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三 操作系统
资源管理
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七年级信息技术模块三第三节《资源管理》,本课安排了四个知识点,分别是文件与文件夹、资源管理器、资源查找和资源管理,教材内容涉及量大,由于七年级学生的个体差异,本节课中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重点地进行授课。通过本节课的练习,能够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实际操作技巧,以及启发学生乐于观察、善于动手的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理解文件、文件夹的概念与命名规则。
2、使学生能够利用资源管理器管理计算机中的资源。
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能通过相互交流、自主探究等形式学习,能使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并能根据要求选取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活学活用、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资源管理器的使用
教学难点:文件与文件夹的操作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法与学法设计
1、 在情景中学与做,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完成对本课技能知识点的传授以及信息能力的培养;
2、 采取比较学生任务结果的评价方式,来达到比较教学所产生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竞争意识。
媒体设计:广播教学软件 辅助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景,激起兴趣,引出课题。
设问:师:你在计算机上写的作文、画的画或者从网上下载的图片、电影等资源,保存在计算机的什么位置了?我们如何管理这些资源呢?
教师点拨:在计算机中,我们存储的文件、图片、程序和硬件设备等信息被称为资源,资源管理器是Windows XP文件浏览管理工具,利用资源管理器,我们能够方便快捷地管理计算机中的资源。
二、任务驱动,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 文件与文件夹
师生活动:
a教师出示课件,学生观察,了解文件以及文件夹的命名规则。
b通过学习,学生认识文件夹,并了解文件夹的作用及存储形式。
2. 资源管理器
任务一 认识资源管理器窗口
师生活动:通过教师示范,让学生认识“资源管理器”窗口,了解折叠的文件夹、展开的文件夹、当前文件夹。
任务二 了解树型结构
师生活动:通过远程控制板演,让学生了解“根目录”,“一级文件夹”,“二级文件夹”,引出“树型结构”。
任务三 改变窗口的查看方式
师生活动:打开“资源管理器”和任何一个文件夹窗口,在工具栏里通过“查看”按钮,查看不同的显示方式。
过渡: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打开“资源管理器”。(教师点拨打开资源管理器的方法)
3.资源管理
教师讲解:资源管理主要是对文件和文件夹进行新建、删除、选择、浏览、移动、复制和重命名等操作。
师生准备活动:在E盘根目录上建立“资源库”文件夹,并在“资源库”文件夹下建立课本P46页要求的文件及文件夹。
任务四:文件及文件夹的复制
教师活动:用不同的方法点拨讲解文件及文件夹的复制方法。
学生活动:按要求完成单个及多个文件及文件夹的复制。
学生活动方式:个人动手操作,也可同桌交流,配合完成任务。
任务拓展:文件及文件夹的重命名及移动操作将如何完成?
任务五:文件及文件夹的删除
教师活动:我们如何将多余的或错误的文件删除呢?
学生活动:学生将“资源库”文件夹下的文件删除。
教师活动:小结删除文件的不同方法。
三、本课小结:
1、文件及文件夹的认识;2、文件及文件夹的存储结构—“树型结构”; 3“资源管理器”窗口的组成及的打开方法。4、文件及文件夹的操作。
四、作业布置:
自学课本中“资源查找”这一部分内容,利用Windows系统的“搜索”功能,试查找自己保存过的文件及文件夹。
五、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