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课件24张

文档属性

名称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课件24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26 19:34: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被尊称为圣人。
  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仁政礼治,鼓励人们入仕。
  汉代以后,其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论语》
  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
大成至圣先师--孔子
学习目标
1、解释题目
2、感知课文,分析弟子志向及孔子评志(重难点)
3、知识拓展,孔子思想在今天的影响
子路、
冉有、
曾皙、
公西华


(由)
(点)
(求)
(赤)
陪长者闲坐
长辈对晚辈说话
尊敬对方或自谦
称名
古人自称称名,称人称字。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知?”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弟子理想
孔子评志
感知内容
注音:
千乘(
)之国
比(
)及
俟(

章甫(

哂(

沂(

喟(
)然
雩(

冠(
)者
Shèng



shěn

kuì

guàn

问“志”
言“志”
评“志”
返回
 
“陪长者闲坐”,这样的语境就容易使气氛和谐融洽,师生平等、轻松自由,弟子们能各抒己见。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1、弟子各有什么志向
2、他们的性格特点
  
治理一个受大国侵略而且遭受饥荒的千乘之国,并保证三年内使人民勇于作战并懂得义理。
子路(仲由)
有抱负,自信,
却失之鲁莽、轻率。
志:率尔而对,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性格:
侧重强国
  治理一个小国,三年内使人民富足。至于礼乐教化,还难办到。
冉有(求)
谨慎小心,
谦虚退让
志: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性格:
侧重富民
  能在诸侯举行祭祀或会盟时担任一个“小相”。
公西华(赤)
谦恭有礼,
娴于辞令。
志: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性格:
侧重以礼治邦
子路:
 侧重强国
冉有:
 侧重富民
公西华:
 侧重以礼治邦
但都愿意在仕途上创一番事业.
都是参加政治.
志向虽各有侧重,
  暮春时节,脱下冬衣,穿上春衣,和五六个20岁的成年人,带着六、七个少年,在沂水边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
曾皙(点)
洒脱高雅
从容淡定
志: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性格:
春游图
“曾皙的志向”理解
“莫春”,阴历三月,即阳历四月,从气候上看,北方(鲁国,现山东境内)的天气还是比较冷,怎么能沐浴呢?即便能沐浴,到“舞雩”台上吹风、乘凉恐怕难以解释得通吧?
“舞雩”是鲁国的祈雨台!不是能随便上去的地方。王充在《论衡》中解释曾点的所述是一种祭祀仪式,即舞雩的仪式。《礼记》中也有解释:“舞雩,祭水旱也。”?
可以基本得出结论,曾点讲的就是,在春天水旱时,率领人们行祈雨礼,以求得丰年,从而进一步实现他的治国理想。?
返回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1、孔子是如何评价弟子的志向的?
2、结合言、行、神态描写,思考孔子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曾皙
子路
冉有
公西华
(仲由)
(点)
(求)
(赤)




孔子的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温故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
孔子是一个既热情、谦和
又循循善诱、认识深刻的老师。
  2500年前,孔子虽然
 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甚
 至有过“乘桴浮于海”

 梦想,但终其一生,他老
 人家的足迹也没有走出过今天山东、河南两省的地界。
   然而,孔老夫子可能做梦也不会想到,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国力增强,他的学说作为中国的文化名片走向了五大洲、走进了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中间。
标识使用简体中文“汉”字的变体,融合昂首高飞的和平鸽和地球两种图案。简洁明快,刚柔并蓄,动感有力,既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化,又体现了快速向现代化迈进的时代步伐。
——孔子学院标志
全球汉语热催生孔子学院
津巴布韦大学孔子学院首个汉语教学班的师生正在上课。
俄远东第二所孔子学院落户布拉戈维申斯克市
  在德国柏林的一座公园中,中德学者为孔子树立雕像。底座上用德文写着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作业
一、熟读课文
二、归纳本文中的“如”、“方”、“尔”、“乎”的用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