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二生物全案:3.3《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浙科版必修3)(4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11高二生物全案:3.3《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浙科版必修3)(4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1-09-17 12:21:38

文档简介

第三章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第3节 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
【旧识回顾】
细胞免疫过程主要依靠哪些细胞?
体液免疫过程主要依靠哪些细胞?
【新知导学】
1、列表比较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关系。
项目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作用对象
产生效应的细胞
产生效应的方式
相互关系
什么叫免疫接种?
3、免疫方式包括哪两种?
4、什么叫过敏反应?
5、AIDS的中文名称是什么?
6、HIV的遗传物质是什么?是如何复制的?
7、艾滋病传播有哪些途径?
【反馈检测】
1、下图是两次注射同一种抗原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第二次注射同一种抗原后,记忆细胞
大量形 成浆细胞
B.与第二次相比,第一次注射抗原产生
的抗体效率低,保持时间较短
C.图中说明预防接种往往需注射同种抗
原2至3次,每次要隔一定时间
D.图中说明抗原接种量越大,产生的抗体越多
2、关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常用HLA表示 B.主要侵犯人体T细胞
C.常用AIDS表示 D.先使体液免疫功能严重缺损,继而影响细胞免疫
w.w.w.k.s.5.u.c.o.m
www.第3章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一、课标内容
1.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2.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二、教学要求
第一节 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
基本要求 1.说出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2.简述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
发展要求
说明 “小资料:白细胞”,只提供学生阅读,不要求学生记忆或掌握具体内容。
第二节 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
基本要求 1.说出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树立正确的免疫观。2.辨别抗原与抗体、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3.简述淋巴细胞识别入侵者的过程。4.概述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过程。
发展要求 举例说出免疫接种的应用。
说明 1.“淋巴细胞如何识别入侵者”、“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不作拓展。2.“小资料:单克隆抗体”,只提供学生阅读,不要求学生记忆或掌握具体内容。
第三节 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
基本要求 1.说出免疫功能的异常反应。2.说出引发艾滋病的病毒及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3.讨论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措施,养成正确对待艾滋病的科学态度,做到洁身自爱。
发展要求
说明 1.“小资料:自身免疫病”,只提供学生阅读,不要求学生记忆或掌握具体内容。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不作拓展。2.“活动:调查青少年中常见的免疫异常”不作要求。
三、教学建议
1.课时建议(共计6课时)
第一节 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 1课时
第二节 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 2课时
第三节 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 2课时
复习与小结 1课时
2.教法建议
(1)第一节《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的教学重点与难点都是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可借助战争的比喻,让学生理解好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与第二道防线,同时明确这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是否进入人体的体液。可结合一些具体例子让学生来判断,如唾液的杀菌,学生常常误认为是第二道防线,对此教师应让学生学会区别的方法。从皮肤破损后的炎症反应,说明其中一些变化,由于这种现象是学生经常碰见的,可通过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说出。
(2)第二节《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的教学重点与难点都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由于本节内容比较多且复杂,在教学时,如果没有把知识整合好,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就缺乏系统性,这样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可让学生先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然后进行分析,要求学生比较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辨别这两个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细胞如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记忆细胞、成熟的T淋巴细胞、辅助性T淋巴细胞、细胞毒T淋巴细胞、成熟的B淋巴细胞、效应B细胞等,明白这两种免疫既有其各自独特的作用,又可以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免疫接种可以战胜许多传染性疾病”涉及到免疫学的应用,教师可利用教材所提供的资料,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能深刻地体悟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关系。
(3)第三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的教学重点与难点都是艾滋病的病理及其预防。为此,教师在设计时,可以艾滋病问题为切入口,围绕艾滋病问题的讨论而逐步展开,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针对免疫是不是越强越好的问题,引入免疫调节异常情况如过敏症的学习。②通过艾滋病导致人体免疫缺陷的现象,引入艾滋病发病机理的学习。③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它有自己的传播途径,从而引出人类要学会预防艾滋病的方法。
w.w.w.k.s.5.u.c.o.m
www.(共21张PPT)
人体对抗病原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体表屏障
第二道防线:体内的非特异性反应
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
淋巴结
骨髓

胸腺
淋巴结
巨噬细胞处理、呈递抗原
抗原—MHC复合体
B细胞受体
(B cell receptor)
(BCR)
T细胞受体
(T cell receptor)
(TCR)
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s)
分化
B淋巴细胞
(B lymphocyte)
细胞毒T淋巴细胞
(Cytotoxic T cells)
细胞外的病原体和毒素
被感染的体细胞、癌细胞、
移植器官的异体细胞
免 疫 后 天 数
感应阶段
初次免疫
再次免疫
0 7 14 21 28 35 42
特 异 性 免 疫 应 答 的 一 般 规 律
Immunological memory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
血管或淋巴管
淋巴结或脾
抗原—MHC复合体
巨噬细胞
细菌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
血管或淋巴管
淋巴结或脾
抗原—MHC复合体
巨噬细胞
B淋巴细胞
辅助T细胞
淋巴因子
细菌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
血管或淋巴管
淋巴结或脾
抗原—MHC复合体
巨噬细胞
B淋巴细胞
辅助T细胞
淋巴因子
细菌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
血管或淋巴管
淋巴结或脾
抗原—MHC复合体
巨噬细胞
B淋巴细胞
辅助T细胞
淋巴因子
细菌
增殖分化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
血管或淋巴管
淋巴结或脾
增殖分化
巨噬细胞
辅助T细胞
B淋巴细胞
淋巴因子
记忆细胞
浆细胞
特异性抗体
细菌
抗原---MHC复合体
细菌
巨噬细胞
溶酶体
外毒素
寄主细胞
外毒素结合位点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
病毒
被感染细胞
抗原---MHC复合体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
病毒
被感染细胞
胞毒T细胞
抗原---MHC复合体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
被感染细胞
病毒
胞毒T细胞
病毒
巨噬细胞
辅助T细胞
抗原---MHC复合体
抗原---MHC复合体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
被感染细胞
病毒
胞毒T细胞
病毒
巨噬细胞
辅助T细胞
淋巴因子
抗原---MHC复合体
抗原---MHC复合体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
抗原---MHC复合体
被感染细胞
病毒
胞毒T细胞
病毒
巨噬细胞
辅助T细胞
淋巴因子
激活
抗原---MHC复合体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
被感染细胞
病毒
胞毒T细胞
病毒
巨噬细胞
辅助T细胞
淋巴因子
激活
穿孔素
穿孔素
穿孔素
抗原---MHC复合体
抗原---MHC复合体第三章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一、选择题
1.(2008广州二模)艾滋病是人类免疫缺陷疾病。有关此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HIV主要通过感染人体B淋巴细胞,从而影响体液免疫
 B.艾滋病人群患恶性肿瘤的比率与健康人相比没有差异
  C.HIV在繁殖过程中,其RNA在宿主细胞中控制病毒自身蛋白质的合成
  D.目前接种疫苗是治疗艾滋病的有效措施
2.(2008南京二模)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效应T淋巴细胞能识别抗原并能产生抗体
B.效应B淋巴细胞能识别抗原并能产生抗体
C.记忆细胞在免疫的全过程中都能发挥作用
D.T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而成
3.(2008南通二模)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B.仅细胞4中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
C.②、③过程与细胞膜上蛋白质有关 D.细胞5属于保留分裂能力的细胞
4.(2008南通三模)下列不属于人体内环境及稳态范畴的是
A.通过缓冲物质维持细胞内液pH的相对稳定
B.通过神经和激素调节维持血糖的相对平衡
C.通过免疫系统对付病原体和体内出现的异常细胞
D.通过机体调节作用使人体体温保持相对恒定
5.(2008南通三模)下列生理过程中,需要浆细胞参与的是
A.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抗原的呈递 B.在细胞免疫过程中,抗原的摄取和处理
C.在体液免疫中,合成并分泌抗体 D.特异性识别并清除体内的癌变细胞
6. (2008连淮宿三市调研)现有大小和生长状况相同的同一品系小鼠甲、乙、丙及另一品系小鼠丁,并对甲、乙、丙分别做如下表所示的处理。二周后,再将丁的皮肤片分别移植到甲、乙、丙体表上,则移植的皮肤片最易脱落和最易成活的分别是
分组 甲 乙 丙
处理 不做任何处理 将丁的皮肤小片移植到乙体表上,14天后,皮肤片结痂脱落 切除胸腺
A.乙、甲 B.乙、丙 C.甲、丙 D.丙、甲
7.(2008连徐淮宿四市二模)下列关于人体对禽流感的免疫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可通过效应 B 细胞和效应 T 细胞产生抗体抵抗禽流感病毒
B.体液免疫通过抗体对禽流感病毒起防御作用
C.抗体既能作用于细胞外的禽流感病毒,也能作用于细胞内的禽流感病毒
D.效应 T 细胞能通过释放淋巴因子攻击靶细胞
8.(2008南通一模)据报道2007年12月初在南京市发现一对父子因感染H5N1型禽流感病毒导致一人死亡,禽流感病毒是一种RNA病毒。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组成禽流感病毒的含氮碱基有A、G、C、T、U五种
B.禽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给禽流感预防带来困难
C.禽流感病毒主要攻击人体T细胞,感染者最终死于严重感染或癌症
D.禽流感病毒专营细胞内寄生,体液免疫对其不起作用
9.(2008盐城一模)下列关于细胞生理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酵母菌细胞在无氧环境下进行细胞呼吸时有乳酸生成
B.受精作用的顺利进行离不开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C.甲状腺细胞受到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作用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增加
D.在人体免疫中,T细胞只参与细胞免疫过程
10.(2008汕头一模)下图表示病毒进入人体后,机体细胞产生干扰素的过程及干扰素的作用机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表示人体细胞受到病毒侵染时,诱导细胞核中干扰素基因的表达过程
B.图中产生干扰素的细胞最可能是人体内的浆细胞
C.干扰素直接消灭进入人体的病毒
D.一次注射干扰素后能使人终身具有对流感的免疫功能
11.(2008南京质检)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效应B细胞(浆细胞)
B.记忆T细胞经相同抗原刺激,可迅速增殖分化,并产生大量的抗体
C.人体的巨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
D.细胞免疫主要通过T淋巴细胞发挥免疫效应
12.(2008惠州一模)俄罗斯紧急情况部官员2007年12月12日表示,俄罗斯南部一处养鸡场最近被发现有H5N1型禽流感病毒,5天里死了3.5万多只鸡。若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人体后可发生下图免疫反应(A、B为有关的物质),下列各种分析正确的是
A.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机体后,T细胞细胞周期可能会变短
B.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依赖B物质,B物质的化学本质是脂类
C.T细胞成熟于骨髓,它可分化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
D.A物质为抗体,最终将禽流感病毒H5N1清除
13.(2008揭阳一模)人体免疫反应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非己”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下列有关曲线中,哪一项最有可能是错误的
14. ( 2008苏锡常镇一模)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
B.抗原刺激T细胞是效应T细胞形成的唯一途径
C.效应T细胞能杀伤被抗原侵入的靶细胞
D.抗原与特定的抗体能形成复合物从而被吞噬细胞吞噬
15. (2008扬州调研)有关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免疫系统由淋巴器官和淋巴细胞组成
B.胸腺、骨、淋巴属于淋巴器官
C.恶性肿瘤与免疫系统功能缺失有关
D.抗体参与的免疫属于第二道防线
16.(2008韶关一模)右下图为病毒HIV造成艾滋病的病程,显示人体内产生免疫力与HIV病毒出现的情况。此外在临床上,初期与潜伏期时并无病症出现。试问在潜伏期时应如何采样与检测,以判断病人是否已被感染?
A.采取口腔粘液直接测定HIV的存在
B.采取口腔粘液直接测定抗HIV抗体的存在
C.采取血液直接测定抗HIV抗体的存在
D.采取血液直接测定HIV的存在
17.(2008佛山二模)下图中的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一个人被狗咬伤时,可能会感染狂犬病病毒,此时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比较好
B.采用方法①可以使人获得比方法②更持久的免疫力
C.采用方法②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叫细胞免疫
D.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预防
18.(2009南京质检)科学家初步研制出H5N1型禽流感疫苗,应用前必须进行动物实验检测其效果,将未感染H5N1型病毒的一群健康小鸡分为甲、乙两组,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甲组小鸡存活是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
B.甲组小鸡第二次注射病毒后产生的抗体比第一次产生的多,反应更快
C.乙组小鸡全部死亡是因为体内没有足够抗H5N1型病毒的抗体
D.抗体既能作用于细胞外的禽流感病毒,也能作用于细胞内的禽流感病毒
19.(2008南通四县市)人类下列行为一般不会传染艾滋病的是
A.与艾滋病人共同用餐 B.与静脉吸毒者共用一个注射器
C.与艾滋病人共用剃须刀 D.输入含有HIV的血液制品
20.(2008通州第六次检测)免疫对于防御疾病、维持人体的稳态具有重要意义。在细胞免疫中,引起靶细胞裂解死亡的是
A.记忆细胞 B.效应T细胞 C.浆细胞 D.吞噬细胞
21.(2008通州第二次检测)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效应B细胞(浆细胞)
B.记忆T细胞经相同抗原刺激,可迅速增殖分化,并产生大量的抗体
C.人体的巨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
D.细胞免疫主要通过T淋巴细胞和细胞因子发挥免疫效应
22.(2008深圳二模)下列现象不属于免疫反应的是
A.皮肤接触花粉出现红斑和瘙痒感 B.移植器官被排斥
C.抗体降低病毒致病能力 D.青霉素杀死病菌
23.(2008苏锡常镇二模)结核杆菌和麻风杆菌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机体消灭这些病原体的途径是
A.人体免疫的第二道防线 B.宿主细胞内的水解酶
C.抗体进入宿主细胞清除这些病原体 D.细胞免疫使病原体释放出米,进而被清除
24.下列物质或细胞属于细胞免疫过程所特有的是
 A.抗原 B.抗体 C.浆细胞 D.效应T细胞
25.(2008泰州期初联考)DNA疫苗是用于激发人体产生主动免疫的一种新兴疫苗,这种疫苗的作用原理是
A.让病原体DNA直接作为抗原,引发人体产生免疫应答
B.让病原体抗原DNA在人体细胞内表达,引发人体产生免疫应答
C.让病原体DNA在人体细胞内表达产生减毒病原体,引发人体产生免疫应答
D.让抗病原体抗体DNA在人体非B淋巴细胞内表达,使人体产生更强的免疫能力
26. (2008盐城三模)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吞噬外来细菌,必须有抗体参与
B. B 细胞和 T 细胞所含基因不同,功能也不同
C.抗体与靶细胞结合,将使其裂解
D.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的患者,细胞免疫有缺陷
27.(2008佛山一模)高三学生小明最近到医院体检,体检报告中的肝功能检验结果显示:乙肝抗原呈阴性(一),乙肝抗体呈阳性(+)。他说自己没有注射过乙肝疫苗,就此结果向你咨询,你应该给他怎样的合理建议 (说明:“+”表示有,“一”表示没有。)
A.你体内带有乙肝抗体,说明一定也有乙肝病毒,需要到医院就诊
B.你体内没有乙肝病毒,但含有乙肝抗体,一定是妈妈怀孕时传递给你的免疫力
C.你体内没有乙肝病毒,但含有乙肝抗体,说明你可能曾感染乙肝病毒后痊愈了
D.你体内没有乙肝病毒,但含有乙肝抗体,这是父母遗传给你的免疫力
28.(2008湛江二模)预防传染病的疫苗家族中增加的第三代疫苗——DNA疫苗,它们是由病原微生物中的一段表达抗原的基因制成,这段基因编码的产物仅仅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关于DNA疫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DNA疫苗导入人体能够产生特异性免疫
 B.导入人体的DNA疫苗在体内直接产生抗体,起到免疫作用
 C.DNA疫苗的接种可以达到预防特定微生物感染的目的
 D.DNA疫苗接种后引起人体产生的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的
29.(2008珠海一模)禽流感是禽类流感病毒引起的,是一类对家禽和人类有直接或间接危害的传染病,下列叙述中属于体液免疫的是
①注射禽流感病毒疫苗,使机体产生抗体,与入侵的禽流感病毒结合,抑制病毒的活性
②在人体内使禽流感病毒失去感染人体细胞的能力
③效应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发挥免疫效应 ④形成沉淀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⑤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释放禽流感病毒
⑥将患病的家禽深埋处理
 A.①②③ B.②⑤⑥ C.①③④ D.①②④
30.(2008通州第六次检测)干细胞是一种尚未充分分化的未成熟细胞,它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的潜能,医学家们正尝试利用干细胞治疗一些顽疾,用骨髓移植法有效治疗白血病便是成功的例证。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利用干细胞治疗某些顽疾,是因为干细胞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的潜能
B.骨髓中造血干细胞是多能干细胞
C.用骨髓移植法治疗白血病的优点之一是不发生排斥(异)反应
D.异体骨髓移植成功后,康复者的血型有可能发生改变
二、非选择题
31.(2008汕头一模)肿瘤坏死因子(TNF)是人体内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它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参与对关节的攻击,引起风湿性关节炎。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能与TNF结合,竞争性地抑制TNF与其受体结合,而TNF只有在与其受体结合后才能产生对关节的攻击作用,因此有医学专家利用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来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但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不能进入所有的关节中,只能靠定期注射维持。于是,西雅图的目标遗传公司(TGC)将编码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的基因导入腺相关病毒(AAV)中,再把AAV直接注射到病人的关节中,这样相当于送给病人一个持续不断地提供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的“定点仓库”,从而能长期有效地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根据以上资料,分析回答问题。
⑴人体的免疫系统能通过释放TNF等而杀伤肿瘤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
功能。
⑵从资料中可知,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 病。
⑶一旦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与TNF结合,TNF便不能与其受体结合,原因应是

⑷在该治疗方案中,AAV的作用是 。
⑸2007年,在接受这种治疗的美国人中,有一例因为严重的感染而死亡,使人们格外关注这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问题。有科学家称,对腺相关病毒的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表明,腺相关病毒对人体是安全的,因此很可能是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直接导致该病人死亡。那么,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应该是通过 而引起病人死亡的。
⑹该事件的发生也引发医疗伦理问题。目前,基因治疗技术还处在初级阶段。在饱受慢性病的痛苦和接受存在一定危险性的治疗方法之间,如何做才是符合病人利益和伦理道德的? 。
32.(2008惠州三模)(9分)霍乱弧菌会引起人类患霍乱病,主要通过污染水源或鲜鱼、贝壳类食物而引起烈性肠道感染,它产生的霍乱肠毒素导致小肠液过度分泌,严重者上吐下泻,导致脱水和代谢性酸中毒,甚至休克死亡。患过霍乱的人可获得长久的免疫力,再感染的较为少见。有研究小组做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
第一步:取未受感染的体重相同的小鼠三只,标为1、2、3号,都摘除胸腺并用大剂量X射线照射;
第二步:分别接种等量的霍乱弧菌疫苗,测定并确定没有了免疫力(无抗体产生);
第三步:分别向1、2、3号小鼠体内注射等量的新鲜T淋巴细胞液、新鲜B淋巴细胞液、新鲜T淋巴和B淋巴细胞混合液;
第四步:分别向三只小鼠接种等量的霍乱弧菌疫苗;
第五步:在相同条件下饲养20天后,分别测定三只小鼠体内血清抗体的含量。
实验二:
向健康正常的实验小鼠注射毒性弱霍乱菌苗,这些小鼠感染后没有发病。四天后,对实验小鼠注射毒性极强的霍乱弧菌制剂,一段时间后实验小鼠全部正常生活。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的检测结果是3号小鼠体内血清抗体含量最多,这说明______________。
(2)实验一第二步的目的和意义是______________。
(3)实验二中毒性弱的霍乱菌苗进入小鼠体内作为______________起作用,使其体内产生了相应的免疫活性物质,该过程曾出现下图______________(填A或B)所示的现象。
(4)写出与图B中5的产生有关的所有细胞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二中向实验小鼠第二次注射毒性极强的霍乱弧菌制剂后没有发病,但会在实验小鼠体内发生一系列重要的生理反应,其中主要的是______________。
(6)你认为要使实验二更具说服力,应补充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
33. (2008盐城二模)下图为人体免疫部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括号中
填图中编号,横线上填文字)
(1)图中①②③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2)A、B的名称分别是 、 。
(3)当细菌外毒素再次进入人体后,人体主要是通过[ ]过程发挥免疫作用。
(4)结核杆菌属于胞内寄生菌,当它侵入人体后,人体主要是通过[ ]过程发挥免疫作用。
(5)属于二次免疫反应的过程是[ ],其特点是 。
34.请根据免疫基本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1)能正确表示病毒或病菌侵入机体后,引起血液中抗体浓度变化的是(①表示第一次感染,②表示第二次感染)( )
(2)根据病毒入侵机体后引起血液中抗体浓度变化的规律,为提高人体对病毒的免疫能力,应采取的措施是向人体注射( )
A.灭活抗原 B.抗体 C.抗生素 D.抗病毒药物
(3)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依靠细胞膜表面的 识别抗原。
(4)机体合成的数百万种抗体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是由于抗体分子结构中的 不同。
参考答案:
选题题。略。
非选择题
31⑴监控和清除 ⑵自身免疫 ⑶TNF与受体的结合部位已被占据 ⑷外源基因的运载体
⑸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 ⑹让病人有充分的知情权,由病人自主选择
32 (1)在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共同参与下,小鼠获得的免疫力最强
(2)排除实验动物体内残留的免疫细胞或物质,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
(3)抗原 B
(4)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效应B细胞)(写出2—3个1分,全对2分)
(5)体内快速产生大量抗体(与出其中一个关键词就可得分)
(6)将未经免疫的大小、体质大致一致的小鼠注射等量的毒性极强的霍乱弧菌制剂(2分)
33(1)②③ (2)效应T细胞 抗体 (3)⑤⑦
(4)②⑥ (5)④⑤ 反应快而强
34(1)C (2)A (3)受体(抗原识别受体) (4)氨基酸序列
w.w.w.k.s.5.u.c.o.m
www.
破伤风杆菌外毒素
细胞1
细胞2
细胞3
细胞4
物质a




分泌
细胞5




T细胞
A
记忆细胞
靶细胞
B细胞
浆细胞
记忆细胞
B
吞噬细胞
杀灭抗原
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