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单元检测题(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单元检测题(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9-26 14:52: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一~二章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
1.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这里苍松翠柏,鸟语花香,生物种类很多,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
A.生物都能快速运动且都能由小长大
B.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D.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2.2017年5月,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战胜我国著名棋手柯洁。下列哪项能作为判断智能机器人是否为生物的标准?(
)
A.是否耗能
B能否运动
C.能否说话
D.能否生殖
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龙生龙,风生风”中描述的现象体现的生物的基本特征分别是(
)
①生物能生长
②生物都有遗传特性
③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④生物能变异
A.①②
B.③①
C.③④
D.③②
4.下列关于调查,说法错误的是(
)
A调查可以选择一定的范围进行
B.抽样调查需要对调查对象进行逐一调查
C调查要对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D.我国每10年一次的人口普查也是一种调查
5.下面是一名同学所选的几种常见生物,他的归类方法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按形态结构归类,②为植物
B.按生活环境归类,④和⑥为同一类生物
C.按用途归类,③为作物
D.按生活环境归类,①为陆生生物
6.“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此诗句中主要描写了哪种非生物因素对桃花的影响?(
)
A.空气
B.水
C.温度
D.土壤
7.对海洋岩礁上的藻类植物进行调查时发现,一般在浅水处生长着绿藻,稍深处是褐藻,再深一些的水域中则以红藻为主。直接影响海洋中藻类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阳光
B.温度
C.海水含盐量
D海水含氮量
8.为了了解鼠妇的生活环境,小明同学在校园内寻找鼠妇并记录了在各处发现的数量(结果如下表)。分析也的记录可知,适于鼠妇生活的环境特点是(
)
地点
水泥路上
水漕边的石头下
种花的湿花盆底下
干燥的草地上
鼠妇数量/只
0
36
22
2
阴暗、干燥
B.阴暗、潮湿
C.明亮、低温
D.明亮、高温
9.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响环境,下列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海豹的皮下脂肪很厚
B大树底下好乘凉
C.骆驼刺的根系非常发达
D.青蛙冬眠
10.一名同学猜想:绿色植物需要沙子才能更健康地生长。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她准备了两盆植物,其中一盆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如右上图甲所示,则另一盆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应该是(
)
11.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的尿液、粪便等废弃物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
A.分解者很少
B.没有消费者
C缺乏必要的治污设施
D.温度太低
12.目前餐桌上流行的各种蘑菇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是(
)
A.生产者
B.分解者
C.消费者
D.非生物
13.下图中每条食物链的起点生物都是(
)
A.草
B.鹰
C.蛇
D.兔
1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B草原上所有的生物共同组成草原生态系统
C麦田中的小麦和杂草之间是竞争关系
D.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15.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杂食性的鸟与昆虫之间只有捕食关系
B.能量沿着食物链(网)循环流动
C.该食物网共有5条食物链
D.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
16.右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体内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食物链可表示为甲←乙←丙←丁
B.四种生物体内含有毒物质最多的是甲
C该食物链的生产者是甲
D.图中生物和细菌、真菌组成该生态系统
17.如果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下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
A.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
B.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
C.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
D.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
18.保护生物圈是每个公民的基本素养和行为准则,下列有关生物圈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指整个地球
B生物是指生物生存的环境
C.生物圈中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是完全分开的
D.生物圈中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是相互联系的
19.生物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是由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它们生活的环境组成
B.生物所生活的环境是指阳光、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
C.生物中的生物就是指各种大型动物和绿色开花植物
D.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是固定不变的,非生物因素是共有的
20.下列不能说明“生物圈是一个统一整体”的是(
)
A.水和水蒸气在全球范围内运动
B.各类生态系统都存在一定的联系
C.各个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功能,是一个独立的体系
D.各类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是相通的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8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是我国南宋诗人叶绍翁的著名诗句,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红杏出墙”是受墙外阳光刺激引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出墙”属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杏树只有接受充分的光照才能很好地生长,说明杏树的生活________________。
(2)杏树伸出墙开花结果,果实掉落长出一棵新杏树,这反映了生物能够
________________。
(3)杏树的种子种下去后长出的果树结的果实是杏,而不是桃,这属于________现象;但是杏与杏之间也有差别,并不是完全相同,这属于_______________现象。
(4)秋天,杏树叶变黄脱落,可带走体内的废物,说明生物能___________,落叶经过一段时间腐烂消失了,该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生物是___________。
(5)与珊瑚相比,杏树属于生物,因为它具备___________的基本特征。
22.(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787年,有ー个名叫菲利浦的船长带了一些仙人掌到澳大利亚种植,用以培养胭脂虫,作为生产染料的原料。不料一些仙人掌流失到种植园外,由于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合仙人掌的生长,而且没有天敌的存在,仙人掌便在澳大利亚蔓廷开来。到1925年,它们已演化出了近20个野生品种,并占领了大片土地,严重地影响了当地其他生物的生长,成为当地的一大灾难。后来,人们从仙人掌的原产地引进了这文种植物的昆虫,这才遇制了它们的蔓延。
(1)在此材料中,仙人掌属于影响澳大利亚地区其他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中的
___________因素。
(2)仙人掌在澳大利亚能迅速蔓延并占领大片土地,成为当地的一大灾难,说明生物能够适应环境,同时也能___________环境。
(3)澳大利亚的原有生物与仙人掌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引进的昆虫与仙人掌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捕食
B.竞争
C.共生
D.寄生
23.(10分)2017年4月,国家宣布设立雄安新区。雄安新区规划理念之一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雄安新区中的白洋淀景色宜人、物产丰饶,对维持区域生态稳定有重要作用。下图为白洋淀部分生物之问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包含摇蚊幼虫的食物链有___________条。
(2)该生态系统中被称为生命能量源泉的是___________。
A.水分
B.空气
C.温度
D.太阳能
(3)白洋淀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__。
(4)若エ业废水中的一些有害物质,如铅、汞等重金属进入白洋淀,则体内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是图中的乌鳢和___________,并最终危害人类健康。因此,加强白洋淀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非常必要。
24.(10分)河南省新乡市近郊某农田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生物,包括农作物、昆虫、田鼠、青蛙、鸟和蛇.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图中①②所代表的生物依次是___________。
(2)请指出图甲中①和昆虫的关系:___________
(3)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具有单向流动和逐级逆减的特点,请写出蛇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图乙中A、B、C分别表示蛇所在的一条食物链中各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那么与C相对应的生物是___________。
(5)农民经常在田里除杂草、灭害虫,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16分)下表为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研究”一个小型生态系统中动物数量和植物数量关系”的实验数据。实验中使用了以下实验用具:有盖玻璃瓶、小鱼、水草、沙子(含少量淤泥)、经纱布过滤的池水。把5个生态瓶均放在实验室窗台上,并使它们所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基本相同。
生态瓶编号
小鱼/条
水草/棵
实验结果

4
12
小鱼存活8天

4
8
小鱼存活6天

4
4
小鱼存活3.5天

4
2
小鱼第2天上午死亡2条,第2天下午死亡2条

4
0
小鱼于当天下午和晚上相继死亡
请分析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①号生态瓶均可以看作一个小型生态系统,在这些小型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的生物是___________,属于生产者的生物是___________,池水、沙子中的
___________是分解者。
(2)比较①号生态瓶和②号生态瓶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植物数量比较多时,动物存活的时间相对___________;由生态瓶⑤号的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没有___________,动物就会死亡。
(3)由①~⑤号生态瓶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通常情况下,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动物数量与植物数量的关系应是动物数量一般_______(填“多于”或“少于”)植物数量。
(4)①号生态瓶的动物虽然存活时间最长,但最后还是死亡了,最有可能的原因是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___________,不能达到一种真正的平衡,___________
能力比较差。
26.(8分)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影响它生活的非生物因素除光、温度以外,还有土壤的潮湿程度等。请你根据以下甲、乙、丙3个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如果你要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那么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选择以上哪一个实验装置?___________。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___________。若将10只鼠妇放入该实验装置的铁盘中央,重复进行5组实验,都经过10分钟后,及时统计鼠妇数量。如果在明亮处的鼠妇数量分别是1只、2只、0只、1只、0只,那么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你要探究“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那么能否利用乙实验装置做对照实验?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C解析:植物不能快速运动;病毒无细胞结构;动物、病毒及大部分细菌、真茵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有生物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2.D解析:生殖是所有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因此,判断智能机器人是否为生物的标准是看其能否生殖能门倍判断生物特征中的常见误区。
(1)不是所有的能生长和运动的物体都是生物:钟8乳石能生长,机器人能运动,但二者均不属于生物。
(2)不是所有生物的呼吸都需要氧气:大多数生物的呼吸需要氧气,少数生物呼吸时不需要氧气,如乳酸菌。
3.D解析:“螳嫏捕婵,黄崔在后”是指螳螂捕食婵,黄崔捕食,体现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龙生龙,风生風”是指子代具有与亲代相似的形态特征,体现了生物都有遺传特性。
4.B解析:当调查的范国过大,不可能对调查对象逐一调查时,可以从总体中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以样本的特征代表整体,这样的调查方法作抽样调查。为保证样调查的科学性和准确,抽样时,要做到随机抽样
5.A解析:②为菇,接形态结构归类应为其他生物,不应为植物,故A项错误
6.C解析: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因而山上的桃花开得晚题中诗句主要描写了温度对桃花的影响
7,A解析:在海洋中光照强度随着海水深度的增加而变弱,故影响了藻类植物在海洋中的分布。
8.B解析:通过表格内容可知,水泥路上没有鼠妇,干爆的苹地上仅生活着少量妇,这说明鼠妇不适于生活在千燥的环境中;在水槽边的石头下或湿花盆底下生活着大量的鼠妇,这说明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9.B解析:“大树底下好来凉”是国为大树的蒸勝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海的皮下脂肪很厚”“驼制的根系非常发达”“青蛙冬眠”都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0.B解析:此题考查探究实验的设计以及生物生长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为保探究实验的科学性,应设计好对照实验,即连循单一交量原则。题千中已告知探究的问是沙子的有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故変量是沙子,其他条件则相同。
11.A解析:南温度低,分解者少,不能把人的液、便等废弃物及时分解,因此需将其带高南板。
12.B解析:是一种大型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13.A解析: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即植物,在题图中植物只有草,所以每条食物链的起点都是草。这几条食物链分别是草→鼠→鹰;草→鼠→蛇→鹰;草→兔→鹰。
4.B解析:草原上所有的生物只是生物部分,没有非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15.D解析:图中昆虫和杂食性的乌都以绿色植物为食,二者之间存在北争关系,同时杂食性的鸟还以昆虫为食,二者之间存在捕食关系;能量不能沿着食物链(网)循环流动,只能单向流动;该食物网中有4条食物链,分别是绿色植物→食草籽的鸟→鹰,绿色植物→鼠→房,绿色植物→昆虫→杂食性的鸟→鹰,绿色植物→杂食性的鸟→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
16.C解析:分析题图可知,甲、乙、、丁四种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合量依次减,而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体内的有机物最多,初级消费者次之,之后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迳渐通减,国此该食物链可表示为甲→乙→两一丁。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所以该食物链中会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丁。生态系统是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和无机环境的统一体,仅图中生物和细菌、真不能构成该生态系统。
17.A解析:根据四种生物的相对数量,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丙→甲→乙→丁,若乙的数量增加,需要的食物使会增加,所以甲的数量下降,这时两的数量山于天敌甲数量减少而增加,丁食物充足,所以数量也会増加。
18.D解析:大气圆中有水分,水图中有空气,水图的底有岩石和土,岩石中也有水分和空气,可见,大气图、水图和岩石图是相互联系的,并不是完全分开的。
9.A解析:生物圆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的总和,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生活的环境包括生物生存的空间以及各种影响国素,既有非生物因素,也有生物因素;生物圆中的生物成分即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主要是指植物,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分解者主要是指细首、真菌等;多数生物不会国定生活在一个生态系统中
20.C
解析:生物图包括地球上一切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空气、水、岩石、土壤等)。各类生态系统都存在一定的联系,并非是独立的体系
21.(1)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需要营养
(2)生长和繁殖
(3)遗传
变异
(4)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细菌、真菌
(5)生物
22.(1)生物(2)影啊(3)B
A
解析:山材料可知,仙人掌的蔓延影响了原有生物的生活,所以原有生物与仙人掌之间的关系为竞争关系。后来引进的昆虫以仙人掌为食,二者的关系为捕食关系
23.(1)5
(2)D
(3)生物圈
(4)鲇鱼
解析:(1)题图中包含摇坟幼虫的食物链有5条,分别是浮游藻类→接坟幼虫→鲤鱼一鸟,浮游藻类接幼虫一鱼→鱼,浮游藻类→接蚊幼虫马口鱼→帖鱼浮游藻类→摇蚊虫棒花鱼→黄→鸟,浮游类→接蚊幼虫→棒花鱼→黄一鱼。(2)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太阳的能量,生态系统中被称为生命能量源泉的是太旧能。(3)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称为生物图,生物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筑,(4)国为有害物质会沿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国此体内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是题图中的鸟和鱼。
24.(1)鸟、青蛙
(2)捕食、竞争关系
(3)农作物→鸟一蛇(或农作物→田鼠一蛇)
(4)蛇
(5)让更多的能量流向农作物
解析:(1)鸟以农作物和昆虫为食,因此①代表鸟;青姓是内食性动物,以昆虫为食,因此②代表青。(2)鸟以昆虫为食,二者属于食关系,鸟和昆虫都以农作物为食,
二者属于争关系,四此图甲中①鸟和昆虫的关系是捕食、竟争关系。(3)“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具有单向流动和逐战的特点”,一条食物的管养坂越少,最高营养饭的生物所获得的能量越多,蛇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是农作物→乌一蛇(或农作物一四鼠一蛇)。(4)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越低的生物有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的生物有毒物质积累越多题图中蛇的管养最高,国此”若乙中A、B、C分别表示蛇所在的一条食物链中各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和对
含量”,那么与C相对应的生物是蛇。(5)农民经常在里除杂草、灭害虫,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这样做是为了让更多的能量流向农作物,对人类有益
5.(1)小鱼
水草
细菌和真菌
(2)较长
植物
(3)少于
(4)太少
自动调节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货者之间的关系
26.(1)甲装置光光对鼠如的生活有影雨(或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2)不能,因为乙装置有两个实验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