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二语文全案:3.11《窗》(北京版必修5)

文档属性

名称 2011年高二语文全案:3.11《窗》(北京版必修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9-15 19:11:57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佛说:心中有佛,眼里就有佛

澳 泰格特
灵宝市一中 张丽丽
1、人性的美与丑
2、精巧的构思
3、精练、含蓄的语言
读准字音
俯瞰
一泓
争相斗妍
气喘吁吁
咳嗽
胳膊肘
( kàn )
( hóng )
( yán )
( xū )
( zhǒu )
( sòu )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然后简要复述小说情节。
知情节
开端:关系融洽
发展:从“享受”到“困扰”
高潮:见死不救
结局:光秃秃的一堵墙
析人物
我想评价 ,我认为他是一个___的人,因为 。(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
近窗病人
远窗病人
乐观善良
热爱生活
道德高尚
自私虚伪
冷酷残忍
卑劣丑恶
对 比




析人物
你能找出文中运用的成语,并谈谈它们的作用吗?
品语言
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欧·亨利”式结尾
当远窗病人看到光秃秃的一堵墙之后,他……
拓思维
“欧·亨利”式结尾
近窗病人
远窗病人
一座美丽的花园
一堵光秃秃的墙
乐观善良
热爱生活
道德高尚
自私虚伪
冷酷残忍
卑劣丑恶
对 比




卑劣丑恶的灵魂找不到亦美亦善的境界。
纯洁高尚的人格浇灌出绚丽多彩的春天。
小说内涵丰富,意蕴深刻,我们从中可以受到很多的启示,请你写出自己的阅读感言吧!
一扇小小的窗户,揭示了人性的美与丑,成为我们窥视灵魂、认识人性的了望台。让我们懂得了只有纯洁的心灵、高尚的人格才能浇灌出绚丽多彩的生命之花,才能幻化出充满生机的、美好、幸福的生活之景。如果一个人心中没有春天,那么他的眼中只能是一片荒漠。一个道德卑劣的人是不会找到亦美亦善的境界的。让我们在生活中,用至仁、至善、至美的心灵,用黑色的眼睛去寻找美丽的风景,把他送给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吧!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阅读感言《窗》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对比手法
2.体会精巧的构思
3.感悟人性的美与丑
【学习重点】
1.体会小说所揭示人性的美与丑
2.体会小说精巧的构思,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
【学习难点】 学习对比手法
【学法指导】自学质疑、合作探讨法
【自学质疑】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俯瞰( ) 一泓( ) 充塞( ) 栩栩如生( ) 争相斗妍( )
斑斓( ) 咳嗽( ) 洗漱( ) 扣人心弦( ) 气喘吁吁( )
2.我积累的四字短语(标出易错的字):
3.搜集作者的相关资料:

4.初步感知课文,了解故事梗概:PPT2
故事发生的地点在 ,文中的主要人物 和   。他们病情都 。他们所处的环境是: 。一开始,两人关系 ,他们经常 ,靠窗的病人还经常为同伴描述 。后来,不靠窗的病人因为 ,所以他在同伴生命垂危的时候 。
【交流展示】
1.自学成果展示。
2.快速浏览课文,以本篇文章为剧本,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及心里变化尝试表演。
3.解读情节:小说的三要素是指什么?故事情节分为哪几个部分?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四部分内容。PPT3


【互动探究】
品读文本: 分析人物内心世界
1.他们谈论的主要话题是什么
2.窗外的景色怎么样
3.病人乙对此有什么样的感受 (找出相关语句)
4.窗外的景色是真的吗 病人甲为什么要这样做
品读文本:揭示病人乙形象
1.对于占据窗口的病人甲,病人乙有什么想法 (找出相关语句)
2.在电铃事件中,病人乙有什么表现?
在品读文本的基础上感悟人物:
你最想评论的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评价人物)
(自主阅读,圈点批注→小组讨论汇总→组内尝试展示→全班交流)


【精讲点拨】PPT4
【拓展延伸】
发挥想象,续写故事:“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小说至此就戛然而止,这位病人怎么想?怎么做?以后会怎么样呢?请你为本文畅想一个结局,看谁写得最有创意。(100字左右)
要求:1.保持故事情节的连贯性,同时也要力求有新意。
2.人称要一致,人物发展合情合理。
3.续写的内容最好能深化文章的中心主旨。






【课文小结】PPT5
【矫正反馈】(20分)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4分)
俯瞰( ) 一泓( ) 栩栩如生( ) 争相斗妍( )
二、填空:(4分)
《窗》的作者是 ,是 人(国家)。小说以 为线索,通过对两位病人所持的态度的描写,表现了美与丑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灵,表现 的主题。
三、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12分)
①他白昼无时不为这一想法所困扰,晚上,又彻夜难眠。结果,病情一天天加重了,医生对其病因不得而知。
②一天晚上,他照例睁着双眼盯着天花板。这时,他的同伴突然醒来,开始大声咳嗽,呼吸急促,时断时续,液体已经充塞了他的肺脏,他两手摸索着,在找电铃的按钮,只要电铃一响,值班的护士就会立即赶来。
③但是,另一位病人却纹丝不动地看着。心想,他凭什么要占据窗口那张床位呢?
④痛苦的咳嗽声打破了黑夜的沉静。一声一声……卡住了……停止了……直至最后呼吸声也停止了。
⑤另一位病人仍然继续盯着天花板。
⑥第二天早晨,医护人员送来了漱洗水,发现那个病人早已咽气了,他们静悄悄地将尸体抬了出去,丝毫没有大惊小怪。
⑦稍过了几天,似乎这时开口已经正当得体。剩下的这位病人就提出是否能让他挪到窗口的那张床上去。医护人员把他抬了过去,将他舒舒服服地安顿在那张病床上。接着他们离开了病房,剩下他一个静静地躺在那儿。
⑧医生刚一离开,这位病人就十分痛苦的挣扎着,用一只胳膊肘支起了身子,口中气喘吁吁。他探头朝窗口望去。
⑨他看到了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1.第②节中“他照例睁着双眼盯着天花板”承接上文“ ”一句话,其原因是 。
2.当“靠窗口的病人”濒临生命绝境直至死亡时,“不靠窗口的病人”在做什么?划出相关语句,思考这些句子刻画“不靠窗口的病人”这一形象有什么作用。

3.第⑧节中“医生刚一离开,这位病人……吁吁。”其中“刚一离开”表现了这位病人怎样的心态?
4.看子文章的结尾,我们才明白靠近窗口的病人为同伴描述的“窗外景色”是假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

5.“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思考这样的结尾有什么好处,根据人物性格和小说情节,发挥想象,用简短的话写出他可能想到什么?


【迁移应用】 魂
我乘坐的火车呼啸着开出了石家庄市。车厢里人挨人,满满登登。
刚上车的小伙子,看到一个座位上放着又脏又破的书,抄起来,扔到茶几上,旁若无人地坐下。
邻座的一位干部模样的人说:“对号入座,这儿有人。”
那小伙子眼一瞪,鼻子一抽,脸上的肌肉一抖,怪怕人的望着对面座位上的一位穿红上衣的十来岁的小姑娘,问:“是吗?”
小姑娘点点头说:“是。那也是一位大哥哥,他好像是去打开水了。”
话音刚落,那打水的粗壮的小伙子已经回来了,他凶煞地吼道:“滚起来!”
坐着的小伙子连头也不抬,一只手在裤兜里摆弄着,那分明是一把匕首。一会儿,他眼睛往上一翻,说:“少犯傻!老子有票。座空着,就要坐,坐走了!”
火车的轰鸣声夹杂着不堪入耳的争吵和漫骂、像冰水一样灌入耳中,让人肌寒血凝,连心都凉了。我暗自想,假如人有魂的话,那些人大概只有一个躯壳了。
四只手揪在一起,一场厮打迫在眉睫。没有人劝,也没有人去拉。
忽然,那个穿红色上衣的小姑娘站起来,眨眨有着双眼皮的又黑又亮的大眼晴,声音像银铃似地说:“别打架啦!我要下车了。你们过来一个坐这儿吧!”四只手松开了。一个小伙子坐到小姑娘让出的座位上。所有的人都松了一口气,这才把目光集中到那小姑娘身上,她那胖乎乎的白净净的好看的脸刹那间红了,红得跟苹果似的。她抿抿嘴,甩了一下脑后的油黑油黑的头发,提着一个不大的旅行袋向车门走去。
火车在保定站停了。我想,她肯定在这一站下车了。
这趟车的终点站是北京。到站了,我下了车,在人流中穿行。出了站口,我快步走向公共汽车站。
天啊,我忽然看到了那个小姑娘,大眼晴、双眼皮儿、好看的脸、油黑的头发、红上衣……她不是两个多小时前在保定站下车了吗?
难道我看到了魂?我不信。难道是看花了眼?决不会!那么,她是躲到别的车厢,一直站到了北京?
我想追上她,真诚地对她说一声:“你真好,我不如你。”可终于没有追上,她提着那只不大的旅行袋挤上公共汽车。门关上,车开走了。
我久久伫立着,目送远去的汽车。心中又忽然想起,①老人说,人是有魂的。
②我相信了:人有魂,国有魂,民族有魂。
1.给本文加一个与结尾照应的开头,最佳的一项是 ( )
A.听老人讲,人是有魂的。但我不相信世界上会有什么魂。可最近我却看到了。
B.听老人讲,人是有魂的。我相信世界上确实有魂,而且最近我亲眼看到了。
C.听老人讲,人是有魂的。我相信世界上确实有魂,这并不是迷信的说法。
D.听老人讲,人是有魂的。但我不相信世界上会有什么魂,那只不过是一种迷信的说法。
2.结尾处加横线的①句中的“魂”指 ;
②句中的“魂”指 。
3.作者对“她是躲到别的车厢,一直站到了北京”十分惊诧,这是因为 。
4.本文的构思很巧妙, 这一情节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5.本文的主旨是 ,运用 手法。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窗》
1、教学对象分析:
高一学生有一定的学习能力,课堂上培养他们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习惯,鼓励他们发言表达自己的见解。
2、教学内容分析:
《窗》这篇文章是以自我的情感体验、观察理解为基础抒写个人的见解和主张的议论性散文。作者的见解非常独到、深刻,表达又含蓄、风趣。应以审美的眼光享受生活,注重个人主体性的存在,重视精神层面的追求。《窗》充满着人生的哲理,屋子是人类进化的产物,但人不能因保护自己而隔断与外界的联系,窗子就代表着“占领”与“享受”,是人的精神世界对大自然的一个胜利。
3、课前准备:学生初读课文,感受全文,理清文章脉络,搜集钱钟书先生的有关资料。(上新课前检查并补充有关知识)
(1)散文的知识:一般来说,广义的散文包括叙事散文、议论(哲理)散文和抒情散文等,狭义的散文只指抒情散文。议论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它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
(2)钱钟书先生资料参考: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江苏无锡人。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1935年与杨绛结婚,同赴英国留学。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副博士学位。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1938年秋归国,先后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英文系主任。1941年回家探亲时,因沦陷而羁居上海,写了长篇小说《围城》、短篇小说集《人·兽·鬼》、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文论《谈艺录》。1953年后,在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著有文论《管锥编》,对中国著名的经史子古籍进行考释,并从中西文化和文学的比较上阐发、辨析。
4、导语
我们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学习的时候,有谁曾留意过和我们朝夕相守窗户呢?又有谁认真地思考过它存在的意义呢?我们不妨就“窗”这个话题谈谈自己的感受或想法(穿插活动规则,组织活动:四组竞赛)。……可见,司空见惯的窗户还真不简单,可以解读出这么多的文化内涵,挖掘出这么多的新颖独到的意义。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我们身边平凡的事物常常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哲理。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先生就为我们打开一扇人生的智慧之窗,就让我们追随钱先生一起去饱览人生的风景吧。
5、默读课文,学生质疑问难,老师帮助学生鉴赏反映行文线索、集中体现作者感悟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对生活的思考。
(1)第一自然段:“春天从窗外进来,人在屋里坐不住,就从门里出去。不过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 “太贱了”具体指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说?
明确:“太贱了”是指阳光太多;风懒洋洋的,没有生气;鸟语琐碎而单薄。这样说的好处是表意准确,用语新颖传神,且为下文揭示窗的作用和意义作好了铺垫。
(2)第一自然段: 作者为什么说“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呢?为什么又用“画配了框子”来作比喻呢?
明确:因为作者认为屋外的春天太贱了,只有通过窗子的取舍,把室外又杂又乱的景物舍掉,去粗取精,阳光看起来才明亮,风才觉得有生气,鸟语听起来才更动人。
(3)第二自然段:“门和窗有不同的意义”、“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
明确:门,打开的是人的世俗社会;窗打开的是人的精神世界,通向人的精神世界存在。
(4).第三自然段:“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 “门是住屋子者的需要,窗多少是一种奢侈。”
明确:门满足了人的物质需要,窗子满足了人的精神需要。
(6)第四自然段:“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
明确: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我们看见外界,同时也让人看到了我们的内心。
(7)第四自然段:“《晚歌》起句所谓‘双瞳如小窗,佳景收历历。’同样地只说了一半。”句中的“一半”具体指什么,另“一半”具体指什么?
明确:“一半”指窗和眼睛一样都可以看到外面,另“一半”指窗也和眼睛一样,从外面也可以看到里面的东西。
6、诵读课文,体会本文语言的特点。
(1)语言精炼。
示例:“太贱了”具体指阳光太多;风懒洋洋的,没有生气;鸟语琐碎而单薄。表意准确,新颖传神,为下文揭示窗的作用和意义作好了铺垫。
“镶嵌”逼真生动地揭示了春天和窗子的关系。
延伸:“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济南的冬天》.
(2)语言的哲理性。
示例: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门是住屋子者的需要,窗多少是一种奢侈。
(3)语言的幽默性。
示例:“一个外来者,打门请进,有所要求,有所询问,他至多是个客人,一切要等主人来决定。反过来说,一个钻窗子进来的人,不管是偷东西还是偷情,早已决心来替你做个暂时的主人,顾不到你的欢迎和拒绝了。”
(4)语言多用修辞。
对比: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
引用:①陶渊明的诗《归去来辞》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②缪塞(Musset)在《少女做的是什么梦》那首诗剧里,有句妙语,略谓父亲开了门,请进了物质上的丈夫(matérielépoux),但是理想的爱人(idéal),总是从窗子出进的。③刘熙译名说:“窗,聪也;于内窥外,为聪明也。”正和凯罗(GottfriedKeller)《晚歌》(Abendlied)起句所谓:“双瞳如小窗(Fensterlein),佳景收历历。”
比喻: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
用典:“据爱戈门(Eckermann)记一八三○年四月五日歌德的谈话,歌德恨一切戴眼镜的人,说他们看得清楚他脸上的皱纹,但是他给他们的玻璃片耀得眼花缭乱,看不出他们的心境。”
7、品读文章第二自然段,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本段作者着重阐述了门和窗的不同意义,说“窗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请问作者是如何论述这一观点的?(小组讨论)
明确:先破后立,横向铺陈。
先驳斥了把“有没有人进来出去”作为门和窗的根本分别;再举“赏春”一事说明窗有“赏春”功能而门没有;继而又引用陶渊明的诗句(哪两句?什么意思?稍微提提)证明,从容主宰自己生活的“羲皇上人”确实可以通过窗户来获取享受;后面又引用缪塞的“妙语”和学习的“捷径”说明通过“窗”执行自己的意志的是真正的主人。在这里,作者广征博引,铺陈设譬,信手拈来,直指心灵。
(2)“窗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这句中的“逗引”是什么意思?
谁处于主动地位?(小组讨论)
明确:用言语、行动招惹对方借以取乐。一开窗,“风和太阳便进来占领”,表面上是风和太阳处于主动地位,其实是窗将计就计,使“占领这个地方的就给这个地方占领去了!”
(3)门会不会逗引风和太阳?如果不会,门和窗的意义究竟又有什么不同呢?如何理解“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呢?(小组讨论)
明确:人为了生存,必须通过门从屋里出去,匍匐于大自然的怀抱,劳动生息,生死歌哭,做自然的奴隶;而窗隔开了人与自然的心理距离,将人与自然的生存、生死关系转化为审美欣赏和享受的关系,借此,窗执行了主人的意志,保全了人性。可以说:“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洞开的是人的世俗社会,通向人的动物性存在;“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洞开的是人的精神世界,通向人的人性存在。作者发人之所未发, 见解独到,充满着人生的哲理。
(4)以上的问题确实很有研讨价值,但有研讨价值的决不止这些问题。接下来把提问权和回答权都交给学生,比比谁提的问题最有研讨价值,最能撞击出思想的火花?
8、课堂拓展学习,领悟平凡中见深意的观察方法和思想方法。
课堂作业:选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某个事物,写出你对它的独特的感悟,力求有新意(200字左右)。
9、附:《窗》板书设计
1段 贱 窗的作用。总领全文 。

2段 追求、欲望 门和窗有不同的意义。
占领、享受
3段 需要 窗是人对自然的精神上的胜利。
奢侈
4段 窗 窗之于屋内和屋外人的意义。
眼睛 总结全文【语言积累】
1、根据课文内容及括号内提示,填写成语。
A、躺着的那位病人____________(形容特别有兴趣)地听着这一切。
B、接着,又是一场____________(形容事物激动人心)的网球赛。
C、他听着这______________(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一样)的描述,仿佛亲眼看到了窗外所发生的一切。
D、医生刚一离开,这位病人就十分痛苦的挣扎着,用一只胳膊支起了身子,口中__________(形容大声喘气的样子)。
2、“靠近窗口的病人”一直向“不靠窗口的病人”编造“美丽的谎言”,新加坡作家尤今称这类谎言为“白谎”,你还能从生活中举出这类“白谎”的例子吗?
3、“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你还能说出关于人的“心灵美”的名言或谚语吗?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比是一种常用的表现手法,运用对比可以突出文章的主题,本单元的《孔乙己》《范进中举》《窗》都运用了这种手法,如果让你以“宽容”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你将如何运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文章的主题。
【语言理解】
5、说说上列加粗词语的含义或作用。
1很显然,这个窗户俯瞰着一座公园。
2医生刚一离开,这位病人就十分痛苦地挣扎着,用一支胳膊支起了身子,口中气喘吁吁。
3只要电铃一响,值班的护士就会立即赶来。但是,另一位病人却纹丝不动地看着。
6、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结合《窗》这篇文章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7、读下一则故事,简要回答问题。
一个顾客在酒店喝啤酒。他喝完第二杯之后,转身问酒店老板:“你们这儿一星期能卖掉多少桶啤酒?”
老板得意洋洋地回答说:“35桶”。
顾客说:“我倒想出了一个能使你每星期卖掉70桶的方法。”
老板很惊讶,急忙问道:“什么办法?”
顾客说:“这很简单,你只要将每个杯子里的啤酒装满就行。”
1顾客话中的意思是什么? (不超15个字)
2老板急于讨教卖酒的办法,暴露了他什么心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句中画线词语的理解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指青年时期)
B、街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好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指唱歌跳舞的水平不断提高)
C、如果把她们性格的棱角磨平了,这个队也就没有希望了。(这里比喻鲜明的个性)
D、笔迹有的粗犷,有的娟秀,有的由几个名字组成一个个别致的图案。(非常野蛮)
【语言运用】
9、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入夜,亮化扩建后的朝阳路华灯齐放,流光溢彩。
B、《哈利·波特》以其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引人入胜。
C、在南宁市几条繁华的商业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流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D、我们对别人的成功经难固然需要学习,但不可生搬硬套。
10、下面短文中划线的句子有三处表达不当,请把它找出来,并加以改正。(3分)
据有关部门报道,①我国每年约有360亿吨的生活和工业污水排入江河,近三分之一的城市居民得不到安全卫生的饮用水,这样,②纯净水公司就很快地迅速发展起来了。但是,经卫生防疫部门检测,纯净水并不纯净。为此,③市政府要求几个纯净水公司的领导在近期内抓紧整改,④使纯净水产品普遍的质量得到提高。
第______处,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______处,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______处,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故事,用简洁的语言揭示故事所蕴涵的道理。
从前有个渔夫,听说市场上墨鱼的价格很贵,于是,他立下誓言:这次出海只捕墨鱼。但这一鱼汛全是螃蟹,他只好空手而归。后来才知道,市场上螃蟹的价格最贵。于是他又发誓,下一次出海只打捞螃蟹。第二次出海遇到的却全是墨鱼,不用说,渔夫又空手而归。难熬的饥饿使他又发誓:无论是螃蟹还是墨鱼,都要捕捞。可这一次出海遇见的是一些马鲛鱼,渔夫再一次空手而归。渔夫还没赶上第四次出海,就在自己的誓言中饥寒交迫地离开了人世。
12.请你展开联想想象,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从下面五个词语中至少选用三个,联缀成一段话。(60字左右)
备选词语:相映生辉 万里长空 满眼风光 欣悦 昂然
13、“世外桃源”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成语,请你用连贯流畅的语言讲述这个故事的大意。(100字左右)
14、小刚的爸爸经常在家搓麻将,致使爸妈吵架,小刚的学业也受到影响。请你为小刚设计一段话,劝说他的爸妈戒掉麻将。
15、根据表达需要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句是( )
沙暴像魔鬼,他无情地摧毁前进道路上的所有东西;但它又是一个独具匠心的“雕塑家”, ,令人惊叹不已。
A、一些岩石和地面常被沙暴雕琢成各种各样的“艺术”形态
B、各种各样的“艺术”形态的岩石和地面是被沙暴雕琢成的
C、常把一些岩石和地面雕琢成各种各样的“艺术”形态
D、常把一些岩石和地面雕琢成各种各样的“艺术”形态的是沙暴
16、下面一段语意连贯,在横线 处添加一句话,最恰当的一句是( )
辩论时,发言者要善于听取对方的发言,善于发现对方观点的片面、论据的不足, 使自己的发言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A.从而提高自己的认识,B.从而理清自己的思路,
C.从而了解对方的情况,D.从而抓住对方的要害,
【综合实践】
17、2002年4月27日,温州市教育局动员全市120多万大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做文明学生,建文明校园,创文明城市”主题活动。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
宣传标语:
18、少数市民不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穿越马路时经常闯红灯。假如你正好遇上一个准备闯红灯的妇女,你怎样说服她打消念头。
19、根据下面具体语境,在横线上填上有针对性、说服力的话。
甲乙两个班级为争得一面“精神文明奖”的流动红旗,发生了争执,而且争得很激烈。
甲班的班长说:“这个流动红旗就应归我们班,因为
乙班的班长说:“这个流动红旗理所当然归我们班, 因为
这时,一直沉默的辅导员李老师说了话:“我看你们两个班都不能得流动红旗, 因为
20、(1)品味下列广告语言,说说它们好在哪里?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东风牌汽车广告
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
——日本丰田汽车广告
(2)写一句你印象最深的广告语,并说说印象深刻的原因。
印象最深的广告语
原因
21、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方框内填写相关内容:(4分)
萤火虫的发光器官由一小簇特殊的大细胞组成,周围分布着许多小神经和小气管。这些细胞为什么会发光呢?原来这些细胞中含有一种奇妙的物质,叫做萤光素。萤火虫呼吸的时候,氧气从小气管进入细胞,和萤光素结合,在另一种物质萤光酶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发出光来。可以写成一个简单的公式。
22、选择老舍《骆驼祥子》中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人物,抓住其主要性格特点进行评价。
  
参考答案
1、A津津有味B扣人心弦C栩栩如生D气喘吁吁 2、略 3、略 4、略 5、1强调了靠窗口病人讲述产生的真实效果,为下文作铺垫。2强调了靠窗口病人想要见到窗外“美景”的急切心情,突出了他的自私。3突出反映了靠窗口病人嫉妒心发作、私欲膨胀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6、略 7、1 老板克扣顾客的酒。2惟利是图 8、C 9、C 10、第2处,改为“就迅速发展起来了” 第3处,改为“纯净水公司的几个领导” 第4处,改为“使纯净水产品的质量普遍得到提高” 11、1要善于灵活机动地处理问题2要善于抓住机遇 12.略 13、略 14、略 15、C 16、D 17——20、略 21、萤光素+氧气 萤光酶 发出光 22、略 23、学生的学业负担太重(意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