白杨树绿油油的,叶片在风中摇曳,泛着光,星星点点。我爸跟着艾买提在牛马市场上转,寻来寻去,相中了两头奶牛。
雨水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多起来的,大宛其牧场的夏天,越发显得葱郁。我爸的一头奶牛产奶了,那些天,我妈起得早,天不亮就打开牛舍的灯,蹲在奶牛旁边挤奶,挤好的奶装在铁桶里,我爸用盖子盖好,提出去,绑在自行车的一侧。这样的一个早晨,我爸会骑着车穿梭在路上,他得把新鲜的牛奶送到周边的集镇,那里有客户订奶。我则在周边的草场上闲逛,拎着一根木棍当剑使,把草场上的草木当成敌人,幻想着自己是个白衣剑客。此时的大宛其牧扬,草长莺飞,苜蓿地里开满蒲公英与鸢尾花,沟渠里湍湍流淌着无穷无尽的溪水。
不久,我爸要去库尔勒照顾生病的大伯,我妈想自己送奶,便推出自行车来学。从外面干活回来的艾买提说,车不用学了,他帮我们送。我妈说,那怎么好意思。艾买提说,没啥不好意思的,互相帮助。就这样,艾买提成了我们家的送奶工。为了表示对艾买提家的感谢,在艾买提的阳刚子赶着牛去柳树林放的时候,我妈就会帮她洗衣服。
秋天就来了。仿佛一夜之间,整个牧场都变了样,河流同往常一样,静谧地横亘在眼前,如同蓝丝带般。柳树林不再葱郁,绿黄相间,仿若油画。随着天气的转变,气温越来越低,奶牛的产奶量也降了下来。我爸开始为整个冬天的收入发愁。我爸说,艾买提,这牛产奶量低,有啥法子改善?艾买提说,要想催奶,倒是有法子,给你的奶牛喂些海带,多加盐,不过牛和人一样,也有休养的时候,你们汉族的中医里不是讲“秋收冬藏”嘛,冬天万物休养生息,奶牛也需要储备营养,不然来年怎么产奶?我爸点燃一支烟,笑了笑,说受教了,你懂得真多。
艾买提的阳刚子说,奶牛的奶都让你巴郎子(小男孩)喝了,看吧,他来这里长了不少。被她这么一说,我才发现,自己确实比以前高了。我妈说,是你们的奶养人,艾买提说,大宛其牧场的水土好。我爸说,也感谢帕提曼医生,很久没见到她了,啥时候回趟米吉克。
好景不长,没等我爸带我回米吉克,大宛其牧场就出了事。那天夜里,我们已经睡下了,初冬的大宛其牧场还是有些冷,雪早早就落了下来。牧羊犬在夜里吠叫,北风肆虐地刮着,屋前屋后有东西垮掉。
......
“快开门啊!”我爸开了门,风使劲往屋子里灌。艾买提手里的电筒不怎么亮,他急忙把门关上,用后背抵住。“这风太大了,牛不见了。”“啊,牛怎么不见了?”我爸一边穿衣服,一边说着。“牛舍让风给吹塌了,牛不知道去哪里了,都怪我,早知道应该把砍来的木棒堆在牛舍上。”“说这些也没用啊,我们现在出去找吧。”我爸穿好鞋,披上衣服,急急忙忙在屋里找电筒。
外面的风还在呼呼地吹,狗声不见了,或许是跟着他们去找牛了吧。雪似乎越下越大,早上天露出曙光时,我急忙推开门,艾买提的阳刚子已经穿上马靴,喊我妈和她去找牛,去找我爸他们,让我在屋里等着,哪儿也不许去。
旷野里白茫茫一片,阳光微弱,风似乎没有要停的意思。雪越下越大,越飘越多,我看见她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踩在雪地里,足迹渐渐被新雪覆盖。我在心里祈祷,希望他们能找到牛,希望他们能平安回来。我还没有见过大宛其牧场的春天呢,艾买提不是说,春天的时候,这里比秋天还美丽嘛,会开很多花,会有很多蜜蜂,它们嗡嗡嗡的,萦绕不断。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因为米吉克煤矿环境恶劣,以至于帕提曼医生只选择在仲夏柳树绿茵茵的时候来到我家给我看病,而不愿在其他时间前来。
B.艾买提垫钱为爸爸买奶牛,爸爸却有顾虑,艾买提的“怎么不行,我说行就行”的话表现出他的专断,却也打消了爸爸的顾虑。
C.大人都忙的时候,我在草场上闲逛,假想自己是个白衣剑客,反映出我虽处在风景优美的大宛其牧场,却感到无聊和寂寞。
D.牛走失后,艾买提和爸爸冒着风雪深夜找牛;第二天早晨艾买提的妻子和妈妈又去找牛和人,体现了他们相濡以沫的互助精神。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中“帕提曼医生”是次要人物,却形象丰满,她与艾买提及其妻子一起构成了维吾尔族人的群体形象,体现出其精神风貌。
B.小说景物描写出色,如对白杨树“绿油油的,叶片在风中摇曳,泛着光,星星点点”的描写,烘托了人物去买牛时的愉快心情。
C.小说对大宛其牧场秋天极尽描绘,刻画了静谧的美丽,但“变了样”“不再葱郁”等词语暗示了后面冬天事故的必然发生。
D.小说的语言富有地方色彩,如“阳刚子”“馕”“拉条子”“巴扎”“巴郎子”等,展现出当地的生活习俗,让读者感受到异地风情。
8.小说以“我”的视角叙述故事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4分)
答:
9.小说没有具体讲述春天的故事,却以“大宛其的春天”为题,这样设计有什么用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郭永,大名府元城人,少刚明勇决。以祖任为丹州司法参军。守,武人也,为奸利无所忌,永数引法裁之。守大怒,盛威临永,永不为动,则缪为好言荐之朝。后守欲变具狱,永力争不能得,袖举牒还之,拂衣去。
寻知大谷县。太原帅率用重臣,每宴飨费千金,取诸县以给,敛诸大谷者尤亟。永以书抵幕府曰:“非什一而取,皆民膏血也,以资觞豆之费可乎?脱不获命,令有投劾而归耳。”府不敢迫。
调东平府司录参军,府事无大小,永咸决之。吏有不能办者,私相靳①曰:“尔非郭司录耶!”通判郑州,燕山兵起,以永为其路转运判官。郭药师屯边,怙恩暴甚,与民市不偿其直,复驱之,至坏目折支乃已。安抚使王安中莫敢问。永白安中,不治且难制,请见而显责之;不从,则取其尤者磔之市。乃见药师曰:“朝廷负将军乎?”药师惊曰:“何谓也?”永曰前日将军杖策归朝廷上推赤心置腹中客遇之礼无所不至而将军未有尺寸功报上也今乃倚将军为重乃纵部曲戕民不禁平居尚尔如缓急何药师虽谢无愧容,永谓安中曰:“它日乱边者必此人也。”已而移河北西路提举常平。
会金人趋京师,所过城邑欲立取之。是时天寒,城池皆冻,金率藉冰梯城,不攻而入。永适在大名,闻之,先弛壕渔之禁,人争出渔,冰不能合。金人至城下,睥睨久之而去。
永博通古今,得钱即买书,家藏书万卷,为文不求人知。见古人立名节者,未尝不慨然掩卷终日,而尤慕颜真卿为人。(杜)充之守大名,名称甚盛,永尝画数策见之,它日问其目。曰:“未暇读也。”永数之曰:“人有志而无才,好名而遗实,骄蹇自用而得名声,以此当大任,鲜不颠沛者,公等足与为治乎?”充大惭。
靖康元年冬,金人再犯京师,中外阻绝,或以两宫②北狩告永者,永号绝仆地,家人舁归,不食者数日,闻大元帅府檄书至,始勉强一餐。其忠义盖天性然。
(节选自《宋史·忠义》)
【注】 ①靳:讥笑,奚落。②两宫:指宋徽宗、宋钦宗。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前日将军杖策归朝廷/上推赤心置将军腹中/客遇之礼无所不至/而将军未有尺寸功报上也/今乃倚将军为重/乃纵部曲戕民不禁/平居尚尔/如缓急何/
B.前日将军杖策归朝廷/上推赤心置将军腹中/客遇之礼/无所不至/而将军未有尺寸功报上也/今乃倚将军为重/乃纵部曲戕民/不禁平居尚尔/如缓急何/
C.前日将军杖策归朝廷/上推赤心置将军腹中/客遇之礼无所不至/而将军未有尺寸/功报上也/今乃倚将军为重/乃纵部曲戕民不禁/平居尚尔/如缓急何/
D.前日将军杖策归朝廷/上推赤心置将军腹中/客遇之礼/无所不至/而将军未有尺寸功/报上也/今乃倚将军为重/乃纵部曲戕民/不禁平居尚尔/如缓急何/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什一,十分之一。古代赋税制度,农民向官府缴纳的土地税,约为亩产量的十分之一,叫做“什一之税”。
B.通判,官名,在州府的长官之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同时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之责。
C.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类似于现在的“省”。“烽火扬州路”中的“路”与文中的“路”意义相同。
D.北狩,指到北方打猎,这里运用了春秋笔法,实际指的是两宫因金人再犯京师而被迫向北撤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郭永不畏权势,坚持原则。他任丹州司法参军时,太守贪图私利无所顾忌,郭永多次根据法律制裁他;太守凶神恶煞地逼迫郭永,郭永不为所动。
B.郭永体恤民情,反对腐败。面对太原主帅对大谷县的严重掠取,他写信给幕府反对,表示如果不能获得应允,将呈递弹劾自己的文书而弃官回家。
C.郭永喜爱藏书,仰慕贤者。他得到钱就买书,家藏书万卷,写文章不求别人知道;读到有名节的古人,常常掩卷感慨,叹息终日。
D.郭永足智多谋,忠于朝廷。他取消了捕鱼的禁令,百姓捕鱼,池不结冰,阻止了金人登城;听到两宫北狩的消息时,号哭气绝,从此重疾不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太原帅率用重臣,每宴飨费千金,取诸县以给,敛诸大谷者尤亟。(4分)
译文:
(2)郭药师屯边,怙恩暴甚,与民市不偿其直,复驱之,至坏目折支乃已。(4分)
译文:
14.文中杜充为什么大惭?这反映了郭永怎样的性格?(3分)
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6题。
端居咏怀
白居易
贾生俟罪心相似,张翰①思归事不如。
斜日早知惊鸟②,秋风悔不忆鲈鱼。
胸襟曾贮匡时策,怀袖犹残谏猎书③。
从此万缘都摆落,欲携妻子买山居。
【注】 ①张翰:字季鹰。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遂辞官归隐。②惊鸟:贾谊曾作《鸟赋》,借与鸟问答以抒发忧愤不平的情绪。惊鸟指对命运的忧伤感慨。③谏猎书:指汉天子迷恋游猎,司马相如劝谏狩猎的奏章。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运用了贾谊和张翰的典故,与自己的境遇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的伤感之情。
B.颔联的“鸟”“鲈鱼”两个意象分别对应了首联的前后句,续用典故,语意连贯。
C.颈联写诗人曾怀匡时之策,有谏君之章,欲建功立业,但实际却是待罪闲居之身。
D.本诗通篇重在抒情咏怀,陈述诗人自己过往的心路历程,并表达了对未来的意愿。
16.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下列各句的空缺部分。(6分)
(1)《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词人借“ , ”两句用冯唐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希望得到朝廷的赦免并渴望得到重用的愿望。
(2)《琵琶行》中,通过侧面描写的手法写出了琵琶女才艺高超、容颜美丽的句子是: , 。
(3)《沁园春·长沙》中展现出青年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劈波斩浪的诗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装潢简洁时尚,陈列别出心裁,茶点饮品一应俱全……最近,各地出现了不少个性鲜明的“网红书店”。但在纷至沓来的顾客中,有不少“到此一游”的“打卡”拍客。有人感叹:拍照的流量要是能转化成阅读的流量就好了。
面对掌上阅读、网络购物的冲击,不少实体书店转变经营思路:有的创新内涵,提供多种知识服务;有的着眼外观,让文化空间更别致;有的往上游拓展,定制产品、收购版权;① 与咖啡厅、艺术展、手工坊连接……由单纯的图书卖场变身为兼具教育、展览、休闲等功能的复合空间,跨界融合的尝试让实体书店呈现勃勃生机。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选择,“网红书店”就② 。
时下,“泛阅读”“云阅读”重新定义着读书的界限,一本纸书难以满足读者的知识需求。如何把消费的人气转化为阅读的文气,这是一个新课题。提供可听可看可触的知识产品,打造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倡导时尚健康的生活方式,“书店+”的新兴业态才有望激发出“文化+”的精神力量,让书店点亮文化的角落,润泽人们的心灵。
18.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 )
A.比拟、比喻、引用 B.比拟、比喻、排比
C.对偶、排比、比拟 D.对偶、排比、引用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提供可感的知识产品,打造阅读的深入体验,倡导好的生活方式,让‘书店+’有望激发出‘文化+’的精神力量。”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答: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答:
21.下面是一封邀请函的初稿,有多处表述不够得体,请至少找出四处并加以改正。
尊敬的XX书法家:
您好!
本协会拟于X月X日在新方市东阳宾馆举行书法研讨会,特邀您作为协会顾问出席,请为我市青年书法爱好者的成长多多进言。现随函寄赠会员的一些大作,望您拨冗批阅,也便于您在会上抛砖引玉。未尽事宜,请电话求教(联系电话:1234567)。
请准时到会。
XX市书法协会谨邀
X月X日
答: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12月16日15时22分,指挥员下达口令后,乳白色的长征火箭托举着北斗双星飞向太空。经过3个多小时飞行后,卫星进入预定轨道。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随后宣布发射圆满成功。
至此,北斗三号全球系统24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全部成功发射。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说:“这标志着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核心星座部署完成,北斗全球服务能力全面实现,将为全球用户提供性能优异的导航服务。”
北斗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2009年正式启动北斗三号全球系统建设。据了解,北斗三号由3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24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组成。
答: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蝙蝠简称“蝠”,因“蝠”与“福”谐音,故人们以其为福气的象征,其形象频见于建筑装饰、绘画、陶瓷、雕塑、刺绣等处,民间绘画中画五只蝙蝠,意为“五福临门”。
②蝙蝠依靠超声波在夜间飞行,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雷达,使飞机能够在夜间安全飞行。
③蝙蝠的食性相当广泛,一般来说,大蝙蝠类一般以果实或花蜜为食,而大多数小蝙蝠类则以捕食昆虫为主。
④蝙蝠身上携带上百种病毒,是埃博拉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冠状病毒、SARS冠状病毒乃至最近肆虐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可能宿主。
⑤1968年,关岛大蝙蝠因为当地人的捕食而灭绝。
请结合材料内容,以“蝙蝠写给人类的一封信”或“人类写给蝙蝠的一封信”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第五单元综合检测
1.解析:A项,“完全一样”说法错误,原文中说“这与费孝通《乡土中国》的主题不谋而合”,并不是说二者表现形式完全一样,《流浪地球》中的家国情怀表现为灾难来临时地球人带着地球逃跑,不抛弃地球,而《乡土中国》中作者对家国情怀做出了理论分析。B项,“是中国人所独有的一种精神与情结”不合文意,原文中说受我们中华文化影响的地区,比如日本,的确也会有“国家”这个说法,材料三说家国情怀是人类共通的意识,所以不能说是中国人独有的。D项,原文是“家国情怀是一种人类的共通意识,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有它的特殊性”,选项改为“共同的意识”,改变了句义。
答案:C
2.解析:“是不需要任何契约的”说法错误,原文中说“我们不太需要讲契约,我们就讲信用”,可见契约也是需要的。
答案:D
3.解析:材料二的论点是:“家”的概念是可以伸缩的。D项,“因此,在这样伸缩来回的状态底下,我们把什么叫做‘公’什么叫做‘私’那就是相对的了”可以论证该论点。
答案:D
4.答案:(1)比喻论证,作者运用“柴”与“水的波纹”的比喻形象地论述了中西方社会格局的不同。(2)对比论证,作者通过对中西方的对比来证明自己的观点。(3)举例论证,作者列举了中国与西方对“家”的概念的不同理解来论证观点。(4)假设论证,作者运用假设,让自己的论证更严密。(每点1分)
5.答案:这种评价是合理的。家国情怀是一种人类的共通意识,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有它的特殊性。中国人把“家”与“国”很好地融在一起。(2分)家国情怀在本质上是一种哲学意识,是人对其本——家与国的意识,家国意识的突出特点是情理合一。(2分)在生活中,家国情怀不单纯体现为一种理念,而是更多地体现为一种厚重绵长的家国浓情。正因为如此,家国情怀也被视为一种美学情怀。(2分)
6.解析:A项强加因果,文中只说帕提曼医生在仲夏再次来到“我”家,并很关心“我”的病情,并未涉及是因为米吉克煤矿环境恶劣而不愿在其他时间前来;B项“表现出他的专断”错,艾买提这样说是助人为乐的表现,并非专断;C项,“却感到无聊和寂寞”错,原文写大宛其牧扬的景色优美以及“我”的闲逛、幻想,从表现的感情情调看,是表现“我”喜爱并享受大宛其牧扬的景色和生活,并非无聊和寂寞。
答案:D
7.解析:“但‘变了样’‘不再葱郁’等词语暗示了后面冬天事故的必然发生”错,写大宛其的秋天的变化,引出奶牛的产奶量的降低,但与冬天事故的发生没有必然的联系。
答案:C
8.答案:①“我”是故事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以“我”的视角叙述使故事线索明晰,情节紧凑;②“我”是一个孩子,以“我”的视角叙述,更能表现出对大宛其的好奇,使故事更真实,情感表达更自然;③“我”有身体和精神成长变化的过程,以“我”的视角叙述,更利于讴歌维、汉两家情谊深厚的主题。(每点1分,答满3点4分)
9.答案:①小说依次写了大宛其夏天、秋天和冬天的故事,以“大宛其的春天”为题,既照应了上文,也呼应了结尾对春天的想象;②以“大宛其的春天”为题,暗示了事故会有美好的结局,给人以希望和力量;③“春天”既指自然的春天,也指美好生活的希望,表达维、汉两家团结互助,走向美好未来的愿望。(每点2分)
10.解析:“客遇之礼无所不至”中,“客遇之礼”是主语,“无所不至”是谓语,主谓结构,意思完整,不必拆分;故排除B、D项;“而将军未有尺寸功报上也”中“未有尺寸功”“报上也”都用来陈述主语“将军”,不必拆分。所以排除C项。故选A。
答案:A
11.解析:“实际指的是两宫因金人再犯京师而被迫向北撤退”说法错误,北狩是皇帝被掳到北方去的委婉说法。
答案:D
12.解析:“从此重疾不起”说法错误,原文表述为,“永号绝仆地,家人舁归,不食者数日,闻大元帅府檄书至,始勉强一餐”,是说郭永号哭气绝,倒在地上,家人把他抬回去,好几天不吃东西,听说大元帅府的檄书来到,才勉强吃了一顿饭。原文并没有写他从此重疾不起。故选D。
答案:D
13.答案:(1)太原的主将任用重臣,经常摆酒筵,每次花费千金,都从各个县索取,其中对大谷县的盘剥尤其厉害。(“宴”,摆酒筵;“飨费”,招待客人花费;“敛”,征收,盘剥;“亟”,急,厉害;各1分)
(2)郭药师屯驻在边地,依仗皇恩非常凶暴,到集市上买东西不照价付钱,又殴打百姓,直到打伤眼睛折断四肢才罢休。(“怙”,依仗;“直”,通假字,通“值”;“支”,通假字,通“肢”;“已”,停止。各1分)
14.答案:(1)杜充沽名钓誉、名不副实受到郭永指责。(1分)(2)反映了郭永不愿媚上、敢于批评的性格。(2分)
[参考译文]
郭永,大名府元城人,年轻时刚强英明。继承祖先的官职担任丹州司法参军。太守是个习武之人,无所顾忌地谋取私利,郭永多次根据法律制裁他。太守非常愤怒,凶神恶煞地逼迫郭永,郭永不被动摇,太守就假意说好话把他推荐给朝廷。后来太守想更改已经定罪的案卷,郭永竭力争辩,但太守不听从,郭永用袖子举起文书还给他,拂袖离去。
不久又任大谷县知县。太原的主将任用重臣,经常摆酒筵,毎次花费千金,都从各个县索取,其中对大谷县的盘剥尤其厉害。郭永上书到主将的府署,说:“(赋税如果)不是按十分之一收取的,(其余的)都是民脂民膏,怎么可以用来充当宴会的经费呢?如果没有得到命令,我将检举揭发让你们回家。”府署因此不敢强迫征收。
调任东平府司录参军,府中事情无论大小,都由郭永决断。官吏有不能办理的,私下相互嘲笑说:“你不是郭司录!”通判郑州,燕山战事兴起,让郭永担任那个路的转运判官。郭药师屯驻在边地,依仗皇恩非常凶暴,到集市上买东西不照价付钱,又殴打百姓,直到打伤眼睛折断四肢才罢休。安抚使王安中不敢过问。郭永告诉王安中,不惩办将难以控制他,请见到他明确地责备他;如果不从,就抓住那些罪行严重的在集市上斩了。他就去见药师说:“朝廷有对不住将军的地方吗?”郭药师吃惊地说:“这是什么意思?”郭永说:“前些日子将军骑马归顺朝廷,皇上推心置腹地和将军交谈,像客人那样招待你,礼节无所不至,而将军没有立下尺寸的功劳报答皇上。现在委你以重任,你却放纵部下残害百姓不加禁止,平常尚且这样,如果情况紧急时怎么办呢!”郭药师虽然谢罪但没有惭愧的神色,郭永对王安中说:“将来败坏边事的一定是这个人。”不久调任河北西路提举常平。
碰上金人向京师进发,所经过的城邑都想立刻攻占。这时天气寒冷,城池都被冻住,金人一概利用在冰上设置梯登城,不攻而进入城中。郭永刚好在大名,听到消息,首先放松了在濠沟中捕鱼的禁令,人们争着出来捕鱼,冰不能冻住。金人到了城下,观望了很久而离去。
郭永博通古今,得到钱就买书,家藏书万卷,写文章不求别人知道。看到古人有立名节的,没有不合上书感慨叹息终日的,尤其仰慕颜真卿的为人。杜充守卫大名,名声很大,郭永曾经谋划了几条策略去见他,过了几天问事情的眉目。杜充说:“没有时间阅读。”郭永数落他说:“人有志向而没有才能,喜好虚名而丢掉实际,骄横傲慢刚愎自用而取得名声,用这来担当大任,很少有不导致百姓颠沛流离的,你们值得让我和你们一起处理政事吗?”杜充非常惭愧。
靖康元年冬天,金人再次侵犯京师,内外被隔绝,有人把两宫被迫北行的消息告诉郭永,郭永号哭气绝,倒在地上,家人把他抬回去,好几天不吃东西,听说大元帅府的檄书来到,才勉强吃了一顿饭。他的忠义大概是天性使然。
15.解析:“与自己的境遇形成对比”错误。“心相似”表明诗人认为自己和贾谊的境遇是相似的。
答案:A
16.解析:首先理解诗句的含义,“从此万缘都摆落,欲携妻子买山居”这句话的含义是:从此以后,一切尘世因由都撇开不管,想要携妻子儿女买山中居所隐居;然后分析使用的技巧,尾联笔锋一转,写自己从此之后放下一切因缘际会的纠缠,只和家人一起归隐山中。很好地照应了前文的“悔”字,全诗结构清晰严谨。表达了诗人的归隐之意,也暗含了作者内心的忧愤。
答案:①从此以后,一切尘世因由都撇开不管,想要携妻子儿女买山中居所隐居。②这一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的隐居之志。③暗含了诗人待罪闲居、有志难申的忧愤不平。
17.答案:(1)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2)曲罢曾教善才服 妆成每被秋娘妒
(3)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18.解析:“装潢简洁时尚,陈列别出心裁”,对偶;“有的创新内涵,提供多种知识服务;有的着眼外观,让文化空间更别致;有的往上游拓展,定制产品、收购版权”,排比;“让书店点亮文化的角落,润泽人们的心灵”,拟人手法。
答案:C
19.答案:①原文是排比修辞,语句整饬,富有气势;②原文修饰语表述准确周密,具体形象;③原文句子上下语体一致,是书面语,改后的句子有的是口语,语体不一致。(每点1分,答满3点4分)
20.解析:第一处根据“有的往上游拓展,定制产品、收购版权”,填入相对的词语,即“有的往下游延伸”;第二处根据“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选择”,填入“网红书店”的理想效果,即“有了更多受众为之驻足”。注意字数要求。
答案:①有的往下游延伸 ②有了更多受众为之驻足(每处2分)
21.解析:本题中,“进言”是臣子向君主提出建议或劝谏,现在泛指向人提出意见(含尊敬或委婉的口气)。这里不符合语境,可以把“多多进言”改为“多多指导”;“大作”是对别人作品的敬称,这里可以改为“作品”;“抛砖引玉”是谦辞,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这里可以改为“发表高见”;“求教”是敬辞,是请求别人指教的意思。这里可以改为“垂询”;“请准时到会”语气有些生硬,可以改为“请届时光临”。
答案:(1)“多多进言”改为“多多指导” (2)“大作”改为“作品” (3)“抛砖引玉”改为“发表高见” (4)“求教”改为“垂询” (5)“请准时到会”改为“请届时光临”
22.解析:结合“12月16日15时22分,指挥员下达口令后,乳白色的长征火箭托举着北斗双星飞向太空”分析,主要讲12月16日我国“一箭双星”,再发两颗“北斗星”。结合“北斗三号全球系统24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全部成功发射”分析,概括为完成北斗三号全球系统。结合“北斗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2009年正式启动北斗三号全球系统建设。据了解,北斗三号由3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24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组成”分析,概括为核心星座北斗三号部署。
答案:关键信息:①12月16日我国;②“一箭双星”;③再发两颗“北斗星”;④完成北斗三号全球系统;⑤核心星座部署。
23.写作提示:第一则材料讲蝙蝠的文化传统内涵,象征福气,第二则材料讲蝙蝠对人类发明创造的启示,第三则材料讲蝙蝠的食性,第四则材料讲蝙蝠身上携带病毒,第五则材料讲关岛大蝙蝠因为当地人的捕食而灭绝,这五则材料从不同的方面让我们对蝙蝠有了全面的认知。整体把握这五则材料,挖掘蕴含的意义,不难发现,指向很明确:保护野生动物,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停止捕食,远离病毒;敬畏自然,行有所止,否则人类会受到惩罚。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结合材料内容行文立意。注意要求,以“蝙蝠写给人类的一封信”或“人类写给蝙蝠的一封信”为副标题,作文要符合书信格式,开头顶格写对方的称呼(冒号),第二行空两格写“你们好”(叹号),第三行空两格写书信的正文,可以用几小节来写,最后,在信的右下方写上署名,再下一行写上日期。
立意:(1)和自然和谐共处,人类才有出路。(2)敬畏自然,行有所止。(3)停止捕食,远离病毒。(4)树立健康的价值观,保护野生动物。(5)与蝙蝠同行共生,让福气绵延不绝。(6)正确认识蝙蝠,避害用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