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9-27 20:27: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北师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第四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学习目标
1
学习目标
1.理解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2.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掌握声音的产生条件以及传播条件。
3.能准确认识理解乐音的三个特征,并且这三个特征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情景导入
2
情景导入
2.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里的?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对于声音,同学们想知道哪些问题呢?
新课讲解
3
新课讲解
一、声音的产生
实验1
把橡皮筋张紧到一定程度,用手拨动:
①你听到声音了吗?
_________
②橡皮筋在做什么运动?
_______
③这声音是由什么引起的?
_________________
④当橡皮筋停止振动,你还能听到声音吗?
______
橡皮筋振动引起的
振动
不能
听到了
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新课讲解
实验2
用一把尺,想办法使其发声,然后观察尺在发声时的现象,并用语言描述现象。当尺停止振动时,观察还能否听到声音?
新课讲解
说话时
在振动
风吹树叶哗哗响,
在振动
敲鼓时
在振动
声带
鼓面
树叶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新课讲解
2.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3.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小结
新课讲解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所有生物都靠声带振动发声
C.振动停止,发音停止
D.敲击课桌发声,是由于课桌振动发声
B
练一练
新课讲解
二、声音的传播
提出问题
声音怎样传播出去?
猜想
声音要传播出去,可能需要某些
东西来作媒介?
问题
老师说话的声音是怎样传到同学
们的耳朵里的?
新课讲解
1.在没有抽出玻璃罩的空气前,你能看到电铃锤的振动吗?你能听到铃声吗?
2.在用抽气机抽气的过程中,你能看到电铃锤的振动吗?说明什么问题?但是随着抽气的不断进行,玻璃罩内的空气越来越稀少,你听到的铃声有什么变化?
能看到电铃锤的振动,能听到铃声。
能看到振动,说明电铃发声,随着抽气的不断进行,铃声越来越小。
新课讲解
3.如果玻璃罩内的空气全部抽尽,罩内变成真空,你还能听到铃声吗?
4.再让空气进入玻璃罩,听到的声音有什么变化?
5.通过真空罩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罩内变成真空,就不能听到铃声了。
声音由无变弱再变强。
空气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新课讲解
水中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
思考1: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吗?说说看。
渔民利用电子发声器捕鱼
结论: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新课讲解
思考2:声音又能在固体中传播吗?
听远处驶来的列车声
“土电话”
传声
结论: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新课讲解
2.声能靠一切固体、液体、气体等介质传播。
1.声是靠介质传播的。
3.真空不能传声。
声的传播需要物质,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小结
新课讲解
鼓面的振动带动周围空气振动,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波)向远处传播。
敲鼓声是怎样在空气中传播的?
声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新课讲解
声波到达人耳后,又怎样让大脑感知?
声波
鼓膜振动
听小骨及其他组织
听觉神经
大脑
新课讲解
三、声速
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
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1.声速
声速=
米(m)
秒(s)
米/秒(m/s)
路程
时间
v=
s
t
新课讲解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v(
m/s)
空气(15℃)
340
海水(25
℃)
1531
空气(25℃)
346
铜(棒)
3750
软木(25℃)
500
大理石
3810
煤油(25℃)
1324
铝(棒)
5000
水(常温)
1500
铁(棒)
5200
思考
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是否一样快?
新课讲解
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2.声速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3.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在液体中,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最慢。
熟记
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为
340m/s
小结
新课讲解
1.玻璃鱼缸中养有金鱼,用细棍轻轻敲击鱼缸上沿,金鱼立即受惊,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

A.鱼缸→空气→水→鱼
B.空气→水→鱼
C.鱼缸→水→鱼
D.水→鱼
C
练一练
新课讲解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利用回声可以加强原声、测量距离。
2.回声
要想把原声与回声区别开,从发出声音到再返回耳朵的时间大于0.1秒。当障碍物离声源太近时,声波很快被反射回来,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人们分辨不出原声和回声,但觉得声音更响亮。
新课讲解
结合以上的学习,利用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及听到回声的条件,请你算一算,障碍物至少和声源相距多少m,能把回声和原声才可以区分开?
听到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耳朵比原声晚0.1s以上,距发声体至少17m,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
新课讲解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产生条件
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传播
介质
声速:空气中15℃的声速为340m/s
回声
听到回声的条件
回声测距
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新课讲解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说话发声是靠空气振动产生的
B.水中的鱼会被岸上的脚步声吓跑,说明液体也
能传声
C.固体传声一般比气体慢
D.能区分自己讲话的回音和原声,人与障碍物的距离不得小于34m
B
新课讲解
2.在相同的条件下,声音在下列三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A.铝、海水、空气
B.铝、空气、海水
C.空气、铝、海水
D.以上说法都不对
D
新课讲解
3.《解放军报》刊发题为《亚丁湾,记者体验护航“十八般兵器”》的报道称,中国海军第五批护航编队的护航舰艇上,出现了一种神秘的声波武器—“金嗓子”对索马里海盗构成了有效威慑。若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可以用薄薄的一层
(
)
A.半导体网
B.磁性物质网
C.真空网
D.金属物质网
C
新课讲解
4.蛟龙号在探测海深,下潜的速度20m/s,某时刻向海底发射一束超声波4s时收到信息。(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00m/s)求此时距离海底距离。
解:
s1
s2
s1=v蛟龙t=20m/s×4s=80m
s=s1+s2=3040m
课后作业
4
完成同步练习。
课后作业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