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同步训练 1.2 地球的圈层结构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同步训练 1.2 地球的圈层结构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9-27 15:59: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必备知识基础练
进阶训练第一层
知识点一
地球的内部圈层
2019年2月2日,新疆塔城地区塔城市发生5.2级地震,震源深度16
km。据此回答1~2题。
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地核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壳
2.地震发生时,当地居民的感觉是(  )
A.左右摇晃
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探究地球内部结构。据此回答3~4题。
3.科学家们发现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在距离地面大约2
900千米深度处横波完全消失,纵波传播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了(  )
A.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
B.该深度上下层的温度变化明显
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
D.该深度上下层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
4.人们在生产活动中还常利用地震波
(  )
A.传递声音信号
B.进行地质探矿
C.调查农作物虫害情况
D.测量山峰的高度
知识点二
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以集合形式示意地球四个圈层,圆甲示意岩石圈,圆乙、圆丙和椭圆丁示意地球的外部圈层,则图中圆丙、椭圆丁分别代表的圈层是(  )
A.水圈、大气圈
B.大气圈、生物圈
C.生物圈、大气圈
D.生物圈、水圈
6.下列关于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球外部可划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三个圈层
B.大气圈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近地面的大气密度小
C.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
D.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圈层
关键能力综合练
进阶训练第二层
[易错题]干热岩是一种高温岩体,埋藏于地下3~10千米的岩石圈,温度在150
℃以上。通过注入凉水,吸收岩体热量转化成蒸汽,再抽取到地表加以利用,可用于发电、供暖等。在综合分析地质条件后,2017年9月我国在青海省钻获236
℃的高温干热岩体。读“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1~3题。
1.岩石圈(  )
A.就是指地壳
B.全球厚度均一
C.包括软流层
D.由岩石组成
2.干热岩位于(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软流层
3.与太阳能发电相比,利用干热岩发电的优势是(  )
A.受气候的影响小
B.属于清洁可再生能源
C.开发技术要求高
D.资源分布范围更广泛
读月壳与月幔地震波速度变化示意图,完成4~5题。
4.月球地震波与地球地震波相比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都是P波速度始终大于S波
B.都在壳以下有突然加速的过程
C.月球表面地震波速大于地球表面
D.月壳厚度较地壳厚
5.根据图中所示内容,可以判断出(  )
A.月球发生地震时,有一地只能探测到P波,而没有S波
B.月球内部结构中没有“软流层”
C.月球内部只能分为两层
D.通过图中地震波的变化,我们只能看出一个不连续界面
备受国际地质科学界关注的世界第一口白垩纪大陆科学钻井“松科二井”完成科学钻井,深度7
018米,是研究白垩纪地球表层系统重大地质事件与温室气候变化项目的重要研究内容。完成6~7题。
6.此科研井的深度在什么层(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软流层
7.根据材料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各圈层之间没有联系
B.只有大气圈和岩石圈有联系
C.研究地球内部圈层只有通过地质钻探
D.地球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8.下图是“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序号①②③④代表四大圈层。图中序号依次是(  )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B.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C.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9.读北美地壳厚度等值线图(单位:千米),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世界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________千米。大陆地壳厚度与大洋地壳厚度有何差异?
(2)图中A处的地壳厚度为________________,B处地壳的厚度为________________。
(3)北美大陆地壳厚度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学科素养升级练
进阶训练第三层
1.[素养题——家国情怀]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已在中国内地上映。电影讲述了在不久的将来,
太阳即将毁灭,面对绝境,人类将开启“流浪地球”计划(下称“计划”)。
“计划”中,地球最终泊入比邻星宜居轨道,成为比邻星的行星,开启全新的地球时代。在《流浪地球》故事设定中,人类居住在地下五千米深度左右的地下城中,下列关于地下城所在地层论述正确的是(  )
A.隶属于岩石圈
B.是岩浆发源地
C.横波无法传播
D.处于莫霍面
读“我国大陆局部地区地壳等厚度线分布图”,回答2~4题。
2.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总体上(  )
A.由西向东逐渐增厚
B.由北向南逐渐增厚
C.由东向西逐渐增厚
D.由南向北逐渐增厚
3.图中M和N所处的地形区分别是(  )
A.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
B.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C.黄土高原、汾河谷地
D.四川盆地、大别山区
4.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0千米应位于(  )
A.海平面
B.岩石圈底部
C.莫霍面
D.软流层中部
读“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示意图(局部)”,回答5~7题。
5.构造①最大厚度位于(  )
A.青藏高原
B.大西洋中脊
C.安第斯山
D.阿尔卑斯山
6.地震波传播速度突然增加的不连续面位于(  )
A.构造①②之间
B.构造②与软流层之间
C.构造③④之间
D.构造③与软流层之间
7.岩石圈的范围是(  )
A.构造①全部
B.构造①②和软流层
C.构造①和②
D.构造①②③和软流层
2019年1月20日22时28分在西藏日喀则市(87.8°E,30.1°N)发生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震中距日喀则市区约141千米,市区有明显震感。下图示意青岛—日喀则地形起伏与相应地壳厚度变化对比剖面图。据此完成8~9题。
8.关于图中地理事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圈层厚度与距海远近成正比
B.地形起伏与①圈层厚度大致成负相关
C.横波经过莫霍面时突然消失
D.岩浆主要发源于②圈层上部
9.关于本次地震,叙述正确的是(  )
A.破坏最严重的地点为震源
B.日喀则高楼层比低楼层居民震感明显
C.日喀则市与拉萨市震级不同
D.日喀则市与拉萨市烈度相同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18年4月23日03时16分,西藏那曲市双湖县发生里氏4.1级地震,震源深度7千米。据此完成第10题。
10.本次地震发生在地球的(  )
A.地壳
B.软流层
C.地幔下部
D.地核
当地时间2018年4月28日,法属留尼汪的富尔奈斯火山喷发。据此完成11~12题。
11.岩浆物质冲破了岩石圈的束缚后才喷发出来。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就是地球内部三大圈层中的一个
B.属于地幔上部的一部分
C.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D.就是莫霍面以上的地壳
12.火山灰满天飞扬,对地球的外部圈层产生了很大影响。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
B.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占据整个大气圈、水圈下层
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与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13.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面,其名称分别是:甲________,乙________。
(2)当A地发生地震时,B、C、D、E、F五个观测点都测到了A地发出的地震波,B点测得地震的震级为8.0级,则E点测得地震的震级为________级。对B、E两点所测到的纵波波速进行比较,波速较快的是________观测点,造成两地波速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在图中用阴影画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
14.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________,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是________,其范围渗透到其他圈层之中的是________。
(2)大气圈包围着地球,它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和________;水圈中的水处于不间断的________之中;生物圈占有________圈的底部、________圈的全部和________圈的上部。这些圈层之间相互______、相互________,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3)2017年9月8日,墨西哥瓦哈卡州沿岸近海海域地震发生在________圈,由此引发的海啸主要发生在________圈,流行性疾病主要在________圈传播。
第二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必备知识基础练
1.答案:D
解析:大陆部分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9~41
km,震源深度16
km,位于地壳,故选D。
2.答案:D
解析:纵波的传播速度快于横波的传播速度,故当地居民先感到上下颠簸,后感到左右摇晃,故选D。
3.答案:D
解析:在不同的介质里,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且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因此根据地下2
900千米处的波速变化可知,该处上下层物质组成存在较大差异,故选D。
4.答案:B
解析:如果地下某处存在矿产资源的话,那么它的物质组成肯定与周围地区有差异,从而会引起地震波波速的异常变化,故选B。
5.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甲表示岩石圈,丙圈层分布最高,表示大气圈;丁圈层广泛分布于其他几个圈层,联系了其他几个圈层,主要分布在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代表生物圈;乙圈层位于底部,代表水圈,故选B。
6.答案:B
解析:地球外部圈层可划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三个圈层,A正确;大气圈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近地面的大气密度最大,B错误,符合题意;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C正确;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是地球上最活跃的圈层,D正确。
关键能力综合练
1.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岩石圈位于软流层上部,包括地壳与上地幔顶部,由岩石组成,全球厚度不均。故D正确,A、B、C错误。
2.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地壳厚度范围为5~70
km,干热岩埋藏于地下3~10千米,故A正确。
3.答案:A
解析:干热岩埋藏于地下,能量来自地球内部,因此受气候的影响小,故A正确。干热岩与太阳能都属于清洁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要求高;太阳能资源分布范围更广泛。故B、C、D错误。
4.答案:C
解析:在月球表面地震波的速度小于地球表面。
5.答案:D
解析:月球表面附近没有气体、液体存在,所以无法找到一地只能探测到P波;“软流层”在图中地震波变化上无法显示出来;从题干可知,这只是表示月球的壳与幔。
6~7.答案:6.A 7.D 
解析:第6题,地壳的厚度平均是17千米,“松科二井”深度只有7
018米,所以在地壳。第7题,通过研究地球的内部圈层来研究温室气候变化,说明地球各圈层是相互联系的。
8.答案:C
解析:读图,根据各序号所起作用判断:①是供水、蒸发和渗透水分,应为水圈;②为生物圈供给养分,应为岩石圈;③是供给氧气,应为生物圈;④是产生降水,应为大气圈,所以图中①②③④依次代表的是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故选C。
9.答案:(1)33 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
(2)45~50千米 30~35千米
(3)西部、东部山地比较厚,中部较薄,大陆向大洋的过渡地区较薄。
解析:第(1)题,主要为基础知识,记住相关知识即可回答。第(2)(3)题,根据相邻等值线之间闭合等值线区域的特征“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可以判断出A处的地壳厚度介于45~50千米之间,B处的地壳厚度介于30~35千米之间,进一步可推断出北美大陆地壳厚度的分布规律。
学科素养升级练
1.答案:A
解析:在《流浪地球》故事设定中,人类居住在地下五千米深度左右的地下城中,该圈层属于岩石圈,主要是由固态岩石组成的圈层。软流层是岩浆发源地,横波可以传播,处于莫霍面以上。故选A。
2.答案:C
解析:根据图中等值线的数值可知,地壳厚度总体上是由东向西逐渐增厚。
3.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M、N处等值线闭合,结合等值线的数值变化与我国地形区分布规律,M处地壳厚度小于42千米,比周围地区薄,为四川盆地;N处地壳厚度大于38千米,比周围地区厚,为大别山区。
4.答案:C
解析: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界面分别是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地壳为莫霍面以上的部分,所以地壳厚度的0千米应位于莫霍面。
5.答案:A
解析:据图可知,①为地壳,地壳的厚度陆地比海洋厚,陆地上海拔越高,地壳越厚,选项中青藏高原海拔最高,所以地壳最厚,故A正确。
6.答案:A
解析:地壳和地幔之间的界面为莫霍面。地震波经过时,横波和纵波波速都突然增加,故A正确。
7.答案:C
解析:软流层之上为岩石圈的范围,包括全部的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故C正确。
8.答案:D
解析:①圈层位于莫霍面以上,为地壳,其厚度与海拔高低成正比,一般来说,海拔越高,地壳越厚,A、B错误;横波经过莫霍面时突然增速,经过古登堡面时消失,C错误;②圈层为地幔,在上地幔上部有软流层,软流层一般认为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D正确。
9.答案:B
解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振动的地方称为震源,对应的地表破坏最严重的地点叫震中,所以破坏最严重的地点为震中,不是震源,A错误;地震发生时,一般高楼层比低楼层居民震感明显,B正确;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所以日喀则市与拉萨市震级相同,C错误;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为烈度,不同地区烈度不同,所以日喀则市与拉萨市烈度不同,D错误。
10.答案:A
解析:地壳的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该次地震震源深度7千米,故发生在地壳。
11.答案:C
解析:考查了有关岩石圈的知识。岩石圈是由岩石构成的,它包括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顶部与地壳。它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12.答案:B
解析:考查了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知识。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包括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上层。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13.答案:(1)莫霍面 古登堡面
(2)8.0 E 纵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要快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AE之间经过了地幔,AB之间没有经过地幔
(3)过A点作地核这个小圆的切线,两线之间的地核及其以下部分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如下图:
14.答案:(1)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2)氮气 氧气 循环运动 大气 水 岩石 联系 渗透
(3)岩石 水 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