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调查与分类——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浙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单元P59-60的数据调查与分类。
教材分析
数据调查与分类是第三单元《统计》的起始课, 在此之前,三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学习了《数据的处理》,也就是单式统计表,因此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复式统计表。比起数据的处理,本节课在调查和简单处理的基础上又多了一个内容——分类。因此,与单式统计表相比,复式统计表的信息量较大,结构复杂。通过复式统计表的教学,学生收集信息,表达数据和应用统计数据的能力会有明显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将结合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的知识学习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并综合运用。因此本节课的知识前后联系甚密,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和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统计知识。在三年级下册已经认识并会看单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学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合理的预测,能初步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体会引入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优点。通过对比,便于比较,了
解复式统计表的意义。
2.初步认识复式统计表,知道复式统计表的组成。
3.能够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4.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1.将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并且能够把几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体会引入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将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并且能够把几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体会引入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
教法
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根据本地是实际情况,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
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注意让学生体会统计对决策的意义和作用。
学法
内容的选择注意要联系学生自身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自己经历复式统计表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课外活动很丰富,比如有跳绳、看电视、看书……你喜欢哪种活动呢?(出示主题图)
1.同学自由回答。
2.老师小结:课前老师已经将大家的信息收集过了。(板书:收集)调查表如下:
看书 踢球 看电视 画画 跳绳 玩电子游戏
3.引出:如果想知道整个班级的情况,我们可以怎么办呢?(同学们各抒己见)
4.小结:将收集到的信息加以整理和记录,再制成统计表进行统计。(板书:整理、记录,统计)
5.出示整理好的“正”字统计表(如下图1),观察这张统计表,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图1)
总数(强调:如何看出?说明一个“正”表示5人)
为使结果更为直观,可以用数字表示统计结果。
男女生的分别。(红色表示女生,蓝色表示男生)
这张统计表可以反应哪些方面的信息?(男生、女生、全班)从而整理出三张单式统计表。并且让学生用开火车的方式将统计表的数据补充完成。(如下图2)
(图2)
二、新课教授
1.出示三张单式统计表。
观察三张统计表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共同点:所调查的项目一样。不同点:所反映的情况不一样,一张是女生的情况,一张是男生的情况,还有一张是305班全班的情况。
2.像这样的表,为了方便比较,我们可以三张统计表的内容在一个表中表示出来,将它们合并成一张统计表,怎么合呢?(PPT逐条展示、板演逐步展示)
先把相同部分画出来。
再把参与统计的男生、女生用列表示出来
全班人数我们可以用“合计”表示。
看书 踢球 看电视 画画 跳绳 玩电子游戏
女生 6 2 2 7 0 2
男生 2 9 0 1 0 19
合计 8 11 2 8 0 21
3.小结:把这样的统计表称为“复式统计表”(板书)
4.学习复式统计表
认识表头:右上部分表示横栏类别、左下部分表示竖栏类别、中间部分表示表中数据。(学生边讲,边将黑板上的表头补充完整。)
回答相应问题。
着重讨论:如果想一眼就能看出参与统计的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可以怎样改进这张统计表?从而引出如下(图3)统计表。
看书 踢球 看电视 画画 跳绳 玩电子游戏 合计
女生 6 2 2 7 0 2 19
男生 2 9 0 1 0 19 31
合计 8 11 2 8 0 21 50
(图3)
讲解右下角的格子的意义。(追问:如何让计算?并让学生上台指一指)
三、巩固拓展
1.
上图中表( )和表( )可以合并成一张复式统计表,你的理由是什么?
2.《书》P38练习八第1题。
加问题:你能预测中国第30届奥运会的金牌数吗?你的理由是什么?
3.补充习题。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