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二语文全案:1.3《想北平》(北京版必修5)

文档属性

名称 2011年高二语文全案:1.3《想北平》(北京版必修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9-15 19:11:57

文档简介

想北平 同步练习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愆伏(qiān) 亵渎(xiè) 空旷(kuàng) 殷红(yīn)
B、采掇(duō) 贻误(yán) 挈妇(qiè) 绵亘(gèng)
C、菜圃(pǔ) 信札(zhá) 青冢(zhǒng) 惴惴(zhuì)
D、纯粹(cuì) 果脯(pǔ) 干瘪(biě) 僻静(p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迥然不同 励精图治 针贬时弊 不径而走
淋漓尽致 广袤无垠 熙熙攘攘 矫柔造作
谈笑风生 文过饰非 获益匪浅 纷至沓来
仓惶失措 相形见绌 遐思迩想 理尚往来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人文是“化成天下”的学问。它包括 人的智慧,开发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精神,激励人的意志, 人的行为,以及促进人的健康, 社会的稳定,乃至发展社会经济、 人际关系等等学问。
A、启发 规范 维护 调整 B、启迪 规范 维护 协调
C、启迪 规定 维持 协调 D、启发 规定 维持 调整
4、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关联词,正确的一组是:( )
一个人 不懂得正确的意见只能是对于实际事物的客观的全面的反映, 坚持要按自己的主观的片面的想法办事,那么, 他有善良的动机, 还是会犯或大或小的错误。
A、因为 所以 虽然 但 B、由于 因此 即使 也
C、不但 而且 虽然 但 D、如果 而 即使 也
5、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 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B、北京大学“五四剧社”为百年校庆排练的话剧《蔡元培》是否会以全新的风格出现在舞台上,大家都拭目以待。
C、我们个个精神振奋,斗志昂扬,生机勃勃,干劲冲天。
D、不少作家,为了完成自己的作品,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几乎倾注了毕生的精力。
6、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个经验值得文艺工作者和歌唱演员重视。
B、学术委员会采纳了两个青年科学家的建议。
C、我以为你有事情,不能按时来,你反而提前来了。
D、每个单位都要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和杜绝不应有的各种浪费现象的发生。7、与下面这段话衔接恰当的一句是:( )
“木桶理论,短板效应”的意思是一个由很多木板箍成的木桶,如果一块木板很长,并不能多盛水;而有一块木板很短的话,它的最大盛水量就只能达到最短木板的上沿。著名教练陈运鹏把制约游泳成绩的八个因素比做木板, 。
A、只有八个因素都突出,才能迅速提高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B、如果有一个因素欠缺,那将影响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C、只有一个因素很突出,并不能迅速提高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D、如果八个因素都欠缺,必将影响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迁移与拓展】
(一)
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君士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虽然“近似”两字要拉扯得很远--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自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象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象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8、为什么作者说:“巴黎更近似北平”,但是“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
9、这一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北平怎样的特点?
(二)
论说巴黎的布置已比伦敦罗马匀调的多了,可是比上北平还差点事儿。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几乎是什么地方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这种分配法可以算--在我的经验中--天下第一了。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气;不在有好些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围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与西山呢!
10、“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气;不在有好些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围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表现了北平怎样的特色?
11、文中“天下第一”指的是什么?
(三)
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对于物质上,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此地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即使算不了什么,可是到底可爱呀。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是多么省钱省事而也足以招来蝴蝶呀!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12、“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这一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
13、“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此地的‘草花儿’很便宜”句中为什么说“花草”,后面又说“草花儿”?
14、概括这一段的中心意思。
【欣赏与探究】
翡冷翠山居闲话
徐志摩
作客山中的妙处,尤在你永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你不妨摇曳着一头的蓬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藓;你爱穿什么就穿什么;扮一个牧童,扮一个渔翁,装一个农夫,装一个走江湖的吉卜赛人,装一个猎户;你再不必提心整理你的领结,你尽可以不用领结,给你的颈根与胸膛一半日的自由,你可以拿一条这边艳色的长巾包在你的头上,学一个太平军的头目,或是拜伦那埃及装的姿态;但最要紧的是穿上你最旧的旧鞋,别管他模样不佳,他们是顶可爱的好友,他们承着你的体重却不叫你记起你还有一双脚在你的底下。
这样的玩顶好是不要约伴,因为有了伴多少总得叫你分心。平常我们从自己家里走到朋友的家里,或是我们执事的地方,那无非是在同一个大牢里从一间狱室移到另一间狱室去,拘束永远跟着我们,自由永远寻不到我们;但在这春夏间美秀的山中或乡间你要是有机会独自闲逛时,那才是你福星高照的时候,那才是你实际领爱,亲口尝味,自由与自在的时候,那才是你肉体与灵魂行动一致的时候;朋友们,我们多长一岁年纪往往只是加重我们头上的枷,加紧我们脚胫上的链,我们见小孩子在草里在沙堆里在浅水里打滚作乐,或是看见小猫追他自己的尾巴,何尝没有羡慕的时候,但我们的枷,我们的链永远是制定我们行动的上司!所以只有你单身奔赴大自然的怀抱时,像一个裸体的小孩扑入他母亲的怀抱时,你才知道灵魂的愉快是怎样的,单是活着的快乐是怎样的,单就呼吸单就走道单就张眼看耸耳听的幸福是怎样的。因此你得严格的为己,极端的自私,只许你,体魄与性灵,与自然同在一个脉搏里跳动,同在一个音波里起伏,同在一个神奇的宇宙自得。我们浑朴的天真是像含羞草似的妖柔,一经同伴的抵触,他就卷了起来,但在澄静的日光下,和风中,他的姿态是自然的,他的生活是无阻碍的。
你一个人漫游的时候,你就会在青草里坐地仰卧,甚至有时打滚,因为草的和暖的颜色自然的唤起你童稚的活泼;在静僻的道上你就会不自主的狂舞,看着你自己身影幻出种种诡异的变相,因为道旁树木的阴影在他们纡徐的婆娑里暗示你舞蹈的快乐;你也会得信口的歌唱,偶尔记起断片的音调,与你自己随口的小曲,因为树林中的莺燕告诉你春光是应得赞美的;更不必说你的胸襟自然会跟着漫长的山径开拓,你的心地会看着澄蓝的天空静定,你的思想和着山壑间的水声,山罅里的泉响,有时一澄到底的清澈,有时激起成章的波动,流,流,流入凉爽的橄榄林中,流入妩媚的阿诺河去……
并且你不但不须约伴,每逢这样的游行,你也不必带书。书是理想的伴侣,但你应得带书,是在火车上,在你住处的客室里,不是在你独自漫步的时候。什么伟大的深沉的鼓舞的清明的优美的思想根源不是可以在风籁中,云彩里,山势与地形的起伏里,花草的颜色与香息里寻得?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歌德说,在他每一页的字句里我们读得最深奥的消息。并且这书上的文字是人人懂得的;阿尔帕斯与五老峰,雪西里与普陀山,菜茵河与扬子江,梨梦湖与西子湖,建兰与琼花,杭州西溪的芦雪与威尼斯夕照的红潮,百灵与夜莺,更不提一般黄的黄麦,一般紫的紫藤,一般青的青草同在大地上生长,同在和风中波动——他们应用的符号是永远一致的,他们的意义是永远明显的,只要你自己性灵上不长疮瘢,眼不盲,耳不塞,这无形迹的最高等教育便永远是你的名分,这不取费的最珍贵的补剂便永远供你的受用;只要你认识了这一部书,你在这世界上寂寞时便不寂寞,穷时不穷困,苦恼时有安慰,挫伤时有鼓励,软弱时有督责,迷失时有南针。
(节选自《巴黎的鳞爪》,略有改动)
15、作者认为,要领略作客山中的妙处,你应该怎么做?
16、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扮一个牧童,扮一个渔翁,装一个农夫,装一个走江湖的吉卜赛人,装一个猎户”,世界上的人还有很多,作者为什么偏偏提到这几种人?为什么用“扮”、“装”这两个字眼?
17、在畅叙如何领略作客山中的妙处之后,作者在最后一段做了怎样的拓展与深化?
18、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胡适曾经说过,徐志摩的人生观只有“爱”、“自由”、“美”。对爱、对自由、对美的讴歌正是本文的感情基调。
B、一个“你”字频频出现在文章中,不仅接近了作者与读者的心理距离,而且使人如临其境,得到美的享受。
C、作者以空间为序,写澄蓝的天空、山罅里的泉响……在对美好自然的描摹之中,含蓄地歌颂生命,礼赞青春。
D、文章第三段写山泉,一连用了几个“流”字,即写出了山泉的悠长,又写出了它恢弘的气势,营造了物我一体的意境。
E、这篇文章联想丰富、组合自由、气韵生动,尽管不无“西化”的色彩,但汉语的优美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
答案
1、C 2、C 3、B 4、D 5、B 6、C 7、B
8、(1)以“九牛一毛”比喻自己对北平知道得很少,朴素又幽默。
(2)用对母亲的爱比喻对北平的爱,表现了作者深切真挚的感情。
9、北平虽与巴黎相似,但巴黎太嫌热闹,有些地方又嫌空旷。不如北平恰到好处,适宜居住。
10、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北平城市动中有静的特点。
11、写出北平城市布局得当的特点。
12、“天下第一”是指北平“什么地方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
13、“花草”偏重于花,价格稍贵;“草花”偏重于草,价格便宜。
14、这一段写北平的花、果、蔬菜多,十分吸引人。
15、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不须约伴;不必带书
16、在作者眼中这几种人有装束上是最无拘无束的,也是最接受大自然的、最自由的。许多人在现实生活中不像牧童等人那样自由,那样接近大自然;
17、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既深奥又浅易;只要性灵上不长疮瘢,眼不盲、耳不塞,任何人随时随地都可以享受大自然;大自然可以慰藉我们的心灵,指示我们的人生方向。18、C D《想北平》教案
一、引入
有一首诗大家都非常熟悉,那就是:床前明月光……是的,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始终在召唤着一个地方,无论你是浪迹天涯的孤独的游子,还是功成名就的天之骄子,这个地方的名字就叫做故乡,她是我们生命的根,是我们情感的归宿,是我们永恒的精神家园。
有一位作家,巴金称他为“中国知识分子最好的典型”,他的长篇小说 骆驼祥子 畅销美国,话剧 茶馆 震动欧洲,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他是谁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老舍先生的散文——《想北平》(师板书课题)
我们对于文学作品的思考探究可分为三个层次:与作品对话、与作家对话和与自己对话。欣赏,就是读者的心灵与作家的心灵进行交流。要能与作家的心灵交流,首先要与作品对话,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品。
二、探究·欣赏·交流
(一)与作品对话,把握文章的内容
首先请大家推荐一位同学和我一起来朗读这篇文章。在欣赏完文章之后,请大家谈谈你们的初读感受和文章的结构内容。
播放《小夜曲》,师生有感情地配乐朗诵。师读1、2、3段 ,学生读4—8段。
(读完)师评:这位同学朗读的很好,她特别注意到北京的儿化音,如:“空儿”、“差点事儿”、“白霜儿”等,还有“哼”这一字读的也很到位,她把老舍的“京味儿”给读出来了。
好了,下面该由同学们畅所欲言谈谈你们的初读感受和文章的大致结构了。
(总结)经过几位同学的发言,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文章的思路
1---3段:我爱北平但说不出来。
4—7段:爱北平的理由(北平的特点、北平的美)
从北平的建设、布置、生活环境写出北平的与众不同
8段:表达感受——想念北平(想得落泪)。
板书: 爱到说不出(第1—3段) 爱的理由(第4—7段)
想得落泪 (第8段)
爱到说不出——爱得深沉 北平的美——爱的表达 想得落泪——爱的极致
教师小结:欣赏文章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内容,看看文章写了什么。我们可结合文章的标题、段落的总起句与总结句、过渡句、主旨句等标志性语句来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二)与作家对话,体悟作家的情感
1、文章是写出来的,标题为什么不写成“写北平”
提示:“写”只是客观的介绍、描写,情味淡了。“想”带有浓烈的主观情感,一个“想”字,不仅点明了作者与北京的距离,而且还表达了作者对北京的无尽的爱、深沉的爱。(写北平重点在写,想北平重点在想)那下面就让我们与作家对话,体悟作家的情感。
2、作者想北平想到什么程度?哪一段讲到?齐读文章最后一句:好,不再说了。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3、讨论、交流:那么文中哪些句子体现了作者“真想念” 北平呢?那个令作者如此想念的北平又有哪些特点呢?在描述北平特点时,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下面请大家再读文章,并且以四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前四排(左边)的同学讨论:哪些句子体现了作者“真想念” 北平?为什么?后四排的同学讨论:令作者如此想念的北平有哪些特点?在描述北平特点时,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当然你们感到值得思考的问题也可提出来与大家一起讨论。现在请大家先自由大声地朗读,然后再讨论。
(1)哪些句子体现了作者“真想念” 北平?为什么?
A、第一自然段: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只是牛的一毛。“我的”两个字就很好的体现了作者的感情,因为老舍老舍生在北京,长在北京,他的血液中流淌着北平的细微东西,北平,是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部分——是作者心中的北平。“我的”两字看似平常,实则深情。
谢谢这一组同学的分享。
B、第二段中:将自己对北平的爱比喻为儿子对母亲的爱。看似平常最奇崛,这不仅恰当地道出了作者对北平爱得真切与深沉,也很容易打动读者的心。(师补充:老舍特别爱自己的母亲,他曾说过:“我一生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C -
: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的浸在自己的血液中,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作者不是诗人,他是小说家,而诗歌是最能表现人的情感的,为了传达自己的思念,他愿意成为诗人。 古代有个叫杜宇的国王被人放逐到山中后,很想念他的故国,就化做杜鹃鸟,日夜的啼叫,并啼出了鲜血,用在这里写出了对家乡极度的思念。
D、“可是,我真爱北平”,为什么后面多次说到这种爱“说不出”
要点:老舍先生“说不出”——这不是没有爱,而是这种爱太为浓厚,太为强烈。爱到极致却往往难以表达。犹如舒婷在《思念》一诗中所说:纵使我心中有一个汪洋,但流出来的却只有两滴眼泪。
在人类情感世界的锦囊里,有的可以说,可以唱,甚至可以画。但有的情感却无法诉说。即便是柳永,尽管他才华横溢,词赋甲天下,在友人分别之际,也只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2)令作者如此想念的北平有哪些特点?在描述北平特点时,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A、特点概括:动中有静
-
(我的)北平→布局匀调
贴近自然
B、在描述北平特点时,作者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文中的句子有哪些?作者将北平和伦敦、巴黎、罗马等历史都城相比较的作用是什么 是不是真的它们都比不上北平
这是作者以他特别的方式强化他对北平的爱。这种对比显然是有失公允的,老舍向我们袒露的是一种毫不掩饰的偏爱。用这种毫不掩饰的执拗的偏爱来表达他对北平的深情。因为它是“我的北平”、“它在我的血里”。所以,我真想念它,想得都要落泪了。
C、你们觉得都已38岁的老舍是不是太矫情了?是不是老舍写作的时候有什么特殊的事情发生了?
提示:这篇散文写于1936年,作者当时不在北平,在青岛教书。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华北危急,北平危急。北平北平,可北方不太平呀!我们文化的古都可能就要成为侵略者的肥肉,我的北平可能不再属于我了!亦正如诗人艾青所言: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郁达夫的《北平的四季》、老舍的《想北平》、以及吴伯箫的《话故都》,都写于1936年前后。
D、像北京这样历史悠久的大都市,可写的地方很多,比如人人都知道的故宫、圆明园、地坛等,老舍为什么只写“我的北平”? 而多写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画面(普通北京人的院子墙根,日常生活中的果果菜菜)呢?是不是显得小气了一点?
要点:大处着眼,小处落笔 ——只有那些融入到他血液里的细小的事物和景物才能承载他的情感,这样的情感才是最真切和深刻的。
(三)与自己对话,情感深层熏陶
是啊,一枝一叶总关情,作者虽然(写的多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画面)是选择普通北京人的院子、墙根,描述日常生活中的果果菜菜,却写出了如此纯净、亲切、深入人心的文字。让我们也学习这种写法,与自己对话,用心品味我们的情感,表达我们的情感。
仿照《想北平》的写法,以《想______ 》为题,写一个片断(200字左右),把你对家或母校的独特感受表达出来。
三、小结(共21张PPT)
  “念故乡,念故乡,故乡真可爱。天清清,风凉凉,乡愁阵阵来。故乡人,今如何,常念念不忘。在他乡,一孤客,寂寞又凄凉。我愿意回故乡,重返旧家园。众亲友聚一堂,重享从前乐……”
    —《念故乡》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一位京味很浓的现、当代作家。
  解放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
中篇小说:《月牙儿》
短篇小说:《断魂枪》
话  剧:《龙须沟》
     《茶 馆》
景物、情感
写什么
怎么写
为什么这么写
艺术手法
好 处
环境:安静温和
布置:自然合理
物产:接近自然
真想念北平呀!
北平的特点
(爱北平的理由)
我真爱北平
深爱和思念
什么?
景、物及特点;情感
《想北平》

,但说不出来。
(深、切)
通俗质朴、京味十足
《想北平》
●艺术手法
●语言特点
①寓深情于叙述之中
②运用类比、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
如何写爱?
《想北平》
  ●散文的美未必都来自美景美物;重要的是用动情的眼光看世界,于平淡细微处看到绚丽动人的光彩。
为什么这么写?
  ●他抛开一切美好的词语,用最通俗质朴的言辞,用最能引人共鸣的表达方式,通过与巴黎等城市的比较突出北平的特点,表达了对北平深切思念与眷恋。
  ●抒发出一个平民知识分子的闲雅淡泊的情怀。
好处、启发
小 结
  老舍选取平凡细小事物,用朴实的语言向我们敞开了一个平民知识分子闲雅、安然而热烈的情怀。展现了自己的精神追求:平凡、淡泊 。因为普通,所以众口咸宜;因为入情,故而感人至深。
——给我们的写作启示:
  用普通事物入题,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主观感情,就称得上好文章。那种“你不讲别人也知道,你讲了别人也不知道”的文章就算不上是上乘之作了。
  我很想念家乡,这是当然的。可是,我既没钱去买黑票,又没有衣锦还乡的光荣,那么就教北平先等一等我吧。写了一首“乡思”的七律,就拿它结束这段“八方风雨”吧:
  茫茫何处话桑麻?破碎山河破碎家;   一代文章千古事,余年心愿半庭花!   西风碧海珊瑚冷,北岳霜天羚角斜;   无限乡思秋日晚,夕阳白发待归鸦!
         ——1934年《八方风雨》
郁达夫 《故都的秋》
李健吾 《北平》
王安忆 《上海和北京》
余秋雨 《上海人》
     《江南小镇》
叶圣陶 《藕与莼菜》
感 谢 各 位 !《想北平》学案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5分)
辜负( gu ) 菜圃( pu ) 粘贴( zhan ) 粘合( nian ) 鲜嫩( xian ) 廿七( nian ) 匀调( tiao ) 什刹海( shi ) 愧杀( kui ) 悠然( you )
2.文学常识填表空(6分)
老舍(1899~1966)现代作家。原名__舒庆春______,字___舍予_______, ___满__族,北京人。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主要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__骆驼祥子______》、《 四世同堂__________》,中篇小说《____月牙儿______》,短篇小说《___赶集________》,剧本《___龙须沟______》、《茶馆_________》等,老舍写___长篇小说_____和_剧本______著称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优秀长篇小说《___骆驼祥子_______》、《__四世同堂_______》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曾因创作优秀话剧《__茶馆_______》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3.第2自然段中,作者说“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话答)
答: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
4.在课文第4自然段中,“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的“摇篮”是比喻的说法,具体指什么?所指内容在特征方面与“摇篮”有何相似之处?(7分)
答:具体指“城墙和积水潭之间的一块石头”。坐在面向积水潭背后有城墙的石头上看水中的小蝌蚪叶上嫩蜻蜓,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一样:安适。
5. 作者写北平,文中为什么写到伦敦、巴黎、罗马和堪司坦丁堡等城市?(5分)
答:通过比较,历数北平的好处,突出北平虽是大都市却保住了乡野的幽静,让人和大自然保持着亲近的特点。
6.在课文第5自然段中,作者说“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结合本段内容,概括说明“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7分)
答:①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②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③处处有空儿,处处是美景,可以使人自由地喘气。④在街上可以看见北山和西山。
7.第⑷-⑺段,作者笔下的北平具有多方面的特点,请写出其中两个主要特点。
⑴动中有静
⑵处处有空,接近自然。
8.说说下列句子所表达的感情。
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这句话抒写了自己复杂的感情。这篇散文写于1936所,作者当时不在北平。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平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念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这一声呼唤,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扣人心弦。
9.你喜欢作者笔下的北平吗?为什么?

读选文,回答问题。
⑴论说巴黎的布置已比伦敦罗马匀调的多了,可是比上北平还差点事儿。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几乎是什么地方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这种分配法可以算——在我的经验中——天下第一了。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地喘气;不在有好些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围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与西山呢!
⑵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对于物质上,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此地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即使算不了什么,可是到底可爱呀。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是多么省钱省事而也足以招来蝴蝶呀!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10.摘出选文第一段的中心句。
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几乎是什么地方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
11.第一段中的两个破折号的用法是( B )
A、表转折  B、表插说  C、表意思的递进  D、表连接
12.选文第二段介绍了北平的两个特点:⑴书多古物多 ⑵花多菜多果子多
13.说说下列句子包括作者怎样的感情。
⑴青菜摊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
这些青菜是直接从城外担来,新鲜、天然,所以很喜欢。
⑵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通过比较,自豪感油然而生。

月光饼
琦君①
月光饼也许是我故乡特有的一种月饼。每到中秋,家家户户及商店,都用红丝带穿了一个比脸盆还大的月光饼,挂在屋檐下。廊前摆上糖果,点起香烛,和天空的一轮明月,相映成趣。月光饼做得很薄,当中央上一层稀少的红糖,面上撒着密密的芝麻。供过月亮以后,拿下来在平底锅里一烤,掰开来吃,真是又香又脆。月光饼面积虽大,分量并不多,所以一个人可以吃一个,我总是首先抢到大半个,坐在门槛上慢慢儿的掰开嚼。家里亲友们送来的月光饼很多,每个上面都有一张五彩画纸,印的是“嫦娥奔月”、“刘备招亲”、“西施拜月”等等的图画,旁边还印有说明。我把这些五彩画纸抽下来,要大人们给我讲上面的故事。几年的收藏积蓄,我有了一大叠。长大以后,我还舍不得丢掉,时常拿出来看看,还把它钉成一本,留作纪念。
我有一个比我只大两岁的表姑,她时常在我家度过中秋节,她喜欢吃月光饼。有一次,她拿了三张五彩画纸要跟我换一个饼,我要她五张,她不肯,两个人就吵起来。她的脸很大很扁,面颊上还长了不少斑。我指着她的脸说:“你还吃月光饼!再吃,脸长得更大更扁,斑就跟饼上的芝麻那么多了。”这句话真伤了她的心,就掩面哭泣起来,把一叠画纸撕成片片地扔掉,我也把月光饼扔在地上,用脚一踩踩得粉碎,心里不免又心疼又后悔,也就哇的一声哭起来。母亲走来狠狠地训我一顿,又捧了个刚烤好的月光饼给表姑,表姑抹去眼泪,看看饼,抬眼望着母亲问道:“表嫂,你说我脸上的斑长大以后会好吗?”母亲抚着她的肩说:“你放心吧!女大十八变,变张观音面②。你越长大,斑就越隐下去了。”母亲又说又笑:“你多拜拜月亮菩萨,保佑你长得美丽。月光饼供过月亮,吃了也会使你长漂亮的。”表姑半信半疑地摸着月光饼上的芝麻,和我两个人呆愣愣地对望了好一会儿,她忽然掰下半个饼递给我说:“我们分吧!我跟你要好。”我看看地上撕碎了的画纸与踩烂的饼屑,感激万分地接过饼,跟表姑手牵手悄悄地去后院里,恭恭敬敬地向天上的月亮拜三拜,我们都希望自己长大了都有一张观音面。
表姑长大以后,脸上的斑不但没有隐去,反而更多了。可是婚后夫妻极为恩爱,她生的两个女儿,都出落得玫瑰花儿似的,我们见面时谈起幼年抢吃月光饼和拜月亮的事情,她笑笑说:“月亮菩萨还是听我的祷告的。我自己脸上的斑虽然是越来越多,而她却保佑我有一对美丽的女孩子。”
台湾是产糖的地方,各种馅儿的月饼,做的比大陆上更腻口③,想起家乡的月光饼,那又香又脆的味儿好像还在嘴边呢!
中秋节,一年又一年,来了又过去,什么时候回家乡去吃月光饼呢
注释:①琦君:本名潘希珍,现代散文作家,1917年生于浙江省永嘉县,1949年去台湾。作品风格温柔敦厚、清新自然。著有《烟愁》、《三更有梦书当枕》、《橘子红了》等。
②观音面:在这里指端庄美丽的容貌。③腻口:因太甜或油腻不想多吃。
12、选文开头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月光饼的外形、用料、滋味等方面内容,事隔多年作者为什么还能记忆犹新?
月光饼寄托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或思念之情;是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
13、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的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月光饼。在结构上:与开头相呼应;内容上;深化中心(结合句意亦可)
14、结合上下文,分析划线句子中“又心疼又后悔”的原因。
画纸被撕碎;月光饼被踩碎;说了伤害表姑的话。
15、作者在台湾生活多年,可她仍感觉台湾的各种月饼“做的比大陆更腻口,想起家乡的月光饼,那又香又脆的味儿好像还在嘴边呢”从全文看这是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对比(或衬托);突出了作者对故乡(大陆)的思念之情。
16、文中记叙了中秋节作者与表姑争吵、和好的经历,这让你在为人处事方面明白了什么道理?请结合生活实际,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
能围绕“宽容”、“理解”、“谦让”、“说话得体”等某一方面谈即可。
17.琦君写吃月光饼、喝春酒,为我们展示了浙江的风土人情;汪曾祺写端午吃鸭蛋,使我们对江南的端午习俗有所了解。在中国这块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沃土上,还有很多民俗,请你举出一例并写出这种民俗所蕴含的意义。
例:端午节吃粽子;为了纪念屈原,表达爱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