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同步训练 1.1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同步训练 1.1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9-27 15:58:28

文档简介

第1课时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必备知识基础练
进阶训练第一层
知识点一
宇宙
1.下图中的物体属于天体的是(  )
1月31日晚间,2018年第一场天文大戏如约登场,“超级月亮”“血月”“蓝月亮”三合一亮相夜空,而上一次见到如此奇景还是1866年。读“月全食形成示意图”,回答第2题。
2.图示天体(  )
A.均位于地月系
B.均位于太阳系
C.地球质量最大
D.自身发光的是太阳和月球
知识点二
太阳系
读太阳系八颗行星的位置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中①~⑧,分别表示地球和土星的是(  )
A.②⑦
B.③⑥
C.③⑤
D.④⑤
4.下列关于金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地球和火星之间
B.表面为非固态
C.自身能发光
D.表面平均温度比地球高
知识点三
地球
2017年11月,欧洲南方天文台在距离地球11光年处观测到一颗可能存在生命的太阳系外类地行星“Ross
128b”。读“Ross
128”恒星系统示意图,完成5~6题。
5.与行星“Ross
128b”所在恒星系统级别相同是(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6.“Ross
128b”行星可能存在生命,不是因为(  )
A.表面平坦开阔
B.质量和体积适中
C.与恒星距离适中
D.运行轨道比较稳定
关键能力综合练
进阶训练第二层
宇宙是由各种形态的物质组成的,是不断运动变化的物质世界。读图回答1~3题。
1.下列天体类型与其视觉特征对应不正确的是(  )
A.恒星——星光闪烁
B.行星——一闪即逝
C.星云——轮廓模糊
D.彗星——拖着长尾
2.关于图示天体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示天体系统共有五级
B.图示天体系统中,银河系与河外星系级别相同
C.太阳系成员只包括太阳及八颗行星
D.可观测宇宙就是宇宙
3.以地球为中心天体的天体系统是(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可观测宇宙
[探究题]北京时间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于世界首次在月球背面顺利着陆。随后,“嫦娥四号”探测器向位于月球同步轨道的“鹊桥”中继卫星发送了月球表面的照片。一天后,“嫦娥四号”探测器释放“玉兔二号”探月车到月面进行考察。读图完成4~5题。
4.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下列不属于天体的是(  )
A.位于奔月轨道的“嫦娥四号”探测器
B.“鹊桥”中继卫星
C.“玉兔二号”探月车
D.月球
5.“玉兔二号”探月车回传的数据表明,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很大。而具有适宜的温度是地球存在生命的重要条件,形成地球表面适宜温度的主要原因有(  )
①地球昼夜交替的周期较适中 ②地球具有适中的质量和体积 ③地球大气中具有臭氧层 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较适中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下图是美国航天局公布的代号为“开普勒-22b”的行星所处恒星系统与太阳系比较的假想图,“开普勒-22b”行星距地球约600光年。读图回答6~7题。
6.“开普勒-22b”行星所处的天体系统为(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7.位于“宜居带”的“开普勒-22b”行星应(  )
A.有肥沃的土壤
B.有适宜的温度
C.表面比较平坦
D.不接受来自恒星的辐射能量
金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古人通过观测,在天亮前后出现称启明星,黄昏时分出现称长庚星,其他时间通常无法看到这颗亮星。读图完成第8题。
8.在地球上看到长庚星,则金星最可能位于图中的(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9.读太阳系部分图,完成下列要求。
(1)太阳成为太阳系中心天体的原因是什么?
(2)太阳系的八颗行星中,称为类地行星的代表字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________;卫星数目最多的是________;体积与质量都最大的行星是________;没有卫星的行星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3)八颗行星公转运动的“同向性”特征是指都绕太阳________运动;“近圆性”特征是指沿着________的轨道绕日运动;“共面性”特征是指轨道几乎在________上。
(4)图中D和E轨道之间有众多________,其运动特征基本上也体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5)图中未体现出的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或大行星)运动的一种天体是________。
学科素养升级练
进阶训练第三层
[真实情境——学术情境]美国宇航局科学家对第一次银河系行星数量普查做出的估计显示,银河系内的行星数量是一个天文数字,至少达到500亿颗,其中有大约5亿颗坐落于所谓的“金发姑娘区”,也就是适居区。据此回答1~2题。
1.对“金发姑娘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这一地区的温度既不太高,也不太低,适宜生命存在
B.这一地区只有气态水存在
C.这一地区宇宙环境比较安全
D.这一地区星球的表面可能存在大气层
2.地球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和其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
A.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适中的日地距离
B.适宜的温度——地球适中的质量和体积
C.液态水——地球大气的成分
D.适宜的温度——适中的日地距离
科学家对“信使号”探测器第三次飞越水星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水星表面有火山活动迹象,以及磁场磁暴等信息,并且在水星超稀薄外大气层中首次发现电离钙元素。下图为“太阳系局部图”,图中M是地球的天然卫星。读图,完成3~4题。
3.美国“信使号”探测器考察的星球是(  )
A.M 
   B.N  
  C.P 
   D.Q
4.与P、Q相比,地球上生命形成的优越条件是(  )
①太阳光照一直比较稳定 ②表面温度适于生物生存 ③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④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来自欧洲的天文学家宣称,他们在距离地球20.5光年以外的太空发现了一颗与地球颇为相似的行星,并认为这颗行星上可能“适合孕育生命”。据此回答下题。
8.该行星“适合孕育生命”的条件主要包括(  )
①温度适宜 ②有液态水 ③无大气
 
④宇宙环境安全、稳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B解析:“适合孕育生命”的条件主要有适宜的温度、液态水、大气、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宇宙间的天体因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天体系统。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物体中,属于天体的是(  )
①太阳、月球、北斗七星 ②恒星、卫星、行星、彗星
③火车、轮船、巨大岩石 ④待发射火箭、待发射宇宙飞船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下列各图中的大中小圆分别表示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下图能正确表示它们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
读下图,完成7~9题。
7.M行星是(  )
A.金星   B.火星   C.土星   D.天王星
8.N可能是(  )
A.金星   B.地球   C.小行星  D.月球
9.如果M行星上也存在生命,满足的条件应该有(  )
①距日远近适中 ②质量和体积适当 ③有卫星绕转 ④不停绕日公转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读“太阳系局部图”,阋神星的公转轨道面与地球的公转轨道面倾角为44°,完成10~12题。
10.图中的阋神星(  )
A.是一颗卫星
B.属于小行星带
C.公转轨道面与八颗行星不具共面性
D.不属于太阳系
11.图中彗星距离太阳较近时,会形成长长的彗尾。彗尾的方向正确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2.根据彗尾方向可以判断(  )
A.彗星的公转方向
B.彗星的自转方向
C.彗星距离太阳的远近
D.太阳的方位
13.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学习“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时,许多学校的学生亲手制作了太阳系的模型(下图)。下表显示了“太阳系八颗行星的主要物理性质数据”。
行星
距太阳(万千米)
质量(地球=1)
体积(地球=1)
赤道半径(千米)
有无光环
水星
5
791
0.06
0.06
2
440

金星
10
821
0.82
0.86
6
052

地球
14
960
1.00
1.00
6
378

火星
22
794
0.11
0.15
3
396

木星
77
833
317.83
1
321.33
71
492

土星
142
940
95.16
763.59
60
268

天王星
287
099
14.54
63.08
25
559

海王星
450
400
17.15
57.74
24
764

(1)据资料,可以描述出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图表资料,解释“地球是太阳系中目前已知唯一有生物存在天体”的原因。
(3)请从优点和不足两方面,评价该学生的作品,并提出修改建议。
14.下图表示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天体形成天体系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A表示________,B表示________,C表示________,D表示________。
(3)河外星系的级别与________图所示天体系统相同;小行星带所属的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________图;“有生命的行星”所在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________图。
第1课时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必备知识基础练
1.答案:D
解析:A、B、C都在地球上,没有挣脱地球引力,属于地球的一部分,不属于天体。
2.答案:B
解析:图示天体均位于太阳系。太阳属于恒星,质量最大,自身会发光,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不会发光。
3.答案:B
解析:太阳系八颗行星由内向外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由此确定③为地球,⑥为土星,故选B。
4.答案:D
解析:金星位于地球和水星之间,表面为固态,自身不发光,因距太阳比地球近,均温较高,故选D。
5.答案:B
解析:“Ross
128”为恒星,“Ross
128b”是它的一颗行星,属于一个恒星系,与太阳系同级别。
6.答案:A
解析:行星表面形态不是存在生命的必要条件。
关键能力综合练
1.答案:B
解析:行星在以恒星组成的天空背景下有明显的位移现象,一闪即逝的是流星。
2.答案:B
解析:图中共有四级天体系统;河外星系和银河系属于同一级别的天体系统;太阳系包括太阳、八颗行星及其卫星、众多的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可观测宇宙并不是宇宙的全部。
3.答案:A
解析:在地月系中,地球拥有整个系统中的大部分质量,因而成为地月系的中心天体。
4.答案:C
解析:“玉兔二号”探月车位于月球表面,是月球的附属物,不是天体,故选C。
5.答案:C
解析:由于地球昼夜交替的周期较适中、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①④正确。由于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故引力适中,形成了较厚的大气层;臭氧层可吸收紫外线,使地球生命体免受过量紫外线的伤害。
6.答案:C
解析:“开普勒-22b”行星与地球相距约600光年,其距离大大超过了太阳系的范围,但在银河系的范围之内,因此“开普勒-22b”行星所处的天体系统为银河系。
7.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开普勒-22b”行星在所属恒星系中的位置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相似,因而应有适宜的温度,位于宜居带。
8.答案:D
解析:材料信息表明,黄昏时分观察到金星,被称为长庚星。金星处于①、③位置时,太阳、金星和地球位于一条直线上,从地球上观测,金星与太阳同升同落,由于太阳光太强或被太阳遮挡,地球上的人们看不到金星,此时金星不是“长庚星”,A、C错误;金星位于②位置时,地球上的人们在太阳升起之前能看到金星,即天亮前后看到金星,材料信息显示,此时的金星被称为启明星,B错误;金星位于④位置时,地球上的人们在太阳落下后能看到金星,即黄昏时分看到金星,材料信息显示,黄昏时分观察到金星,被称为长庚星,D正确。
9.答案:(1)太阳是太阳系的质量中心、引力中心和运动中心。
(2)A B C D B E E A B
(3)自西向东 近圆形 同一平面
(4)小行星 同向性 近圆性 共面性
(5)彗星
解析:太阳是太阳系的质量中心、引力中心和运动中心,八颗行星都围绕其进行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具有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的共同特征。
学科素养升级练
1.答案:B
解析:据题干可知“金发姑娘区”是适居区,即该区应有适合生命存在的温度、液态水、大气及稳定的宇宙环境。
2.答案:D
解析: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中,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与地球的体积、质量有关;适宜的温度与日地距离有关;液态水与地球适宜的温度有关。
3.答案:B
解析:根据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关系可知,N—水星,P—金星,Q—火星。读材料可知,美国“信使号”探测器考察的星球是水星,故选B。
4.答案:B
解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主要有:适宜的温度、适宜的大气、液态水等,②④正确。太阳光照一直比较稳定和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属于外部条件,太阳系中其他行星也具备该条件,故选B。
5.答案:A
解析:火车、轮船、巨大岩石、待发射火箭、待发射宇宙飞船等属于地球的附属物,都不是天体。
6.答案:B
解析:地月系属于太阳系,地月系与河外星系之间没有隶属关系。
7.答案:B
解析:太阳系八颗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读图可知M行星位于木星轨道与地球轨道之间,为火星,故选B。
8.答案:C
解析:N位于木星轨道以内,火星(M)轨道以外,可能是小行星,选C。
9.答案:A
解析:太阳系的行星具有生命必须具备适宜的大气厚度与大气成分、适宜的光照和温度范围、充足的液态水,距日远近适中和质量、体积适中是具有大气层和液态水及适宜温度的条件,故选A。
10.答案:C
解析:阋神星的公转轨道面与地球的公转轨道面倾角为44°,与八颗行星的公转轨道面夹角太大,不具有共面性特征,选C。
11.答案:A
解析:彗尾方向背向太阳,选A。
12.答案:D
解析:彗尾是彗星距离太阳较近时,接受太阳辐射,冰物质升华形成的气体被太阳风吹离太阳方向形成的,距离太阳越近,太阳风越强,升华的气体越多,彗尾越长。因此彗尾的方向取决于太阳风的来向,所以选D。
13.答案:(1)距离太阳14
960万千米 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第三颗行星 位于金星轨道和火星轨道之间(答出两点即可)
(2)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获得适宜的光照和热量;地球的质量与体积适中,因此地球有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与大气成分;由图文材料可知,太阳系中各行星几乎都在同一个平面上沿着各自的公转轨道围绕太阳运行,为地球提供了安全的宇宙环境。
(3)优点:合理即可;不足:可以从行星大小、有无光环等结构特征以及轨道形状、公转方向等角度描述,并提出相应修改建议。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和地球周围的行星。第(2)题,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能量的来源,由表格材料可知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获得适宜的光照和热量;地球的质量与体积适中,因此地球有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与大气成分;由图文材料可知太阳系中各行星几乎都在同一个平面上,沿着各自的公转轨道围绕太阳运行,为地球提供了安全的宇宙环境。第(3)题,太阳系模型应反映出:①太阳系的构成与主要天体的位置:太阳、八大行星、小行星带、彗星等;②八颗行星的运行方向;③公转轨道形状等。“太阳系八颗行星的主要物理性质数据”除表中所示内容外,还应包括自转与公转周期、卫星的个数、平均密度等。
14.答案:(1)相互吸引 相互绕转 (2)可观测宇宙 银河系 太阳系 地月系 (3)B C D第2课时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必备知识基础练
进阶训练第一层
知识点一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2017年7月,“绿镜头·发现中国”在内蒙古乌兰察布杨家店村拍摄了一张太阳能光伏发电站的照片。完成1~2题。
1.太阳能光伏发电站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的(  )
A.紫外区
B.可见光区
C.红外区
D.0~0.2微米
2.可能造成该发电站接受太阳辐射量波动的因素有(  )
①海拔高低 ②天气变化 ③纬度不同 ④昼夜长短变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知识点二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汉书·五行志》记载:“西汉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读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完成3~4题。
3.“黑气”在图中指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图中太阳的外部大气层E、F、G分别代表(  )
A.色球层、光球层、日冕层
B.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C.日冕层、光球层、色球层
D.光球层、日冕层、色球层
2018年8月12日发射的帕克太阳探测器被称为“触摸太阳的勇士”,它是第一个穿过太阳日冕层的飞行器,可承受高达1
400
℃的炽热。读2018年11月8日帕克在穿越太阳日冕层时拍摄的照片,回答5~6题。
5.有关日冕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任何时间肉眼都可见
B.位于太阳大气的最外层
C.与太阳半径相比,日冕层非常薄
D.太阳核聚变反应的场所
6.帕克太阳探测器在飞越太阳的过程中受到影响,几周后才开始将数据传回地球。帕克受到的影响最有可能是(  )
A.高温使探测器异常
B.极光影响飞行方向
C.地球磁场遭受扰动
D.与地球的通信受到干扰
关键能力综合练
进阶训练第二层
[易错题]读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图,回答1~2题。
1.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总量,赤道地区大约是极地地区的(  )
A.2倍多
B.1/2
C.相当
D.10%
2.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既有纬度因素,还有其他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青藏高原与海南岛相比,纬度较高,太阳辐射较弱
B.西北地区太阳辐射强是因为降水稀少,晴天多
C.两极地区有极昼现象,太阳辐射强
D.四川盆地因海拔较低,太阳辐射较弱
太阳表面新形成的巨大黑子群和大耀斑,喷射出大量气体、电磁波和带电粒子流,以每小时300万千米以上的速度向宇宙空间喷射,形成太阳风暴。有人形象地把太阳风暴比作“太阳打喷嚏”,地球上不少地方出现了绚丽多彩的极光。据此完成3~4题。
3.太阳风暴对地球的影响是(  )
A.引发潮汐现象
B.诱发台风和海啸
C.干扰电离层和有线通信
D.产生磁暴和极光
4.材料中所说的“不少地方”可能位于(  )
A.加拿大
B.巴西
C.埃及
D.意大利
在德国和日本,随处可见厂房和大楼屋顶的黑色硅板,这就是太阳能屋顶。风和日丽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我国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据此完成5~6题。
5.上海的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高于德国和日本,是因为(  )
A.地势高,空气稀薄
B.河湖纵横,太阳有效辐射强
C.地面裸露,比热容大
D.纬度偏低,太阳辐射强
6.太阳辐射的主要作用有(  )
①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②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动力 ③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 ④太阳内部核反应的能量来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鸽子依靠大脑感应地球磁场来定位方向。1988年7月上旬,4万多只鸽子参加了一年一度的国际信鸽大赛。令人吃惊的是,参加过多次大赛且经验丰富的“信鸽选手”却纷纷迷航。据此完成7~8题。
7.导致该事件的起因顺序是(  )
①太阳活动导致黑子、耀斑爆发 ②产生一股电流,形成附加磁场 ③大量高能带电粒子到达地球磁场 ④叠加在地球磁场上,使磁场迅速增大产生磁暴现象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②①③④
D.①③②④
8.该事件发生期间,同样受到较大影响的是(  )
A.机械生产部门
B.航空运输部门
C.钢铁生产部门
D.纺织生产部门
9.读地球表面各纬度全年和冬、夏半年太阳辐射总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全年获得太阳辐射总量最多的地区是________,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总量依次________,极小值出现在________。
(2)夏半年获得太阳辐射总量最多的是在________的纬度带上,由此向________和________逐渐减少,最小值在________。
(3)冬半年获得太阳辐射总量最多的是________,随着________增高,太阳辐射总量迅速________,到________为零。
(4)夏半年与冬半年的太阳辐射总量差值,随着________的增高而________。
学科素养升级练
进阶训练第三层
“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水域用于水产养殖,实现“一地两用”,提高了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价值。读图完成1~2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最适合大范围建“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的是(  )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长江中下游地区
2.“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可能会
(  )
A.提升大气温度
B.降低水体温度
C.加快浮游植物生长
D.增强地面辐射
太阳能光热电站(下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3~4题。
3.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山东半岛
D.东南丘陵
4.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
A.提升地表温度
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误伤途经飞鸟
D.提高作物产量
2017年8月,在美国本土上空出现百年一遇的日全食,引发全民观看,并拍摄了许多精美的照片(见下图)。完成5~7题。
5.日全食发生时,在日面周围呈现的青白色光区属于(  )
A.光球层
B.平流层
C.日冕层
D.对流层
6.下列现象与太阳辐射密切相关的是(  )
A.板块运动
B.变质作用
C.大气运动
D.潮起潮落
7.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能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  )
A.极光现象
B.磁暴现象
C.无线电短波通讯的衰减或中断
D.电离层的破坏
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曾出土一幅彩绘帛画,画的右上方是一轮红色的太阳,太阳中间有一只三趾的乌鸦。《淮南子》中也记载过这一现象,称“日中有踆(cūn)乌”。据此完成8~10题。
8.关于太阳及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
A.低纬度比高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能更多
B.太阳辐射能是促进地球上物质运动的主要动力
C.我们使用的煤、石油属于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
D.太阳辐射能量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9.实际上,画中的“乌鸦”其实是________,它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________(  )
A.黑子 光球层
B.黑子 色球层
C.日珥 日冕层
D.太阳风 日冕层
10.在上述现象尤为增多的年份,对地球产生的影响正确的是(  )
A.提供光热资源
B.扰乱磁场,使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影响
C.自然灾害频率增加
D.高能带电粒子冲击大气层,使我国南方地区出现极光现象
下面分别为“我国台湾岛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和“我国台湾岛地形图”。据图完成11~12题。
11.影响台湾岛年太阳辐射总量南北差异的主要因素为(  )
A.纬度位置
B.天气状况
C.海陆位置
D.植被状况
12.影响台湾岛年太阳辐射总量东西差异的主要因素为(  )
A.纬度位置
B.天气状况
C.海陆位置
D.土壤状况
13.读“我国部分地区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和“我国部分城市地理纬度与年平均日照时数表”,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
年平均日照时数
地理纬度(北纬)
南京
2
182.4
32°04′
上海
1
986.1
31°09′
重庆
1
211.3
30°40′
杭州
1
902.1
30°20′
宁波
2
019.7
29°54′
拉萨
3
005.1
29°43′
(1)描述图中年太阳总辐射量120千卡/平方厘米的曲线的走向特点,并分析影响因素。
(2)说出表中所列日照时数最长的城市,试分析原因。
14.读“太阳大气结构图”,完成下列问题。
(1)A为________层,该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________。这些区域由于________而暗黑。
(2)B是________层,该层有时会出现突然增亮的部分,叫做________。
(3)________爆发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电离层,会影响________;太阳带电粒子流能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________。
(4)北美洲北部居民常看到壮观的________。
第2课时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必备知识基础练
1.答案:B
解析:太阳辐射的能量50%以上集中在可见光区,故B正确。
2.答案:D
解析:天气变化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昼夜长短变化影响地面接受太阳辐射的时间,且二者是变化的。海拔高度和纬度不会随时间改变。故D正确。
3.答案:A
解析:“黑气”为太阳黑子,出现在太阳的光球层。
4.答案:B
解析:太阳的外部大气层由里到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5.答案:B
解析:日冕层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只有在日全食时或通过日冕仪才能看到;日冕层可以延伸到几个太阳半径,甚至更远;太阳核聚变反应是在太阳内部。
6.答案:D
解析:读材料可知,帕克太阳探测器可忍受高温,A错;极光、磁场扰动不会影响帕克太阳探测器,B、C错;探测器几周后才开始将数据传回地球是因为太阳活动干扰无线电通信,D正确。
关键能力综合练
1.答案:A
解析:由图中数据可知,太阳辐射总量随纬度升高而降低,赤道是13×109
J/m2左右,极地是6×109
J/m2左右,故选A。
2.答案:B
解析: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所以太阳辐射比海南岛强;两极地区太阳高度角小,所以太阳辐射弱;四川盆地因多云和雾,所以太阳辐射弱;而西北地区降水稀少,晴天多,云量少,对太阳辐射削弱少,所以辐射强,故选B。
3.答案:D
解析:太阳活动发生时,带电粒子流会扰乱地球磁场和电离层,产生磁暴和极光,D正确。潮汐现象和台风、海啸与太阳活动无关,A、B错误。太阳风暴会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C错误。
4.答案:A
解析:极光主要在高纬度地区的夜空中可见,四个选项中加拿大纬度最高,有可能欣赏到极光,故选A。
5.答案:D
解析:对比上海和德国、日本的纬度可知,上海的纬度最低,获取的太阳辐射量最大。
6.答案:C
解析:太阳辐射的作用有: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和热;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能量。
7.答案:D
解析:参加过多次大赛且经验丰富的“信鸽选手”却纷纷迷航是由于太阳活动的影响造成的,太阳活动导致黑子、耀斑爆发,向外抛出大量高能带电粒子,大量高能带电粒子到达地球磁场,产生一股电流,形成附加磁场,叠加在地球磁场上,使磁场迅速增大产生磁暴现象,影响了“信鸽选手”的导航系统。导致该事件的起因顺序是①③②④,故选D。
8.答案:B
解析:太阳活动会影响到航空电子设备,扰乱卫星导航信号,影响航空导航系统,B正确;机械生产部门、钢铁生产部门、纺织生产部门受太阳活动影响较小,故选B。
9.答案:(1)赤道 减少 极点
(2)20°~30° 极点 赤道 极点
(3)赤道 纬度 减少 极点
(4)纬度 增大
解析:第(1)题,根据坐标图判断,全年获得太阳辐射总量最多的地区是赤道。根据曲线的变化趋势判断,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总量依次减少;极小值出现在极点。第(2)题,根据曲线找准横坐标对应的纬度范围,然后判断出向两侧减小,最小值出现在极点。第(3)题,冬半年获得太阳辐射总量最多的是赤道,然后随纬度增高太阳辐射总量减少。第(4)题,夏半年的太阳辐射总量高于冬半年,且最大差值出现在极点上,最小差值出现在赤道上。
学科素养升级练
1.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知,“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有大面积水域的地区最适合大范围建“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因此长江中下游地区最适合,D正确。
2.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阻挡了太阳光直接照射到水体,可能会降低水体温度,B正确。
3.答案:A
解析: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地区是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大气稀薄;而黄土高原、山东半岛和东南丘陵位于东部季风区,夏秋季节受夏季风影响阴雨天较多,太阳能资源相对不丰富,故选A。
4.答案:C
解析:太阳能光热电站通过反光板聚焦太阳能发电,使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会降低地表温度,A错误;反光板的亮光会使过往飞机的驾驶员眼花缭乱,但不会干扰飞机电子导航,B错误;分散的太阳能经过反光板聚焦后会使发电站上空的温度很高,导致过往鸟类被高温灼伤,C正确;太阳能光热电站与农作物产量无相关性,D错误。
5.答案:C
解析:太阳外部大气层由内向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日冕层的亮度比光球层低得多,所以正常情况下无法直接观看到,日全食时,月球遮挡了光球层,看到的日面周围青白色光是日冕层,A错误,C正确;平流层和对流层是地球大气的分层,B、D错误。
6.答案:C
解析: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了光能和热能,是地球上大气运动、水体运动、生物生长的主要能量来源,C正确;板块运动、变质作用的能量来自于地球内部,A、B错误;潮汐涨落的能量来自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D错误。
7.答案:B
解析: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能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磁暴”,B正确;极光是带电粒子流与两极高层大气中的原子碰撞而产生的发光现象,A错误;无线电短波通讯的衰减或中断是使地球电离层扰动产生的,C错误;不会造成对电离层的破坏,D错误。
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太阳辐射及其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能量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太阳辐射能是促进地球上物质运动的主要动力,我们使用的煤、石油属于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低纬度比高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能更多,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太阳活动的判断。太阳中间的三趾乌鸦,为太阳变暗的部分,为黑子,它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层,故选A。
1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黑子主要影响地球的气候和降水,在上述现象尤为增多的年份,即太阳黑子活动强的年份,地球自然灾害频率增加,C正确;提供光热资源属于太阳辐射的影响,A错误;扰乱磁场,使指南针不能正确辨别方向,B错误;高能带电粒子冲击大气层,使高纬度地区出现极光现象,D错误。
11.答案:A
解析:从图中数据可看出,南北差异表现在较低纬度年太阳辐射量数值大于较高纬度,故南北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
12.答案:B
解析:从地形图可看出,台湾岛中东部有一列大致南北走向的山脉,结合气候知识,山脉东部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于西部,阴雨天气多,即天气状况造成了太阳辐射量的东西差异,故B项正确。
13.答案:(1)东部受纬度位置的影响大致呈东西走向,而西南地区受地形地势影响大致呈南北走向。
(2)拉萨。纬度较低,地势高,空气稀薄,云量少,阴雨天气少。
解析:第(1)题,读图,年太阳总辐射量120千卡/平方厘米的曲线在东部地区呈东西走向,主要是受纬度位置的影响。在西南地区受山脉走向影响,呈南北走向,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地势。第(2)题,读表格,表中年平均日照时数最长的城市是拉萨。拉萨所在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地势高,空气稀薄,云量少,阴雨天气少,日照时数多。
14.答案:(1)光球 太阳黑子 比周围平均温度低
(2)色球 耀斑
(3)耀斑 短波无线电通信 磁暴
(4)极光
解析:根据图示分析A为光球层、B为色球层、C为日冕层。第(1)题,太阳黑子发生在光球层,其形成原因是太阳黑子温度比周围平均温度低,看起来暗一些。第(2)题,B是色球层,耀斑活动发生在此层。第(3)题,太阳活动对地球电离层、地球磁场和地球大气状况均有影响,产生磁暴、极光现象并扰动电离层,影响短波无线电通信。第(4)题,加拿大北部在北极圈以内,可常欣赏到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