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课标要求】
1.探究生物电的发现过程。
2.说明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的关系。
【知识梳理】
生物电的发现。
1.伽伐尼的实验设计不合理之处是 。
2.伏打对实验结果的解释是否确切?
3试用“无金属实验”的结果,解释生物电存在的事实。
4“蛙腿论战”给我们的启示 。
二 膜电位的产生
膜电位是指存在于细胞膜内外的 ,它的产生是由于_____,以及____ 造成的。
1.静息电位的产生
钠-钾泵:钠-钾泵的存在使神经细胞膜内外离子浓度不同,从而形成膜电位。
产生机制 通常情况下,膜外 离子浓度高,膜内 离子浓度高。
离子通道:神经纤维膜上有两种离子通道,一种是 通道,一种是 通道。
当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 通道开放( 通道关闭),这时 会从 向 运动,使膜外带 电,膜内带 电。膜外 电的产生阻止了膜内 的继续外流,使膜电位不再发生变化,此时的膜电位称为静息电位。
2.动作电位的产生
当神经细胞受到刺激后, 通道会开放, 在很短的时间内会大量涌入细胞,造
成膜内带 电,膜外相对带 电的兴奋状况。此时的膜电位称为动作电位。
三. 动作电位的传导
1.动作电位的传导
受刺激部位(兴奋区)的电荷为内 外 ,邻近未受刺激的部位(静息区)仍为外
内 ,两者之间会形成 。作用的结果使静息区的膜电位上升而产生动作电位,该动作电位又按同样的方式作用于它相邻的区域,一直传遍整个细胞。
2. 动作电位(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特征: . . .
. 。
【复习指要】
1.学法指导: 联系前面学过的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理解离子浓度的分布.离子通道与膜电位的产生的关系。
2.疑难解析:
(1)正确理解兴奋、膜电位的变化
兴奋:当活组织在有效的刺激作用下,可以发生一种能够传播的,并伴有特殊生物电现象的反应过程。
膜电位变化:刺激前,细胞膜的电位是外正内负,而刺激后,细胞膜的电位变成了外负内正,而且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形成局部电流,此局部电流又导致新的膜电位变化,如此循环向前传递。
(2)正确理解兴奋、膜电位、神经冲动的关系
兴奋传导的基本形式是神经冲动,神经冲动的传递是通过膜电位变化实现的。
【典题解析】
1.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下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
解析:神经纤维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电位就发生一次很快的电位变化,细胞膜内外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这一电位变化沿着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
答案:C
2.取出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将电位计的两个微型电极分别置于a.b处神经纤维膜外,同时在c处给以一个强刺激,电位计的指针会发生什么现象?( )
A.不会发生偏转
B.发生一次偏转
C.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
D.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解析:当c点受刺激时,产生的兴奋又b传到c处,c点产生的动作电位首先经过b点,点位计偏转一次,经过a点时(此时b.c点恢复为静息电位)再偏转一次。
答案:D第一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聚焦高考】
1.(2004年上海高考题)下图中电视屏幕上的图像引起猫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兴奋,经插入脑内的电极记录神经末电位的变化,当兴奋产生时,对该电位变化正确的表述是( )
A.神经膜离子分布内负外正
B.钠离子大量进入神经细胞内
C.钾离子大量进入神经细胞内
D.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膜单向传导
2.(2004年江苏高考题)分别刺激下图Ⅰ.Ⅱ.Ⅲ.Ⅳ四处,能引起肌肉收缩的是( )
A.. Ⅰ B . Ⅱ C . Ⅲ D. Ⅳ
[自我测评]
一. 选择题
1.关于蛙腿论战中不正确的论述是( )
A.使人们弄清了生物电存在的事实
B.科学辩论常会加速科学的发展
C.伽伐尼的实验设计科学合理
D.伏打的解释科学确切
2.下列不能引起刚解剖出来的青蛙坐骨神经——腓肠肌肌肉收缩的是( )
A.电击腓肠肌 B. 针刺坐骨神经
C.用铜锌片连接神经和肌肉 D. 用铜片连接神经和肌肉
3.在静息电位时,神经细胞内含有大量的( )
A.钠离子 B.钾离子 C.铁离子 D. 镁离子
4当神经纤维在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发生的电位变化是( )
A.膜外由正电位变成负电位 B.膜内由正电位变成负电位
C.膜外由负电位变成正电位 D.膜的内外电位不会发生变化
5产生动作电位时( )
A .Na+通道开放,Na+进入细胞 B . Na+通道开放,Na+运出细胞外
C. K+通道开放,K+进入细胞 D . Na+通道关闭 K+运出细胞外
6.下列关于动作电位传导的错误叙述是( )
A.神经元能够产生和传导动作电位
B.神经元的兴奋部位的膜电位是外正内负
C.动作电位在同一神经元上的传导具有双向性
D.膜内电流流动方向与动作电位的传导方向一致
7.通常情况下,细胞外液比细胞内液中浓度高的离子是( )
①Na+ ②K+ ③Cl- ④带负电的大分子物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8.哪项不是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特征( )
A.双向传导 B.相对不疲劳性
C.药物可阻断传导 D. 离刺激处越远,传导速度越慢
9.当刺激神经纤维上某一点,将会出现( )
A.所产生的冲动向轴突末梢方向传导.
B.受刺激部位细胞膜内的阳离子比细胞膜外多
C.所产生的冲动向轴突末梢方向传导
D.受刺激部位细胞膜内的阳离子比细胞膜外少
10.下列表示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的是( )
11.当人体的细胞兴奋时,共同的特征是( )
A.收缩反应 B. 分泌活动 C. 膜电位的变化 D. 神经冲动
12.下图表示神经元局部模式图,当人体内兴奋流经神经元时,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流方向是( )
A.都是由左向右 B.都是由右向左
C.膜内由左向右, 膜外由右向左 D. 膜内由右向左, 膜外由左向右
13.兴奋在神经纤维中的传导媒介是( )
A.酶 B. 激素 C. 带电离子 D. 递质
14.下列人体生理活动属于神经调节作用的是( )
A.小肠粘膜上皮细胞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氨基酸
B.躯体运动时骨骼肌肉的运动
C.皮肤的伤口处,吞噬细胞对病菌的吞噬处理
D.青春期出现第二特征
二.非选择题
15.(1)动作电位(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 区(受刺激部位)→_________ 区(未受刺激部位)。
(2)动物体内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都与 有关,它是由细胞膜内外
的 引起的。神经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并向整个细
胞 地传递。
16.(1) 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细胞膜上的 和 的作用,导致膜内外 不同以及离子的 造成的。
(2) 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若规定细胞膜外表面为零电位,则细胞膜内表面的电位是 _________。
(3) 产生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 透过细胞膜向外扩散比 向内扩散更容易。
(4) 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内外表面离子的分布情况是 。
(5)在实验条件下,刺激一条离体神经纤维中间段的某处.所产生兴奋的传导方向是 。
【拓展提高】
下图中甲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乙是测膜电位变化。请回答:
(1)图甲装置A测量的电位相当于乙中的___点的电位,该电位称 电位。装置B测得电位相当于图乙中的 点的电位,该电位称 电位。
(2)当神经受到实弹刺激后,在兴奋部位,膜对离子的 性发生变化, 离子大量流向膜 ,引起电位逐步变化,此时相当与图乙中的 段。
(3)将离体神经置于不同钠离子浓度的生理盐水中,给与一定刺激后,下图中能正确反映膜电位变化与钠离子浓度关系的是( )
兴奋传导(共15张PPT)
神经冲动产生和传导
教 学目 标
1.说出生物电的发现过程,说明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的关系
2.制作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3设计并实施实验,证明生物电的存在
4通过”蛙腿论战”,养成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生物电的发现过程与静息电位产生机理
难点
静息电位产生机理
生物电的发现问题
思考问题
1.伽伐尼的实验设计不合理之处是 。
2.伏打对实验结果的解释是否确切?
3试用“无金属实验”的结果,解释生物电存在的事实。
4“蛙腿论战”给我们的启示 。
动作电位的产生
当神经细胞受到刺激后, 通道会开放, 在很短的时间内会大量涌入细胞,造
成膜内带 电,膜外相对带 电的兴奋状况。此时的膜电位称为动作电位。
三. 动作电位的传导
1.动作电位的传导
受刺激部位(兴奋区)的电荷为内 外 ,邻近未受刺激的部位(静息区)仍为外
内 ,两者之间会形成 。作用的结果使静息区的膜电位上升而产生动作电位,该动作电位又按同样的方式作用于它相邻的区域,一直传遍整个细胞。
2. 动作电位(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特征: . . .
. 。
钠---钾泵
规律总结
神经细胞膜内外的离子浓度不同,我们称之为膜电位。当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膜电位分布为外正内负,即静息电位;当神经细胞的某一局部受到足够强度的刺激后,钠离子大量流入细胞内,形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使兴奋区与静息区之间产生电位差并伴随有局部电流,并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向两侧传导。
典型例题
【例1】下列神经纤维的传导模式图(图1-3-1)表示静息状态的是( )
图1-3-1
解析: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即静息电位为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
答案:D
点评:本题考查静息电位的概念及电荷分布状态。结合本题可分析理解神经细胞膜电位的形成。
【例2】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图1-3-2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
图1-3-2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的理解。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为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就发生一次很快的电位变化,变为膜外负电位,膜内正电位。兴奋部位与邻近未兴奋部位产生电位差,兴奋就向左右邻近部位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答案:C
点评:本题考查动作电位的形成。通过识别示意图,让学生准确记忆神经纤维受刺激后形成的动作电位的离子分布状况以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课 题 神经冲动产生和传导
教 学目 标 1.说出生物电的发现过程,说明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的关系2.制作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提高实验操作能力.3设计并实施实验,证明生物电的存在4通过”蛙腿论战”,养成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 教方学法 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教材分析 重点 生物电的发现过程与静息电位产生机理
难点 静息电位产生机理
教具 投影、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这是伽伐尼的试验,可以看到用铜锌弓去刺激肌肉和用电流去刺激肌肉效果是一样的,所以伽伐尼得出结论,生物是有生物电的。他认为肌肉带有正电荷,神经则带负电荷。生物体内的电势差通过导体铜锌弓形成了一个闭合回路,产生了电流,所以生物体本身存在生物电。” “这是伏打的试验,结果证明如果用同种金属构成回路的时候,肌肉不能收缩。而按照伽伐尼的观点,由于生物体本身一边带正电荷,一边带负电荷,存在电势差,那么不管是用什么导体连接,应该都可以发生肌肉收缩。所以伏打认为伽伐尼的观点是不正确的。那么伏打怎么解释伽伐尼的实验现象呢?他认为铜和锌这两种金属的电势是不一样的,存在电试差,其中锌带正电荷、铜带负电荷,电流会通过肌肉形成一个回路,形成了电流,肌肉是受到电的刺激才收缩的。” “这个立体图是伽伐尼的支持者所做的第一个实验。这个是甲标本,这个是乙标本,把乙标本的神经搭到甲标本上,刺激甲标本,发现乙标本也收缩了,他们推断是由于甲发生了电位变化引起了乙的收缩,所以他们认为生物是可以产生生物电的。但是在这个实验里面,由于仍然用到了电刺激,还不能够完全排除外界电的原因,因为甲标本表面上的少量溶液可能会导电而使乙标本受到的电刺激,所以这个实验还是有缺陷的,并不是特别有说服力。 最有说服力的是无金属试验。试验中甲标本是完好的,乙标本在腓肠肌处进行了横切,图上的线代表了甲标本的神经纤维,其中一端搭在乙标本腓肠肌的内部,另一端搭在乙标本腓肠肌的表面。一开始用玻璃分针挑着神经纤维的一端,只让其中一端与腓肠肌接触,然后慢慢放下玻璃分针,发现甲标本神经纤维一触碰到乙标本的肌肉,甲就开始收缩。注意并不是将甲标本的神经纤维的两端一直搭在乙标本上,一直搭着就不会收缩了。在这个实验中,没有任何的电刺激,而甲标本发生了收缩,所以这个无金属试验确实证明了生物电是存在的。这是整个“蛙腿论战”的过程。教材中的许多讨论题还是很好的,比如说伽伐尼的试验设计是否合理,他对实验的解释是否正确,伏打如何解释实验现象。这样会让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观点,在科学探究的领域中,没有绝对的对和错,无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实验和理论都是科学前进的基石。”
教学过程 “今天我们学习第三章第一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大家先请看大屏幕,这两个人正在做什么呢?打电话。电话两端的人可以通过电话线听到彼此的声音,那么声音是怎样传导的呢?电信号。实际上,我们人体中也有电信号。看这个正在打高尔夫球的女子,她就是通过电信号来控制自己身体的协调运动的,不光是运动,我们大脑的思维以及我们心脏的跳动都有电信号的产生和变化,我们把它称作生物电,生物电现象在生物体内是普遍存在的,那么生物电是怎样发现地呢?” 这一部分就是我提到的每一节课前面的情景导入,如果直接去说生物电的概念等内容,学生可能觉得很唐突。我用一个电话做为一个引入,设问为什么我在这,另外一个人在很远的地方,还能通过声音来交流;是因为声音转化成了电信号,通过电话线往外传播,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入了电的概念,再引入生物电在身体内是普遍存在的。
“生物电是通过2位科学家为首的科学辩论来发现的,这两位科学家一位叫伽伐尼、一位叫伏打,他们两个人的辩论被人们称作‘蛙腿论战’。现在我们5个人一个小组来重复科学家们的实验,通过实验过程来体会一下科学现象发现的过程。实验前需要准备蟾蜍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现在通过看录像,先掌握一下标本制作方法。”
教材课题研究的要求是了解蛙或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的标本制作方法,也就是说,并不要求学生来操作。如果学校没有条件的话,可以把操作过程录下来,放这个演示录像让学生看一看了解就可以了。如果学生只看图像,就很难对肌肉收缩有一个感性认识,因此还是需要看一些实物,最好是录像,有助于他们掌握。 教材中提到了任氏液,任氏液可以保持离体两栖动物的组织、器官具有正常的生命活动。任氏液的配置方法很简单,大家可以查到,主要成分就是氯化钾,氯化钠等等,相当于人类的生理盐水,是个等渗的溶液。 “蛙板、玻璃板、解剖盘、镊子、手术刀、骨髓针、铜锌弓、手术剪、眼科剪、滴管、玻璃分针(因为神经不能直接接触到金属,所以在解剖的过程中都要用到玻璃分针,找比较细的玻璃棒放到喷灯上一拉就可以了,物理老师都可以做)、线和图钉。先用左手抓住蟾蜍,食指按住它的头部,拇指按住其背部,用骨髓针沿着蟾蜍两眼中间的位置向后滑,大约在耳附近的地方可以感觉到有一个凹陷,这就是枕骨大孔,用骨髓针插进去,再向前插入颅腔,破坏颅脑,向后插入椎管,破坏脊髓,看到蟾蜍四肢瘫软就可以了。取出骨髓针,蟾蜍腹面向上放在解剖盘中,剪开它腹部的皮肤和肌肉,把内脏也减下来,注意不要剪掉后面的神经。提起蟾蜍的后肢,用镊子把内脏再剥离一下,这2根白色的就是坐骨神经,中间是椎骨,用剪刀在椎骨的前方剪断,不要剪到神经,然后用手蘸点任氏液把蟾蜍的皮剥下来,碰到不太好剥的地方用剪刀剪一下,尤其是关节处,注意不要伤害到蟾蜍的肌肉和神经。同样的办法把另一后肢的皮也剥下来,然后把去皮的后肢放在垫有蛙板的玻璃板上,用手术刀切开耻骨联合,注意不要切到手,用剪刀剪开,将一只后肢放到进任氏液中,另一肢后肢继续剥离。这就是腓肠肌,将腓肠肌向上,用图钉将后肢固定住,然后用玻璃分针小心的分离神经,注意不要用金属和手碰神经,顺着坐骨神经向下剥离,不好剥离的地方可以用剪刀将肌肉剪掉,挑起坐骨神经,看是否剥离干净,用剪刀将其他的小神经减掉。这就是坐骨神经,只保留最前端的一点椎骨,把其他的地方剪掉,滴一点任氏液(操作过程中要不停地滴任氏液),用玻璃分针挑起腓肠肌,在下面穿一根线,将腓肠肌肌腱系起来,然后用手术刀将下面切开,只保留一段股骨头,其他地方剪掉,将股骨头上多于肌肉分离出来,这就是制备完备的标本,一个是椎骨、坐骨神经,股骨头,腓肠肌,这是整个制作标本的过程,下面请大家自己动手制作制作一下标本,先去后面取蟾蜍,小心蟾蜍耳后腺的毒液(蟾蜍耳后腺分泌物有一定毒性,也叫蟾苏,但毒性不大,小心不要弄到眼睛里)。” “制作完标本,我们接着往下做实验,现在大家把标本放在玻璃板上,我们来做伽伐尼的实验。首先,用电去刺激标本(可以去物理组借一个电池盒,两边连两个电极)。发现腓肠肌发生了收缩。我们再用铜和锌两种金属构成的回路来刺激一下,看看结果如何。注意实验过程中要用滴管往标本上滴任氏液。用铜锌弓刺激后,也能看到肌肉收缩,只是收缩程度不如电刺激那么强烈。用电和铜锌弓刺激都会使肌肉产生收缩,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我们来看一下伽伐尼是怎样来解释这个问题的。伽伐尼认为生物是带电的,肌肉和神经带有不同的电,当用导体把它连接,就会放电。那么大家想一想他的解释是否准确呢?对,并不合理,科学家伏打也提出了同样的问题,他通过重新试验发现,只有用2种不同金属构成的回路去刺激的时候,才有肌肉收缩的现象,用同种金属就不会出现收缩现象。我们来试一下,用一种金属来刺激会怎样?当用铜丝来刺激时没有肌肉收缩现象,怎样解释这个问题呢?伏打从这个实验中得到启发,认为不同金属间存在电势差,最终发明了电池。那么到底存不存在生物电呢?从前面2个实验中不能得到结论,我们再看一下伽伐尼的支持者做的实验。实验是将甲标本的一根神经搭在乙标本的肌肉上,然后去刺激乙标本。好,大家用刚才制作了的2个标本,按照图示来做一下。” 这步实验不易成功,教师做起来也有难度,因为它的成功需要很多条件,包括剥离地是否干净,神经是否连到了其他地方、任氏液的配制等等,学生做成功非常难。我们也请教了大学老师如何提高这个实验的成功率,他们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所以我们就给学生播放了一个成功实验的录像。肌肉放置过程中接触面与其他地方可能发生了黏连,这也会影响实验结果。另外我们一边讲课一边做,所以标本剥离的时间太长了,影响了实验结果。 “大家再看一下下一个试验,是把一个标本的肌肉从中间切开,然后把另一个标本的神经的一端放到切开的肌肉的表面,另一端放在损伤面上。用解剖刀把一个标本的肌肉切断,只留下其中的一半。将另一个标本神经的一侧放在肌肉的损伤面上,另一侧用玻璃分针挑起,使其落下时接触肌肉表面。注意看录像,当移开玻璃分针,可以看到在神经一搭上肌肉表面时肌肉就开始收缩了。大家从伽伐尼的支持者做的两个实验中得到了什么启发呢?先看第一个实验,它和伽伐尼的实验有什么区别?在这个实验中,标本甲发生了变化而使标本乙收缩,而前面已经证实标本乙收缩的必须条件是接受电刺激;实验中并没有直接去刺激乙,但是乙收缩了,也就是说标本甲可以给乙标本一个类似于电刺激的刺激。也就是说标本甲收缩时电位产生了变化,相当于接受了电刺激。这个实验能证明生物是存在生物电的。但由于实验中用到了电刺激,所以不够完善。实验2没有金属刺激,是由于肌肉损伤的部位能够产生电位变化,导致了另一标本的肌肉收缩。这一无金属试验使人们确信生物电是存在的。也就是说在整个“蛙腿论战”中,最终伽伐尼和他的支持者取得胜利了。通过“蛙腿论战”过程,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人类对科学现象的认识是经过反复论证才能得到正确结论。大家在学习时也一样,对任何实验现象都要抱有质疑的态度,带着疑问去学习,也许你也会有新的发现。如何去进一步证明生物电的存在呢?剑桥的科学家霍奇金用枪乌贼的巨大神经纤维作为研究对象,测出了一个细胞的膜内外的电位差,有力地证明了生物电的存在。这种生物电也叫做膜电位,下面来看一下膜电位的产生。” 这节课在高一时上课效果更好,由于学生没有学过这些知识,他们能够积极地讨论,而且这节课的重点也应该放在讨论上。 “正常的细胞,细胞内外都要维持一定的离子浓度。细胞有排钠保钾的特征,它是通过钠钾泵来实现的。钠钾泵能够将钠不断地运到细胞外,将钾不断地运到细胞内,它是一种主动运输方式。因为它是逆离子浓度梯度进行的,需要ATP的参与。正常情况下,细胞膜的外面有较高浓度的钠离子和氯离子,膜内含有较高浓度的钾离子和一些大分子的负电荷物质。正是钠钾泵的作用才能使细胞膜维持这种状态。除了钠钾泵,在膜上还有一种离子通道,这种离子通道很象阀门,能让离子出入。阅读教材37页,当细胞没有受刺激的时候,细胞处于“静息”状态,在这个状态下,钾离子可以通过离子通道运到细胞外,钾离子的这种运动导致了膜内外电位差的变化,导致膜外有较多的正电荷,当膜内外形成一定的电位差时,由于同性相斥,阻止了钾离子继续外流。细胞膜外带正电荷,细胞膜内带负电荷,我们把这个时候的电位叫“静息电位”。当细胞接受到刺激后,钠离子通道就会开放,钠离子便通过离子通道从细胞外向细胞内流动。随着钠离子的运输,变成了外负内正,钠离子不断往里运就会使细胞内带正电荷,这样就会阻止钠离子内流,这时候,对比刚才的电位,我们把它称作“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细胞内带正电荷,细胞外带负电荷。动作电位一旦产生,就会向其他部位传递。我们来看“动作电位”的传导,中间产生“动作电位”的地方为兴奋区,没有产生动作电位的地方叫静息区,大家可以结合物理学的知识,来解释兴奋怎样向两边传递。电流总是由正电荷流向负电荷,大家可以发现在细胞膜外,电流是从兴奋区流向静息区,而在膜内电流流向刚好相反。这种电流我们称作局部电流,局部电流后整个电荷的分布会有什么变化呢,正电荷流到负电荷后,原来正电荷的地方就变成负电荷了,那么,同学们来想一想下一个阶段膜电荷的分布?膜外的兴奋区变成静息区,而原来的静息区变成了兴奋区,也就是说,兴奋传导出去了。那么兴奋的传导方向呢?这种传导方向是双向传导的。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的,首先要保证生理的完整性,第二它是双向传导的,第三它是非递减性传导,第四具有绝缘性,另外它还相对不疲劳。这几个特性我们可以联系实际生活来分析,比如要理解动作电位的传导必须具有生理完整性呢,可以举高位截瘫病患者的例子,患者许多活动不能自理。如果神经被切断,生理完整性被破坏了话,就不能传导兴奋了。双向传导刚才已经解释过了。第三非递减性传导是指信号是不衰竭的。第四绝缘性是信号之间不会相互干扰,比如我们可以控制具体的某个手指运动。” 相关链接一般是不需要老师讲的,但兴奋在神经上的传导特点还是比较重要的,可以与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导做个对比,这个地方是双向的,而神经元突触传导是单向的;在神经上的传导比较快,而后者具有突触延搁。
“我们来回顾一下这节课的主要内容,这节课主要讲了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其中都伴随着生物电的现象,都有电位的变化。这节课的重点就是前面所学的生物电的发现,大家一定要从中得到启发,对待问题一定要反复论证才能得到答案。” 这节课的重点应该在“蛙腿论战”的讨论上,学生应分为2组,一组维护伽伐尼的观点,一组支持伏打的观点,对实验和现象进行充分论证;制备腓肠肌过程可以看录像了解一下就可以了;后面介绍了离子泵,它是很重要的运输途径,但不一定消耗能量。比如离子通道,新教材里已经讲了。而且离子通道是有选择的,不是时时刻刻都开放的。给学生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作业 见同步练习
教学后记 教后感:首先可引导学生分析神经纤维表面电位差的实验。条件许可的话,教师可尽可能利用多媒体手段演示该实验的过程和现象;退其次,教师应通过板图把实验的过程和现象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分析从该实验的现象能得出什么结论。电表指针的变化反映了神经表面电流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是由于刺激神经引起的,由此说明刺激会引起神经兴奋。
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