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直行和转弯”教学设计
本节课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广州市信息技术教科书《信息技术》初中第二册第3章《仿虚拟机器人》第2节的教学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前面第一节了解了实体和虚拟机器人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学生对机器人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对机器人产生了好奇心,进而具体学习虚拟机器人的两个动作——直行和转弯。考虑到农村学生的操作水平,本节又是刚接触机器人的编程,教学过程中会用比较详细的学习指引来完成本课的学习。本设计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学习机器人拼装及编程,引领学生撑握机器人的编程方式,逐步掌握机器人的调试方法。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机器人的模型的拼装及各属性设置方法;
(2)了解“模型与编程”及“仿真”两个界面及功能;
(3)掌握“模型拼装”及“流程图编程”的方法,并让机器人可以直行和转弯;
2.过程与方法
(1)能根据表达、交流或创作的需要,选择适当命令编程,用以呈现信息、交流思想;
(2)会根据情况,改变参数,从而改变机器人的运动状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建模及编程的过程,形成积极主动学习和利用机器人命令,参与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表达能力;
(2)在控制机器人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教学策略及环境:
本节以主题式任务组织教学,在活动任务中体现层次和探究式教学。教学环境为网络教室,大屏幕、《易时代3D仿真虚拟机器人初中教材版》等。
教学重点:掌握机器人编程的基本方法,能对通过改变参数来改变机器人的运行状态。
教学难点:机器人直行和转弯。
主要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情景导入 复习上一节机器人的一些基本知识,回顾生活中接触过或见过的机器人。
思考:你见过的机器人有那些? 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分钟
启动程序 介绍《易时代3D仿真虚拟机器人初中教材版》的三个图标功能:“地图编辑”“仿真”“模型与编程”。 根据学习PPT的步骤学习。 初步了解3D虚拟机器人的运行环境。 3
分钟
教学要点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任务一 出示任务:机器人模型的建立——智能校车模型的前轮后轮安装方法及参数设置。 自行下载任务一PPT,并根据指引学习。 学会安装智能校车的前后轮及各参数的设置。 5
分钟
任务二 出示任务——机器人的直行编程及调试。 自行下载任务二PPT,并根据指引学习。 熟悉机器人编程界面,并学会机器人编程方法。 15分钟
任务三 出示任务——机器人转弯编程及调试。 自行下载任务三PPT,并根据指引学习。 在前面直行的基础上,学会让机器人转弯,并学会调试机器人的方法。 5分钟
评价 展示部分学生作品 观看作品并总结晚出错的地方。 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并了解容易出错的地方。 5分钟
课堂小结 用PPT展示本课知识要点。 回顾本课所学知识点并总结容易出的地方。 知识的总结和梳理 5
分钟
教学反思:本课是操作、实践类课,我们小班化教学中更有优势,通过单独指导、互助互学、以点带面的方式,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撑握本课内容,对于本课难点“机器人直行和转弯”,学生练习的时间还是不大够,要想熟练撑握,必须花更多课外时间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