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观 舞 记
冰 心
——献给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
了解印度文化
印度文化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宗教色彩浓厚。在印度历史上,印度宗教以及宗教神话就一直贯穿于这古老的文明,直到今天,仍然是印度社会各阶层文化的组成部分印度几乎所有的文化艺术形式:舞蹈、音乐、雕刻、绘画等内容也都受此影响,多以表现宗教为主题。如:课文中提到的莲花、鹿、孔雀、蛇等动物在宗教中都有其象征意义,舞台的背景也充满宗教色彩。
印度是公认的世界传统舞蹈的发祥地。印度传统舞蹈有四大流派,而“婆罗多舞”是最古老的古典舞蹈。
了解印度文化
舞者衣裙华丽,姿态优美,头戴半圆形花环,耳环和鼻饰闪烁,光彩照人,演员的手、眼、身、脚、步严密配合,面部表情喜怒哀乐瞬息万变。
1.积累词语,并学会运用,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2.了解印度舞特点,了解印度舞是以身体、神态、服饰表现内容的。 3.品味文中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舞姿的词句,得到语言和舞蹈形象的双重审美的艺术享受。 4.领悟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1.给下列蓝颜色的字注音。
咿 呀 静穆 颦 蹙 粲然 花鬘斗薮
嗔视 叱 咤风云 浑身解数 尽态极妍
珠缨 炫转 褶裙 星宿摇 妥帖
yī yā mù pín cù càn mán sǒu
chēn chì zhà xiè yán
yīng xuàn zhě xiù tiē
2.解释下列词语。
清扬:
静穆:
端凝:
颦蹙:
粲然:
嗔视:
低回婉转:
纯净,昂扬向上。
安静庄严。
端正而注意力集中。
皱着眉头,形容忧愁的样子。
笑容灿烂的样子。
生气地看。
回旋起伏。
2.解释下列词语。
叱咤风云:
浑身解数:
高视阔步:
尽态极妍:
息息相通:
本色当行:
形容威力极大。
全部的手段、本事。
形容气概不凡或态度傲慢。
使仪态和丽质最充分地显示出来。
呼吸相关联,比喻关系密切。
做本行的事,成绩十分显著。
冰心 (1900—1999)原名谢婉莹,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著有诗集《繁星》《春水》,被人称为“春水体”。散文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樱花集》。小说集《超人》《冬儿姑娘》。
1.听读课文,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2.划分课文结构,概括每部分大意。
3.交流读后感受。
1.听读课文,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本文是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描写了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也表现了印度舞蹈的美。
2.划分课文结构,概括每部分大意。
一(1—10)作者惊叹于舞蹈家的美妙舞蹈,却又深感自己的语言不足以描写出舞蹈的精妙。
二(11—18)描绘和赞扬印度舞蹈家的美妙舞蹈。
三(19—22)表达对印度舞蹈家的赞美、感谢和依依不舍的心情。
1.试从文章中找出描写印度舞蹈特点的语句。
2.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卡拉玛姐妹舞蹈的“飞动的‘美’”的
3.为什么说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之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1.试从文章中找出描写印度舞蹈特点的语句。
“深深地低头合掌”“长眉……舞蹈出诗句的离合悲欢”“忽而双眉颦蹙……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最精彩的是‘蛇舞’,颈的轻摇,肩的微颤”等。
印度舞蹈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台中间小桌上供奉着一尊湿婆天的舞像,两旁是燃着的两盏高脚铜灯,舞台上的气氛是静穆庄严的。”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就是以此为背景的,表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资 料 补 充
湿婆由于掌管毁灭,所以形象恐怖。他出现的时候经常伴随着死亡的种种征兆。他的座骑是一头青牛,湿婆的身上经常涂有死人的骨灰,散发着恐怖…… 但是这并不是说湿婆就因此而不受人们的敬仰,相反的,湿婆在印度教中依然占据着重要地位。
资 料 补 充
2.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卡拉玛姐妹舞蹈的“飞动的‘美’”的
身体、服饰、神态、心灵等方面。
3.为什么说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之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卡拉玛的舞蹈非常优美,好像“飞动”起来,但是仅有“飞动”还是不够的,还要有心灵的完全投入,才能达到“美”的境界。她本身就是舞蹈的一部分,身心浑然一体,超越形式的载体而进入了自由飞动的境界。真正的舞蹈,是心灵之舞,而不是技巧之舞。
1.“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为什么看了她们的舞蹈会体会到她们的文化?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2.文章大量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来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的舞蹈。找出你认为写得精妙的句段,细心体会并加以积累。
3.找出精彩语句或语段,从修辞手法和表现方法等方面思考,说说这些语句好在哪儿?
1.“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为什么看了她们的舞蹈会体会到她们的文化?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首先,艺术上的交流,能增强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所以,“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
其次,所有优秀的艺术家,都在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吸取养料,卡拉玛姐妹也是一样,“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它的食粮的供养”。没有印度悠久文化的熏陶,没有印度文化历史的内涵,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就不会这样优美动人。
2.文章大量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来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的舞蹈。找出你认为写得精妙的句段,细心体会并加以积累。
3.找出精彩语句或语段,从修辞手法和表现方法等方面思考,说说这些语句好在哪儿?
生动的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舞蹈和舞蹈者的姿态,以及作者的赞叹之情。
正面描写和结合侧面描写,多角度地展示舞姿的美,引发读者的想象和联想。
语言美
表 现
舞蹈美
神韵美
舞姿美
服饰美
外貌美
动作美
本单元《安塞腰鼓》也是写舞蹈的,试与本文作比较研究。
《观舞记》 《安塞腰鼓》
相同点:
1.题材相同,都是描写舞蹈。
2.都写了舞蹈的文化背景。(《安塞腰鼓》的文化背景是这么厚这么厚的黄土高原;《观舞记》卡拉玛舞蹈的文化背景是印度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
3.都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舞蹈。
《观舞记》 《安塞腰鼓》
不同点:
1.在舞蹈风格上,《安塞腰鼓》表现了阳刚之美;《观舞记》表现的是阴柔之美。
2.《安塞腰鼓》没有用侧面描写;《观舞记》除了用正面描写,还用了侧面描写,写观众的反应等。
课外积累古今诗文中精彩的描写歌舞的句子。
鹧 鸪 天
宋 晏 几 道
彩袖殷勤捧玉锺,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gāng)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是怎样用语言来描绘音乐的美。
描写琵琶声:
大弦噪噪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噪噪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
生活和艺术是分不开的,无论我们将来要从事什么职业,即使是与写作或舞蹈离得很远,也应当时时刻刻注意观察和学习。我们的中华文化和印度文化一样博大精深,都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一世纪的青年,应当珍惜、热爱、学习、弘扬这些优秀文化,才可能真正成为一个高素质的现代人,才可能创造出更优美的现代文明。
用明亮的眼睛去观察
用美好的心灵去感受
用灵巧的双手去描绘
用优美的语言去表述
……
艺术——就在你我身边!
1.积累词语及文学常识。 2.完成本课《尖兵》。 3.预习《伟大的悲剧》。 4.默写《送灵澈上人》。 5.复习本单元。
印度是一个舞蹈的国度,无论在哪里,你都可以看到舞蹈者的身影。无论男女、无论老幼,只要有一块空地,大家聚在一起,鼓一敲,就可以跳起舞来。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印度的舞蹈,那就是“会说话”。人们不是用口,而是在用身体和表情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了解印度文化
课外资料:印度舞蹈艺术
印度舞蹈历史悠久,早在印度河文明时期,印度先民就很喜欢跳舞。在哈帕和莫亨殊达罗出土的文物中,有青铜舞女雕像和男舞者石雕像,这些都是当时流行舞蹈的佐证。
到了吠陀时代,印度舞蹈有明显的发展,而且有了文字记载。公元前1500年的《梨俱吠陀》中就记有舞女的事情。“邱沙穿着闪光的衣服,像舞女一样”,“男子戴金首饰,通过舞蹈表演有关战争的场面”,“男女青年一起跳舞”,“甚至有了专门以跳舞、唱歌谋生的种姓”。可见当时舞蹈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
到公元前4世纪,印度的大文法家波尔尼也曾提到过“舞蹈”一词。至于在印度史诗之一《罗摩衍那》中有关舞蹈的记载就更多了。《罗摩衍那》中写道:“在阿逾陀日夜举行舞会和音乐会,供国王享乐”,“一位舞者的优美的舞姿使罗婆那为之陶醉”。
但是,有关舞蹈艺术的专著应该以婆罗多的《舞论》为代表,它是印度古代最早的文艺理论著作,一般认为它是公元2世纪的产物,但其内容应更早于成书年代,可能在公元以前。《舞论》是一部诗体著作,它全面论述了戏剧工作的各个方面,从理论到实践无不具备,而主要是为了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起一个戏剧工作手册的作用。
课外资料:印度舞蹈艺术
到了迦梨陀娑时期(公元5世纪),印度舞蹈又得到重大发展。迦梨陀娑的著作很多,他的剧作使古代印度戏剧创作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他不仅以诗驰名于世,而且也是一位有名的剧作家,他流传至今的剧本《沙恭达罗》《摩罗毗迦与火友王》等,都是很著名的。剧词中散文与诗歌并茂,穿插自如,而且剧中有舞蹈,也有歌曲。他的《摩罗毗迦与火友王》的第一、二幕中对音乐和表演的理论还进行了充分研究。迦梨陀娑的著作中也提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同音乐一样,舞蹈艺术也是一种谋生手段,印度自古以来时兴舞女在寺庙跳舞,迦梨陀娑曾经描写到当时一些寺庙中的舞女情况。在拜纳的《戒日王本行》中提到了戒日王给儿子过生日跳舞的舞伎们。但是据史料记载,当时舞伎演员的社会地位不高。甚至在婆罗多时候,音乐舞蹈方面的专业艺人已受到社会歧视,当时婆罗多仙人曾写了一长篇故事,描述演员所受到的屈辱,表明了演员在社会上卑贱的地位。不过音乐和舞蹈艺术本身是很受重视的,各阶级的男子和妇女都学习这两种艺术。
婆罗多舞是印度最流行、最古老、影响最大的舞蹈,同时也是印度古典舞蹈的精髓。 舞者衣裙华丽,姿态优美,戴半圆形花环,耳环和鼻饰闪烁,光彩照人,演员的手、眼、身、法、步严密配合,面部表情的喜怒哀乐瞬息万变。
一场完整的婆罗多舞蹈的表演,至少包括 6段,通常只由一名女演员表演。每一场表演少则3小时,多达5—6小时。
印度舞蹈大致上可以分为古典舞蹈和民间舞蹈。这些舞蹈大多宗教色彩浓厚。在演出时,台前都要放上一尊舞神—湿婆的雕像。 “他的右上手拿着一面达莫和鼓,象征着创造,有的说象征各种声音;右下手象征神的保护和祝福;他的左手托起燃烧的火焰,象征着他可以毁灭他所创造的一切(也有人说象征谬误的毁灭和真理的传播);左下手像象鼻那样垂向抬起的脚,象征着不受一切羁绊的自由;右脚踩住一个魔鬼(名叫莫亚卡拉),象征着善征服恶;左脚上抬,象征着超脱尘世,向上升腾。舞蹈周围装饰,象征着怀抱人们的大自然。这等舞王之形象,可以说形象地启示了印度舞蹈的宗旨。”
手势是印度舞蹈中一个重要的特点,大多数印度舞蹈中对手势的意义都有严格的规定,通常来说,单手可以有28个姿势,双手24个。加在一起总共有52个姿势。而每一个手势,再结合上臂膀的挥动、身体的扭动则可以表达上十种不同的含义 .
而“会说话”的并不光是手势。印度舞蹈中对演员的面部表情也有高到几乎变态的要求。 九种“拉斯”(意为“味道”)是每个演员都必须要熟练掌握的19 《观舞记》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咿哑yī 静穆mù 端凝níng 颦蹙pín cù 粲然càn 嗔视chēn
叱咤chì zhà 尽态极妍yán 解数xiè 惆怅chóu chàng 花鬘斗薮mán sǒu
2.文学常识填空。
《观舞记》的作者是________ ,她的原名是________ ,她是我国________代著名作家和________ ,上学期我们学过她的诗《 ________ 》。
3.成语填空
A.( )花一现 发( )图强 破镜重( ) ( )而走险
B.好高( )远 ( )驴技穷 再接加( ) 义愤填( )
C.按( )就班 破( )沉舟 直( )了当 貌( )神离
D.迫不( )待 一脉相( ) 鞠躬尽( ) 脍( )人口
4.从3题中任选5个成语写一段话。
5.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依次在下面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南岳那旖旎的风光,瑰丽缤纷的景象,构成“南岳四绝”:祝融峰之 ,
藏经殿之 ,方广寺之 ,水帘洞之 。
A.秀、高、奇、深 B.深、秀、高、奇
C.奇、深、高、秀 D.高、秀、深、奇
6. 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新来的王老师给我们留下了美好而深厚的印象
B.一进会场就看见许多面彩旗和一片欢乐的歌声。
C.红杨中学的全体团员没有不参加绿化活动的。
D.我们班的同学将来都希望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二、课内精段阅读
课内语段一
帘幕慢慢地拉开,台中间小桌上供奉着一尊湿婆天的舞像,两旁是燃着的两盏高脚铜灯,舞台上的气氛是静穆庄严的。
卡拉玛·拉克希曼出来了。真是光艳地一闪!她向观众深深地低头合掌,抬起头来,她亮出她的秀丽的面庞和那能说出万千种话的一对长眉,一双眼睛。
她端凝地站立着。
笛子吹起,小鼓敲起,歌声唱起,卡拉玛开始舞蹈了。
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用她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
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但是我们的情感,却能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婉转的娇羞;忽而张目瞋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帖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像湿婆天一样,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她只顾使出浑身解数,用她灵活熟练的四肢五官,来讲说着印度古代的优美的诗歌故事!
1.文中哪句话最能表现印度舞蹈的民族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抓住哪些方面来描述卡拉玛精湛舞姿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选文中摘抄出照应“离合悲欢”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文字主要表现了什么?作者的感受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们读了冰心这段文字有何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语段二
笛子吹起,小鼓敲起,歌声唱起,卡拉玛开始舞蹈了。
她用她的长眉,妙日,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用她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
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但是我们的情感,却能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婉转的娇羞;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帖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像湿婆天一样,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她只顾使出浑身解数,用她灵活熟练的四肢五官,来讲说着印度古代的优美的诗歌故事!
一段一段的舞蹈表演过(小妹妹拉达,有时单独舞蹈,有时和姐姐配合,她是一只雏风!形容尚小而功夫已深,将来的成就也是不可限量的),我们发现她们但不是表现神和人,就是草木禽兽:如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都能形容尽致,尽态极妍!最精彩的是“蛇舞”,颈的轻摇,肩的微颤:一阵一阵的柔韧的蠕动,从右手的指尖,一直传到左手的指尖!我实在描写不出,只能借用白居易的两句诗“珠缨炫转星宿摇,花芰斗薮龙蛇动”来包括了。
1.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卡拉玛姐妹舞蹈的“飞动的‘美”’的
2.文中主要运用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的舞蹈的 请举例说明。
3.为什么说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4.“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三、课外拓展阅读
看 京 剧
①1995年9月7日,前门饭店梨园剧场。
②晚7时15分,能容纳上千名观众的演出大厅已是座无虚席,人头攒动。来自五大洲的各国游客,正翘首以待,等待着观赏今晚的剧目。
③7时30分,开场的锣鼓骤然响起,观众席上的灯光暗了下去。在清脆激扬的乐曲声中,身穿中国民族服装的演员出现在舞台上。《三岔口》、《秋江》、《水漫金山》等一出出京剧传统保留剧目展现在观众面前。精彩的武打、优美的舞蹈和圆润动听的唱腔紧紧地扣住了观众的心弦,显示出京剧艺术的无穷魅力。记者身处观众席中,偷眼向四周看去,只见不远处,一位金发碧眼的女郎已被《三岔口》那出神入化的武打所吸引,每当打到紧要处,就不由自主地抓紧身边男友的手。而当《秋江》的男女主人公出现在舞台上时,记者身边几位鹤发童颜的外国老人便陶醉在悠扬的旋律和美妙的舞蹈中,情动处,甚至伴着台上的___________,用脚打起了拍子。
④《水漫金山》的演出开始了,剧场内的气氛达到了高潮。白娘子、小青大战法海,那英武俊美的亮相,令人___________的花枪,还有一连串的毽子小翻,都博得了满场喝采声。特别是白娘子力战群敌时的踢枪绝技,更是惊得“老外”们___________,情绪高涨。
⑤掌声,春雷般的掌声,在剧场内一次次滚动。观众席里,接连不断亮起闪光灯的白光。一位中年男子___________地跑到台口,不住地按动照相机的快门。一些观众随身携带的摄像机也开始运转……
1.解释下列词语
(1)出神入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鹤发童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次填入上文句中空格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轻歌曼舞 眼花缭乱 目瞪口呆 情不自禁
B.燕语莺声 应接不暇 目瞪口呆 不由自主
C.歌舞升平 目不暇接 瞠目结舌 情不自禁
D.轻歌曼舞 应接不暇 瞠目结舌 不由自主
3.指出④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过来: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
4.从文中用横线标出表现剧场内观众很多的句子。
5.按照原文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括号中
乐曲声( ) 武打( ) 舞蹈( ) 唱腔( ) 亮相( )
6.“掌声,春雷般的掌声”一句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怎样描写观众观看京剧表演时的表现?这些描写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 咿哑yī 静穆mù 端凝níng 颦蹙pín cù 粲然càn 嗔视chēn
叱咤chì zhà 尽态极妍yán 解数xiè 惆怅chóu chàng 花鬘斗薮mán sǒu
2.冰心 谢婉莹 现 诗人 纸船——寄母亲
3. A(.昙)花一现 发(奋)图强 破镜重(圆) (铤)而走险
B.好高(骛)远 (黔)驴技穷 再接加(厉) 义愤填(膺)
C.按(部)就班 破(釜)沉舟 直(截)了当 貌(合)神离
D.迫不(及)待 一脉相(承) 鞠躬尽(瘁) 脍(炙)人口
4.略。5.C。
6. C。(A词语搭配不当 B搭配不当(动宾不当) D.词序颠倒)
二、课内精段阅读
语段一
1.选文第一段第1句话:“台中间小桌上……静穆庄严的。”这句话是卡拉玛舞蹈的背景,既体现了印度舞蹈的强烈的宗教色彩,又表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2.眉、目、手指、腰肢、舞步、铃声等。
3.“双眉颦蹙”“笑颊粲然”“低回婉转的娇羞”“张目瞋视”。
4.卡拉玛已完全进入舞蹈的情境中,忘记了自己是在表演,忘记了有观众在看,正说明她融入了艺术的角色中。
5.卡拉玛优美的舞姿,作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从中体会到其中的喜怒哀乐。
6.冰心的文笔十分优美,形象地把卡拉玛的舞姿展现出来,激发了我们的想像力。
语段二
1.作者从她们的身体、服饰、神态、心灵等方面来表现印度舞蹈的“飞动的美”。
2.主要运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法,如:“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
3.卡拉玛的舞蹈非常优美,好像“飞动”起来,但是仅有“飞动”还是不够的,还要有心灵的完全投入,才能达到“美”的境界。她本身就是舞蹈的一部分,身心浑然一体,超越形式的载体而进入自由飞动的境界。真正的舞蹈,是心灵之舞,而不是技巧之舞。
4.艺术上的交流,能增强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所有优秀的艺术家,都扎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之中,卡拉玛姐妹也一样,“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它的食粮的供养”。没有印度悠久文化的熏陶,没有印度悠久文化历史的内涵,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不会这样美妙动人。
三、课外拓展阅读
1.(1)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2)白白的头发,红红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有精神。
2.A。
3.“博”改为“搏”;“采”改为“彩”。
4.能容纳上千名观众的演出大厅已是座无虚席,人头攒动。
5.乐曲声(清脆激扬)武打(精彩;出神入化)舞蹈(优美)唱腔(圆润动听)亮相(英武俊美)
6.描写演出现场的热烈气氛。
7.“一位金发碧眼的外国女郎已被《三岔口》那出神入化的武打所吸引,每当打到紧要处,就不由自主地抓紧身边男友的手。”“几位鹤发童颜的外国老人便陶醉在悠扬的旋律和美妙的舞蹈中,情动处,甚至伴着台上的轻歌曼舞,用脚打起了拍子。”作者抓住这些细节进行描写,生动地表现京剧艺术的魅力。还有满场的喝彩声、春雷般的掌声、观众席里接连不断亮起的闪光灯的白光、一位观众跑到台口不住地按动照相机的快门、观众的摄像机也运转起来,作者抓住观众的这些表现进行生动描写。这些描写,生动再现演出时的盛况,把外国观众对中国京剧艺术的陶醉及京剧的魅力表达出来。《观 舞 记》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一、学情分析
本文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课。本单元集中的是文化艺术方面的文章,重在欣赏和感悟。初一的学生思维很活跃,兴趣很广泛,对于有着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内容的文章,初一学生很喜欢,也很能大胆,积极地去谈自己的感受。课前从部分学生中了解,发现大家都很喜欢这具有异国风情的印度舞,觉得它很美。鉴于这一点,我希望通过这节课,能给学生一个平台,自由地去表达对艺术美的欣赏,抒发对艺术美的体验和感悟。
二、文本内容分析
本文的层次很清晰,内容为三块,一是作者对卡拉玛姐妹精彩的舞蹈表演的盛情赞美,表达自己内心的抑制不住的情感;二是卡拉玛姐妹舞蹈表演的过程;三是从印度文化的角度将卡拉玛姐妹舞蹈的升华。同时,文章的语言很优美,有许多语句值得赏析和积累。所以,在印度民族文化的背景之下,引领学生欣赏卡拉玛姐妹的舞蹈美,走进舞者的内心世界,看懂印度婆罗多舞的丰富内涵将是本节课的重点。而另一重点则放在作者的情感上,体会作者在观看舞蹈后的感受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共鸣,将课堂带向一个高潮。
【教学目标】
欣赏卡拉玛姐妹的舞蹈美,感受舞蹈中表现的生命与心灵的跃动。体会作者对卡拉玛姐妹的舞蹈的盛情赞美。
【教学重点】
欣赏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各个方面的美,领会她们的舞蹈触动人心的原因,体会作者对卡拉玛
姐妹的舞蹈表达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结合印度民族文化背景,领会卡拉玛姐妹舞蹈的内涵
【教学流程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收集印度婆罗多舞、湿婆天舞神资料,准备一段婆罗多舞的视频。
【教学过程】
导入
1.课文中图片欣赏(用课件呈现):她在干嘛?看出是什么舞?描绘一下
2.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与印度舞蹈有关。著名作家冰心曾在现场观看了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的表演,写下了《观舞记》。这节课,借着这篇文章,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具有异国风情的印度舞。
二、熟悉课文,明确舞蹈表演的段落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一起把直接些舞蹈表演的段落找出来。
明确:11—18段
三、欣赏卡拉玛姐妹的舞蹈
(一)感受卡拉玛姐妹的舞蹈美
1.老师有感情地朗读这个部分,同学来感受卡拉玛姐妹的舞蹈美。一边听一边勾画一下特别有感觉的语句、语段。
2.问题:大家感觉这姐妹俩的舞蹈美不美啊?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美了呢?自由说说,但要具体点。
明确:可以从出场亮相时的惊艳;服饰很美;表情各式各样;动作非常优美;表演的内容很丰富……这些角度去找,去感受
(注意让学生结合具体的句子来讲,明确说出美在何处,什么很美;并且把作者优美的语言结合进去简单讲。写得美的段落适当配以齐读。)
例如“她亮出她的秀丽的面庞和那能说出万千种话的一对长眉,一双眼睛”,这里能感觉到表演者肯定非常的美,而且她的眼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眼睛仿佛会说话的,很吸引人,好像跳舞的时候在不停地与观众交流。这里的“亮”用得真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二)领会卡拉玛姐妹的舞蹈表现的内容和情感,感受其中的生命与灵动。
过渡语:如果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仅仅是种娱乐,她们的美仅是短暂的视觉冲击,那又如何真正拨动观众的心弦?真正的舞蹈,带来的绝对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心灵上的共鸣。唯有看懂了舞者表达的内容,传递的情感,才能真正欣赏到舞蹈的美!
1.那作者看懂了这异国的舞蹈吗?从哪些地方大家可以感受到作者已经看懂了卡拉玛姐
妹的表演?
要点:回答从卡拉玛姐妹的舞蹈表现内容,表达的情感入手。
例如:
“她用她的长眉……舞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铮铮的弦响”她们用优美的舞姿,用丰富的表情表现出人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也演绎着人生悲欢离合,那不仅仅是跳舞啊,更是讲述动人的故事啊~。每个跳步,每个转动,仿佛都是对人性的赞美,出之于对生命的喜悦,充满对生活的热爱;
“像湿婆天一样,在舞蹈中狂欢”“她们不但是表现神和人,就是草木禽兽……尽态极妍”她们的舞蹈不仅表现人的生命,演绎人的生活,也讲述神的传说,表达着对神灵的膜拜,对神无比虔诚洁净无私的爱,对大自然的赞美,对生灵的尊重,哪怕是再渺小的生物,再细微的瞬间,都被她们表演得栩栩如生。
2.为什么作者能看懂卡拉玛姐妹的舞蹈?
明确:大家发现了吗?卡拉玛姐妹的舞蹈表现的都是来自人类最自然的情感,她们演绎的是最真实的人性:人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这些是我们最熟悉的啊~她们的舞蹈洋溢着对大自然的赞美,充满对生灵的尊重。所以,不管你来自哪个国家、民族,不管你是不是舞蹈家,你都能看懂,因为人的情感是共通的!在这一刻,艺术是无国界的!
3.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印度婆罗多舞)为什么传递这些内容?
课件资料补充:
(1)婆罗多舞和湿婆天舞神
(2)印度舞蹈的内涵:印度是个宗教大国,舞蹈也是信仰的一部分。从最早的年代开始,印度人就让舞蹈和音乐成为他们宗教生活中的一部分了。古印度人通过移动自己的身体———这最便利的工具———来表达宗教感情。人们通过它走向灵魂的救赎。印度人相信,每个手势,每种表情都包含丰富的内涵,而神灵能通过这些手势、表情看懂他们内心的情感。舞蹈是印度人和神袛交流的方式,通过舞蹈表达最虔诚、纯净的敬意。
四、探究舞蹈美的原因
1.虽然我们没有在现场观看,但我们依然感受到舞蹈的飞动美,领会到舞蹈者内心涌动着的情感,体会到她们对生命的敬意。她们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她们的舞蹈里传递出的对生命的敬意也深深地触动了我们的。她们的舞蹈能有这么大的感染力和震撼力,这一切是源于什么呢?
2.卡拉玛姐妹在表演时是否忘我?
“像湿婆天一样……来讲说着印度古代的优美的诗歌故事”
两姐妹的表演是全身心的投入,身心浑然一体。那是种从心灵发出的舞蹈。你从中可以感觉到一份虔诚,同时也看见了人类阔别以久的那份纯真。这样的舞蹈怎么会不打动人心?
3.联系印度的悠久的历史,优美的民族文化来说说。
小结:根植于民族文化的舞蹈,用心灵去演绎的舞蹈是美的。
(环节四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学生若在第三个环节中讲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中的生命和灵动时已经点到舞蹈美的原因,该环节省略。)
五、感受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体会作者对两姐妹舞蹈的盛情赞美
过渡语:那欢畅淋漓的舞姿,那优美娴熟的动作,那千般娇姿,那万般变化,似孔雀开屏,似莲花绽放,似飞龙穿梭。那是一种美的愉悦,而舞蹈中又充满对生命的敬意,又好像在拥抱生活,无限虔诚地表达对人,对神,对生命万物的敬意。
1.假如你在现场,欣赏了这样的舞蹈后,你有怎样的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2.触动人的心弦,深深地震撼了,很有感染力……对我们来说,也许这种感觉只是只字片语,但对作者而言呢?她如何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例如1: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来描绘她们的变幻多姿的旋舞。
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用各种的彩色,渲点出她们的清扬的眉宇,和绚丽的服装。
假如我是个作曲家,我就要用音符来传达出她们轻捷的舞步,和细响的铃声。
假如我是个雕刻家,我就要在玉石上模拟出她们的充满了活力的苗条灵动的身形。
这里用了排比的方式,假设自己是不同身份的人,充分而又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
(课件呈现修改后的表达,让学生思考哪个写法更好点,感受“假如”在句子里的含义。这里教师可用“我很贫困,假如我有了五百万”让学生体会“假如”包含的情感——强烈地希望自己既是诗人又是画家,既是作曲家又是雕刻家,能全面地完美地表达出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之美,写出自己内心的激情。)
例如2:但是,朋友,难道我就能忍住满心的欢喜和激动,不向你吐出我心中的“咿哑”?
这里运用了反问的语气,强烈地表达出内心抑制不住的情感。
3.全体一起朗读一下1-10段,让我们和作者一起来大声地盛情地赞美卡拉玛姐妹的舞蹈。
课堂总结:卡拉玛姐妹在舞台上翩翩起舞,那娇媚的装扮,那轻盈的舞姿,那丰富的神韵,把异国的风情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给我们带来一场绝美的视觉盛宴;她们舞蹈不仅带来视觉上的享受,更有对心灵的冲击,因而能震撼作者,震撼全场,也震撼了我们!
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印度的婆罗多舞,结束今天的印度舞之旅。
【板 书】
装扮美
舞姿美 视觉享受
神韵美
表现人、神、万物 心灵震撼
【教学反思】
备这篇课文,可说是几经波折。许多老师都觉得选择本文是个很大的挑战,我自己也在刚开始的时候没能很好的把握好教学内容。几番细读、思考后,对文本的解读有了更深度的理解。再次备课的过程中,也体会到了许多快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几点亮点:
1.教学内容明确,环节清晰。课堂的重心落在欣赏舞蹈和体会情感,两个层次,由欣赏带出情感,水到渠成。内容的确立,也让学生有话可讲。
2.教学内容的把握很明确,但又不是僵硬的确定性,事先的预设很少,课堂中蕴含着生成性,能随着学生的思路来驾驭课堂。
3.课堂教学自然、流畅,给学生创造了轻松的对话、交流氛围,使学生能大胆地思考,大胆地表达。
当然,如果教学语言能更干净、清爽些,追求精炼、准确,课堂可能会更紧凑点;欣赏
舞蹈美的过程中,如果能抓住时机,引导朗读,读出感情,相信会达到非常好的效果。
开始
欣赏、感受卡拉玛姐妹舞蹈的美。
与神灵的交流,表达虔诚的敬意
装扮华丽
神韵飞扬
动作优美
舞姿轻盈
表现人、神、万物
体会作者观看卡拉玛姐妹的舞蹈表演后的感受
找到作者用排比、比喻、反问等方式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语段,品读
齐读1-10段,和作者一起赞美卡拉玛姐妹的的舞蹈。
课堂总结,强化对卡拉玛姐妹舞蹈表演的感受
欣赏婆罗多舞,结束
领会卡拉玛姐妹的舞蹈表现的内容和情感。
找出舞蹈表演段落;教师朗读
欣赏卡拉玛姐妹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