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社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九课《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课件(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书社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九课《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课件(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9-27 11:33: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Ⅰ美国联邦共和制的确立
为何要?
影响如何?
如何确立?
独立战争的胜利
启蒙思想的影响
巩固旧成果
解决新问题
费城制宪会议
1787年5~9月
长治久安
弊端:
州权主义
北方
资本主义工商业
南方
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州权主义的顶峰——美国内战
输出棉花、工业原料
缺工业原料
输入工业品
缺销售市场
占有大量劳动力
缺自由劳动力
矛盾(市场,劳动力)
Ⅱ、维护联邦统一的斗争
1.联邦的挑战----美国南北战争
背景
过程
性质和意义
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
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看是内战
从资本主义发展角度看是又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奴隶制的存废是焦点
林肯的当选是导火线
直因是南方为维护利益
林肯纪念堂内的林肯纪念像
Ⅱ、维护联邦统一的斗争
林肯(1809—1865),参加共和党,曾任美国联邦众议员,1861年当选为美国总统。他主张维护联邦统一,废除奴隶制度。林肯当选总统后,南方种植园奴隶主发动叛乱,挑起南北战争。战争中,林肯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赢得广大人民支持,终于平定南方叛乱,保障了美国的统一。
思考讨论
林肯维护国家统一的依据是什么?

1、从政治上讲,维护联邦的统一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2、从地理上讲,各地区彼此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
体,因此国家不可分裂;
3、从历史上讲,南北有着不可割舍的亲情,且并肩完成了独立战争,历史与民族情感不可分割;
4、从宪法方面来看,国家主权属于联邦,联邦法律是全国的最高法律,联邦政府有权强制各州实施联邦法律.
2.联邦制的进一步巩固
内战结束后,美国国会通过宪法第14条修正案。该法案的规定进一步肯定了联邦法律的至上性和国家的统一。从此,美国再也没有出现过严重的政治分裂,统一与稳定成为美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政治前提。
Ⅲ.两党制
1.两党制的形成
(1)两党制在联邦成立之初就已经萌芽,
(2)经过演变,民主党于1828年正式成立,
共和党于1854年成立。
(3)内战后,两党经济基础发生变化。
2.实质: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手段
3、发展:1860年,成立不久的共和党开始执政。此后,共和党和民主党交替执政的局面一直持续至今。
4、影响:
两大政党在美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控制了国会,也左右着总统选举和地方选举。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驴象之争

9

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
联邦共和制
联邦宪法的制定
——确立
维护联邦统一的斗争——巩固
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完善
小结
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比较


美国总统制
英国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


产生方式
有无任期
有无实权
政府
首脑是谁
如何产生
国家权力中心
总统
国王
选民选举
世袭
任期制
终身制


总统
首相
选民选举
议会产生
总统
议会
谢谢光临
邦联体制的弊端
经济——不统一,造成对英贸易被动。
政治——松散,无法维持统治的稳定。
解决:既要建立有权威的中央政府,又要防止中央政府的过于专制
麦迪逊----美国宪法之父
1787年宪法
防止联邦政府由于权利过大导致专制




联邦制原则:
巩固了国家政权,有利于保护美国的国家利益和主权。
各州权力过大,为地方对抗中央提供可能,为内战埋下伏笔。
分权制衡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
保证政府代表广泛民意
总统
(行政权)
国会
(立法权)
联邦法院
(司法权)
法院可宣布法律不合宪法,可以解释一切法律和条约
总统任命的法官须经参议院确认
可否决国会的法律
国会可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否决的法律;可以弹劾总统
总统任命大法官
联邦法院可宣布总统法令违宪,审查行政行为,行使最高审判权
分权与制衡
归纳总结:
美国是一个以—————————为原则,以————、————、————————为主要机构,以———制为国家结构形式,以——————制为政体的较为民主的资产阶级国家。
“分权与制衡”
国会
总统
联邦法院
联邦
总统共和
1974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因为“水门事件”遭到国会的弹劾,被迫辞职下台。
前美国总统克林顿因为性丑闻案被独立检查官调查,并且差点被为此遭到弹劾而丢掉了自己的总统宝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