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辛亥革命 课件(28张PPT)+教案+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辛亥革命 课件(28张PPT)+教案+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9-27 15:07:3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9课
辛亥革命导学案(附答案)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萍浏醴起义、浙皖起义、广西起义、广州起义和武昌起义的历史概况。
2.知道徐锡麟、秋瑾以及黄花岗72烈士的英雄事迹。
3.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通过了解革命党
人前赴后继、浴血奋斗的革命史实,树立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和与时俱进、追求真理、百折不挠的奋斗
精神。
【教学重点】
辛亥革命爆发及评价。
【教学难点】
认识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教训。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和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萍浏醴起义时间人物地点结果地位影响;
2.浙皖起义的时间人物地点结果;
3.镇南关起义的时间人物结果;
4.黄花岗起义的时间人物地点结果地位影响。
(二)合作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探究问题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通过上面这段话,分析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
二、武昌起义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概括下列问题:
1.武昌起义的原因,主力,时间,经过,结果;
2.辛亥革命的含义;
3.辛亥革命的性质和历史意义。
(二)合作探究:1.阅读下列材料,合作探究,回答问题:
“九十年以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
——引自中共中央前总书记2001年10月9日的一次重要讲话
(1)材料中的这场“革命”指什么?
(2)“先生”是指谁?
(3)“先生”领导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有人认为“这场革命使中国近代历史发生第一次巨变”,为什么这样说?”
合作探究2.结合地图,归纳武昌起义发生的有利条件?
课堂达标检测:
1.“他的伟大不只在领导中国人民促使社会向一个崭新的时代跃进,还在于在消灭帝制、缔造共和后仍为建设一个独立强盛、自由平等的中国而奋斗不息。”材料评论的人物是(  )
2.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探索中的“量变”,而辛亥革命则是一次“巨变”。“巨变”是指辛亥革命(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B.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D.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3.中国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个武装起义是(

A.安庆起义 
B.广西起义
C.萍浏醴起义   
D.黄花岗起义
4.孙中山称黄花岗起义“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主要是因为黄花岗起义(

A.它是武昌起义前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起义
B.它是孙中山.黄兴直接领导的
C.革命党表现了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D.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
答案: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一)1.萍浏醴起义
时间:1906年冬
人物: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
地点:江西湖南交界的萍乡、浏阳、醴陵
结果:刘道一等在长沙遇害。
地位: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影响:起义虽然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2.浙皖起义
时间:1907年夏
人物:光复会会员徐锡麟、革命党人秋瑾
地点:安庆
结果:起义失败,徐锡麟、秋瑾牺牲.
3.镇南关起义
时间:1907年
人物:孙中山
黄兴
结果:失败
4.黄花岗起义
时间:1911年4月
人物:孙中山、黄兴
结果:失败
影响: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二)合作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探究问题
虽然黄花岗起义失败了,但革命党人为革命献身的伟大精神震动了全国,也震动了世界。起义促进了民主革命浪潮的进一步高涨,也推动了全国革命高潮的更快到来。起义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清朝统治,为后来武昌起义一举成功准备了条件。
二、武昌起义
(一)
1.武昌起义
原因:1911年,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积极谋划起义。
主力: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时间:1911年10月10日
经过: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他们夺取军械库,进攻总督衙门。一夜之间,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
结果: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2.辛亥革命的含义
狭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1911年)的武昌起义。
广义: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二)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1.阅读下列材料,合作探究,回答问题:
(1)材料中的这场“革命”指辛亥革命
(2)“先生”是指孙中山
(3)“先生”领导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4)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合作探究2.结合地图,归纳武昌起义发生的有利条件?
地理位置:
湖北素有“九省通衢”之称,处于交通枢纽地位,水路交通便利。
经济发展:
武汉建立了许多钢铁厂兵工厂、火药厂、造币厂,是“械精饷足”之区。
革命组织:
革命党人在湖北新军中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和组织工作,奠定了革命基础。
群众基础:武汉是帝国主义入侵较早的地区,当地人民不断掀起的反帝斗争为武昌起义奠定了群众基础。
导火线:四川保路运动鼓舞了革命党人的斗争士气。清政府为镇压四川保路运动,将湖北新军西调,造成了武汉地区清朝兵力的空虚,从而给武昌起义的爆发和成功创造了有利条件。
课堂达标检测:1B2D3C4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9课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课题
第9课
辛亥革命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历史
年级
八年级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萍浏醴起义、浙皖起义、广西起义、广州起义和武昌起义的历史概况。2.知道徐锡麟、秋瑾以及黄花岗72烈士的英雄事迹。3.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4.通过了解革命党
人前赴后继、浴血奋斗的革命史实,树立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和与时俱进、追求真理、百折不挠的奋斗
精神。
重点
辛亥革命爆发及评价。
难点
认识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教训。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右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展现武昌起义情节的纪念性浮雕。作为国家级的纪念碑为何选择武昌起义这一历史事件呢?它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样的历史影响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辛亥革命
阅读图片和材料
用材料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和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萍浏醴起义时间人物地点结果地位影响;2.浙皖起义的时间人物地点结果;3.镇南关起义的时间人物结果;4.黄花岗起义的时间人物地点结果地位影响。
阅读教材,找出所列问题,标记疑难问题。
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
老师一边提问一边点拨:1.萍浏醴起义时间:1906年冬人物: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地点:江西湖南交界的萍乡、浏阳、醴陵结果:刘道一等在长沙遇害。地位: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影响:起义虽然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2.浙皖起义时间:1907年夏人物:光复会会员徐锡麟、革命党人秋瑾地点:安庆结果:起义失败,徐锡麟、秋瑾牺牲.3.镇南关起义时间:1907年人物:孙中山
黄兴结果:失败4.黄花岗起义时间:1911年4月人物:孙中山、黄兴结果:失败影响: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学生一边回答一边记忆,认真听讲,记笔记,可以提问。
通过师生互动,夯实基础,解决疑难,精讲点拨。
(三)合作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探究问题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通过上面这段话,分析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虽然黄花岗起义失败了,但革命党人为革命献身的伟大精神震动了全国,也震动了世界。起义促进了民主革命浪潮的进一步高涨,也推动了全国革命高潮的更快到来。起义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清朝统治,为后来武昌起义一举成功准备了条件。
阅读教材,探究问题
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复习教材内容,夯实基础,深化理解,提升能力.
二、武昌起义(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概括下列问题:1.武昌起义的原因,主力,时间,经过,结果;2.辛亥革命的含义;3.辛亥革命的性质和历史意义。
阅读教材,找出所列问题,标记疑难问题。
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
(二)老师一边提问一边点拨:1.武昌起义原因:1911年,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积极谋划起义。主力: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时间:1911年10月10日经过: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他们夺取军械库,进攻总督衙门。一夜之间,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结果: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宣布独立,支持革命。知识拓展孙中山在国外,同盟会的其他领导人也不在武昌,武昌起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由于革命机关被破获,起义重要领导人刘复基等遇害,孙武受伤,蒋诩武被迫逃亡。起义胜利后,湖北革命党人自认为“资望”不足,革命党人一时缺乏领导人组织大局,遂请反对革命的新军协统黎元洪出任湖北军政府都督,结果遭到拒绝。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湖北革命党人只得用手枪逼迫黎元洪就位。辛亥革命的含义狭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1911年)的武昌起义。广义: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学生一边看图片一边回答一边记忆,认真听讲,记笔记,可以提问。
通过师生互动,夯实基础,解决疑难,精讲点拨。
(三)合作探究:合作探究:1.阅读下列材料,合作探究,回答问题:“九十年以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
——引自中共中央前总书记2001年10月9日的一次重要讲话(1)材料中的这场“革命”指什么?(2)“先生”是指谁?(3)“先生”领导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4)有人认为“这场革命使中国近代历史发生第一次巨变”,为什么这样说?”
(1)材料中的这场“革命”指辛亥革命(2)“先生”是指孙中山(3)“先生”领导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4)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合作探究2.结合地图,归纳武昌起义发生的有利条件?
地理位置:
湖北素有“九省通衢”之称,处于交通枢纽地位,水路交通便利。经济发展:
武汉建立了许多钢铁厂兵工厂、火药厂、造币厂,是“械精饷足”之区。革命组织:
革命党人在湖北新军中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和组织工作,奠定了革命基础。群众基础:武汉是帝国主义入侵较早的地区,当地人民不断掀起的反帝斗争为武昌起义奠定了群众基础。导火线:四川保路运动鼓舞了革命党人的斗争士气。清政府为镇压四川保路运动,将湖北新军西调,造成了武汉地区清朝兵力的空虚,从而给武昌起义的爆发和成功创造了有利条件。
阅读教材,探究问题
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复习教材内容,夯实基础,深化理解,提升能力.
请同学们画出本课的知识树或者知识网络图
画出本课的知识树或者知识网络图
通过这一环节,是同学们对本课内容形成知识体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8张PPT)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9课
辛亥革命
右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展现武昌起义情节的纪念性浮雕。作为国家级的纪念碑为何选择武昌起义这一历史事件呢?它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样的历史影响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辛亥革命
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萍浏醴起义、浙皖起义、广西起义、广州起义和武昌起义的历史概况。
2.知道徐锡麟、秋瑾以及黄花岗72烈士的英雄事迹。
3.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通过了解革命党
人前赴后继、浴血奋斗的革命史实,树立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和与时俱进、追求真理、百折不挠的奋斗
精神。
【教学重点】
辛亥革命爆发及评价。
【教学难点】
认识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教训。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和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萍浏醴起义时间人物地点结果地位影响;
2.浙皖起义的时间人物地点结果;
3.镇南关起义的时间人物结果;
4.黄花岗起义的时间人物地点结果地位影响。
安庆起义
萍浏醴起义
黄花岗起义
镇南关起义
1.萍浏醴起义
时间:1906年冬
人物: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
地点:江西湖南交界的萍乡、浏阳、醴陵
结果:刘道一等在长沙遇害。
地位: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影响:起义虽然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2.浙皖起义
时间:1907年夏
人物:光复会会员徐锡麟、革命党人秋瑾
地点:安庆
结果:起义失败,徐锡麟、秋瑾牺牲
3.镇南关起义
时间:1907年
人物:孙中山
黄兴
结果:失败
黄兴
《黄兴绝命书》
资料链接
4.黄花岗起义
时间:1911年4月
人物:孙中山、黄兴
结果:失败
影响: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1911年4月27日,同盟会在广州发动由黄兴领导的武装起义。在这次起义中,喻培伦、林觉民等80多人英勇牺牲。后来收殓烈士遗骨72具,合葬于城郊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黄兴
喻培伦
林觉民
烈士忠魂耀千古
林觉民——《与妻书》
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
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方声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他自幼聪明机警,胆略过人,口才极好。虽生于富商家庭,但他真诚坦率、崇尚气节、吃苦耐劳。青年时代,他就怀有挽救民族危亡、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信念,主张推翻清政府。1911年3月中旬,他从日本秘密运军火入广州,于同年4月,在黄兴的率领下,和林觉民、林文、刘元栋等革命党人参与起义,英勇攻入两广总督署。在转战途中,他不幸中弹,最后力竭而死,时年25岁。黄兴盛赞他“以如花之年,勇于赴战”。
这些革命党人有什么样的精神值得人们学习?
追求真理、百折不挠,前赴后继、浴血奋斗
(二)合作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探究问题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通过上面这段话,分析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
虽然黄花岗起义失败了,但革命党人为革命献身的伟大精神震动了全国,也震动了世界。起义促进了民主革命浪潮的进一步高涨,也推动了全国革命高潮的更快到来。起义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清朝统治,为后来武昌起义一举成功准备了条件。
二、武昌起义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概括下列问题:
1.武昌起义的原因,主力,时间,经过,结果;
2.辛亥革命的含义;
3.辛亥革命的性质和历史意义。
1.武昌起义
原因:1911年,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
积极谋划起义。
主力: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时间:1911年10月10日
经过: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他们夺取军械库,
进攻总督衙门。一夜之间,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11日,起义军
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
结果: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熊秉坤---打响武昌首义第一枪
熊秉坤手写发言稿(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
湖北军政府
孙中山在国外,同盟会的其他领导人也不在武昌,武昌起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由于革命机关被破获,起义重要领导人刘复基等遇害,孙武受伤,蒋诩武被迫逃亡。起义胜利后,湖北革命党人自认为“资望”不足,革命党人一时缺乏领导人组织大局,遂请反对革命的新军协统黎元洪出任湖北军政府都督,结果遭到拒绝。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湖北革命党人只得用手枪逼迫黎元洪就位。
知识拓展
狭义:
2.辛亥革命的含义
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
发生于旧历辛亥年(1911年)的武昌起义
广义: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二)合作探究:1.阅读下列材料,合作探究,回答问题:
“九十年以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
——引自中共中央前总书记2001年10月9日的一次重要讲话
(1)材料中的这场“革命”指什么?
(2)“先生”是指谁?
(3)“先生”领导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有人认为“这场革命使中国近代历史发生第一次巨变”,为什么这样说?”
(1)材料中的这场“革命”指辛亥革命
(2)“先生”是指孙中山
(3)“先生”领导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4)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合作探究2.结合地图,归纳武昌起义发生的有利条件?
地理位置:
湖北素有“九省通衢”之称,处于交通枢纽地位,水路交通便利。
经济发展:
武汉建立了许多钢铁厂兵工厂、火药厂、造币厂,是“械精饷足”之区。
革命组织:
革命党人在湖北新军中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和组织工作,奠定了革命基础。
群众基础:武汉是帝国主义入侵较早的地区,当地人民不断掀起的反帝斗争为武昌起义奠定了群众基础。
导火线:四川保路运动鼓舞了革命党人的斗争士气。清政府为镇压四川保路运动,将湖北新军西调,造成了武汉地区清朝兵力的空虚,从而给武昌起义的爆发和成功创造了有利条件。
1.“他的伟大不只在领导中国人民促使社会向一个崭新的时代跃进,还在于在消灭帝制、缔造共和后仍为建设一个独立强盛、自由平等的中国而奋斗不息。”材料评论的人物是(  )
2.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探索中的“量变”,而辛亥革命则是一次“巨变”。“巨变”是指辛亥革命(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B.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D.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

D
课堂达标检测
3.中国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个武装起义是(

A.安庆起义 
B.广西起义
C.萍浏醴起义   
D.黄花岗起义
4.孙中山称黄花岗起义“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主要是因为黄花岗起义(

A.它是武昌起义前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起义
B.它是孙中山.黄兴直接领导的
C.革命党表现了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D.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
D
C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