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课件(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课件(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9-27 13:07: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五单元
《 战争与文化碰撞》
通过了解历史上的著名战争,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造成的文化断裂;认识战争在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
课标要求
本课目标
1、了解战争对文化冲击的结果
2、理解战争对文化的选择与重构作用
3、思考当代如何进行文化交流
一、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
二、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三、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1492
1620
新航路的开辟
“五月花号”
(一)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
清教徒主张民主政治,注重个性,追求个人的权利、尊严和自由,提倡勤俭致富的价值观。
(一)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
那些年轻的边疆拓殖者采用长达大腿的绑腿,用印第安人的短裤取代原来的衬裤,他们还喜爱鹿皮装,因而得名“穿鹿皮装的人”。弗吉尼亚边远地区的年轻人很喜欢印第安人式样的服装,甚至穿着去教堂。一些民兵也仿效印第安人武士的装束。在印第安人中从事“文明开化”的传教士,极力引导印第安人改穿白人的衬衣、外套、裤子和鞋。
——转引自李剑鸣:《美国的奠基时代:1585-1775》
材料反映出北美文化的什么特点?
阅读课本归纳,北美文化的多元性有哪些表现?
(一)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
美国学者艾丽斯?琼斯根据1774年的消费品占有情况,对不同阶层或群体的生活水平作了一个排序:
1.南部富裕的种植园主和农场主
2.费城、波士顿、塞勒姆和北方其他主要城市的商人、士绅和船长
3.中部殖民地和新英格兰上等富裕的农场主和工匠
4.上等富裕的寡妇
??????
10.契约仆
11.奴隶 ——转引自李剑鸣:《美国的奠基时代:1585-1775》
北美殖民地的多元文化下隐藏着什么问题?
英国文化主导下的北美文化,会使北美殖民地人民产生怎样的自我意识?
(一)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
(1744年)在我经过各个殖民地时,我发现不同地区的人们在习俗和性格方面很少差别,只是在特许状、肤色、空气和政府方面,我看到了一些不同……至于教养和人文方面,他们也十分相似…… ——转引自李剑鸣:《美国的奠基时代:1585-1775》
1723年,罗得岛议会上书贸易委员会称:“我们谦恭第祈求尊贵的大人们相信,我们血管里流的血带有古老的不列颠血液的颜色。” ——转引自李剑鸣:《美国的奠基时代:1585-1775》
北美殖民地人民的“英国人”意识最终走向何方?
材料反映了北美殖民地人民怎样的自我意识?
1492
1620
新航路的开辟
“五月花号”
1765
《印花税法》
(一)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
1492
1620
新航路的开辟
“五月花号”
1765
《印花税法》
1776
《独立宣言》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他们被造物主赋予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美国《独立宣言》
独立战争对北美文化有什么影响?
(司法权)
(立法权)
(行政权)
分权与制衡
(一)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
1492
1620
新航路的开辟
“五月花号”
1765
《印花税法》
1776
《独立宣言》
1787
联邦宪法颁布
16C
西葡入侵拉美
19C上半叶
拿破仑战争
(二)独立战争后的拉丁美洲文化
西葡入侵使拉美的种族和文化产生什么变化?
为什么拿破仑战争能够推动拉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生?
16C
19C上半叶
西葡入侵拉美
拿破仑战争
1817年7月4日,将军和一批军官为了躲避西班牙军队野外的突然袭击,在湖水里泡了一夜。将军发着高烧直打冷战,突然喊叫着宣布他今后要怎么做:首先攻占安戈斯图拉,翻越安第斯山脉,先解放新格拉纳达,后解放委内瑞拉,建立哥伦比亚共和国······然后我们登上钦博拉索山,在覆雪的峰顶插上大美洲共和国的三色旗,那个共和国千秋万代永远团结自由。”
——(哥)马尔克斯:《迷宫中的将军》
玻利瓦尔
(二)独立战争后的拉丁美洲文化
16C
19C上半叶
西葡入侵拉美
拿破仑战争
战后
考迪罗独裁权力
(二)独立战争后的拉丁美洲文化
军阀
大地主
教会
三位一体
讨论:你认为美国文化的多样性与拉丁美洲文化的多样性有哪些异同?每组派一代表发言。
思考角度
文化来源
物产品种
语言文字
种族结构
社会组织
经济文明
日常生活
政治文明
理解独立战争对美洲文化的影响
叶卡捷琳娜时期,宫廷和近卫军确实包括了俄国全部有教养的人士,这多多少少继续到了1812年。从那以后,俄国社会获得了惊人的发展;战争唤醒了人们,人们的觉悟引起了12月14日事件。
——(俄)赫尔岑:《往事与随想》
材料中的1812年事件和12月14事件分别指什么?
为什么1812年事件能够引起12月14日事件?
二、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列宁曾评价十二月党人:
这些革命者的圈子是狭小的。他们同人民的距离非常远。但是,他们的事业没有落空。 ——列宁《纪念赫尔岑》,《列宁选集》第二卷
我们的宣传尽管形态有所改变,有所发展,但始终忠诚不渝,把自己特有的观念灌注在周围的一切中。政府的压制提高了我们的声望,监狱和流放成了我们当之无愧的台座。我们回到莫斯科时已是二十五岁的“权威”。别林斯基、格拉诺夫斯基和巴枯宁与我们汇合了,我们在《祖国纪事》上的文章又使我们与彼得堡皇村学校学生和文学青年的运动汇合到了一起。正如十二月党人是我们的兄长,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是我们的弟弟。 ——(俄)赫尔岑:《往事与随想》
结合补充的材料,请同学们谈谈对列宁这个评价的看法。
二、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二、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德意志
拿破仑战争
波兰
俄国
“十二月党人起义”
起义
改革与统一
拿破仑战争使欧洲的政治文化出现了哪些新因素?
启蒙思想
民法典
反对封建专制
争取民族解放
争取民族统一
如何理解拿破仑战争对欧洲文化的选择与重构作用?
他(拿破仑)像平时一样,竭力要使人相信,他是无限爱好和平的。他解释道,他的战场是在英国,不在俄国,还吹嘘他派兵保护了孤儿院和圣母升天大教堂。他埋怨亚历山大受了坏人蒙蔽,不了解他的和平意愿。
——(俄)赫尔岑:《往事与随想》
文化被重构的欧洲对于拿破仑的征服是何态度?
拿破仑的征服与他传播的理念有何关系?
三、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中国
近代中国,欧洲殖民者的侵略伴随着哪些文化输出,先进中国人先后学习了西方什么文化来救亡图存?
三、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地主阶级抵抗派
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资产阶级激进派
无产阶级
器物科技
政治制度
思想启蒙
基督教
君主立宪
马克思主义
军事技术
民主共和
民主科学
军事、工业、教育
在学习过程中,中国文化被西方完全同化了吗?
三、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印度
埃及
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给两国造成了什么结果?
如何理解欧洲殖民者文化侵略的作用?
课堂小结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
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战争
文化交融完善
文化碰撞交流
认知外来文化
反思本土文化
文化选择重构
课后查找资料,分析当代中国的交流除了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宣传文化之外,还有哪些交流方式,还应交流哪些内容?
课后作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习近平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充分运用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积累下的伟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