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鼓歌》教学设计
年级:二年级
课型:歌唱课
教学内容:《锣鼓歌》
教学目标:
1、能用圆润、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锣鼓歌》,体会河南民歌的风格特点。
2、认识民族打击乐器—锣、鼓,并了解基本的演奏方法。
3、能与同学合作,用声势动作、演唱、演奏等方法参与歌曲表现。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都来做音乐”为主题,所以将兴趣点放在—“做”音乐上。《锣鼓歌》是一首河南泌阳的民歌,速度稍快。歌曲中同音反复和附点节奏的运用、锣鼓拟声词的穿插,加之曲调也随着发生变化,使得歌曲更加具有渲染力,也更欢快、喜庆。
教学重点:用圆润、饱满的声音演唱歌曲《锣鼓歌》。
教学难点:创编、合作为歌曲伴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锣、鼓。
教学过程:
舞蹈导入,引出锣鼓。
1.观赏舞蹈,引出锣鼓
师:新的音乐旅程开始了,小朋友们准备上课了,今天我们的上课铃声有点特别。
2.认识锣鼓,尝试演奏
师:鼓还有一位好朋友今天我也请来了,试着敲一敲。
3.直观图谱,声势尝试
(1)声势尝试
师:看一看认一认,看着图谱你能试着轻轻地敲一敲吗。(出示全曲图谱)
(2) 共同演奏
(3)音乐伴奏。
师:我们跟着音乐再来敲一次,听好音乐的节拍。
二、品赏音乐,巧学歌曲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欢快情绪。
师:这段音乐就叫《锣鼓歌》,它是一首河南泌阳的民歌。
2.再次听赏,巧找锣鼓模拟声音。
师:如果你听到有模拟锣鼓的声音,跟着敲一敲。
3. 直观图谱,尝试学唱锣鼓节奏。
(1)比一比,感受旋律走向。
(2)唱一唱,熟悉音高旋律。(出示锣鼓节奏1,按音高特点排列,学唱锣鼓节奏1)
(3)找一找,初次感受同音反复。(对比“嘡嘡嘡”的音高,引出同音反复,跟琴移调练习咚咚嘡嘡嘡,强调声音)
(4)玩一玩,解决难点问题。(出示锣鼓节奏2图谱,并学唱,注意演唱要求,提醒附点节奏)
4. 旋律的对比,学唱一、三乐句。(出示13乐句图谱,解决两句的第一小节)
5. 同音反复的寻找,完整演唱歌曲。
6.方言特点的模仿,完整演绎歌曲。
师:河南人说话这个口腔也是打开的,发音字正腔圆,唱出这种感觉。
三、激发创编,深感音乐
1. 二声部合奏,为歌曲伴奏。(先单独练锣鼓节奏,再加上歌唱)
2.寻找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师:小朋友们有没有比拍腿更形象的模拟锣鼓的声音的,去试试。
3. 激发创编节奏,为歌曲伴奏。
师:除了用这样的节奏,你还想怎么敲?谁来试试。(出示图谱)
4.加上还“嗨”,为烘托气氛。
5.加上引子方言,为歌曲伴奏
四、课堂总结
孩子们在欢天喜地的锣鼓声中,我们的音乐之旅就要结束了。今天感受了河南锣鼓歌的魅力,最后让我们唱着欢快的锣鼓歌走出教室吧。将音乐的美好带出教室、带进生活。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