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水盐调节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对于钾盐和钠盐来讲,正常人容易缺乏的是( )
A.钠盐 B.钾盐 C.都容易缺 D.都不易缺
2.排水和排盐的关系是( )
A.排水伴随着排盐,排盐伴随着排水 B.排水伴随着排盐,排盐不一定伴随着排水
C.排水不一定伴随着排盐,排盐伴随着排水 D.排水不一定伴随着排盐,排盐不一定伴随着排水
3.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 D.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减弱
4.血钾具有维持心肌舒张,保持心肌正常兴奋性的重要作用。当血钾含量过高时,人体出现的症状是( )
A.心动过缓 B.心动过速 C.心率不齐 D.心动周期缩短
5.不能对肾小管重吸收水起促进作用的是( )
A.肾小管内渗透压升高 B.抗利尿激素升高 C.血浆渗透压升高 D.醛固酮升高
6.在肾小管分泌钾的能力增强时( )
A.尿量增加,醛固酮分泌减少 B.尿量减少,醛固酮分泌增加
C.尿量减少,醛固酮分泌减少 D.尿量增加,醛固酮分泌增加
7.可以使内环境中抗利尿激素增多的直接因素是( )
A.渗透压升高 B.下丘脑兴奋 C.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D.垂体后叶兴奋
8.醛固酮的主要生理作用是( )
A.保钠排钾,维持血钾和血钠平衡 B.保钾排钠,维持血钾和血钠平衡
C.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重吸收 D.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重吸收
9.Na+和K+的主要吸收部位和排出部位分别是( )
A.大肠、小肠和皮肤、大肠 B.小肠、小肠和肾脏、肾脏
C.大肠、小肠和肾脏、皮肤 D.大肠、小肠和皮肤、皮肤
10.与醛固酮分泌异常无关的是( )
A.K+在体内贮留,心肌自动节律异常 B.Na+在体内贮留,造成水肿
C.腹泻丢失大量Na+,血压下降 D.肾小管滤K+过量,心肌自动节律异常
11.原尿中的H2O、Na+、K+有99%被重吸收,吸收部位是( )
A.肾小管和肾盂 B.肾小囊和肾小管 C.肾小管和集合管 D.集合管和肾盂
12.关于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肾小管在吸水的同时吸收无机盐 B.口渴时体内水绝对少
C.肾小管的重吸收要消耗能量 D.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有拮抗作用
13.人一次饮水后,尿量明显增加的直接原因是( )
A.循环血量增加,所以尿量增加 B.下丘脑激素的作用,使水分重吸收减少
C.血浆渗透压降低,形成稀释尿 D.血压升高,导致尿量增加
14.正常情况下,人的尿液中不该出现( )
A.葡萄糖 B.尿素 C.无机盐 D.水
15.在竞赛进入最后阶段,有的运动员会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发冷等症状,这是由于随着人体大量出汗而向外排出过量的( )
①水 ②Ca2+ ③Mg2+ ④Na+ ⑤尿素 ⑥K+
A.①⑥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非选择题
16.如图是人的肾单位结构示意图,请据此回答:
(1)图中可以完成滤过作用的是[ ] ,
这时形成 ;在经过[ ] 的重吸收后成为尿。
(2)图中含线粒体较多的细胞位于[ ] 处,
对 的重吸收有利。
(3)⑤处与③处相比,单位体积液体中含量升高的物质是 ,
降低的是 。
(4)若血糖正常,⑤处却化验出了糖,问题出在 。
[拓展提高]
1.两种鼠A和B,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从A、B中选择等量的鼠用于实验,研究其渗透调节功能,选择的鼠的重量和年龄都相似,将它们置于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喂等量的食物,但不喂水。实验结果如下表:
物种A 物种B
代谢得到的水分 81 80
蒸发失去的水分 90 168
粪便含水量 2 20
(1)指出哪一种鼠生活在干燥的环境里,给出一种理由,说明作出的判断。
(2)指出老鼠得到水分的一种代谢方式:
(3)指出两种由于蒸发而失水的途径:
(4)如果不向实验动物供水,一段时间后A、B的生存状况如何?第三节 水盐调节
[课标要求] 描述水盐调节
[知识梳理]
[复习指要]要注意应用新陈代谢的观点和内环境稳态的观点并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水盐的平衡。理清脉络,用线路图表示水盐的平衡。
1.水的来源去路
2.水平衡的调节
3.无机盐的平衡
[典题解析]
1.下列曲线中,能表示人体大量喝水时,胃液pH变化的图象是( )
【解析】胃液因含有胃酸而显酸性,其pH为1.8—2.0。当人体大量喝水时,酸性被稀释,pH会升高。但由于水是中性,故人体大量饮水后,胃液的pH也不会超过7,
【答案】A
2.下列哪种情况下尿液会增加( )
①剧烈运动时 ②天气转冷时 ③患糖尿病时
④注射一定量20%葡萄糖溶液时 ⑤摄取过多过咸的食物时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⑤
【解析】通过皮肤蒸发出的水分减少,通过肾脏排出的水分自然会增加。糖尿病患者排出大量糖的同时,也带走了大量水分,于是多尿,注射一定量20%葡萄糖溶液时,使血糖浓度超过180mg/dL时,会形成糖尿,使尿液增加。
【答案】B
水的来源:
水盐进出量的平衡
水的平衡
水的排出途径 、 、
盐的平衡
盐的来源:
盐的排出途径主要经 和 排出Na+、K+排出的特点。
水盐平衡
的调节
水分平衡的调节
体液调节:
神经调节:
渗透压升高
下丘脑外侧
饮水中枢
主动饮水
下丘脑渗透
压感受器
(+)
下丘脑
口渴
垂体释放ADH
和 对水重吸收增加
渗透压下降
(+)
(-)
盐平衡的调节:
血钾↑或血钠↓
刺激
肾上腺
分泌
促进
对 重吸收,对 分泌
水盐平衡的意义:维持了 等理化性质的 ,对于机体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是必须的。
水盐调节
物质代谢
水蒸气
肺
汗液
皮肤
胃肠
饮水
食物
滤过
内环境
肾
尿
重吸收
粪便
主动饮水
口渴
下丘脑外侧
饮水中枢
垂体后叶释放ADH
(+)
肾小管集合管
重吸收水
下丘脑
下丘脑渗透
压感受器
(+)
细胞外液渗
透压升高
尿量减少
(一)
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食物
吸收
肾脏:随尿排出(主要途径)
内环境
皮肤:随汗液排出
7
pH
pH
pH
pH
7
7
7
V(H2O)
0
0
0
0
V(H2O)
V(H2O)
V(H2O)
B
C
D
A水盐调节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理解);
(2)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理解);
(3)水和无机盐平衡的意义(理解)。
2.态度观念方面
(1)增强学生自我保健的意识,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帮助学生树立局部与整体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学习意识。
3.能力方面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识别、理解图表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本节知识解释和说明日常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2.难点: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教学模式
问题——探究式。
教学手段
1.实物投影仪:展示相关的问题、图表和信息资料,创设探究的情境;
2.挂图、板图: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3.设计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形象性。
课时安排 一课时。
1.投影本章题图,创设探究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照片上所展示的内容与哪些生命活动有关?(2)结合照片上的场面,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和教育?
通过分析、讨论明确:
(1)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及营养和兔疫,对维持人体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
(2)中国人民军队是人民的子弟兵,是做可爱的人。
2、精心设计问题情境(1)吃的东西过咸,为什么会感到口渴?(2)为什么夏天尿少,而冬天尿多?
(3)大量出汗后为什么要喝点盐水?
(4)“以饮料代水”的做法科学吗?……
发生兴趣,激起疑惑,产生探究的欲望,处于外在的兴奋状态。
1.提供信息资料:
(见书中小资料)分析讨论,的出结论:水是构成人体各种组织或器官的主要成分,且含量稳定。
2.引导学生讨论:
(1)人体内的水是从哪来的?
(2)排尿是排出体内水分的惟一途径吗?
回忆旧知识,联系自身生理情况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1)人体内的水有三个来源;
(2)排尿不是排出体内水分的惟一途径。
1.引导学生回忆:
(1)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其结构基础是什么?
(3)体液调节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回忆旧知识,独立思考,用专业术语回答问题:
(1)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方式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为反射弧;
(3)体液调节以激素调节为主。
2.进一步诱导:
参与水平衡神经调节的
(1)感受器是什么?
(2)神经中枢在哪?
(3)效应器是什么?
通过回忆旧知识、联系新知识,分析自身的生理情况,学生能明确:感受器应位于人体内部,神经中枢一定位于中枢神经系统内,而对效应器会误认为是肾小管和集合管,需要教师进一步点拨更正。
教后感: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的生理现象、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自己的亲身经历,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节课涉及到“尿的形成”这些初中生物学的知识,由于学过时间已久,学生对一些专业术语已把握不准,因此对这部分内容应作适当复习。
w.w.w.k.s.5.u.c.o.m
www.(共14张PPT)
第三节 水盐调节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水盐的平衡、水盐调节及水盐平衡的意义。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策略
机体内环境中的无机盐大多以离子形式溶解在水中,二者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本节将水
和无机盐的调节合并在一起,分水盐进出量的平衡、水盐平衡的调节和水盐平衡的意义三个问
题讲述。本节的重点是水盐调节的过程及意义,难点是水盐调节的过程。
1. 水盐进出量的平衡
足球运动员通过大量排汗来散热,进而调节体温;同时,他又需要不断补充含盐的水,并且通过自身的调节减少排尿量,以维持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不同
4.运动员经常喝饮料,饮料中含有什么成分
探究答案
1.急性肠炎导致消化道黏膜损伤,吸收水分的能力大大降低,引起腹泻。同时机体还通过
排尿、排汗、呼气排出水分,引起脱水。
2.腹泻失水的同时,还会失去一些无机盐离子。
3.米汤电解质溶液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ORS在成分上的区别是米汤电解质溶液使用
了炒米粉50 g,代替了ORS配方中的20 g葡萄糖。炒米粉口味使患儿更容易接受,饮用后粪
便成型快,且分解后除葡萄糖外,还含有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盐离子等其他多种营养成分,效
果较好。
4.饮料中应含有糖类、无机盐、维生素等,应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合理配制。
人体内的无机盐以离子状态存在
如: Na+、K+、Ca2+、Cl-、HCO3-等
人体每天都要通过饮食摄取一定量的无机盐,同时也要排出一定量的无机盐。一般情况,人体摄入和排出的无机盐是保持平衡的。
2水盐平衡的调节---神经体液调节
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
肾小管周围
毛细血管网
集合管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垂体后叶
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
尿量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
(-)
释放
(+)
(-)
产生兴奋
神经传导
大脑皮层
渴觉
1.当人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
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使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并由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激素作
用于肾脏,促进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了尿量。
当体内水分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减少了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使抗利
尿激素分泌和释放量减少,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作用降低,从而会增加尿量。
2.水分平衡的调节依赖于激素和神经的共同作用。渗透压发生变化时,需要通过神经系
统感受刺激并通过中枢的信息整合,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与释放的调节。
盐平衡的调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吸钠排钾
肾上腺皮质
醛固酮
血钠降低或血钾升高
血钠升高,血钾降低
+
+
+
+
-
反馈调节
血钠降
低或血
钾升高
分泌
醛固酮
肾小管
集合管
吸钠泌钾
肾上腺
(+)
(-)
3.水盐平衡的意义
1 缺水:口渴,尿少,影响代谢废物的排出
2缺盐(主要钠盐):渗透压下降,血压下降,心率快
3缺钾盐:心率失常
长期不吃盐或吃盐极少,会导致机体的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并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发冷等症状,严重甚至昏迷等。
业务交流QQ173659901
Email sdpylhb@
Tel 13853498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