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复习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1-09-15 22:25: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0张PPT)
复习 地理Ⅰ(必修)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Uhkn;,./lknj
娄底五中 邓老师
地球的宇宙环境
宇 宙
物质性:
运动性:
天体
恒星、星云
相互吸引、相互绕转
天体系统
地月系
其他行星系统
太阳系
其他恒星系统
银河系
河外星系
(星系)
总星系
(可见宇宙)
半径约140亿光年
不同层次的天体系统:
最基本的天体:
1.下列各图中的大中小圆分别表示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其中能正确表示它们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
B
2、能正确标注图中天体系统的名称的是( )
A.①太阳系 B.②银河系
C.③总星系 D.③地月系
C
太阳系概况:
八大行星(距太阳由近及远):
中心天体:
太阳
水金地,火木土,天海王。
小行星带
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与结构特征:
运动特征:
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结构特征:
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
适宜的温度
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液态水
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
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安全的宇宙环境:
日地距离适中
●地球自身条件:
大、小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的特征,他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成因
太阳—地球
什么是太阳辐射?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
①维持地表温度
②是大气、水、生物活动的动力
(影响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
③生产、生活的能源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中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
为什么四川盆地太阳辐射量最少
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量最多
什么是太阳活动?主要类型?
太阳的大气层从里到外:
主要类型:
黑子:
耀斑:
太阳光球出现的暗黑的斑点(周期:11年)。
太阳色球出现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
太阳活动:
光球、色球、日冕
太阳释放能量的不稳定性所导致的一些明显现象
太阳活动对地球有何影响?
●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黑子与降水的相关性,影响农业收成
 (太阳活动极大年,地球上反常气候出现的概率明显增大)
●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
●影响地球磁场:
●作用于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影响短波通讯
产生“磁暴”现象
自 转
公 转
自转轴、
轨道平面
方向
周期
速度
地轴、
赤道平面
黄道平面
北半球:逆时针
南半球:顺时针
北半球:逆
南半球:顺
一个恒星日(23时56分4秒)
一个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角速度:
线速度:
近日点(1月初)>远日点(7月初)
西→东
西→东
一、自转和公转运动的主要特征
相等(除N、S极点)
不等(赤道→两极递减)
一个太阳日:24时     (昼夜更替周期)
一个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
1、在太阳系模式图中,代表地球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B
2、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条件之一是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从而使地球( )
A.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B.有安全的宇宙环境
C.有适宜的温度
D.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C
3、下列四幅表示地球绕日公转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D
4.下列图中,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
5、图中画法,正确的是( )
D
A
6、关于公转示意图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过A点时的运动线速度略大于B点
B.地球运行至A点时大致是1月初
C.地球从A点出发再次回到原地所需时间是一恒星年
D.地球公转轨道是正圆形
C

1.昼夜交替
地球不发光,不透明
地球自转
原因
地球自转运动的地理意义
●由昼过渡到夜的分界线为昏线,由夜过渡到昼的分界线为晨线
晨昏线:
昏线


2.地方时
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
特点
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
地方时东早西晚,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时区和区时
经度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东西十二区合为一个时区
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又称标准时)。
区时:
时区:
北京时间:
东八区的区时(120°E的地方时)
①、求时区之差
区时的计算
②、所求时间=已知时间+时区之差(东+西-)
时区数的计算
经度/15°=a
余数≤7.5,时区数=a  
余数﹥7.5,时区数=a+1
(东经为东时区;西经为西时区)
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时间
一天中上午和下午的时间是等长的,因此已知某地一天的昼长可求出该日的日出、日落时间。
日出时间=12-昼长/2
日落时间=12+昼长/2
南左北右赤道无,纬度越高越显著。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移
①偏移原因:
地转偏向力
②偏移规律:
下图虚线表示原始方向,在图上用实线画出偏转方向
南半球
北半球
南极
北极



66.5°
23.5°
地球轨道面(黄道面)
北极星
黄赤交角:23.5°
公转平面---黄道面
自转平面---赤道面
赤道面
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23.5°S
23.5°N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春分日(3.21)
冬至日(12.22)
秋分日(9.23)
夏至日(6.22)
春分日(3.21)
夏至日
6月22日
冬至日
12月22日
春分日
3月21日
秋分日
9月23日
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
  在示意图上画出地球公转与自转的方向,并在相应的位置标出二分二至。
1、昼夜长短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形成四季和五带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0
23.5°
(北半球)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春分
昼夜等长
昼夜等长
昼夜等长
昼渐长
昼渐短
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圈内极昼)
昼渐短
昼最短夜最长
(北极圈内极夜)
昼渐长
昼长>夜长,纬度俞高,昼俞长
昼长<夜长,纬度俞高,昼俞短
23.5°
读图,日期相同的太阳光照图是 ( )
B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图中A、B点终年昼夜平分,此刻C点(纬度数23.5°)太阳高度为90°。据此在下面圆圈中完成太阳光照图。
(1)画出赤道、地轴和地球自转方向
(2)画出太阳光线、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夜半球;
(3)画出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某地正午太阳高度=90°-两地纬度之差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两地正午太阳高度之差=纬度差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②季节变化:
日期
 夏至日 (6月22日)
 冬至日 (12月22日)
一年最大值
一年最小值
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
南半球
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
北半球 
①纬度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同一天各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的纬线(90 )向南北两侧递减
在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折线图中,C处所示的日期,该地达到一年中极值的是( )
A.白昼长度
B.正午影长
C.大气温度
D.降水量
B
自转平面—赤道面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公转平面—黄道面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季节
季节
纬度
四 季
五 带
黄赤交角
3.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变化
变化
纬度
变化
变化
四季的划分
天文四季:
气候统计学上的四季
3、4、5月—春季
6、7、8月—夏季
9、10、11月—秋季
12、1、2月—冬季
热带
北温带
南温带
南寒带
北寒带
有阳光直射
有极昼极夜现象
五带的形成
四季变化明显
有极昼极夜现象
23.5°S
23.5°N
66.5°N
66.5°S
四季变化明显
莫霍面
古登堡面
地球的内部圈层
岩石圈
岩石圈=地壳+上地幔顶部
地壳
由岩石组成,坚硬
厚薄不一,陆壳厚,洋壳薄
地幔(上、下地幔)
上地幔上部存在软流层
其余组成是固态
地核(内、外核)
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
物质组成是液态
岩石圈
各圈层的特点:
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
大气圈:
水圈:
水圈中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生物圈:
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
B
大气圈
A
C
A、B、C分别代表什么圈层?
A—生物圈
B—水圈
C—岩石圈
例1:
(1)在图中绘出晨(昏)线,并注明是晨线还是昏线。
(2)这一天太阳直射的地理纬度是________,在图上用E标出太阳直射点。
23.5°S
昏线

E
(3)图中C、D两点所在的平面叫_____面,目前α角的度数是______
黄道
23.5°
例2: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所示北半球的节气是 。
(2)下列地点昼长为:A点 小时,B点 小时。
(3)C点(23°26′N)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
(4)此时,悉尼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5)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        , 全球有极夜现象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球公转速度 较 (快、慢)。
夏至
12
24
90°
昼短夜长(昼最短夜最长)
由23°26′N (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66°34′S(南极圈)及其以南

例3:下图是一幅以极地为中心的地球自转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 月 日的光照情况。
(2)此时,A点是 时。A、B、C三点白昼最短的是 ,其昼长是 小时。
(3)A、B、C三点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
6 22
15
C
12
A>C>B
C>A>B
(4)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B点的日出时间是 时。
(5)此时悉尼是 季。再过三个月,B点的昼夜情况是   。
23.5°N,45°W
3

昼夜平分
图6—5
A
B
C
D
A
B
C
D
例4:下图是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6月22日前后,地球位于图中 点附近。
(2)当北京(约北纬40°)的正午太阳高度为50°时,地球位于  点附近。
(3)当北极圈以内全部为极夜现象时,地球位于 点附近。
(4)当地球处于A处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      。
C
B、D
A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5)在图中适当位置标出E点表示我国国庆节地球绕日公转的位置。
(6)当地球绕日公转处于A点时,我国北方地区的特征是 。
(7)当地球绕日公转处于C点附近,地中海沿岸的气候特征是 ,我国南方地区大多数河流的河流水与地下水的相互关系是   。
寒冷干燥
炎热干燥
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图6—5
A
B
C
D
A
B
C
D
E

例5:读图,判断1-2题(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A.0°,30°E B.0°60°E
C.30°N,30°W   D.0°,120°E
2、此时北京时间和北极圈上日落的时间分别是( )       
A.10时,12时 B.12时,16时
C.14时,16时 D.18时,18时
A
D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为北半球的 (节气),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是 。
(2)此时北京时间是 月 日 时。
(3)A、B、C、D中正值日出的是 点,自转线速度最小的是 点。
夏至
23.5°N,135°W
6 23 5
B
C
练习:
(4)这一天,A地昼长 小时,D地夜长___小时。
(5)这一天C点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
(6)A点处于五带中的 带。
(7)物体从C向E作水平运动,其方向将向___ (东、西)偏。
18
12
北温
西
47°
右图中的中心点为极点,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且晨昏线与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恰好重合,回答1-2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
A.0°,70°E
B.23°26′N,20°W
C.0°,110°W
D.23°26′S,100°E
2.若地球公转速度处于一年中逐渐加快的阶段,则此时北京时间为 ( )
A.3月21日15时20分 B.3月21日8时40分
C.9月23日15时20分 D.9月23日8时40分
180°
160°E
A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