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东汉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以及光武中兴的相关史实。
2.通过阅读课本知道刘秀为了稳定社会局面采取的措施,及其带来的影响
3.通过课本知识结合史料理解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威胁到东汉统治
4.掌握黄巾起义的人物、作用以及相关的宗教。
“大兴徭役,重增赋敛,征发如雨…(民)饥馑…死于道,以百万数”
——《汉书?谷永传》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说明西汉后期百姓生活状况怎样?
2.材料中提及,导致上述状况的原因有哪些?
民不聊生,饥寒交迫,大量人民死亡
东汉的建立的背景
赋税徭役沉重
面对如此情形,各地纷纷起来反抗!!
一、王莽新朝(9—25年)
二、农民起义
:
三、东汉(25—220年)
1、建立:
光武中兴
绿林、赤眉起义
刘秀
公元25年
2、人物:
3、都城:
洛阳
绿林赤眉起义是西汉末年王莽篡权时发生的农民起义,后来与刘演刘秀起义军会合,成为光武中兴的源头。地皇二年(公元21年),新莽荆州牧发兵2万人进攻绿林军,绿林军击败莽军,部众增至数万人。
人口减少,政府机构人员较多。大量的官员需要政府发放薪水。
北方少数民族和我们关系不好,我们刚刚建国,是战还是和?
长期的战乱人口由6000万锐减到1200万人,农民因为交不起田租而卖身为奴婢,受到随意虐待。
少人!
缺钱!
边境战乱!
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有人!
有钱!
有安宁!
光武帝为了稳定政局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光武帝刘秀的措施在东汉社会状况发生了哪些变化?
时间
全国户籍人口
东汉初年
1000多万
光武帝时
2100多万
1.人口大幅度增加
2.百姓生活富足
下表列出了东汉中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与寿命
看表格说一说,这些皇帝年龄有什么特点?
皇帝即位均比较年幼,且很多“早逝”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为什么呢?
外戚梁冀先后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他一家人全部封侯,各地上贡皇帝的物品要先送到他家才敢献给皇帝。年幼的汉质帝不满梁冀专权,他就毒死了汉质帝。
“跋扈将军”
政治统治腐朽
人民苦难深重
材料一: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阅读材料你能感受到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
请自主阅读课文,找出关于黄巾起义的相关史实:
背景(原因):
爆发时间:
领
导
人:
特点:
影响:
黄巾起义
请自主阅读课文,找出关于黄巾起义的相关史实:
背景(原因):
爆发时间:
领
导
人:
特点:
影响:
184年
张角
1、东汉后期朝政腐败
2、自然灾害频繁
黄巾起义
有组织有准备
起义虽然失败,但是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重走东汉兴亡历程
兴
亡
光武中兴
黄巾起义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东汉的兴衰
东汉的兴起
东汉的衰落
建立:
措施:
结果:
公元____年光武帝_____以______为都城
(1)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
(3)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
惩处贪官污吏;
(2)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结束混乱局面,出现__________的局面
1.直接原因:
创立太平道的领导的____________
2.根本原因:东汉中后期的___________________
本课小结
25
刘秀
光武中兴
张角
黄巾起义
洛阳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面对断壁残垣、江山破碎的社会状况,刘秀勤于国政,改革开拓,使东汉王朝在一片焦土和废墟中恢复和发展,呈现出较为安定繁荣的景象。这一历史时期史称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百家争鸣”
D.休养生息
4.下列根据东汉光武帝在位时所采取的措施而总结的歌谣中,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A.释放奴婢轻负担
B.减轻刑罚并郡县
C.裁减官员惩污吏
D.压迫民族激矛盾
B
A
3.下列哪一现象是东汉后期的主要政治表现(
)
A.政治清平,社会安定
B.诸侯四起,争夺王位
C.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D.暴政治国,怨声载道
C
谢谢!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历史智慧课堂集体备课单-新授课
时间:_______
备课组:_______
主备人: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
课
题
第13课东汉的兴衰
课型
新授
版
本
人教版
年级
初一
课
标
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东汉兴衰的基本脉络,引导学生思考光武中兴局面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正确认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识读《东汉形势图》,观察东汉疆域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东汉的建立及光武中兴局面的形成,认识光武帝调整统治政策,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光武中兴,东汉衰落的原因。难点:东汉兴衰的原因。。
重难点突破措施
自主合作探究
环节一:新课导入,展示目标(时间:
)
展示光武帝刘秀陵的图片,讲解在西汉末年贫富分化,社会矛盾激化,尤其是在王莽篡权后,实行一系列不切实际的改革,引起社会混乱,这时候正需要一位有作为的人安邦定国,重整朝纲,终于出现了这样的一个人建立了东汉政权。本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3课“东汉的兴衰”
环节二:自主预习(时间:
)一、光武中兴西汉末年的社会状况师:西汉从汉高祖立国,经过文景之治得到发展,到汉武帝是达到鼎盛(汉武盛世),到最后的元成哀平四代皇帝时期,朝政已经很腐败了。我们一起来看一段材料:“大兴徭役,重增赋敛,征发如雨…(民)饥馑…死于道,以百万数。”
——《汉书?谷永传》材料说明西汉后期怎样的政治状况?大兴徭役赋税,百姓生活怎样?师总结:民不聊生,百姓饥寒交迫。王莽新政到汉平帝时,外戚王莽得势,公元9年篡夺政权,建立新朝(注意:是公元,不是公元前;不是新的王朝,是朝代名称为“新”)
什么叫“外戚”呢?外戚者,皇亲国戚也。太后,或皇后的娘家人。公元3年,汉平帝将王莽的女儿王嬿立为皇后,所以王莽是皇帝的岳丈。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本意是想改变西汉末年的社会状况,但由于不切实际等等原因,结果使社会更为动荡(突出)。东汉的建立在新朝末年农民起义、天下大乱的局面中,一位秀才皇帝崛起了,建立了一个崭新的王朝。他是谁?他在哪一年建立了哪个王朝?定都何处?请同学们看书。学生总结(板书:东汉建立:25年、刘秀、洛阳)光武帝当上皇帝后,面临的是不仅一个经济残破的社会,而且吏治腐败、社会不公、矛盾尖锐的局面,(突出:经济残破、吏治腐败、矛盾尖锐)。那么,他最急需要做的就是什么呢?恢复经济、稳定社会局面、巩固统治。阅读课文,请同学找到光武帝施政措施的内容:
师:总结。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师:展示视频,东汉时期的朝政。学生阅读课后习题,思考当时皇帝上任时的年龄以及平均寿命。师:一般情况下,皇帝即位年龄小,无法处理朝政,太后会怎么做?外戚会怎么做?
总结:皇帝年幼,不能主政,母后临朝,太后只有依靠和重用外戚才能掌握政权,外戚渐渐权力膨胀,胡作非为。这样就形成了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现象。(板书: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三、黄巾起义阅读课文,东汉末年为什么会爆发黄巾起义?
1、外戚宦官专权导致朝政腐败;
2、人民困苦,大批贫民流离失所;
3、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4、张角创立太平道;黄巾军在全国各地同时进攻东汉王朝,地方州郡乱作一团,东汉政府只好同意地方豪强地主组织武装力量来对付黄巾军。最终,在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下,加上起义首领因病去世,黄巾起义最终被镇压下去。黄巾起义的影响在于,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汉朝最终灭亡。后来三国时代的英雄人物,正是由于这一历史事件而崭露头角的。【拓展讨论】东汉王朝,历经光武中兴,在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中衰落,最终在农民起义中走向灭亡。从东汉的兴衰中你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切合实际的改革,可以促进社会兴旺发展;减轻人民负担,缓和社会矛盾,社会才能安定公平合理的选拔人才,任用正直之人,政治才能清明要建立合理的制度,来防止腐败;要法治不要人治,要依法治国;得民心者得天下,统治者要顺应民心;环节三:重难点突破东汉衰落的原因?2.外戚宦官专权对东汉政局的影响。环节四:有效训练,当堂达标选择题1、汉唐时期,出现了很多盛世景象,其中出现在东汉时期的是
(
)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贞观之治
D
开元盛世
2、东汉末年,爆发了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是
(
)
A
陈胜、吴广起义
B
刘邦、项羽起义
C
黄巾起义
D
白莲教起义
环节五:归纳反馈,总结提升 通过学习同学们了解到东兴盛的主要原因是刘秀采取了一系列开明的统治政策,以“柔术”治天下,注重文治;衰败的主要原因和表现是土地兼并严重;官僚世族把持政权;私人武装不断出现。
个人复备
板书设计:
前期:刘秀——光武中兴
中期:政治黑暗——外戚宦官专权
后期:黄巾起义
教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