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高中必修二第十一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ppt(4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历史高中必修二第十一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ppt(4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9-27 11:30: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荣智健
荣毅仁
荣德生
荣宗敬
“荣家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称得上是财团的,就只有他们一家。”
——毛泽东
荣明方
课标要求: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和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荣宗敬
荣德生
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0世纪初(1912-1919)
民国前期(1927-1936)
抗战时期(1937-1945)
民国末年(1946-1949)
夹缝产生
初步发展
短暂春天
较快发展
陷入绝境
日益萎缩
1912年荣氏兄弟创办福新面粉厂。到1921年,共开设面粉厂12家,其“兵船”牌面粉,更远销英、法、澳及东南亚各国,一战间出口达80万吨,荣氏成为中国的“面粉大王”。
一战期间,来自海外的工业品骤减,棉纱业炙手可热,加之面粉厂需要用布袋子,1915年,兄弟俩又创办申新纺织公司,到1922年,申新已扩至4个厂,其“人钟”牌棉纱闻名全国。
想一想:这一时期荣氏企业为什么能迅速发展?
一、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1912——1927
材料一:
民国创立后,资产阶级不再像以往那样居于“四民之末”。不少实业界人士进入国家政府部门或国会,如南京临时政府实业部总长张謇等。
材料二:
南京临时政府经济方面的法令和措施: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各省设立实业公司。
1912年辛亥革命的爆发,
让荣氏兄弟欢欣鼓舞了一阵子,政府也大力倡导实业。
不久,一战在欧洲爆发了,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中国市场进口棉纱锐减。荣氏看准了面粉、棉纱工业大发展的苗头,不失时机地大力扩充,同时抓质量、创名牌,强化企业管理,不遗余力。他还独出心裁使用促销手段。
  
思考:20世纪初的20年间可谓是荣氏企业成长的“春天”,结合课文你认为这段期间促进企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1915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条”后,国内“抵制日货爱用国货”更是推动了荣氏企业产品迅速占领市场。
材料:欧洲列强对华商品输出表




减少比例
1915年与1914年相比
欧洲列强
约1/5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英国
1/2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法国
1/3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德国
完全停止出口
材料:一战期间面粉出口增长表
根据材料分析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日本货都被烧了、被抵制了,那我们用什么呢?
当然用国产货了!
荣德生大胆创新销售策略,他在部分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以博取顾客的中彩心理,引发大家竞相购买。
①政治原因:
1)民国建立,扫除障碍;
2)民族资产阶级地位上升;
3)政府实行发展经济政策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振兴实业的热情;
⑤企业家自身的努力
一、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1912~1937)
1.“短暂春天”(1912~1919)
(1)原因:
(2)、概况:
1)新建厂矿企业和新增资本增加
2)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迅速
3)此外,火柴、榨油、造纸等轻工业有了显著的发展,重工业和化学工业也有了一定的增长
②外部因素:“一战”时欧洲放松对华经济侵略(主要)
③社会原因: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提倡国货,抵制日货)
④思想因素:民族资产阶级的爱国心,“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⑤主观因素:企业家自身的努力
行业
1912年
1920年
平均年增长率
棉纺织业
509,564
1,598,074
12.1
面粉业
1,966
8,316
19.8
卷烟业
138
1,680
36.7
电力业
12,013
29,602
11.9
水泥业
59,405
109,741
8.0
机械采煤业
416,558
3,279,757
29.4
1912、1920年中国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状况
思考:分析上表各行业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1914—1922年8年间,面粉系统发展为12个厂,日产面粉8.6万余包,占当时全国面粉总产量的29%,申新纺织系统陆续增加了五个纱厂。荣氏企业已稳操“面粉大王”“棉纱大王”的桂冠。
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
一战结束不久,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刚刚有所发展的民族工业很快又萧条下去了。
民国初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煤矿比例一览表(%)
年产量(万吨)
≥100
10—99
1—9
≤1
外商企业
100
88.5
41
0
华商企业
0
11.5
59
100
重工业基础薄弱
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
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
时间短暂
分布在沿海地区
(3)、特点:
1)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
2)时间:“春天”短暂,昙花一现
①体系:民族工业发展主要是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完整工业体系
②力量:一些部门中,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
③地位:与封建经济相比,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4)、影响:
1)最深远: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以后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为中共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2)在思想文化:掀起新文化运动。
一战结束后,西方列强带着他们的商品和资本卷土重来。
民族资本的面粉业外销几绝,内销也因国内战祸不已和自然灾害迭起而受阻,茂新一、二厂虽然尚能勉强维持生产,但连年亏本,如1922年亏
37500元,1923年亏174290元。至1924年才稍有盈余。
1922年以后,荣氏企业为何出现亏损?
2、迅速萧条:1919——1927
思考:为什么一战后不久中国会出现“铁厂积货如山”、“大多无利”
“其他工业亦皆消沉”的现象?
(1)时间:(1919一1927)
(2)原因: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3)表现:民族资本主义迅速萧条
(4)阻碍因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5)启示:民族资本主义要想得到真正发展,必须首先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华的统治,获得国家独立。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其一系列鼓励发展经济的措施,荣氏面粉和纺织再一次大放异彩。1932年,荣氏兄弟控制下面粉、纺织系统在全国同行业民族资本的比重,分别占30.7%、29.4%,“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两项光彩夺目的桂冠,同时落在兄弟俩的头上。
思考:
1927-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荣氏企业发展状况如何?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933年,荣宗敬在自己60大寿时自豪地说:“如今中国人,有一半是穿我的、吃我的。”
一、民族工业发展黄金时期”:1912~1937
3.
显著发展(1927~1937)
(1)原因: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基本实现全国统一;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行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
国民政府进行币制改革,实行法币政策。
纺织业
面粉业
①发展时间十分短暂
②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
3.表现:
①轻工业迅速发展
②重工业和化学工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③荣氏兄弟再次获得:棉纱大王、面粉大王
④发展时间短暂,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
范旭东
思考:抗战时期,荣氏企业受到了怎样的冲击?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荣氏企业遭到空前的浩劫,其中如申新八厂、茂新一厂在战火中化为一片废墟。8年抗战中,约有1/3的纱锭、一半以上的布机及1/5的粉磨均被破坏毁损,幸存下来的机器和设备,也大都被“军管”劫夺。留居上海的荣宗敬目睹手创的事业被毁于一旦,精神上受了严重创伤,1938年2月,荣宗敬郁积成疾,撒手离世。
——《荣氏家族百年传奇》
二、民族工业的困境(1937~1949)
1、沉重打击:抗日战争期间(1937~1945)
【1】.政策:1940年,“适地适产主义”
【2】.目的:“以战养战”、经济掠夺
【3】
.实质:将沦陷区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经济体系中.
日本从沦陷区掠夺大量物资
被日本兴中公司吞并的龙烟炼铁厂
被日军抢夺的金库
日军强抓中国劳工
对工矿业的掠夺:采取军事管理、委托经营等方式
金融和内外贸易:控制与垄断
物资:实行物资管制制度,低价收购各类物资
掠夺大量劳动力
4.手段:
①掠夺和控制工矿业(军事托管,委托经营)
②控制和垄断金融及内外贸易
③物资管制
④掠夺劳动力
6.影响:
①、巨大的经济损失,给沦陷区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②、扼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严重破坏了中国经济的正常发展
5.表现:①在沦陷区,民族企业或被毁灭或被吞并;
②在国统区,大量企业倒闭,民族资本萎缩。
按1937年的比值计算,在整个战争期间,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6000亿美元。学者们认为,这种破坏使中国工业化进程至少推迟了半个世纪。
刘连仁
刘连仁在日本13年“野人”生活的用具
刘连仁事件:山东省高密县(今高密市)的刘连仁,1944年9月被日军强行掳到北海道,并被强迫在北海道某煤矿从事劳动。他于1945年7月逃脱,在北海道山林中度过了13年艰苦的野人生活,1958年才回国。
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
民族资本主义
三座大山重压下的民族资本
1936年春,宋子文任中国银行董事长,企图利用债权将申新企业(纺织厂)吞为己有。但迫于舆论压力,加上与上海银行有债权矛盾,宋氏目的未能达到。
1948年,国民政府公布《金圆券发行办法》,以政治手段强制收兑人民持有的黄金、白银和外币。荣氏企业各厂留存的外币黄金被迫兑换成金圆券。荣氏企业被迫停产。
思考:这一时期荣氏企业的发展遇到什么问题?
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膨胀,而民族资本萎缩
孔祥熙
二、民族工业的困境(1937~1949)
2、日益萎缩:解放战争(1945~1949)
帝国主义(美国)的经济侵略与掠夺
官僚资本的挤压,政局动荡
国内市场不统一、内战频繁
苛捐杂税;恶性通货膨胀
自身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1)原因:
(2)、官僚资本:
1)含义:依靠专制的国家力量扶植的垄断资本主义称为“官僚资本”。
2)特点:
①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具有垄断性
②与外国资本主义相结合,具有买办性
③与本国封建主义相结合,具有封建性
3)代表:四大家族(蒋宋孔陈)
4)阻碍措施:
①利用权力实行“经济统制政策”,采取统购、统销、专买、限价、议价等措施打击民族资本主义,
②以资金入股的方式渗透到民族工业中去,对民族工业进行侵蚀
(3)结果:
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工商企业大量倒闭破产。
1948年通货膨胀时的发薪场景
100元法币在不同年份的购买力:
1937
1948
1938
1939
1943
1945
=
=
=
=
=
=
大米0.002416两
(2)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3)工业布局不合理:主要分布在沿海及通商口岸附近
(4)工业部门不平衡,以轻工业为主以重工业为辅,
棉纺织业发展迅速
(5)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夹缝中艰难
存发展
——后天畸形
3、民族工业的特点:
根本原因: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决定
(1)它不是由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生产发展起来的,缺乏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
——先天不足
(1)推动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1、西方列强的侵略,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
某些条件
—分解自然经济、改变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
2、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政策)
3、人民反帝爱国运动不断高涨
(社会基础)
4、民族资产阶级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源泉和动力)
(2)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与掠夺;(尤其是侵华战争的直接摧毁)
2、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与束缚;
3、官僚资本主义的政治压迫与经济垄断;
4、封建自然经济的抵制
5、近代中国政局的长期动荡……
(3)根本原因: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4、影响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不利因素:
(1)帝、官、封三座大山的压迫和束缚。
(2)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3)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1)列强经济侵略的客观作用。
(2)政府的政策鼓励。
(3)群众反帝爱国运动推动。
(4)实业家自强不息爱国精神。
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封建主义
帝国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
有利因素:
地位:是新生产力的代表,在夹缝中生存,始终不占主导地位。
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是什么?
戊戌变法
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什么作用?
民族工业的地位和作用
1
、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2、从政治上看:它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其力量的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提供了阶级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基础。
3、从思想上看:不断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也为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4、从社会生活看:还带来近代中国衣食住等方面的变化
探究
认识:
1、民族独立政治民主是实现近代化的不可缺少的前提,只有取得民族独立,推翻专制统治(三座大山),中国近代化才有出路。
2、民族独立后只有实现工业化中国才能富强。




19C70年代前后
1895年
1912年
1919年
1927年
1937年
1949年
时间
民族工业发展水平
民族工业发展示意图
产生
初步发展
短暂春天
迅速萧条
显著发展
沉重打击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1945年
走向萎缩
1840
1949
1927
年代
所占比重
1895
1914
1919
1937
1870





请判断:五条曲线分别代表哪五种经济形态的发展演变?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洋务企业;自然经济

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请上台给大家讲讲你的见解吧!
课堂练习:
1.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较快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有识之士倡导“实业救国“
B.利润的刺激,民族资产阶级乐于投资
C.欧洲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辛亥革命有利于民族资本的发展
2.第一次世界大战间,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
其中发展最快的行业是
(
)
A
.纺织业和造纸业
B.
面粉业和化工业
C.
纺织业和面粉业
D.
面粉业和火柴业
3.日伪政权对沦陷区的破坏采取的措施有(

①对工矿业掠夺和控制
②垄断控制金融
③实行物资管制制度
④掠夺大量劳动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④
C
C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