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浙教版六年级上4.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数学浙教版六年级上4.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9-27 20:46: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学内容】?
?浙教课标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4-15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体验图形扩大或缩小的过程;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学生对于比的意义和性质以及有关平面图形等内容有一定的知识积累,而且学生对于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并不陌生,对生活中应用放大与缩小的实例也有一定的了解,如:洗照片、放大镜等等。但是对于图形基本形状不变的基础上进行放大或缩小的具体方法不明确。?
【教学重难点】?
? 1.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2.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
【?教具、学具准备】?
????? 多媒体课件、学习研究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观察体验
谈话引入,出示新校区的鸟瞰效果图
教师在课件上拉动图片。
教师:刚才这张图片经历了什么?(放大和缩小)
过渡: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放大与缩小的现象?。
2.联系生活?
?????(1)下面这些现象,哪些是把物体放大,哪些是把物体缩小?(课件出示)?????
(2)问:你还见过哪些类似的现象吗?
3.揭示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出示课题)
二、联系生活?,理解概念
(一)探究图形放大和缩小的规律?
1.分类辨析???
教师:(课件出示)你能按照一定的标准给这些图片分分类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分类:形状变了 和 形状不变
像 1、3图这样虽然也把原图放大或缩小了,但不是数学意义上的放大和缩小,我们要从数学的角度来研究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2.聚焦不变形的一类,提出猜想
提问: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存在着怎样的规律呢?你能大胆的提出猜想吗?板帖:提出猜想?
(预设①把原图的长和宽同时扩大同样的倍数,②放大后与放大前长的比与宽的比相同……)
3.验证猜想
教师:提出了猜想,接下来要做什么?(板帖:验证猜想)怎样验证猜想?你需要什么信息?(学生讨论)
出示表格,请大家拿出学习材料。
变化1 变化2 变化3 变化4 原来
长㎝ 12 3 18 1.5 6
宽㎝ 8 2 12 1 4
观察表中数据,比较变化后的长与原来的长有什么的关系?宽呢?写一写,算一算,验证猜想,写完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收集资源,进行分层反馈。
4.归纳结论。
讨论:通过我们刚才对猜想的验证,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板帖:归纳结论)
小结。
5.比较。
提问:对比后来的图形和原来图形,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小组交流,再汇报。
小结。(板帖:大小变化)
6.沟联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联系和区别。
教师:想一想,不管是放大还是缩小,这个比表示的都是谁和谁的比?(板贴:变化后 变化前)
提问:那么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这两者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和区别?(课件
出示表格)
(二)大显身手
1.抢答?
2.火眼金睛
3.练习六第1题。
三、?动手操作?,巩固深化?
1.(课件出示)先按3:1的比画出下面图形放大后的图形,再按1:2的比画出下面图形缩小后的图形。
2.小组交流:(1)先说说3:1和1:2各是什么意思?
(2)放大后的图形长、宽各是几格?
(3)缩小后的图形呢?
友情提醒:画图时要选择合适的位置,注重整体布局,注意美观。
学生在作业纸上画图,同桌两人都画好的就互相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3.展示交流,反馈
4.小结:回忆我们刚才画图的过程,我们是怎样将图形进行放大或缩小呢?
放大或缩小后有什么变化?
四、拓展延伸?
1.金字塔的秘密
2.图片欣赏 ?
五、分享收获。?
今天这节课,我们是怎样学习的?你有什么收获??
延伸:今天我们研究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中边的变化规律,那么,图形的周长、面积会怎样变化呢?又有什么规律呢?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 ?
六、板书设计?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变化后 变化前
现在边的长度 : 原来边的长度
2 : 1
3 : 1放大
4 : 1
1 : 2
1 : 4
形状不变 大小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