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综合训练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综合训练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9-26 18:28: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综合训练题
选择题
1.毛泽东有诗云:“劝君少骂秦始皇…百代犹行秦法政。”秦法政包括(

①分封制
②中央集权制
③郡县制
④行省制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汉书》记载:“(秦朝)丁男(成年男子)披甲(铠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由此可见秦朝
(
)
A.
兵役、徭役繁重
B.
刑罚严酷
C.
赋税沉重
D.
人民勤劳
3.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维护国家统一所采取的措施有?(  )
①推行郡县制
②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
③焚书坑儒
④修筑长城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A.
秦朝统治腐朽
B.
秦朝百姓罢工
C.
秦朝的暴政
D.
修长城费时十年
5.生活中下图银行行徽到处可见。图案中心的“工”和外圆寓意商品流通,表明工行作为国家办理工商信贷专业银行的特征,图案整体为中国古代圆形方孔钱币。这一设计与秦始皇的哪一举措有渊源关系?(

焚书坑儒
B.
统一度量衡
C.
统一了文字
D.
统一货币
6.以下三个皇帝的在位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汉高祖
②汉景帝
③汉文帝
①②③
B.
③②①
C.
①③②
D.
②③①
7.西汉文帝、景帝时期,政治稳定,经济上始终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出现了封建社会第一次“治世”景象。这主要得益于当时统治者推行的什么政策?( )
A.休养生息政策  B.争霸政策
C.“改制”举措  D.汉化政策
8.西汉初期“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①吸取秦亡的教训,轻徭薄赋
②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劝诫百官关心农桑
③文帝、景帝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④重视“以德化民”,社会安定
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9.下列关于造纸术的发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
B.
西汉前期就已出现用于书写和绘画的纸
C.
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D.
造纸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10.三国演义中很多英雄人物都是依靠镇压黄巾起义起家的,比如:曹操、刘备、关羽、张飞等。下列关于黄巾起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沉重地打击了东汉统治
B.
迫使统治阶级调和内部矛盾
C.
黄巾起义最终被镇压
D.
黄巾起义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民起义
11.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这条古商路以运送丝绸为主。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最早将这条古商路称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开通,下列哪一位人物功不可没?(  )
A.班超  B.甘英  C.张骞  D.班勇
12.下列哪一历史事件可以证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A.
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
B.
汉武帝设置河西四郡
C.
东汉班超经营西域
D.
166年,一批大秦人来到东汉赠送礼物
13.下图人物是被称为“医圣”的(

扁鹊
B.
华佗
C.
张仲景
D.
王景
14.“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里的“一人”指的是“皇帝”,“皇帝”的称呼最早出现在(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秦朝
15.2000年前,丝绸是中国的名片;1000年前,瓷器是中国的名片;500年前,茶叶是中国的名片……,其中与“丝绸是中国的名片”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
文景之治
B.
昭君出塞
C.
张骞出使西域
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6.日本有蔡伦宫,法国有蔡伦博物馆……,蔡伦受到世界如此尊敬,是因为他(

A.
发明了印刷术
B.
改进了造纸术
C.
发明了火药
D.
制成了罗盘针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京师之钱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史记》
请回答:
(1)此材料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景象?
(2)你能说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哪些吗?
(3)结合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谈一谈你的感想。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只能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虽得天下,旋接踵而亡。
(1)上述材料认为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请简述你的理由。
19.下列材料摘编自2017年2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网上的《丝绸之路上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交融》一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造丝绸、制作陶瓷器、种植茶叶的国家。可以说,丝绸、瓷器、茶叶是中国文明的符号。各色的丝绸织品、瓷器、茶叶成为丝绸之路上最具中国特色的交换货品。由于大宗的中国陶瓷制品后来都经海道外销到亚、非、欧,因此,海上丝绸之路也被称为“陶瓷之路”。中国的瓷器备受西方贵族的青睐,被认为是奢侈品。
(1)丝绸之路上最具中国特色的商品包括哪些?这条道路是西汉时期谁率领使团开通的?材料一中的“陶瓷之路”是指哪条路?
材料二????丝绸之路是一条多种宗教、思想、文化、艺术传播之路。佛教作为外来文化,为中国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南北朝以后摩尼教、
祆教、景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等相继传入中国。中国对侨居民族、外来宗教宽容以待,对各种文化兼容并蓄,使中华文明因海纳百川而博大精深。最终,儒、释、道三种文化合流,发展成为中国主流的传统文化。
(2)依据材料二,古代中国对外来的文化持何种态度?在“中国主流的传统文化”中融入了哪种外来宗教文化?
(3)综合上述两则材料,谈谈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历史作用。
20、某校七年级(1)班在学习《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课时,同学们对汉初的经济、政治、思想等进行了探讨,请你参与进来,共同完成。
[汉初国策]
(1)汉初采取了什么政策?到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史称“_____”
[捍卫皇权]
针对地方封国势力膨胀,有识之士纷纷提出削弱地方封国的策略。
(2)上图中人物为皇帝提出了怎样的策略削弱地方诸侯王势力?效果怎样?
[实现一统]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总结汉武帝在位时期,在政治、思想、经济方面是如何推进大一统格局的?
答案
1-5BADCD
6-10CADCD
11-16CACDCB
17、(1)“文景之治”时期。
(2)因为汉文帝和汉景帝在位时采取了以下措施: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同;注重以德化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3)身为统治者要重视农业的发展,关心农民的疾苦,要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这样社会才会得到人民的拥护,社会才会出现繁荣的局面。
18、(1)商鞅变法召怨天下。
(2)不对。秦朝的灭亡是因为暴政。
19、(1)丝绸织品、瓷器、茶叶。张骞。海上丝绸之路。
(2)态度:兼容并蓄。宗教:佛教(或答“释”)。
(3)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丝绸之路是中国对欧亚乃至世界文明作出的重大贡献;丝绸之路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丝绸之路影响深远,今天的“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答出两点,表述合乎题意即可)
20、(1)休养生息的政策;文景之治。
(2)主父偃建议汉武帝实行“推恩”计策,下诏允许诸侯王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无力与中央抗衡。
(3)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封国势力。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在经济上,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专营、专卖,牢牢掌握经济命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