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单元测试(附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单元测试(附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9-16 12:01: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单元测试题A卷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下列不属于隋文帝在位时期的功绩的是  ( )
A.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  B.开通隋朝大运河
C.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     D.重新统一全国
2.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不包括  ( )
  A.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B.加强对江南的统治 
C.加强南北交通  D.消灭陈朝
3.“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古人对下列哪项工程的历史功绩的赞颂? ( )
A.长城 B.都江堰 C.大运河 D.赵州桥
4.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话中的“人”指 (  )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
5.“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形容的是哪个皇帝的统治 ( )
A.唐太宗 B.唐高宗 C.唐玄宗 D.武则天
6.武则天在位期间多方招揽人才,发现和提拔了 ( )
A长孙无忌、魏征 B.房玄龄、杜如晦
C.姚崇、宋璟 D.李靖、孔颖达
7.《贞观长歌》《贞观之治》等电视连续剧演绎了唐太宗的许多动人故事,唐太宗的主要政绩是 (  )
 ①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②“戒奢从简”  ③轻徭薄赋  ④统一文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 杜甫在《忆昔》这首诗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他描写的是唐朝哪个皇帝在位时期的繁荣景象 (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9.“贞观之风,一时复振。”这段话反映的是谁在位时的景象? ( )
A.唐太宗   B.武则天   C.唐高祖  D.唐玄宗
10. 右图是唐朝农民创制的一种先进生产工具,唐朝农民用它( )
A.灌溉田地 B.耕种田地
C.鼓风冶铁 D.纺织丝绸
11.唐朝的陶瓷品种很多,其中,造型美观,釉色绚丽,被称为世界工艺
珍品的是( )
A.越窑的青瓷 B.邢窑的白瓷
C.唐三彩 D.景德镇的瓷器
12.某同学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展览,下列哪些可以入选“盛唐篇”( )
 ①地动仪  ②曲辕梨  ③筒车  ④罗盘针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3.下列哪项内容最能说明唐朝时丝织技术的高超  (  )
A.丝织品品种多  B.丝织品顔色丰富 
C.透过五件丝绸衣服看见胸前的痣  D.丝织品数量多
14.科举制度创立和废除分别是在哪个朝代 ( )
A.隋朝、明朝 B.隋朝、清朝 C.唐朝、明朝 D.唐朝、清朝
15.唐朝读书人要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最佳途径是 ( )
A.辛勤耕作 B.作战立功 C.经商致富 D.参加科举考试  
16下列遗迹中最能体现国内民族团结友好的是 ( )
A.秦始皇兵马俑 B.渤海石灯塔 C.拉萨大昭寺 D.大雁塔
17.“年少从军不畏苦,长戟短刀气如虎。男儿志在立功名,青海西头擒赞普。”诗中赞普是对我国古代哪一位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呼? ( )
A.回纥 B.南诏 C.吐蕃 D.靺鞨
18.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境内文物古迹不同程度受损,其中文成公主庙在地震中受损程度较低。此庙是1300多年前,文成公主远嫁逻些时途径此地,给当地群众传授纺织、开垦、耕种等技艺,当地群众为了怀念文成公主的功德而修建的。玉树文成公主庙蕴含的历史信息是 ( )
A.唐与吐蕃的关系 B.唐与回纥的关系
C.唐与渤海的关系 D.唐与南诏的关系
19.“和同为一家”反映的是哪个少数民族与唐朝的友好相处 (  )
A.吐蕃 B.回纥 C.彝族 D.白族
20.你认为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明显保留着中国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国家是 ( )
A.印度 B.阿拉伯 C.朝鲜 D.日本
21.“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上述对联高度赞扬了鉴
真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精神。文中提到的“东瀛”是指 ( )
A.朝鲜 B.日本 C.越南 D.天竺
22.唐朝时,外国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的是 ( )
A.日本 B.新罗 C.印度 D.天竺 
23.玄奘西行天竺是下列哪部小说的素材? ( )
A.《西游记》 B.《红楼梦》 C.《水浒传》 D.《西厢记》 
24.世界上现存最早、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 ( )
A.《金刚经》 B.《法华经》 C.《古兰经》 D.《木兰辞》
25.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是 (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26.唐朝哪一位诗人的诗被称为“诗史”,他本人的的称号是 ( )
A.李白 “诗仙” B.白居易 “诗圣” C.杜甫 “诗圣” D.杜牧 诗仙”
27.唐朝时,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勾画庐山瀑布壮丽图景的诗人是被人们称为“诗仙”的 ( )
A.李白 B.白居易 C.柳宗元 D.韩愈
28.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是 ( )
A.颜真卿 B.柳公权 C.王献之 D.赵孟頫          
29.敦煌莫高窟中的大部分洞窟开凿于 ( )
A.秦汉时期 B.南北朝时期 C。宋朝 D.隋唐时期
30.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应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展现了中
国的灿烂文化。右图中,福娃欢欢的头部纹饰源自敦煌壁画中火焰的纹
样,假如你想欣赏更多的敦煌壁画,应该去 ( )
A.甘肃省 B.河南省 C.陕西省 D.四川省 
二、非选择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
31.(10分)历史诊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每题2分)
(1)唐朝是诗歌的黄金时代,流传下来的有5千多位诗人的近2万首诗歌。 ( )
(2)李白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人们称他为“诗圣”。 ( )
(3)颜真卿创立了气势雄浑、形状敦厚的新书体,人称“颜体”。 ( )
(4)和颜真卿齐名的书法家是张旭。 ( )
(5)唐朝著名的画家有阎立本和吴道子。 ( )
32.(10分)看图分析
材料(一).古人用“初月出云”、“高虹横水”、“奇巧甲天下”等诗句来
赞美的中国某座古代建筑。
(1)该古建筑的名称是什么 (1分)
(2)它修建于哪个朝代 设计者是谁 (2分)
(3)该桥有何历史价值 (2分)
(二). 材料二
上图数字所表示的国家是与唐朝交流比较频繁的国家,它们分别是哪三个国家?请你任选其中的一个国家,用史实说明中外的友好交往。(5分)?
三个国家分别是① ② ③ (每个1分,共3分)
史实(2分):
33.(10分)材料分析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联独爱之如一。”
请回答:
(1)这话是谁说的 (2分)其含义是什么 (4分)
(2)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问题 (4分)
34. (10分)材料分析
阅读下列图片及文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英国大百科全书
材料二: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
材料三:“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材料四:“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唐太宗
(1)材料中提到的“中国采用的选举制度”是指我国的什么制度?(2分)
(2)这种制度最早创立于何时?(1分)请你说出3个完善这种制度的关键人物。(3分)
(3)请从以上图片、文字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说明这种制度的影响。(4分)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单元测试A 卷参考答案
1.B 解析 开通隋朝大运河的是隋炀帝,其余选项均为隋文帝的功绩。
2.D 解析 开凿大运河前已经灭了陈朝,所以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不可能包括消灭陈朝。
3.C 解析“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是古人对大运河历史功绩的称赞。
4.C 解析 魏征是唐太宗时期最著名的谏臣,在他去世后,唐太宗非常悲痛,比喻自己好像失去了一面镜子。
5. D 解析 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6.C 解析 长孙无忌、魏征、房玄龄、杜如晦、李靖、孔颖达均为贞观名臣,姚崇、宋璟则是在武则天在位期间提拔的名臣。
7.A 解析 统一文字是秦始皇的政绩。其余则是唐太宗的政绩。
8.D解析 根据题干中提到的“忆昔开元全盛日”,可以知道描写的是唐玄宗在位时期的繁荣景象。
9.D 解析 史书称开元时期:贞观之风,一时复振。
10.A 解析 根据图片得知这种生产工具是筒车,筒车主要用于灌溉田地。
11.C 解析 唐三彩造型美观,釉色绚丽,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12.D 解析 曲辕梨和筒车属于唐代。
13.C 解析 透过五件丝绸衣服看见胸前的痣,说明唐朝能织出质地很薄的丝绸,最能说明丝织技术高超。
14.B 解析 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的科举制正式诞生,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15.D 解析 科举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政府任职。
16.C 解析 拉萨大昭寺是汉藏即唐与吐蕃友好的见证。
17.C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18.A 解析 本题考察文成公主入藏的史实。
19.A 解析 该题考查对历史材料的记忆能力,“和同为一家”出自吐蕃赞普尺带珠丹给唐朝的书信。
20.D 解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既要掌握史实,也要联系现实。
21.B 解析 本题考查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2.B 解析 本题考查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3.A 解析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西游记》里的唐僧就是玄奘,作者吴承恩把其中的艰辛历程加以神话,创作出了这部传世名作。
24.A 解析 《金刚经》雕印于868年。
25.B 解析 本题考查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答案显而易见。
26.C 解析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他的诗深刻反映了那个复杂、动荡的历史时代,被后人称为“史诗”,人们称他为“诗圣”。
27.A 解析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很容易选出答案。
28.A 解析 本题考查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9.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时间的掌握情况。
30.A 解析 敦煌在甘肃省,很容易选出答案。
31.(10分)历史诊断题
(1)X (错误:5千多位诗人的近2万首诗歌 改正:2千多位诗人的5万首诗歌)
(2)X (错误:李白 改正:杜甫)
(3)√
(4)X (错误:张旭 改正:柳公权)
(5)√
32.(共10分)看图分析
(一)(1)赵州桥
(2)隋朝李春
(3)它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比欧洲早了七百多年。
(二)①天竺;②新罗;③日本;
事实:①天竺:玄奘西游“取经”。②新罗:派遣使者和留学生到唐学习中国文化(仿唐制建政治制度、科举制、引入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朝鲜音乐传入中国。③日本:鉴真东渡,传播唐文化;日本派遣使者和留学生到唐学习中国文化(仿唐制进行政治改革、参照汉字创日本文字、生活习俗汉化等)。(答出任意一项即得分)
33.(10分)材料分析
(1)唐太宗说的。(2分)意思是自古以来都只重视汉族,看不起少数民族,但我却一样地爱护他们。(4分)
(2)说明唐太宗实行比较开明、平等的民族政策。(4分)
34.(1)科举制。(2分)    
(2)隋。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4分)   
(3)影响:科举制改善了用了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此外对国外的考试和用人制度也产生了影响。(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