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二生物全案:2.3.1《生态系统的结构》(中图版必修3)(4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11高二生物全案:2.3.1《生态系统的结构》(中图版必修3)(4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1-09-15 23:09:19

文档简介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选择题
1.在草→兔→狐→狼这条食物链中,属于第一营养级和次级消费者的生物分别是( )
A.狼和兔 B.免和狼 C.草和狐 D.草和兔
2.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 )
 A.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 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D.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及无机环境
3.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的一项是( )
  A.草→田鼠→兔→鹿   B.蝗虫→麻雀→ 鹰→狼
  C.虾→鱼→海豹→北极熊    D.绿藻→虾→鱼→鳖
4.下列哪组生物可和无机环境组成一个生态系统(  )
A.水藻、鸟 B.大量的小鱼、大鱼 C.昆虫、小草、细菌 D.虾、水藻
5.一种蝇的幼虫生活在牛的体表,以牛的皮肉为食,可致牛死,牛死后尸体为细菌所分解,在生态学上,下面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牛为生产者 B.蝇的幼虫为次级消费者
C.细菌为消费者 D.牛和蝇幼虫的关系为互利共生
6.下列各项叙述,错误的是(  )
A.分解者都是异养需氧型生物
B.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
C.消费者消耗的有机物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生产者
D.人体内的寄生虫是厌氧型的消费者
7.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生物是(  )
A.仅限于绿色植物 B.全部自养生物和部分异养生物
C.仅限于自养生物 D.全部绿色植物、细菌和真菌
8.以下是关于消费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消费者都是异养生物 B.消费者在食物网中可占有任何一个营养级
C.几乎所有动物都是消费者 D.消费者都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
9.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成分,下列哪种生物不属于分解者(  )
A.蚯蚓 B.草履虫 C.乳酸菌 D.酵母菌
10.下列现象中哪一个最可能发生在同一个生态系统中(  )
A.当被捕食者数量减少时,捕食者数量增加
B.当被捕食者数量增加时,捕食者数量增加
C.当捕食者数量增加时,被捕食者数量增加
D.当被捕食者数量增加时,捕食者数量减少
11.在某一生态系统内,蛇和猫头鹰捕食鼹鼠和田鼠,如果鹰在这一生态系统内出现,就要成为另一种捕食动物,这在短期内可能导致(  )
A.猫头鹰群体的增大 B.猫头鹰的灭绝
C.蛇群体的增大 D.鼠群体的减少
12.关于营养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处于同一营养级别的动物一定是一个种群
B.食物链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个
C.同一种动物可同时占几个营养级
D.营养级是生态系统内能量流动分析的基础
13.(多选题)从生态系统的结构角度看它是生产者,但从生物体的微观结构看,它没有核膜和多种细胞器的生物是(  )
A.真菌 B.硝化细菌 C.绿藻 D.蓝藻
二.非选择题
1.如图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请分析下列问题:
⑴ 在这个食物网中有_____条食物链。
⑵ 既属于第三营养级又属于第四营养级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小鸟与蝗虫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在这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___________作用,使C元素进入到生物群落中,生产者、消费者又通过_________作用,使C元素回到大气中。
⑸ 如果小鸟所含能量为9×106KJ,那么蛇从小鸟获得的能量为____________。
⑹ 图中所列生物作为该生态系统的一个部分,再与_________________一起,就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⑺ 如由于环境改变,蟾蜍不适应新环境而大量死亡,那么蝗虫数目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回答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问题。
(1)生态系统是由________________ 成分组成。
(2)下表列出三种生态系统在地球上所占面积比、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现存量以及被食量。
生态系统类型 面积比 净生产量(109吨/年) 现存量(109吨) 被食量(109吨/年)
热带雨林 1 37.4 765.0 2.6
荒漠 0.9 13.5 60.0 2.0
海洋 21.1 55.0 4.0 20.2
1)热带雨林的生产者主要是________,海洋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主要是________。
2)影响热带雨林净生产量的主要无机环境因素是________,而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则是________。
3)据表资料,按单位面积计算,净生产量依热带雨林、荒漠和海洋的顺序减少,这是因为( )
A.生产者被食量按此顺序增大 B.环境温度按此顺序降低
C.叶绿素含量按此顺序减少 D.太阳光利用率按此顺序增大
4)据表分析,热带雨林的现存量最大,而海洋生态系统的最小,其原因是________。
(3)两个不同生态系统中,积累在植物和土壤中的有机物比例如下图,其中表示热带雨林的是图_ ,这是因为___ 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2.A3.D4.C.5C6.A7.C8.B9.B10.B11.D12.A13.BD
二.非选择题
1.⑴ 6 ⑵ 蛇 ⑶ 捕食和竞争 ⑷ 光合;呼吸
⑸ 0.9~1.8×106KJ   ⑹ 分解者 ⑺ 先增加后减少
2.(1)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
(2)1)常绿乔木 浮游植物 2)温度和雨量 矿质营养
3)C 4)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的被食量远大于热带雨林
(3)乙 热带雨林温度高,分解者活动旺盛
21世纪教育网
w.w.w.k.s.5.u.c.o.m
www.《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
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讲了《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请大家回忆下面几个问题:
什么叫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可以分为哪几大类?举例说明。
各种生态系统有什么共同特点?
设问切入正题:1、这些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2、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要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必须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个方面:一、生态系统的成分
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即食物链和食物网。
新授
(一)生态系统的成分
下面我们就以池塘生态系统为例,来分析生态系统的成分。
观察与思考:1、找出池塘中有哪些成分是没有生命的?
答:阳光、水、空气、沉积在池底的有机物、无机盐、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和养料,热能、温度、石子等。
再思考:这些成分都没有生命,那么它们能不能不存在呢?
答:不能。
引导回答:阳光为生态系统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水、空气等为生物提供必须的物质。所以,这些没有生命的成分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我们把这些成分称为“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它们是生态系统必须的成分之一。
2、请同学们从池塘中找出自养型生物?
温故知新:什么是自养型生物?
新陈代谢过程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个方面,同化作用根据能不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将新陈代谢分为自养型和异养型两种。异化作用根据是否需要氧,分为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种。
答:硅藻、栅藻、团藻,以及其他水草等。它们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制造有机物,同时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归纳:整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所需的有机物和能量几乎都有绿色植物制造出来。所以把绿色植物称为“生产者”。
思考:假如生态系统中没有这些生产者,那么对这个生态系统会有什么影响?
答:其他生物也将会死亡。
归纳:所以说生产者是整个生态系统中最重要、最主要的一种成分,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成分。
延伸:只有绿色植物才是自养型生物吗?
引导回答:只要能够将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的生物都称为自养型生物。如:硝化细菌能够利用化学能将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它也是生产者。
3、池塘中还有哪些其他生物?
答:鱼、虾、小甲壳动物、螃蟹以及其他一些浮游动物等等。
思考:这些动物从同化作用角度来看,属于哪一种新陈代谢类型?
答:异养型生物。因为它们不能将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归纳:动物只能吃现成的有机物,自己不能制造,所以我们把它称为“消费者”。
启发:根据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利用植物制造有机物的次序,又可以将消费者分为若干个级别。
举例:有句谚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其实虾米吃的是浮游植物)
归纳:虾米吃浮游植物,虾米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的动物称为植食性动物,叫“初级消费者”。
小鱼吃虾米,小鱼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称为肉食性动物,叫“次级消费者”。
大鱼吃小鱼,大鱼以次级消费者为食的大型肉食性动物,叫“三级消费者”。
随着捕食关系的逐渐上升,消费者的级别也逐渐增高。
练习:虫吃植物,鸡吃虫,人吃鸡。这一种关系中,分别说出消费者的级别?
思考: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有什么重要作用呢?
引导归纳:像蜜蜂采蜜,可以将帮助植物完成花粉传播和受精工作。有些消费者也可以传播种子。这就是消费者的一些重要作用。
3、思考:生老病死是生物的一种自然现象,那么,在这个池塘中,各种动植物的遗体以及一些残枝败叶都去哪了呢?
引导回答:被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了。
归纳:我们肉眼看不到的真菌、细菌等把动植物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回归到无机环境中,被绿色植物中重新利用。我们把这些细菌和真菌称为“分解者”。假如说没有这些分解者的话,那动植物遗体就会堆积如山。
4、请学生起来归纳生态系统的成分以及相应的代谢类型和作用。完成表格。
5、我们根据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作用来分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
试着练习:1、根据下列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兔子吃草,狐狸吃兔子,老虎吃狐狸,用箭头写出他们的关系。(强调:箭头方向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2、写出这条食物链中的每种生物的成分。
3、这条食物链总共有几种生物?
归纳:一条食物链上有几种生物就几个环节,每个环节即为一个营养级。草到老虎总共有四个“营养级”。
设问:那么怎样确定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呢?
答:生产者总是对应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对应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对应第三营养级,三级消费者对应第四营养级等等。
归纳:一条完整的食物链必须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两部分,没有分解者。
举例:有句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是否构成一条完整的食物链?为什么?
练习: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生态系统简图,数出图中有几条食物链?分别一一列出。
答:9条。 (1)草─→兔 ─→ 狐
(2)草─→兔 ─→ 猫头鹰
(3)草─→鼠 ─→ 猫头鹰
(4)草─→鼠 ─→ 狐
(5)草─→鼠 ─→ 蛇 ─→猫头鹰
(6)草─→昆虫→吃虫鸟→猫头鹰
(7)草─→昆虫→蜘蛛 → 吃虫鸟→猫头鹰
(8)草─→昆虫→青蛙─→ 蛇 ─→ 猫头鹰
(9)草─→昆虫→蜘蛛 → 青蛙 ─→ 蛇 → 猫头鹰
观察:1、猫头鹰在不同的食物链占有几个营养级?
答:第三、第四、第五、第六
归纳:各种生物处的营养级的级别,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是不同的营养级。同种生物,所属消费者级别和所处的营养级级别一定是不同的。
2、猫头鹰可以吃哪些食物?
答:兔、鼠、蛇、吃虫鸟
3、昆虫可以被哪些生物吃?
答:吃虫鸟、蜘蛛、青蛙
4、青蛙和蜘蛛是什么关系?
答: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归纳:一种生物可以吃几种不同的食物,同一种生物可以被几中不同的生物吃。因此就使得各种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网状。
提出食物网的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连接的复杂的营养关系,就叫食物网。
知识拓展:是不是只有通过捕食关系才能构成食物链?
草 → 兔 → 狐 → 虎 (捕食链)
马→马蛔虫→原生动物 (寄生链)
植物落叶→蚯蚓 →节肢动物 (腐生链)
归纳:捕食链、寄生链、腐生链都是食物链。
总结: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思考:假如食物链中某个环节安生了变化,对其他生物有影响呢?例如:上图中猫头鹰减少了,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引导回答:直接影响是鼠和兔,然后再间接影响其他生物。
总结:所以我们必须爱护我们的生态,爱护我们的家园。
小结本课:投影
巩固练习
五、板书设计
生态系统的结构
组成成分
营养结构
www.(共23张PPT)
生态系统的结构
在一阴湿山洼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
藓的腐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蜘蛛
、老鼠等动物,则所有的蚯蚓可以组成一个______;这些所有的生物可以共同构成一个______;那么所有的生物和无机环境又可共同构成一个 。
生态系统
群落
思考:
种群
一、 生态系统的范围
 
3、类型
2、生物圈
1、概念
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
(一)生态系统的
  组成成分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思考与讨论]
1、这个生态系统中有哪些生物 哪些属于生产者 哪些属于消费者 哪些属于分解者 除生物之外还有哪些非生物成分?
2、每一个生物体的生存都离不开物质和能量。这些生物都是怎样获得物质和能量的?不同种类的生物获取物质和能量的途径一样吗?
不一样
植物:光合作用(无机物——有机物,
太阳能——化学能)
动物:摄取其他生物来获得。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
1、生产者制造有机物,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
2、消费者对植物的传粉受精和种子传播有重要作用。
3、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分解成无机物。
总之,他们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其中生产者是主要成分,分解者是必备成分。
思考与讨论:
1、所有的植物都是生产者吗?
菟丝子
2.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吗
3.所有的细菌都是分解者吗
食物链 草 → 兔 → 狐 → 狼
生态系统的成分
营养级别
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第一营养级
第二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
第四营养级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图中影片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那么此成语所隐含的食物链具有的营养级数为 (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C
请借助鸡,说出一条以你为终点的食物链。
青菜 鸡 人 (第三营养级)

(第四营养级)
2.食物网
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就是食物网。
1右图中共有多少条食物链?
9条
2最长的食物链是哪一条?

食草昆虫
蜘蛛
青蛙

猫头鹰
3第三营养级的动物有哪些?
狐、猫头鹰、蛇、吃虫的鸟、蜘蛛、青蛙。
4.猫头鹰占有几个营养级?
猫头鹰占有3、4、5、6
四个营养级
5、青蛙和蜘蛛的关系
青蛙和蛇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3、研究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意义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总结: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成分
营养结构
食物链
食物网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就是顺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非生物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捕食关系
食物链(网)
(营养结构)
营养结构
实战演练:
1.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 )、( )、( )和( ),生产者属于( )生物,主要指( ),是生态系统的( )成分;消费者属于( )生物,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依赖( ),主要指( );分解者属于( )生物,主要指( )。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自养
绿色植物
主要
异养
生产者
各种动物
异养
细菌和真菌等
巩固与提高
1、下列哪一组名词,可以用于同一生物体上( )
A.生产者、异养生物
B.草食动物、异养生物
C.寄生生物、自养生物
D.初级消费者、自养生物
B
4、兔子吃草,红狐吃免,狼吃红狐构成的食物链中,红狐所处的消费者级别和营养级别依次是( )
A.次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B.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
C.三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D.三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
B
3、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草和草鱼属于( )
A.生产者和分解者 B.生产者和消费者
C.消费者和分解者 D.分解者和消费者
B
2、下列各项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一块农田  B.一洼水塘 C.一所城市 D.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D
5.农田生态系统中,假设有两条主要的食物链(如图),如果有人大量捕捉蛙,短期内对该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的是( )
水稻
害虫



A.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  B.水稻虫害严重
C.蛇的数量迅速增加   D.老鼠的数量迅速增加
B
在防治农业害虫的问题上,我们常采取的措施之一就是喷洒高效农药,运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想一想,这种做法好不好 为什么
再 见
7、右图为温带落叶林食物网的一部分,请据图回答:
(1)该食物网中包括_____ 条食物链,
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是____________,
可属于第三营养级又是三级消费者的生
物是__________。
(2)狼和红狐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3)此图若添加_______可构成较完整
的生物群落,再加上________________
就可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红狐
臭鼬


昆虫


5
兔、鼠、昆虫
狼、红狐
竞争和捕食
分解者
非生命物质和能量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知识网络】
1.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是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它一方面是指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是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的有机结合,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
生态系统概念的四个要点:①空间和时间界限;②系统的基本组成;③系统的基本功能;④系统在功能上统一的结构基础和发展趋势。
名称 分布 特点 生物特点 存在主要意义
陆地生态系 森林生态系统 湿润或较湿润地区 物种多使得群落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强。 植物以乔木为主,动物以树栖、攀援动物为主。 有很强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被喻为“绿色水库”。
草原生态系统 干旱或半干旱地区 年降水不多,使得物种少,群落结构不稳定、易变。抵抗力稳定性较差。 植物以草本为主,动物多具挖洞或快速奔跑能力。 能提供大量的畜牧产品(肉、奶、皮毛),另防风固沙、调节气候。
农田生态系统 各种可耕地区域 生物种类单一,以农作物为主,人的作用突出,抵抗力稳定性差。 农作物是优势种,另有一些小型两栖动物和昆虫。 粮食的主要来源
城市生态系统 城市 人是主导因素,自动调节能力差,环境污染易发生,对其它生态系统具有高度依赖性。 人为主,生产者、分解者都很少。 能将其它生态系统的产品进行加工,满足人类生活所需。
过渡生态系 湿地生态系统 人工湿地或沼泽或沿海滩涂 具有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的共同特点,动植物种类多,自我净化能力强。 水生、陆生生物均有,种类较多。 生活、工农业的直接水源;消除污染的重要场所,能提供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水域生态系 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 巨大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多,生存斗争相对较弱。 以浮游植物为主,动物多有游泳的能力。 既能维持生物圈的碳-氧玩平衡、水循环,又是未来人类所需的蛋白质、工业原料和能源的重要来源。
2.生态系统的类型
3.生态系统结构的内容: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
(1)生态系统的成分
成  分 内  容 作  用 地 位
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 阳光、热量、空气、水、无机盐。 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生产者利用。 不可缺少
生产者 光能自养生物、化能自养生物 为生物提供有机物和可以利用的能量。 不可缺少
消费者 除腐生生物外的其它异养生物(如捕食者和寄生生物)。 一方面进行有机物相互之间的转变,另一方面有助于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有助于增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分解者 腐生生物(如大部分细菌和某些真菌) 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不可缺少
(2)食物链与食物网
食物链: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常见为由于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食物链源于生产者,止于本条食物链的最高级别的消费者。
食物网: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而形成的复杂营养关系。食物网形成的原因有二:一是动物食性的多样性;二是一种植物可成为多种动物的食物。
食物链 草→蚱蜢→相思鸟→蛇
消费者级别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营养级 第一营养级 第二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 第四营养级
二者关系 营养级=消费者级别+1
(3)消费者级别与营养级的关系:
【考点透视】
一、考纲指要
1.理解生态系统概念,正确区分生态系统与物种、种群、群落的区别与联系;
2.了解几个主要类型的生态系统(森林、草原、农田、海洋、湿地和城市生态系统)的分布区域、主要特点、优势种、生物的典型适应特征及价值;
3.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非生物成分、生物群落)及食物链、食物网的形成原因、特点。
二、命题落点
1.生态系统与物种、种群、群落的区别与联系;
2.森林、草原、农田、海洋、湿地和城市生态系统的分布区域、主要特点、优势种、生物的典型适应特征及价值;
3.生态系统成分的内容、作用、地位;
4.食物链的特点、计数;食物网的形成原因、特点及构成生物的相互关系。
【典例精析】
例1:浅海中牡蛎与鱼类、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生物生活在一起,这些生物构成了( )
A.群落 B.种群    C.生态系统 D.生态因素
解析: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地域中的所有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生物总和;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地域中的所有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生态系统则是一定地域中的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无机环境的统一整体;生态因素则是指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分布等的因素。
答案:A。
例2:在生态系统中,下列各组生物属于生产者的是 ( )
A.光合细菌、酵母菌 B.光合细菌、硝化细菌
C.乳酸菌、酵母菌 D.硝化细菌、乳酸菌
解析:生产者是指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所有自养型生物,包括光能自养生物(绿色植物、光合细菌)、化能自养生物(如硝化细菌)。
答案:B。
例3:在“草→兔→狐→狼”这条食物链中,属于第一营养级和二级消费者的生物分别是( )
A.狼和兔 B.免和狼 C.草和狐 D.草和兔
解析: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是错综复杂的,生态学上常用营养级来表示,同一营养级是指处在食物链同一环节上所有生物的总和,食物链中每个环节称为一个营养级,生产者是食物链的开端,它总是处于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各类草食性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各类以草食性动物为食的肉食性动物)属于第三营养级,以此类推,那么本题中,属于第一营养级的是草,属于二级消费者的生物是狐。
答案:C。
例4:如果在草原上使用高效灭鼠药,使鼠类在短时期内几乎全部死亡,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受影响最大的首先是 ( )
A.生产者 B.分解者 C.初级消费者 D.次级消费者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而形成特定的营养关系,在一条食物链中,各生物之间一环紧扣一环,如果其中一个环节发生巨大变化,那么紧接在这一营养级之后的生物马上受到很大的影响,而其他营养级也会逐渐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同紧接在下一营养级的生物相比,影响要小些,而且一般要慢一些。本题包含的食物链中,鼠为初级消费者,是第二营养级,接下来的第三营养级就是以鼠为食的次级消费者,所以,受影响最大的是次级消费者。
答案:D。
例5:右图示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其中竞争最为激烈的是 ( )
A.狼和兔    B.狼和红狐   C.兔和鼠   D.昆虫和青草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因为共用相同的资源而竞争激烈,本题中“狼和红狐”、“兔和鼠”处于同一营养级,排除了A和D,再考虑到狼和红狐还有各自的食物来源,因此竞争程度应小于兔和鼠的竞争。
答案:C。
【常见误区】
1.误以为生态系统就是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的简单叠加,其实是这二者通过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联系起来的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2.误以为各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都是完全相同的,其实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都有自己的优势种,也都有自己的典型适应特征。
3.误以为任何生物都可以参与捕食链的建构,其实分解者是不能参与的。
4.误以为任何食物链的一段又可以构成一条新的食物链,其实任何食物链都起点于生产者,终于最高营养级的消费者。
5.误以为任何生物的营养级或消费者级别都是固定不变的,其实除了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植食动物是第二营养级(初级消费者)外,其它生物的营养级或消费者级别是因食物的不同而不同的。
【基础演练】
1.在一阴湿山洼的草丛中,有堆长满苔熊的腐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蜘蛛、老鼠等动物,下面有关对阴湿山洼草丛及其生物等的叙述,正确的组合是 ( )
①阴湿山洼草丛是一个生态系统 ②阴湿山洼草丛中的蚂蚁是一个种群
③阴湿山洼草丛中的动物是一个生物群落 ④苔藓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下列哪一生态系统人的作用消失后,会很快退化 ( )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
3.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主要因为它们 (   )
A.能释放氧气和吸收代谢废物
B.能净化环境
C.能分解有机物使之变为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
D.能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来源
4.火灾常给森林带来较大危害,但是某些国家有时对寒带地区森林中的残枝落叶等进行有限度的人工火烧,以对森林进行资源管理,这种人工火烧的主要目的是 (  )
A.消灭森林病虫害          B.刺激树木种子萌发
C.加速生态系统的分解过程     D.提高森林的蓄水能力
5.右图表示a、b、c三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物分解状况,则分解者的作用强弱依次是(   )
A.a>b>c
B.c>b>a
C.c=b>a
D.a>c=b
6.兔吃草,红狐吃兔,狼吃红狐,构成一条食物链,其中红狐在这条食物链中所处的消费级别及其营养级别分别是 (  )
A.次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B.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
C.三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    D.三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7.实验表明森林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远大于农田生态系统,其主要原因是前者( )
A.植物多 B.土壤有机物含量高
C.不施农肥 D.群落垂直结构
8.在非洲草原上狮子捕食长颈鹿群中的弱者,被食后残余的长颈鹿尸体又被鬣狗争食。
(1)此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是_______,其中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是_____,初级消费者是____。
(2)狮子与长颈鹿的关系,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___。
(3)体弱的长颈鹿被捕杀,对长颈鹿群的意义是________。
(4)当长颈鹿大量繁殖时,开始狮子的数量会____,进而狮子的数量会_____,其中后一种变化产生的原因是       。
9.下图为阿拉斯加苔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分析:
(1)在此生态系统的成分中,除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还必须有 存在。
(2)由于此生态系统的成分单纯,结构简单,所以 差,若 受到根本性破坏,则此生态系统将崩溃。
(3)前苏联核实验曾把从137Cs等放射性元素,释放到空中,以后Cs被地衣以      (方式)吸收并积累在体内,结果受污染最重的生物是            。
(4)写出一条表示爱斯基摩人为第四营养级的食物链 。
10.下图是一个简化的食物网。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由________条食物链组成。
(2)其中的次级消费者是________。
(3)只处于第四营养级的生物有_________种。
(4)蜘蛛与青蛙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1D;2C;3C;4C;5A;6B;7D。
8.(1)草→长颈鹿→狮子和草→长颈鹿→鬣狗/草/长颈鹿;(2)捕食;(3)优胜个体保留,利于种群的进化;(4)增多/减少/食物减少,种内斗争加剧。
9.(1)腐生的细菌和真菌(或分解者);(2)自动调节能力/地衣(或生产者);(3)主动运输/爱斯基摩人;(4)地衣→驯鹿→狼→爱斯基摩人。
10.(1)5;(2)鹰、食虫鸟、蜘蛛、青蛙;(3)0;(4)捕食与竞争。
w.w.w.k.s.5.u.c.o.m
www.
a
b
c





土壤有机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