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B卷单元测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其主要的作用是 ( )
A.巩固隋朝的统一 B.方便隋炀帝南巡
C.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D.加强北部的边防
2.下面对隋朝特点的简短总结中,哪个最为全面且符合实际? ( )
A.经济繁荣 B.短暂而繁荣 C.二世而亡 D.节俭盛行
3.“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反映了隋朝开凿的大运河( )
A.促进了经济交流 B.促进了“贞观之治”
C.巩固了封建统治 D.结束了分裂局面
4.在我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帝: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该皇帝是 ( )
A.秦始皇 B.孝文帝 C.隋文帝 D.隋炀帝
5.能为我们深入了解与全面评价唐太宗提供有效信息的文献是 ( )
6“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启示我们,需要 ( )
A.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自己
B.通过自我观察来认识自己
C.通过他人来了解自己
D.完全听从他人的态度与评价
7.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下列是四位同学根据掌握的历史知识,为评价武则天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 ( )
A.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高了妇女地位,开启历史先河
B.重用人才,发展农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政启开元
C.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
D.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8. 王谠在《唐语林》中写道:“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 “留心理道”的皇帝是 (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中宗 D.唐玄宗
9.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都共同注意的问题是 ( )
A.轻徭薄役 B.重用人才 C.减轻刑罚 D.善于纳谏
10.被人誉为“类玉”“类冰”的唐朝瓷器是 ( )
A.邢窑的白瓷 B.越窑的青瓷 C.唐三彩 D.官窑的青花瓷
11.下列关于唐代历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饮茶之风风靡全国 B.人们可以用上青瓷碗白瓷壶
C.农民可以用曲辕犁犁耕,筒车灌溉 D.除夕夜,百姓挂年画,贴“桃符”
12. 一位生活在唐朝的商人,他不可能有的经历是 ( )
A.购买精美的唐三彩
B.经常听到人们吟诵李白的诗
C.乘装有指南针的外国商船去南洋
D.到都城长安去旅游
13.关于科举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科举制实行之前魏晋以来,选拔官吏主要是从高门权贵中选拔
B.隋文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C.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
D.科举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14.唐朝时期,士人取得雁塔题名资格的途径是 ( )
A参加科举考试 B 从事商业活动 C 建立战功 D修炼德行
15.现今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一般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在我国古代科举考试中,下列皇帝最早对考生采用面试方式的是 ( )
A.唐太宗 B.武则天 C.唐玄宗 D.唐高宗
16.下列遗址、遗迹、文物中最能体现国内民族团结友好的是 ( )
A.司母戊鼎 B.白马寺 C.唐招提寺 D.步辇图
17.某班要出版一期介绍西藏历史知识的黑板报,其中有一个“唐与吐蕃”的小专栏,请你帮他们推荐一下可以选用的素材 ( )
①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②金城公主和尺带珠丹 ③唐蕃会盟 ④册封达赖五世为“达赖喇嘛” ⑤在拉萨设驻藏大臣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⑤ D.③④⑤
18.小明暑假期间去西部实地感受大开发的情况,顺路参观了大昭寺内的文成公主像,请你据此判断他去的是下列哪个城市? ( )
A.成都 B.兰州 C.西宁 D.拉萨
19.下列对文成公主入藏所起作用的叙述,最为准确的是 ( )
A.使吐蕃和唐结盟 B.使吐蕃和唐“和同为一家”
C.为吐蕃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 D.加强唐对吐蕃的管辖
20.现在各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原因是 ( )
A.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威望 B.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D.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
21.对比右图中的两枚古钱币,得出的结论中不应有 ( )
A.二者都是圆形方孔钱
B.钱币上都有汉字
C.唐文化对日本影响巨大
D.日本曾经隶属于唐朝
22.下列内容中,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的是 ( )
①都是唐朝僧人②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④都在唐朝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3.作为小历史学家的你,如果想要研究唐朝时印度和西亚的历史,最好的参考书籍是( )
A.《史记》 B.《资治通鉴》 C.《西游记》 D.《大唐西域记》
24.“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是描述的由隋朝工匠李春设计的哪座桥?( )
A.玉带桥 B.赵州桥 C.泸定桥 D.卢沟桥
25.你认为诗句“十二街如种菜畦,百千家似围旗局”是描写 ( )
A.唐都长安 B.隋朝赵州桥 C.扬州城 D.大明宫含元殿
26.“直白如话,通俗易懂” 是形容唐朝哪位著名诗人的诗? ( )
A.杜甫 B.白居易 C.李白 D.王维
27.被后世称为“画圣”,开后世写意画先河的唐朝画家是 ( )
A.展子虔 B.阎立本 C.吴道子 D.顾恺之
28.敦煌莫高窟,主要以哪个宗教的故事去生动展现唐朝艺术的无穷魅力 ( )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道教 D.佛教
29.敦煌莫高窟被称为世界上艺术宝库之一,主要因为 ( )
A.大批宝物被劫掠到国外 B.有大量的碑刻书法
C.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和壁画 D.建筑具有独创风格
30.对隋唐乐舞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
A.隋艺术家将中原乐舞与各族乐舞融为一体
B.著名的歌舞大曲有歌颂唐玄宗武功的《秦王破阵乐》
C.盛唐时流行的《霓裳羽衣舞》是唐玄宗参与创编的
D.唐朝时著名舞蹈家公孙大娘善于剑器舞
二、非选择题。(共四题,31题6分,32题12分,33题12分,34题10分,共40分)
31.(6分)历史诊所(判断下列题目的对错,如果有错,请指出来并加以更正。每小题2分,共6分。)
(1).唐太宗统治时期,唐朝进入全盛期,史称“开元盛世”。 ( )
错误: 改正:
(2).“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此诗句与科举制有关。 ( )
错误: 改正:
(3).唐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繁华的商业区,市为居民住宅区。 ( )
错误: 改正:
32.识图题(每空2分,共12分。)
读下列运河示意图,请回答:
(1)写出隋朝大运河南北两端的城市的名称:南端 ,北端 。
(2)写出A、B、C、D所代表的四段运河的名称。
A B C D
33. (12分)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300年前,在唐朝的初期,在南昌曾经有过一次盛会,遗留下来了一篇名作,就是王勃的《滕王阁序》。王勃用美丽的诗句描述了当时的人力物力,其中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两句,很确切地道出初唐时代中国的潜力。以后1000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中华民族发挥了这巨大的潜力创造了盛唐的文化,为当时世界之冠。
——杨振宁《在广州粒子物理讨论会开幕式上讲话(1980)》
材料二 唐朝的中国文化由于印度文化的输入,获得了飞跃的发展.不但在中国文化史上已达到了登峰造极之境,在世界文化史上也罕与伦比。最近有位美国外交官员参观了武后陵墓,看到峙立在两旁的各国使节的石像时,感慨地说:“当时我们美国在哪里 ”千余年前中国国际交往已如此频繁,难怪后人要叹为观止了。
摘自《文化冲突与时代选择》
请回答:
①材料一、二两段的共同点是什么 (4分)你能提供证据吗?(2分)
②相比材料一认为中华民族创造出盛唐文化,材料二的观点是什么?(2分)
③材料一中王勃这两句诗句我们认为也很确切地道出了今天中国的巨大潜力,这个潜力在哪里 (4分)
34.(10分)综合探究
我们经常用“一衣带水”来形容中日之间的邻近,在历史上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1)结合唐朝时中日交流的事实,你能举出几个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事例吗?(2分)
(2)唐朝高僧鉴真为传播大唐文化曾六次东渡日本,你从他的身上学到了那些精神?(2分)
(3)2007年12月,日本首相福田康夫访华时,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挥毫写下“温故创新”四个汉字。2008年是“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假如你有机会与日本中学生朋友交流,请你谈谈中日两国青少年应如何“温故创新”?(6分)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单元测试B卷参考答案
1.C 解析 A选项是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而不是作用,D选项也不是大运河的作用,B、C选项相比较,促进南北经济交流才是大运河的主要作用。
2.B 解析 A、C选项不能全面概括隋朝的特点,D选项不是隋朝的特点,只有B选项全面且符合实际。
3.A解析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从“为利”二字可知。
4.D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开通大运河和设置进士科都是隋炀帝的功绩。
5.C 《贞观政要》所记基本上是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征、王硅、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以及一些大臣的谏议和劝谏奏疏。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
6.C 解析 考查学生理解史料的能力。
7.B 解析 C选项为唐太宗的事迹,D选项为唐玄宗的事迹。A和B是武则天的事迹,二者相比较,B选项才是武则天的主要功绩,所以这句话是评价武则天最恰当的碑文。
8.D解析 从开元二字可以知道是唐玄宗的年号。
9.B 解析 经过综合比较,只有选项B才是三者共同注意的问题。
10.B 解析 越窑的青瓷,胎质细薄,釉色晶莹,人们赞美它“类玉”“类冰”。
11.D 解析 A、B、C选项叙述的内容在唐朝时已经出现,D选项叙述的内容则在宋朝时才出现。
12.C 解析 北宋时,指南针才开始用于航海事业,所以生活在唐朝的人不可能乘装有指南针的外国商船去南洋。
13.B 解析 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14.A解析 唐朝时,士人参加科举考试中了进士后,才可以到大雁塔提名。
15.B解析 武则天有一年将应举的人集中起来,亲自出题面试,这是殿试的开始。
16.D 解析 本题关键是看“民族团结”,《步辇图》反映的是吐蕃使者向唐求婚的场景。
17.B 解析 本题考查对历史事件的记忆能力,④⑤发生在清朝,故选B。
18.D 解析 本题考查了地理知识。
19.C 解析 此题为最佳选择题。从四个备选答案来看,与文成公主入藏不相关的是A、D,另外B也不准确,它应该出现在金城公主入藏后。采用排除法,即可得到准确答案。
20.A 解析 解答此题可从分析题意入手。由于唐朝国力强盛,政治稳定,文化繁荣,受到各国的尊重,成为中国的象征。
21.D 解析 A、B从图中显而易见,C是从A、B得出来的结论,而D中的“隶属”不正确。故选D。
22.A 解析 此题考查对人物及史实的掌握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鉴真和玄奘是唐朝的两位僧人,其东渡和西游历尽千辛万苦,但他们也对唐的对外交往作出了重大贡献。
23.D 解析 本题考查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符合题目中“唐朝”和“印度和西亚”这一时间和地点的只有《大唐西域记》,故选D。
24.B 解析 本题考查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李春设计的是赵州桥,其形态正如诗中描述一般。
25.A 解析 本题考查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唐都长安城内有南北大街11条,东西大街14条,它们相互交叉,把全城划分为108个布局整齐的居民坊,正如诗中描述一般。
26.B 解析 白居易提倡诗歌要更多地反映现实生活,达到教育目的。
27.C 解析 本题考查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8.D 解析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壁画主要表现佛教故事,也有不少描绘了隋唐时期的社会繁荣景象。
29.C 解析 莫高窟是石窟艺术,主要是洞内的壁画和塑像。
30.B 解析 秦王指唐太宗,所以B不符合史实。
31.(1)×,错误:唐太宗 改正:唐玄宗
(2).√
(3)×,错误:坊是繁华的商业区,市为居民住宅区。改正: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
32.(1)余杭,涿郡
(2)A 永济渠 B 通济渠 C 邗沟 D 江南河
33.①共同点:都是赞美唐文化的高度发展,同时又不仅仅停留在民族文化传统上,给人有所启示。例子: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与使用,玄奘西去天竺取佛经,促进了佛教中国的进一步发展。(事例不限,说明两则材料即可)②材料二是从吸收外来文化,创造民族文化特色的角度来赞美唐文化的高度发展。③这个潜力在于我们自己。要继承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又要大量融合外来文化而形成自己民族文化的特色。(言之有理即可)
34.(10分)综合探究
(1)事例如下: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制度: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服饰、节日、习俗等社会生活上至今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2分)
(2)为实现理想不屈不挠的精神;不畏艰险,敢于牺牲的精神。(2分)
(3)不忘中日友好的历史,铭记战争给中日两国人民造成的巨大创伤;两国中学生都应好好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在文化、学术、环保、科技、媒体、影视、旅游等领域展开交流,互相取长补短。为推动世界的和平、发展,增进中日友谊,共创美好未来而奋斗。(6分)(只要从“温故”和“创新”两方面作答,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