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背影》教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下《背影》教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9-15 21:36: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夏邑县济阳初中八年级语文教学案
课题: 《背影》
班级: 学生姓名:
自学——质疑——解疑
学习目标
体会文中所表现的父子亲情,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领会文章朴素的语言风格。
珍爱亲情,增进与身边人的沟通和交流。
学习方法
阅读时要注意体会作者是如何借背影来表现这种深情的。
通过朗读体会文中朴素而饱含深情的语言。
自测——互查——互教
走近作者朱自清。
2.生字词识记检测。
3.交卸( ) 狼藉( ) 簌( ) 赋( )闲 妥( )帖 拣( )
奔丧( ) 蹒( )珊( ) 锁屑( ) 颓( )唐 箸( )
4.文中出现几次“背影”?着重写的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看见的背影?
5. 本文以“背影”为线索,以车站送别为中心展开。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大意。
展示——反馈—导学
1.这四次对“背影”的描写哪一次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2.为什么这一次对背影的描写留下的印象最深呢?
3.下面接着写父亲走路时的姿势。作者用了一个词――蹒跚,就是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走路蹒跚的父亲过铁道,一定是令人担心的。这是一个蹒跚的背影!
4.体会作者写“父亲”爬月台时运用几个动词所包含的感情。这几个动词是:“攀”、“缩”、“倾”。为什么用“攀”而不用“抓”?
5.描写人物的肖像,常常以正面描写为主。作者为什么不写父亲的正面,比如“皱纹很深”、“两鬓苍苍”,而只是写父亲的背影呢?
自测——反馈——点拨
作者看到父亲的背影,竟然感动得掉下泪来,你们相信吗?
为什么说是出现在不平常的背景下呢?
自测---反馈—点拨
1.理解字词。
触目伤怀:
情郁与中:
不能自己:
典质:
2.阅读课文“我说道:----我的眼泪又来了。”回答问题。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内容。
作者刻画父亲的背影,主要抓住他的( ).( ).( )等方面的特点。
“当他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一句中的“再”“又”字又怎样的表达效果?
写父亲的穿着为什么每一句里都有一个“布”字?
文中父亲为儿子买橘子来回穿铁道爬月台,举动很艰难,作者却写他“心里很轻松似的”,这应如何理解?试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回顾——总结——反思
父爱如山!大爱无声!文中父亲的形象一定会触动你的心灵,请把你的感悟和联想表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