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压力与压强 单元测试 —沪教版(上海)九年级上册物理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章 压力与压强 单元测试 —沪教版(上海)九年级上册物理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试用本)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9-27 08:14: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章
压力与压强
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两只相同的试管甲和乙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不同液体,以如图所示方式放置时液面齐平,那么,甲、乙两试管中液体密度的大小情况是
A.甲的密度大
B.乙的密度大
C.一样大
D.无法比较
2.两物体重力之比为1:2,与水平桌面接触面积之比为1:2,它静止时对桌面压强之比为
A.1:1?????????????
B.1:2??????????????
C.2:1?????????????
D.1:4
3.下列设备中没有利用连通器原理的是(

A.茶壶
B.船闸
C.活塞式抽水机
D.下水道存水管
4.将质量相同的木块和铝块、铜块放入水中,木块漂浮,铝块和铜块下沉,则它们受到的浮力
A.铝块最大
B.木块最大
C.铜块最大
D.一样大
5.将一个重10牛的容器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再向容器中注入20牛的水(水不溢出),则注水后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A.可能为30牛
B.可能为25牛
C.一定为30牛
D.可能大于30牛
6.17世纪中期,证明大气压强存在并且很大的实验是
A.马德堡半球实验
B.曹冲称象
C.托里拆利实验
D.帕斯卡桶裂实验
7.一台拖拉机对地面的压强是3×104帕,它表示地面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
A.压力是3×104牛
B.压力是3×104帕
C.压强是3×104帕
D.重力是3×104帕
8.如图所示,a、b、c是三个实心小球,其中a与b质量相等,b与c体积相同;放入水中后,a球漂浮、b球悬浮、c球沉底,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它们的体积关系是:
B.它们的重力关系是:
C.它们的密度关系是:
D.它们所受的浮力关系是:
9.将未装满水且密闭的矿泉水瓶,先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再倒立放置,如图所示。两次放置时,水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强分别为pA和pB,水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力分别为FA和FB,则
A.pA>pB
B.pA<pB
C.FA=FB
D.FA<FB
10.将重是2.5N的物体A放进水中,它有一半体积露出水面,如图甲。在A上面再放一个体积与A相同的物体B,恰好A、B两物体全部浸入水中,且B上表面恰好与水面相平,如图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物体A受到浮力是1.25N
B.物体B的密度是物体A密度的2倍
C.乙图中物体A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10N
D.乙图中物体B对物体A的压力为1.25N
二、填空题
11.冰的密度是0.9×103kg/m3,有一块冰,它的质量是900g,它的体积是_____m3,如果冰要全部化成水,则水的体积是________m3。
12.压力:__________作用在物体__________并指向表面的力叫做压力。
13.1644年,意大利科学家
精确的测出来大气压的值;如图所示的容器内装有一定量的水银,水银在A点产生的压强为
Pa.(ρ水银=13.6×103kg/m3)
14.一艘油轮满载时排水量为5800t,它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N,在码头卸下8×105kg的燃料后,油轮排开水的体积是_________m3。(g取10N/kg)
15.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于今年6月1日下闸蓄水,10天内水位上升到海拔135米。一块上表面面积为2米2的水平石板被淹没在水面下50米深处,石板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________帕,石板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________牛。
16.大家都知道“曹冲称象”的方法,如图所示。我们来分享小曹冲所运用的智慧:用物理知识解释“称象”的原理,前后两次水面正对记号说明:前后两次排开水的体积______________。要推出“象重等于石头重”的结论,必须附上的关键推理依据是:物体漂浮时,______________。这里所用到的方法是__________(填“代换法”或“推理法”)。
17.如图所示,一矿泉水瓶,装满500g水后,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不动,(若空瓶的质量不计),瓶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10cm2,则桌面对瓶的支持力为__________N,若将瓶倒过来放于桌面上,瓶对桌面的压强将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如果在瓶侧壁不同高度的地方用锥子扎出上、下两个小孔,打开瓶盖,可以观察到从_____(填“上”或“下”)孔流出的水喷得较急。(取g=10N/kg,水的密度为1.0×103kg/m3)
18.将一底面积为的长方体木块用细线栓在个空容器的底部,然后向容器中缓慢加水直到木块上表面与液面相平,如图甲所示,在此整个过程中,木块底部受到水的压强随容器中水的深度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则木块所受到的最大浮力为______N,木块重力为______N,细线对木块的最大拉力为______N。(g取10N/kg)
三、计算题
19.一个空瓶子的质量为200g,装满水后的总质量为700g,如果在空瓶盛某种金属碎片若干,使金属与瓶子质量为1000g;然后再装满水,则瓶子、水、金属片三者的总质量为1409g。试求:
物质





密度(g/cm3

19.3
11.3
8.9
7.9
2.7
(1)瓶子的容积;
(2)金属碎片的体积;
(3)金属碎片的密度,该金属片最可能是哪种金属。
20.如图所示,将一底面积为30cm2,高为10cm的长方体,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在空气中称量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5N.将物体完全浸没在某种液体中,物体下表面距液面20cm时,下表面所受液体压力为4.8N.g取10N/kg.求:
(1)此时物体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
(2)液体的密度.
(3)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1.如图所示,一正方体物块边长为10cm,漂浮于足够高的底面积为S0的盛有足量水的圆柱形容器中,有1/5体积露出水面。水的密度为1.0×103kg/m3,g取10N/kg。求:
(1)该物块受到的浮力;
(2)该物块的密度;
(3)若未投入物块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F0。试求出物块漂浮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1和物块浸没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2;
(4)若物块漂浮时与未投入物块时比较,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了200Pa,物块浸没时与物块漂浮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之比为30:29,则未投入物块时容器中水的深度是多少?
四、实验题
22.如图所示,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某同学将一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金属圆柱体缓慢浸入水中,分别记下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深度h,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次数
1
2
3
4
5
6
h/cm
0
4
8
10
12
16
F/N
6.75
5.75
4.75
4.25
4.25
2.00
(1)如图是第2次实验的情景,请在图中用力的示意图把此时金属块所受浮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______)
(2)分析表中第4次和第5次实验数据,说明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深度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3)第6次实验中,金属块所受浮力大小为_______N,容器底对金属块的支持力大小为_______N.
23.如图所示是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实验.
(1)对比图甲、乙、丙可知: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压强________.
(2)对比图丙和图丁,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相等,由此可知两种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是ρ液________ρ盐水.
(3)在图丁中保持探头的位置不变,向烧杯中逐渐加入盐(未溢出),则盐水的密度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探头受到液体的压强______(只填选项代码).
A.一定增大?
B.一定减小?
C.一定不变?
D.增大、减小、不变都有可能.
24.将物体放入盛有水的柱形容器后,容器对桌面压强的增加量p固、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p液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某小组同学依据p=F/S猜想:p固、p液与力的变化量有关.于是他们将若干不同物体放入盛有水的足够高的薄壁柱形容器中进行实验,并分别测出了p固、p液,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表二中.
①分析比较表一中1、4或2、5的数据可得出:p固与F浮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分析比较表一中的数据还可得出:p固与G物成_____________.(选填“正比”或“反比”)
②分析比较表二中实验序号____________的数据可得出:p液与G物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分析比较表二中的数据还可得出结论:F浮相等时,p液________;F浮越大时,p液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A
3.C
4.B
5.C
6.A
7.A
8.D
9.B
10.C
11.1×10﹣3
9×10﹣4
12.垂直
表面
13.托里拆利;1.36×104
14.5.8×107
5000
15.4.9×105
9.8×105
16.
相同
浮力等于重力
代换法
17.5N
变大

18.15
9
6
19.(1)500cm3(2)91
cm3(3)铜
20.(1)1600Pa
(2)0.8╳103kg/m3
(3)2.6N
21.(1)8N(2)0.8×103
kg/
m3(3)F0+8
N;
(
F0+10)/
S0Pa
(4)
0.125m
22.
无关
2.50
2.25
23.相等

变大
A
24.无关
正比
6、7或8、9、10
无关
相等
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