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走进溶液世界》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乙小
B.t1
℃时,甲、乙溶解度相等
C.t2
℃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30%
D.可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2.根据实践经验,下列课外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
A.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制作叶脉书签
B.用食盐水、鸡蛋壳和澄清石灰水制取并检验二氧化碳
C.用食用小苏打、柠檬酸、果汁、蔗糖和水自制汽水
D.用酒精浸泡捣烂的紫罗兰花瓣可制得酸碱指示剂
3.下列各项中,前者一定大于后者的是
A.1g
H2与9g
O2完全燃烧生成水的质量、1g
H2与8g
O2完全燃烧生成水的质量
B.甲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甲的不饱和溶质的质量分数
C.50g
NaOH溶液吸收少量CO2后溶液的质量、50g
Ca(OH)2溶液吸收少量CO2后溶液的质量
D.10%的盐酸的pH、10%的烧碱溶液的pH
4.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检验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混合气体中
B
除去碳酸钠固体中混有的氯化钠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
C
比较相同条件下肥皂水和稀氨水的碱性强弱
分别用玻璃棒蘸取试样,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D
探究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A.A
B.B
C.C
D.D
5.20℃时,向一盛有40g氯化钠的烧杯内加入100g水,充分搅拌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氯化钠固体,过滤得到4g固体和澄清溶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等于36g
B.20℃时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6g
C.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36%
D.加水后该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6.对下列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
事
实
解
释
A
氧气用于切割金属
氧气有可燃性
B
洗洁精可用于除油污
洗洁精能溶解油污
C
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气泡冒出
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
D
做铁丝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底部预先要装少量的水
防止瓶底炸裂
A.A
B.B
C.C
D.D
7.时,将溶质质量分数为的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为的溶液混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
B.
C.
D.
8.关于过滤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的边缘
B.液面要始终不低于滤纸的边缘
C.玻璃棒要轻靠在三层滤纸处
D.滤纸要紧贴在漏斗内壁
9.某种牵牛花清晨呈粉红色,下午变为蓝紫色,原因是清晨该牵牛花细胞内CO2含量较高,细胞液呈酸性;下午细胞内CO2含量较低,细胞液呈中性或弱碱性。由此推测,该牵牛花中含有能变色的物质,这种物质的性质类似于(
)
A.碘溶液
B.石蕊试液
C.酚酞试液
D.硫酸铜溶液
10.依据所给食物的近似pH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食物
葡萄汁
苹果汁
牛奶
玉米粥
pH
3.5﹣4.5
2.9﹣3.3
6.3﹣6.6
6.8﹣8.0
A.苹果汁和葡萄汁显酸性
B.葡萄汁的酸性比苹果汁强
C.玉米粥和牛奶显碱性
D.胃酸过多的人宜常喝葡萄汁
11.某直饮水机水处理的过程如图所示,步骤②对应的作用是(
)
A.过滤
B.吸附杂质
C.杀菌消毒
D.蒸馏
12.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量筒
B.玻璃棒
C.酒精灯
D.烧杯
13.把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A.味精
B.面粉
C.粉笔灰
D.花生油
二、实验题
14.如图是初中化学教材中的一些实验,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①的实验现象为_____;
(2)实验②中薄铜片上的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
(3)实验③在白色点滴板上进行实验的优点有_____。(答一条)
三、推断题
15.A、B、C、D、E、F、G七种物质有如下图所示的相互转化关系:已知:常温下,单质甲、化合物乙均为黑色固体,而F则为红色的固体单质,常用作导线,在空气中加热会生成黑色固体乙。A、C、D、E、G均为无色气体,且气体A中只含有两种元素,两种元素质量比为3:1,C常被称为温室效应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乙两种物质的化学式:A._____;乙_____。.
(2)写出D与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写出A在充足G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16.A—H是初三化学常见物质,A、B均为黑色粉末,C、D在常温时均呈液态,B和C混合立即产生大量的无色气体H,H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加热E和B的混合物也有H气体生成,它们之间有如下的转化关系,且B在①和③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变,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
D_____
G
_____
(2)写出反应②反应类型_______写出反应③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_____
(3)写出H的一种用途
______。
四、计算题
17.(6分)在盛有4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滴管吸取盐酸逐滴加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验证“中和反应会放热”,同时用pH计记录溶液pH的变化,绘制成如图函数图象。
(1)用玻璃棒蘸取X点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至蒸干,玻璃棒上留下的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填化学式)。
(2)为什么不能用氢氧化钠固体和稀盐酸反应验证“中和反应会放热”?____。
(3)当pH=7时,求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8.分析处理图表中的信息是学习化学的种重要方法。
(1)下表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g水)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KNO3
13.3
20.9
32
45.8
64
85.5
110
138
169
202
246
NaCl
35.7
35.8
36
36.3
36.6
37
37.3
37.8
38.4
39
39.8
①.30℃时,KNO3溶液的最大浓度(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只列计算式,不需要计算结果).
②.根据表内数据可知,KNO3和NaCl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X,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
(2)根据电解水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从宏观上观察:图示a、b管中产生的体积比约为2:1,则他们的质量比为_________。
②.从微观上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3)如图是对20℃一定质量的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结晶的实验过程,请回答。
①蒸发前原溶液是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n的数值是______。
②依据上述实验,你认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填序号)。
A.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随温度升高面减小
C无法判断。
19.如图是浓盐酸试剂瓶上标签的部分内容。请回答:
该浓盐酸的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
现要配制3%的稀盐酸120g,需要加水____克。
参考答案
1.B
2.B
3.C
4.C
5.C
6.D
7.D
8.B
9.B
10.A
11.A
12.C
13.A
14.蜡烛由下到上依次熄灭
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节约药品;便于对比衬托;便于观察颜色变化等
15.CH4
CuO
CuO+H2Cu+H2O
16.水
氢气
分解反应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或KClO3KCl+O2
氧气用于医疗急救(合理即可)
17.(1)NaCl
NaOH
(2)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也会产生热量,这样就无法说明热量来自于中和反应了
(3)13%
18.×100%
36~36.3
1:8
B
不饱和
9
C
19.HCl
110g
答案第1页,总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